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望繼續反彈,此前紐約聯儲主席在周五表示,盡管美聯儲內部有不少反對聲音,他仍支持降息。即使人工智能的未來仍存疑,美聯儲的“保護傘”依然能支撐市場。
這個周末,最引人注目的評論不是關於股市,而是關於經濟狀況。來自Simplify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兼首席策略師邁克爾·格林在Substack上發文稱,一個失效的基準悄然毀掉了美國。
這個基準就是貧困線,由社會保障局的經濟學家莫莉·奧什安斯基在1963年設立,並在第二年被白宮采納。奧什安斯基將門檻設定為最低足夠食品預算的三倍。
格林表示,這種算法在當時非常合理。
“奧什安斯基用‘食品預算乘三’的公式雖然簡單粗糙,但作為衡量‘過於貧困’的危機線,基本符合現實。如果一個家庭將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於食物,其餘三分之二就可以應對其他開銷,這樣的比例大致可行。低於這個標準就是陷入真正的危機,高於它就還有一線生機。”格林說。
但如今的情況已經變了。食物支出變化不大,但其他生活成本卻大幅上升:住房價格飆漲,雇主提供的醫保減少,大學費用高得驚人,交通成本上升。這些壓力導致大多數家庭需要雙職工,進而需要托兒服務,還不得不擁有兩輛車。
現在,家庭食品支出不再占支出的33%,而是僅占5%到7%。如果仍用奧什安斯基的方式計算收入不足,那麽一個四口之家的收入門檻應在13萬至15萬美元之間,遠高於目前官方設定的貧困線——四口之家為約3.2萬美元。
“要記住,奧什安斯基當初隻是試圖界定‘過於貧困’,她要標出的是危機線,不是‘足夠生活’的標準。如果將這個危機線根據當前的支出結構進行真實調整,應該在14萬美元左右。”格林說。
格林檢驗了他提出的14萬美元標準,參考了關鍵支出的全國平均數據:托兒費為32,773美元,住房為23,267美元,食品為14,717美元,交通為14,828美元,醫療為10,567美元,其他基本開銷為21,857美元。再加上聯邦、州和FICA稅,所需總收入達到136,500美元。
然而,去年的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僅為83,730美元。
格林承認,如今的生活在某些方麵確實比1955年要好。但他指出,隨之而來的“參與門票”也提高了,比如,孩子做作業或驗證銀行賬戶都需要智能手機和家庭寬帶。
他還強調,安全網確實能接住最底層的人,卻也困住了那些試圖擺脫困境的人。例如,收入達到45,000美元時,將失去醫療補助資格;達到65,000美元時,托兒補貼也會消失。
“如果用期權的術語來說,政府等於是賣給窮人一個看漲期權,但卻操控了‘伽馬值’。當你逐漸接近‘收支平衡’的點位,‘德爾塔值’反而崩潰。你投入每一美元的努力,係統就收走70到100美分。”他說,“沒有理性的交易者會接受這種交易。但我們卻在疑惑,為什麽勞動力參與率如此低。這不是謎,這是數學。”
他最後指出,在封鎖期間,由於托兒和通勤等成本消失,美國人的儲蓄率飆升,“當世界重新開放,這些支出也回來了,而且比以前漲了20%。我們今天的憤怒,其實就是對那段短暫‘美國夢回歸’時光的宿醉。”(市場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