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其實不是表麵的那麽回事

聊到哪兒是哪兒,歡迎拍磚。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事情說來話長。

中華傳統的單位是家庭和官府。任何民間集社組織都是要取締的。所以沒有社區概念。社會信用完全是親友之間,所以金融信貸也是以個人家庭信用為保障的,到現在很大程度上,民間信用也基本沒有(坑蒙拐騙跟此大有關係),民營企業也以家庭企業為主,因為根本沒有互信基礎。

西方傳統則以基督教為領導,以教會為紐帶,講究的不是小家庭,而是小社團。小社團內互相認識和共同活動非常多,以此建立起社會信用和紐帶。

Max Weber看到美國民間信貸都是以對方是否為教徒以決定是否借錢,以此推論出新教精神導致教徒拚命工作,這是為什麽別人肯借錢給你,以致於認為因此資本主義就是新教導致的,完全搞錯了。

實際上,參與教會,做義工,表明的是你個人承擔社區的義務,是值得信賴的人,所以你才讓別人放心。

現代社會,教會沒有了以前的作用,小社區的紐帶也被大政府淡化。但在美國,你還是可以體會到無數多的民間自發組織實際上對地方事物有極大影響,華人熱衷的教育方麵,家長對一個公立學校的成敗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即使現在教育部、州政府的插手已經讓地方教育的自主性降低了很多。

在教育品牌化,EC表麵化,義工為了升學的今天,“回饋社會”益發顯得不過是一句口號,或者是讓自己得到道德上的滿足感。

但實際上,義工更是為了讓孩子得到很有意義的經曆,和與社區打交道的體驗。

如同某些教會以前要求年輕的成員到海外去傳教,看似吃苦,但是非常鍛煉人的。近到Mit Romney,遠到創建時代雜誌的Henry Luce和創建AIG的CV Starr,都有傳教士的背景。這當中培養的自律、執著、待人接物、責任感,都是很好的教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