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空頭邁克爾·伯裏23日在付費訂閱平台“訂閱堆棧”發文,重申他對美國英偉達公司的看空立場。此前,英偉達反駁了伯裏的相關分析。
在這篇題為《泡沫的關鍵標誌:供給側的貪婪》的文章中,伯裏將當前美國人工智能(AI)熱潮稱為“一場壯麗的荒唐之舉”,並點名英偉達是他預期美國AI行業泡沫破裂的前兆。
他寫道:“荒唐也能賺錢。創造性的破壞和瘋狂的荒唐正是美國成為世界創新中心的原因。公司可以不斷創新至死,而更多公司會不斷湧現,重複同樣的事情。有時,新公司隻是原公司轉型後的產物。”
伯裏提到,在互聯網泡沫時期,美國技術行業的特點是“高利潤大盤股,包括那個時代所謂的‘四大巨頭’——微軟、英特爾、戴爾和思科”。
他強調,思科是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的前沿企業,其股價在1995年至2000年間飆升3800%,市值一度約560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然而,千禧年之交,其股價暴跌超過80%。
伯裏認為,如今曆史正在美國AI熱潮中重演:“再次有一家‘思科’處於這一切的中心……它的名字叫英偉達。”
與25年前思科創下市值紀錄類似,英偉達如今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估值約為5萬億美元。
近幾周,伯裏加強對英偉達的審視,包括關注美國AI企業之間“循環投資”、收入確認方式以及技術巨頭如何對計算設備計提折舊。例如,據9月與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達成的一項協議,英偉達計劃向OpenAI投資1億美元,後者則將使用數百萬枚英偉達芯片來建設數據中心。
美國彭博新聞社24日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會多久過時。此外還有不少人質疑,英偉達的AI基礎設施支出能否持續。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公司上周公布季報時駁斥泡沫擔憂,稱業務依然強勁。
伯裏因2008年做空美國房地產市場而出名。他的故事後來被搬上賣座電影《大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