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隔十幾年,蘋果都會迎來一次命運交接。
14年前,喬布斯病重卸任,庫克成為CEO。14年後,庫克年滿65歲,又輪到了新一代的接班時刻。

2025年11月,庫克迎來65歲生日。他本人尚未宣布退休,卻讓“蘋果繼任者之爭”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每一個人都在好奇:當庫克卸任,蘋果的下一個時代,會是怎樣的模樣?
01
回顧庫克14年非凡成就
是一場從危機中崛起的傳奇

時間回到2011年。喬布斯病重離世,庫克臨危受命接過CEO的職位。
當時的蘋果,剛憑借iPhone 4s站上巔峰;而當時外界的普遍看法是:沒有喬布斯的蘋果,撐不過三年。
但現實完全相反。2025年的蘋果,不僅沒有墜落,反而比當年更龐大、更賺錢!
°01
營收翻了四倍,利潤增長了三倍多

當年庫克接手時,蘋果的年營收約為1080億美元;如今,這個數字接近4000億美元。

iPhone的銷量增長超過四倍;iPad、Mac全麵煥新;可穿戴設備從零到千億級業務;蘋果生態全麵成型,從硬件公司轉型為“體驗帝國”;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
°02
從產品經理到政治家CEO

庫克的標簽,是“冷靜、克製、精準”。在成為CEO之前,他在蘋果任職13年,主導全球供應鏈,是喬布斯最信任的搭檔。
他的成功,絕不僅僅是把產品賣出去。他被稱為“矽穀最懂政治的CEO”。

他能在特朗普時代出現在白宮,與總統同台合影,又能在拜登政府下轉身談環保與隱私保護。
正如《紐約時報》在2018年所說:“庫克是科技行業的首席外交官。”
這種理性務實的做法,讓蘋果得以在全球供應鏈動蕩、國際關係緊張、AI巨浪席卷的時代,依舊穩居全球市值第一。
°03
產品演進:從iPhone到“全生態”

喬布斯以創造力聞名,庫克則擅長優化。在他的時代,蘋果從“單一爆款”轉型為“多元矩陣”。

他打造的產品線邏輯清晰:
• iPhone 從單一產品擴展為五款係列,覆蓋不同價位;
• iPad 拓展出Pro、Air、Mini多線布局;
• Mac 重生,M係列芯片讓其性能重回巔峰;
• Apple Watch 成為可穿戴設備之王;
• AirPods 讓無線耳機變成生活方式;
• Apple Pay、TV+、Music、Arcade 等服務業務崛起;
• Vision Pro 雖還未完成,卻為未來十年埋下伏筆。
這些創新,雖然有閃光點和爭議點,但它們共同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蘋果生態。
°04
服務收入:蘋果的新金礦

2012年,蘋果的“其他業務”收入為150億美元。如今,這個數字已是680億美元。
在最近一個季度,服務毛利率高達75%,是硬件的兩倍。
這意味著:即使你不換手機,蘋果依舊能持續從你身上盈利——Apple TV+訂閱、iCloud儲存、App Store分成、音樂、遊戲、支付……
有人說喬布斯創造了蘋果的靈魂,而庫克讓蘋果學會了賺錢!
°05
創新與風險:Vision Pro與AI的失速

庫克時代並非毫無瑕疵。
他錯過了自動駕駛汽車、錯過了機器人、錯過了大型語言模型(LLM)這波AI浪潮。
Mac係列也曾在中期迷失方向,直到M係列芯片重新讓蘋果找回技術自信。
但對股東而言,這些都微不足道,蘋果股價自他上任以來上漲超過1800%,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奇跡。
而且在AI、健康科技、AR這些賽道上,蘋果仍有龐大的潛能。下一任CEO,或許要承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潛能真正落地。
02
接班人的懸念:下一任CEO會是誰?
在庫克年滿65歲之際,接班人的話題再度被點燃。
據彭博社記者爆料,蘋果內部已在悄悄進行繼任規劃。
目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有以下幾位:
約翰·特納斯(John Ternus)

現任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在蘋果工作超過20年。
他負責iPhone、Mac、iPad等核心硬件,是工程師出身、執行力極強,被視為“庫克2.0”。
今年他在秋季發布會上亮相,氣場穩健,是目前呼聲最高的接班人。
克雷格·費德裏吉(Craig Federighi)

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擁有極高的公眾曝光度——每一場蘋果發布會,他都是最受歡迎的“藍襯衫男神”。
他主導macOS、iOS等核心係統的開發,被認為是“最懂用戶體驗”的技術領導者。
如果蘋果想強化創新文化,費德裏吉無疑是最佳選擇。
格雷格·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

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主導過iPhone與Apple Watch的市場戰略,
是蘋果內部少數兼具市場與產品洞察的高管,
但外界認為他更像是“品牌守門人”,而非未來的戰略製定者。
薩比赫·汗(Sabih Khan)

現任首席運營官,負責蘋果全球供應鏈,被認為是延續庫克管理風格的理想人選。
但他相對低調,不太可能成為公眾麵前的“蘋果之聲”。
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

曾是最被看好的接班人,現已宣布將在年底退休。
他的離開,也讓“蘋果新生代”正式登上台前。
IDC分析師Bryan Ma評論說:“蘋果已經培養了一整批實力雄厚的高層,但在喬布斯和庫克之後,任何人接棒都將麵臨巨大的心理壓力。”
下一任CEO,將麵對:AI浪潮、元宇宙、健康科技、可穿戴計算、可持續製造...每一條賽道都潛藏著新的玩法。大家怎麽看?
ref:https://www.macworld.com/article/2890018/tim-cook-era-14-years-of-products-profits-and-politic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