博文
(2020-02-14 09:27:28)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這裏流感嚴重。這一周,我們家倆寶貝都不幸中標,已經連續兩天沒上課。周三晚學校的官網通知,由於預告芝加哥將持續下雪13小時,根據情況學區將在早上做出是否停課的決定。孩子們都很興奮,甚至有點奔走相告的架勢。然而第二天的景象,悲劇了。。。。。雪很美,但不夠大,溫度很低,但未達到停課要求。 把倆小家夥喊起來,雖很不情願,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0-02-13 10:40:33)

製冰盒最簡單的用途就是做冰塊,孩子們小時候喜歡玩各種花樣,所以家裏存有恐龍的、LEGO的、機器人的、方的、圓的、心型的,熱情過了,也就扔一邊了。後來,在網上看到有人用它來保存香菜,真的是讓我拓展了思路。 我用它們來做雞湯塊、這次做了元宵餡、肉圓。 家裏常備的有蒜泥、香菜、檸檬塊。也是給我這樣的懶人準備的。 我家兩款特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幾天國內疫情嚴重,中小學生的開學時間一拖再拖,家長糾結:孩子們天天在家,整天上網怎麽辦?來聊聊這幾年我與自家孩子在上網問題上對立、對抗後的一些改變和粗淺認識。 一、孩子上網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規矩,不設邊界。 你與孩子一起協商製訂過上網協議嗎?如果沒有,那就別怪孩子們整天上網。如果有,卻實施不下去,是否可以從以下幾點思考: 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2020的一月份馬上要結束了。根據2018年運動社交網Strava提供的資料,在分析了3150萬份健康記錄後發現: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五,人們的宏偉計劃和願望(newyearresolution)開始瓦解,走下坡路。數據顯示隻有55%的人可以堅持完成到一月底。請不要被這些數據嚇到,我總結了《AtomicHabits》一書的主要方法,結合我的個人體驗,一起匯總給你,幫助你挺過困難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發現的。後來美國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狄德羅效應近年來常被解讀為“愈得愈不足效應”,指的是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裏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狄德羅效應啟示之一,就是對於那些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你是否曾為那些理還亂的手機、耳機“線”困擾?我曾嚐試過市場麵上不少新鮮的收納小玩意,後來發現不是我的收納盒少,是家裏的各種多餘的線太多;我也曾抱怨孩子們手機亂扔、亂放,事實證明是我沒有給這些物件一個它們專屬的空間。學習麻理蕙小姐《叩然心動》整理術後,我終於讓家裏的“線”有了棲息地,“線”的管理上升到一個新台階。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最近一直在讀紐約時報推薦好書《原子習慣》(AtomicHabits>。書可以讀得很快,2天搞定;讀好書也固然重要,但把書本知識活學活用到現實生活中,才是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我願意花時間把書上要點,結合個人的親身實踐,重新歸納整理出來,希望它們最終變成我的本領。書中介紹的方法不少,但我覺得能夠掌握好1、2種,不斷地重複練習,就可以把一個習慣貫徹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去年年底做“手賬本斷舍離”時,整理出不少日記薄。翻看這些舊本子,發現一個共性:大部分的計劃有始無終,虎頭蛇尾。似乎每個新年伊始,都信誓旦旦許下願,要健身、要gogreen、要對他人少指手劃腳等等。可是不出1個月,計劃和目標都變成過往雲煙,又繼續著以往的老故事、老橋段。我們似乎很難逃離慣性的怪圈。所以,今年我嚐試著兩個小方法來思考我的新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9-12-23 06:19:07)

2019年你的聖誕節禮物準備好了嗎?來看看我樹下的七大類禮物: 一、最省心的GiftCard: 送禮物卡是最不會犯錯的,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給出禮物,但又不了解Ta需求的人,比如老師、比如郵遞員。恰到好處的包裝,會給這份小卡片錦上添花。據統計最受歡迎的Giftcards包括:Amazon、Visa、Target、Starbucks、iTunes. 二、最簡單、不用動腦子的禮物Grabbags. 這類禮物在最後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我跟我姐姐家每年聖誕都有一個傳統項目,就是聖誕前1、2天兩家交換禮物,這樣孩子們總是可以收到來自聖誕老人、父母和姨媽的三份禮物。而每次打開禮物時,我都要感慨一番,因為姐姐家買的禮物太貼心了。表麵上看是她很會買東西,實際上講,是她特別用心,她觀察我們家每一位成員一年的變化,比如誰又增添了新愛好,誰今年偏愛什麽顏色等等,送的禮物要麽是孩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