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政協非換屆年,10名高官集中去職

中國政協非換屆年,10名高官集中去職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5-11-09 21:06: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政協非換屆年,10名高官集中去職

2025年11月1日,中國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閉幕,會議宣布10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去職。本屆政協任期為2023年3月至2028年3月,任期不到一半時發生的這一大規模人事調整引起廣泛關注。

官方宣布“不再擔任”專委會副主任的九人是:張軍擴(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易綱(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桃林(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傑和曹衛星(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國慶(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副主任)、王榮和陳元豐(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隋軍(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被“免職”的一人是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傅興國。其中原央行行長易綱和由深圳市委書記升任廣東政協主席的王榮為正部級官員。

此外,會議還追認免去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職務並撤銷其委員資格的決定,易會滿已於2025年9月被官宣接受紀委調查。

這次政協高官大規模集中去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有消息稱主要原因是中共加大力度整治“裸官”,也有分析認為這是政協進行機構調整,或者是當前大規模反腐的一部分。 這些猜測各有支撐論據,也有質疑的聲音。BBC 中文梳理了其中三種有代表性的猜想以及圍繞其間的討論。

猜測一:整治“裸官”

港媒《星島頭條》在上述政協會議結束後的第三天即11月3日率先披露,這次人事調整的核心原因是中共十八大後大力整治“裸官”現象。所謂“裸官”,是指配偶已移居國外,或者沒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國外的官員。

報道引述知情者透露,北京方麵近年來進一步要求,省部級幹部子女在國外留學畢業半年後必須回國,否則父母調整領導崗位,但這9名高官的子女已在當地紮根,不願回國。

根據公開資料,易綱1980年至1986年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及伊利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和經濟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2年獲終身教職。《星島頭條》報道稱“有傳其子在美國出生、成長”。

BBC尚不能獨立核實上述關於政協官員去職原因和易綱的說法。

也有反駁聲音認為,對裸官的整治在中國早已有之。

2008年,安徽省蕪湖市政協常委周鵬安就提出了“裸官”一詞。2010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一份文件規定,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在黨政軍經企等5類重要崗位任職。

習近平上台後,2014 年初,中央組織部下發了一份被稱為治理裸官“最嚴厲”的文件,並在清理中形成“要麽把家人接回來,要麽調整崗位,要麽提前退休”的三選一處理方式,且規定適用於所有國家工作人員。

隨後開始一係列清理行動,截至2014年底基本完成了對副處級以上“裸官”的清理工作,中國共有3200餘名副處級以上幹部報告了相關情況,近千名官員被調整崗位。

裸官問題在上一輪反腐高潮中就已經出現了大範圍集中清理。但那次清理的重點是一線實權崗位,而全國政協的專委會副主任,廣泛被認為是中國安排副部以上官員的“二線”崗位,對於此次的集中調整,不少觀點認為,可能表明中國的“裸官”政策標準已經全麵升級,開始覆蓋“二線”崗位,或者是 2014 年後逐步放鬆,使“裸官”逃過組織部門的審查而大量出現,因此再進行大量清理。



中國前央行行長易綱

猜測二:大範圍反腐浪潮的一部分

還有猜想認為這次調整是中國大規模反腐運動的一部分。

習近平上台之初,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根據BBC 中文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從2013年下半年持續到2016年上半年的第一波反腐高峰,共有105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落馬。但二十大之後,又出現了第二波更高的波峰:2023年上半年至2025年10月,已有154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落馬,超過第一波峰,且這場反腐運動還在持續進行之中。

最近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在二十屆四中全會前三天(2025年10月17日),國防部密集公布了9名上將集體落馬的震撼消息。作為對比,在習近平執政之前,中共曆史上僅有一位上將落馬(黃永勝,因林彪事件被處理),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都無上將被處理。而在習近平任內,截至四中全會已有22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

在這種高烈度反腐運動持續進行的背景下,政協常委會公布了10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去職信息,使得外界有分析認為,可能是這些官員陷入麻煩的征兆。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10人在官方文件的通報中還保留著“同誌”稱號,這往往表明還沒有麵臨被開除黨籍和移送司法機關的處罰。

作為對比的是,同為政協專委會副主任的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在此次會議上被確認去職。易會滿此前已於2025年9月6日被宣布立案審查調查,這次政協常委會是追認免去易會滿在政協的職務。關鍵在於,易會滿的名字後麵沒有加上“同誌”二字,且被“撤銷委員資格”,處理明顯比其他9人嚴厲。

另一個可以參照的案例是秦剛。秦剛自2023年7月消失後,於2024年7月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被處理。全會公報顯示,會議“接受秦剛同誌辭去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明確保留了“同誌”稱謂,采用的是“辭職”而非“免職”或“開除”的表述,也並沒有移送司法機關。這種處理方式被外界解讀為對習近平舊部的“軟著陸”安排。

如果這10名政協副主任僅是因為“裸官”問題而被調整崗位,但並未發現嚴重的貪腐問題,那麽保留“同誌”稱號、維持政協委員身份,就符合目前中共政治運作的邏輯。



中國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9月被宣布調查。

猜測三:政協機構調整

第三種猜想出現頻率較少,即中國政協正麵臨機構調整。根據中國政協多年來形成的慣例和傳統,各個職務從政協主席、副主席到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都有相對固定的安排模式。

例如,財經領域任職的正部級官員,如央行行長、財政部部長,過去他們在任期即將屆滿但年齡未到正式退休之時,往往會退到政協的財經類專業委員會任正職或副職。這種安排既是對他們專業能力的繼續利用,也是一種體麵的“軟著陸”方式。易綱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那麽,如果政協想進行機構改革、打破這種慣例設置,就有可能會集中對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進行調整。但目前並未有官方信息表明政協正在進行機構改革。最近一次政協機構改革發生在2018年,當時組建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等,而2024-2025年並無類似的改革方案出台。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5年4月初,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與中央組織部部長,即石泰峰和李幹傑的位置對調。石泰峰從統戰部長轉任組織部部長,但他並未卸任統戰部長慣常兼任的政協副主席職務,而且他是唯一在任的常務副主席,在23位副主席中排名第一,兼任政協黨組副書記。

這種高級別職務對調在中共官場極為罕見,因為石泰峰和李幹傑都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屬副國級高官。因此,石泰峰目前同時掌握了多項關鍵權力:中央組織部部長(負責中共高級幹部的考核和升遷,是全黨最核心的人事權力機構)、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對政協日常運作和管理起關鍵作用)、全國政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掌握政協係統的黨建和幹部管理)。

因此,對於政協的日常運作和管理,石泰峰仍起著關鍵作用,身兼數職的特殊安排,為可能的政協人事調整提供了組織保障。

在石泰峰的主導下,如果要對政協進行機構改革或人事整頓,這種職位設置確實可以成為佐證之一。但另一個觀察視角是:如果在202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這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職位都被逐一補充上,那麽就表明並不存在政協機構改革的情況,而是因為其他原因。反之,如果這些職位長期空缺或被大幅削減,則可能確實存在機構改革的意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吳亦凡驚傳在獄中死亡 北京官方封口中!
蔡磊現狀令人淚目 舌頭嘴唇已經萎縮 洗澡用繩子吊
提醒:這些照片,千萬別發在朋友圈!
中國女千辛萬苦當上空姐 上班首日就遭開除 上網喊冤
英媒:他賭贏了 有望成為下一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24小時討論排行

拜登狠批特朗普:讓國家蒙羞
政府停擺 上千航班取消 特朗普又回海湖莊園狂歡
25年來首批美產稀土出廠 貝森特:打破中國"卡脖子"
甩鍋 失誤 民心流失…川普反擊混亂背後 是更大危機
罕見 加州開始大規模吊銷卡車駕照!針對非法移民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曼達尼當選引爆危機 紐約警察士氣崩盤 大批辭職
川普承諾:關稅紅利發放 每人至少獲2000元支票
英特爾華人工程師被裁前盜走上萬機密文件 公司怒索賠
德州冷笑少年毒駕逆向超車 奪命移民一家6口 被判65年…
高市涉台言論 引發中國駐大阪總領事揚言“砍腦袋”
中國衛星把台灣看光光 國台辦:這是“家的俯瞰”
中國人去不得!信息繭房之外的真實俄羅斯
打贏“選區重劃”公投戰 紐森角逐總統大位行情看漲
美國將推50年超長房貸 網友:一房傳三代 人走債還在
曆史一刻:蕭美琴歐洲議會演說掌聲如雷 求合照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政協非換屆年,10名高官集中去職

BBC中文 2025-11-09 21:06:44



中國政協非換屆年,10名高官集中去職

2025年11月1日,中國全國政協第十四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閉幕,會議宣布10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去職。本屆政協任期為2023年3月至2028年3月,任期不到一半時發生的這一大規模人事調整引起廣泛關注。

官方宣布“不再擔任”專委會副主任的九人是:張軍擴(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易綱(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桃林(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傑和曹衛星(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國慶(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副主任)、王榮和陳元豐(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隋軍(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被“免職”的一人是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傅興國。其中原央行行長易綱和由深圳市委書記升任廣東政協主席的王榮為正部級官員。

此外,會議還追認免去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職務並撤銷其委員資格的決定,易會滿已於2025年9月被官宣接受紀委調查。

這次政協高官大規模集中去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有消息稱主要原因是中共加大力度整治“裸官”,也有分析認為這是政協進行機構調整,或者是當前大規模反腐的一部分。 這些猜測各有支撐論據,也有質疑的聲音。BBC 中文梳理了其中三種有代表性的猜想以及圍繞其間的討論。

猜測一:整治“裸官”

港媒《星島頭條》在上述政協會議結束後的第三天即11月3日率先披露,這次人事調整的核心原因是中共十八大後大力整治“裸官”現象。所謂“裸官”,是指配偶已移居國外,或者沒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國外的官員。

報道引述知情者透露,北京方麵近年來進一步要求,省部級幹部子女在國外留學畢業半年後必須回國,否則父母調整領導崗位,但這9名高官的子女已在當地紮根,不願回國。

根據公開資料,易綱1980年至1986年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及伊利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和經濟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2年獲終身教職。《星島頭條》報道稱“有傳其子在美國出生、成長”。

BBC尚不能獨立核實上述關於政協官員去職原因和易綱的說法。

也有反駁聲音認為,對裸官的整治在中國早已有之。

2008年,安徽省蕪湖市政協常委周鵬安就提出了“裸官”一詞。2010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一份文件規定,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在黨政軍經企等5類重要崗位任職。

習近平上台後,2014 年初,中央組織部下發了一份被稱為治理裸官“最嚴厲”的文件,並在清理中形成“要麽把家人接回來,要麽調整崗位,要麽提前退休”的三選一處理方式,且規定適用於所有國家工作人員。

隨後開始一係列清理行動,截至2014年底基本完成了對副處級以上“裸官”的清理工作,中國共有3200餘名副處級以上幹部報告了相關情況,近千名官員被調整崗位。

裸官問題在上一輪反腐高潮中就已經出現了大範圍集中清理。但那次清理的重點是一線實權崗位,而全國政協的專委會副主任,廣泛被認為是中國安排副部以上官員的“二線”崗位,對於此次的集中調整,不少觀點認為,可能表明中國的“裸官”政策標準已經全麵升級,開始覆蓋“二線”崗位,或者是 2014 年後逐步放鬆,使“裸官”逃過組織部門的審查而大量出現,因此再進行大量清理。



中國前央行行長易綱

猜測二:大範圍反腐浪潮的一部分

還有猜想認為這次調整是中國大規模反腐運動的一部分。

習近平上台之初,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根據BBC 中文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從2013年下半年持續到2016年上半年的第一波反腐高峰,共有105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落馬。但二十大之後,又出現了第二波更高的波峰:2023年上半年至2025年10月,已有154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落馬,超過第一波峰,且這場反腐運動還在持續進行之中。

最近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在二十屆四中全會前三天(2025年10月17日),國防部密集公布了9名上將集體落馬的震撼消息。作為對比,在習近平執政之前,中共曆史上僅有一位上將落馬(黃永勝,因林彪事件被處理),在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都無上將被處理。而在習近平任內,截至四中全會已有22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

在這種高烈度反腐運動持續進行的背景下,政協常委會公布了10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去職信息,使得外界有分析認為,可能是這些官員陷入麻煩的征兆。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10人在官方文件的通報中還保留著“同誌”稱號,這往往表明還沒有麵臨被開除黨籍和移送司法機關的處罰。

作為對比的是,同為政協專委會副主任的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在此次會議上被確認去職。易會滿此前已於2025年9月6日被宣布立案審查調查,這次政協常委會是追認免去易會滿在政協的職務。關鍵在於,易會滿的名字後麵沒有加上“同誌”二字,且被“撤銷委員資格”,處理明顯比其他9人嚴厲。

另一個可以參照的案例是秦剛。秦剛自2023年7月消失後,於2024年7月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被處理。全會公報顯示,會議“接受秦剛同誌辭去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明確保留了“同誌”稱謂,采用的是“辭職”而非“免職”或“開除”的表述,也並沒有移送司法機關。這種處理方式被外界解讀為對習近平舊部的“軟著陸”安排。

如果這10名政協副主任僅是因為“裸官”問題而被調整崗位,但並未發現嚴重的貪腐問題,那麽保留“同誌”稱號、維持政協委員身份,就符合目前中共政治運作的邏輯。



中國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9月被宣布調查。

猜測三:政協機構調整

第三種猜想出現頻率較少,即中國政協正麵臨機構調整。根據中國政協多年來形成的慣例和傳統,各個職務從政協主席、副主席到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都有相對固定的安排模式。

例如,財經領域任職的正部級官員,如央行行長、財政部部長,過去他們在任期即將屆滿但年齡未到正式退休之時,往往會退到政協的財經類專業委員會任正職或副職。這種安排既是對他們專業能力的繼續利用,也是一種體麵的“軟著陸”方式。易綱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那麽,如果政協想進行機構改革、打破這種慣例設置,就有可能會集中對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進行調整。但目前並未有官方信息表明政協正在進行機構改革。最近一次政協機構改革發生在2018年,當時組建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等,而2024-2025年並無類似的改革方案出台。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5年4月初,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與中央組織部部長,即石泰峰和李幹傑的位置對調。石泰峰從統戰部長轉任組織部部長,但他並未卸任統戰部長慣常兼任的政協副主席職務,而且他是唯一在任的常務副主席,在23位副主席中排名第一,兼任政協黨組副書記。

這種高級別職務對調在中共官場極為罕見,因為石泰峰和李幹傑都是中共政治局委員、,屬副國級高官。因此,石泰峰目前同時掌握了多項關鍵權力:中央組織部部長(負責中共高級幹部的考核和升遷,是全黨最核心的人事權力機構)、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對政協日常運作和管理起關鍵作用)、全國政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掌握政協係統的黨建和幹部管理)。

因此,對於政協的日常運作和管理,石泰峰仍起著關鍵作用,身兼數職的特殊安排,為可能的政協人事調整提供了組織保障。

在石泰峰的主導下,如果要對政協進行機構改革或人事整頓,這種職位設置確實可以成為佐證之一。但另一個觀察視角是:如果在202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這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職位都被逐一補充上,那麽就表明並不存在政協機構改革的情況,而是因為其他原因。反之,如果這些職位長期空缺或被大幅削減,則可能確實存在機構改革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