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可以讓人活得,既不生也不死?

究竟是東西才有資格和能力,讓我們人類有種活得既不生也不死的感覺?除了科學技術和哲學,或者它們的強強聯合之外,誰能有這種通天的本事?人類走到今天,科學+技術+哲學發展到今天,已經近乎完美地做到了,讓人類活在一種可以自我陶醉的虛幻裏,一種介於生和死之間的某個神秘點位的狀態之中。

數學的最奇妙之處就是,它竟然能將現實世界中的東西,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代表,然後用一種叫做“邏輯”和“規律”的針線,把這個世界花團錦簇般地縫綴起來,讓我們在雲山霧罩般的天地之間,稀裏糊塗地活著,既不像活人,也不像死人,而是一個受人擺布的玩偶。

對眼前的這個世界經常懷疑的人,要麽是哲學家,要麽就是革命家。哲學家經常用頭腦拷問世界,而革命家經常用刺刀挑戰現有的秩序。

數學是抽象的代名詞。抽象到底是什麽?是人的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還是一種邏輯的無限延伸?

在數學中,無限大和無限小應該是有區別的。可是,在現實中,無限大和無限小卻沒有什麽區別,隻因為我根本就沒有覺得,它們倆之間有什麽區別。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有的時候,當把統計數字擺到麵前時,我們才會發現它的真正意義在哪兒。舉個例子,有的時候,加總後算出來的那個平均數,就遠比一個個獨立的單數有更大的意義。

瞎摸哲學,多麽有趣的一個概念!這個哲學瞎摸什麽呀?什麽都瞎摸嗎,直到殫精竭慮的最後一刻?

哲學是首領,科學是向導,數學就是那條邏輯直線。人們隻要沿著這條規定好的路走下去,什麽都好說。

哲學,在很多的時候,往往是有錢的聰明人喜歡玩的一種高大上的精神遊戲。

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一切,竟然是那麽的神奇和偉大:誰能告訴我,每一秒鍾的時間裏,在自己的周圍究竟發生了多少事情、多少事件?每一個事件,每一個運動,一個微笑、一個噴嚏、一場慟哭、一場戰爭、一筆交易、一種新元素的誕生、一個嬰兒的出世、一個接吻,一個新念頭、一個哲學命題等等,所有這一切的發生,它們之間有沒有關聯?如果有的話,什麽樣的關聯?化學上的、物理學上的、哲學上的、文學上的、生理學上的,還是什麽我們無法找到恰當名稱的名詞上的?

不同於自然科學,哲學所關心的東西,離心更近,而不是更遠。

哲學和邏輯,這兩樣東西,究竟是從哪兒發展起來的?希臘,還是羅馬?現代的德國是這兩樣東西的娘家,可是在久遠的過去,它們是從哪裏飄洋過海,紮根在德意誌的土壤上的?

我們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宇宙之中,這就夠了,我們有必要知道它有幾個中心嗎?這與我們有何幹係?管它有幾個中心呢,是不是?這個哲學上的思考太超前、太費解、太燒腦了,我們幹嘛要這樣折騰自己?

一個場景中也許會套著另一個場景,更有可能的是無數個場景連環地套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區分哪一個才是離我們最近的那個場景呢?夠抽象的啊。這是哲學的思維呢,還是任何精神的癔語呢?誰能講清楚嗎?為什麽非要講清楚呢?

一般來講,自然科學的腳步,永遠也趕不上哲學的節奏。前者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哲學則以想象為自己的拐杖。


2024-08-01:  摘自《隨筆雜感 – 科技篇》 (53)

最西邊的島上 發表評論於
1。覺得如果能堅持24小時或以上不睡眠,就有可能達到“不生不死”的狀態。

2。覺得哲學思想和概念是無處不在的,不然為什麽幾乎所有學科的博士學位都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雖然既不一定是doctor, 也不一定要學 philosophy ?曆史上好像Science的前身就叫Natural Philosophy。

沒有任何抬杠之意,隻是討論而已。謝謝。
魅力野花 發表評論於
人們可以說出,寫過無數理論,學說,哲理,想像,但是,它們必須經過時間,現實的驗證。
譬如,生與死。有生,必有死。沒有誰會逃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