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我的Doll house (第一次在澳洲買房)

East by East West —來自於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North by Northwest),做為英文名稱吧,記錄我生活的點點滴滴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是我在澳大利亞買的第一個房子,也是有生以來買的第一處房子。97年,來到澳大利亞之前,上海的房地產剛剛興起,當時一門心思想出國,根本沒有對上海的房地產在意過,隻記得陪弟弟去看過一處房子。所以,買房子的經驗還是在澳洲積累的。

       當時,記得和喬二個人每到周末就開車去看房子,這裏的房子形形色色,好區,壞區,house , town house, unit, apartment,flat. 年輕人因為預算小,一般隻能從unit, apartment. flat 開始買起。當然我們也不例外,雖然,喬的父母住在墨爾本的好區,但他們並沒有要幫我們的意思。這樣, 我們把目光投向不好區,希望找到一個有潛力的房子。

       99年以前,好區大多離市中心有一定的距離,而我也厭倦那裏的無聊生活---白天安靜的讓人孤獨;我想還是住到離市中心近的地方,可以坐有軌電車而不是火車。也不想找一個apartment flat,因為,不想有又住在上海的感覺。就想找一個town house,有陽台,有院子。這樣,就發現了這個地方--- city garden .

     這是一個疊加式的town house,複式,80 年代的建築群--- 剛建成時是一個service motel/ apartment , 所以,雖然樓上隻有二個睡房,卻有二個浴室,中間還有一個洗衣房。樓上還有獨特的sky window,樓下有一個很大的陽台,客廳有些小,當時,就想把廚房連客廳的牆打通,有一個開放式的空間。

       買下這個房子經曆了一些小曲折,可沒想到的是裝修房子是更大的麻煩。這裏不像上海,在自家的牆上挖個洞(不是沉重牆),也要有專門的工程師的報告單,屋外的窗框也不能隨便刷自己喜歡的顏色,這些物業都有統一的規定。除此以外,就可以按照你的心意幹想幹的事了。

      當年流行木地板,我們把樓梯上的地毯拿了下來,變成了現在漂亮的木樓梯,還好當時沒有一時衝動把樓下的地毯換成地板,住過一段時間後,感覺,還是地毯更合適這個房子,這個房子的周圍有太多的磚牆和水泥,紡織品能起到柔化的作用,而木樓梯起到了中間的過渡。

      99年的時候,還流行把牆刷成不同的顏色。可當時,我選擇了一麵牆有顏色,其他的牆為白色。這個idea是為了增加室內的空間。想不到的是07年去塗料店裏選顏色,那裏的廣告冊上到處是這樣的idea。這樣,這次拍賣之前的小裝修,我就選擇了白色--- 全部白色。因為,當一個idea流行的時候,也是大家開始視覺疲勞的開始。我想,白色又開始回歸了。

      我們在這個房子裏隻住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因為喬的工作回上海了。之後就把這個房子出租了,很多裝修的計劃不能完成,改造廚房的計劃也擱置了。直到這次拍賣之前,我們想要不要做一個新的廚房和一個開放的空間。因為時間緊,不居住在一個城市裏,隻得把這些設想放棄了。

      不過,關於廚房:我覺得,保留原來的廚具,櫥櫃和房子的年代會更協調;5 年以前,那個刺眼的桔色瓷磚現在看起來也變得柔和了,重新又流行了起來。室內裝修就象時裝一樣也有它的循環。不過,獨特的設計永遠是不會過時的。所以,我想最好的主意是盡量的保留它時代的痕跡。

      通過3 個星期的準備,doll house 交給了agent 放到了拍賣市場去了,我希望一個有眼光的買主可以成為這個房子的新主人。 而我,又要開始在Canberra尋找一個新的房子,一個不起眼的6070年代的house, 這次的設想是把它裏外改造成一個現代的房子。

       那年的六月, Doll house 已經有了它的新的主人。

上個月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 - City garden 是墨爾本的一個著名設計師在80年代設計的,是時代的代表性作品,原來如此!)
東西相遇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是的,現在那裏是學區房了,最近和以前的一個日本朋友聯係,她為了讓兒子去那裏的一中學,特意在那裏買了個公寓,隨著亞洲移民的不斷增長,有了學區房的概念。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北墨爾本的那棟?我記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