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喝咖啡的科學性 (2)

恰似遠來的紅葉,懷著一片赤子癡心,或思鄉長嘯,或感時歎詠,或壯哉抒誌,或相思寄情,喜怒哀樂,無不聚於晨空的筆端,無不融於雲廊的書箋。
打印 (被閱讀 次)

聊聊喝咖啡的科學性 (2)

考慮到咖啡具有多方麵的保健功能和咖啡的消費又如此普遍,因此,在了解咖啡對健康的任何潛在影響的同時,必須探討咖啡消費量的安全值,超過某個安全值是否會負麵影響健康?會引起哪些副作用?

近年有些研究報道論證了過量貪杯咖啡所帶來的副作用,很有參考價值。

二、 咖啡喝太多,腦子會變小

癡呆症是一種大腦退化疾病,會嚴重影響記憶、思維、行為和執行日常任務的能力。全世界約有 5000 萬人被診斷出患癡呆症。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癡呆症的發病人數還會持續增加。

中風是大腦血液供應中斷的一種情況,導致缺氧、腦損傷和功能喪失甚至死亡。在全球範圍內,四分之一的 25 歲以上成年人會在一生中中風。數據顯示,今年將有 1370 萬人中風,其中 550 萬人因此死亡。

近年,南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期刊發表了題為:High coffee consumption, brain volume and risk of dementia and stroke (高咖啡攝入量、腦容量和癡呆和中風的風險) 的研究論文。這是對咖啡、腦容量、癡呆風險和中風風險之間聯係的最廣泛調查,也是考慮大腦容積成像數據和廣泛混雜因素的最大研究。

研究團隊對398646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 (37-73 歲) 的習慣性咖啡消費進行了前瞻性分析,其中 17702 名參與者具有磁共振成像(MRI)數據。研究團隊使用協變量調整線性回歸檢查了他們的咖啡消費量與腦容量的關聯,並使用邏輯回歸檢查了癡呆症(4333 例事件)和中風(6181 例事件)的概率。

該研究評估了 17702 名喝咖啡的參與者對大腦的影響,發現與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6杯以上咖啡的人患癡呆症的風險徒增53%。這一結果表明大量飲用咖啡與大腦容量變小和癡呆症風險增加有關。

這項大規模研究結果表明,大量喝咖啡對大腦健康不利,過猶不及,適度才是關鍵。並建議,典型的咖啡消費量是在每天一到兩杯標準咖啡之間,每天喝3至4杯咖啡也行-男女皆宜,但每天喝咖啡不能超過 6 杯。

歐盟食品機構EFSA建議,成年人一天攝取量每天消耗的咖啡不要超過400毫克,也就是4杯,每杯200毫升,或者是意大利特濃的Espresso 4小杯,每杯60毫升。這樣的飮量不會對健康的成年人造成安全疑慮。

在400毫克的咖啡之內, 1個人1天飲用咖啡4杯,實已達最大量。孕婦一天最大攝取量為1至2杯、不可超過200毫克。

星巴克等商家在其咖啡產品上標識:含有丙烯酰胺。這是一種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歐盟對丙烯酰胺含量有規定。過量飲用咖啡也就相應地增加了丙烯酰胺這一致癌的攝入量,會提高癌症的風險。

總之,把握好飲用量,喝咖啡應該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我也每天喝點綠茶、紅茶或黑咖啡, 不多,每天3杯,最多4杯,因為黑咖和茶葉有多方麵的保健功能。尤其是它們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能很突出,而且具有非常安全預防多種癌症的潛力。
我的新作“防癌飮食之科學探究” 一書對有關咖啡和茶葉的防癌作用以及另外106種蔬果菇貝和調味品的防癌潛力,都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多有建議。 對於專業人員 (醫師、研究者、營養師、護士等)
來說,是非常好的參考書。 若有意購書,特請 悄悄話 聯係。 平裝本書費 $40 + 寄費。
dhyang_wxc 發表評論於
控製在4杯是對的,我以前以咖啡代水,現在降到了4杯左右,沒什麽刺激的感覺了。主要是要有感覺,用感覺控製,感覺刺激就不好了,有up就有crash。各人的反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跟酒精一樣。我睡前一小時,有時喝點兒淡咖啡,一小時後有個類似於sugar crash的困意,正好睡覺。但據大多數朋友說,這屬於聞所未聞。

據說喝多了不利於鈣吸收,要補鈣。女性應該少喝點兒或補鈣。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下午3,4點以後,最好不再喝咖啡。 不然,真的會影響睡眠質量。
零不是數 發表評論於
“這一結果表明大量飲用咖啡與大腦容量變小和癡呆症風險增加有關。”
“有關”翻譯成”相關“更準確,因為研究並沒有提供因果關係的證據。
每天喝六杯以上咖啡的人,也可能是因為腦子不好使,勉強靠咖啡提神才喝那麽多。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俺也喜歡喝咖啡。但俺注意到的負作用就是影響睡眠。深度睡眠的時間減少。
cwang28 發表評論於
Google了一下400 米高應該是grounded coffee用量
cwang28 發表評論於
請問 是400 mg的ground coffe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