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左)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日投下震撼彈,透露公司正在評估自行興建一座月產能上看100萬片晶圓的超大型晶圓廠,並考慮與英特爾(Intel)攜手合作。此消息曝光後,立即在半導體與AI領域引發廣泛討論。

對此,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受訪時直言,即便是像馬斯克這樣具遠見與實力的人,也難以取代台積電的角色。他強調,「製造先進晶片的難度極高,幾乎不可能做到台積電那樣的水準」

根據科技網站《Wccftech》報導,黃仁勳今天人在台灣,與台積電高層會麵並出席該公司舉辦的運動會。談到馬斯克的晶圓廠構想時,他指出,建設一座先進晶片工廠遠不隻是「把廠房蓋起來」這麽簡單,而是涉及極度複雜的科學、工程與製程技術,這正是台積電多年來的核心優勢。
▼黃仁勳今天出席台積電運動會。

馬斯克則在股東大會上說明,隨著自駕技術與人形機器人發展快速,特斯拉未來的AI運算需求將暴增,因此有意在未來幾年內建立自有晶片製造能力。他表示:「我們正與英特爾討論這個可能性,雖然目前尚未簽約,但值得研究。」
報導分析,馬斯克之所以提出此構想,是因為現階段台積電、三星(Samsung)與英特爾的產能,都難以完全滿足特斯拉對高效能AI晶片的需求。不過,要啟動這樣的計畫,恐須投入上千億美元資金與多年時間,挑戰極為艱钜。

《guru3d》進一步指出,黃仁勳的發言其實點出了產業現實:光有資金並無法追趕台積電。該公司能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靠的是長期在良率控製、製程一致性與技術合作上累積的深厚實力,與輝達、蘋果(Apple)等夥伴的緊密協作也是關鍵之一。
目前AI晶片特別是3奈米等先進製程,所需技術門檻極高,從零打造完整生產生態係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成。盡管如此,外界仍認為,若了解馬斯克的作風,他從不輕言放棄,看似天馬行空的「TeraFab」計畫,也許仍有實現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