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無疑問,這兩天,美國最得意的,就是民主黨了;不用多說,現在目前,美國最懊惱的,就是川普了。11月4日,多場美國地方選舉,民主黨捲土重來,共和黨大敗而歸,美國政壇出現戲劇性變化,川普的大麻煩來了。
四場有風向標意義的投票結果。
1,維珍尼亞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以15個百分點的巨大優勢,當選該州第一位女州長。
2,新澤西州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Mickey Sherrill,以13個百分點的顯著優勢,當選該州第一位女州長。
3,紐約市長選舉,34歲的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輕鬆當選,他成為紐約曆史上首位90後市長,首位穆斯林市長,首位印度裔市長。
4,加州通過重新劃分選舉投票,一舉增加5個民主黨很容易獲勝的席位。這是對德州重新劃分選區的以牙還牙,民主黨以毒攻毒,美國人哭笑不得。

2025年11月4日,美國紐約,圖為勝選新任紐約市長的曼達尼出席晚會,準備發布當選演說。(Reuters)
一年時間,美國政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整整一年前,川普在總統大選中大獲全勝,共和黨可以說是全麵執政。
我們說,美國實行三權分立,但事實上,川普一舉掌控了三權——行政權,他是總統;立法權,共和黨掌控了參眾兩院;司法權,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6名傾向於共和黨,其中3人還是川普親自任命的。
但一年後,大好局麵,出現潰壩跡象。共和黨在選舉中全麵潰敗,哪怕川普使出渾身解數助選,都無濟於事。
以紐約市長選舉為例。在選舉前,川普不斷喊話:“如果共產黨候選人曼達尼贏得紐約市市長選舉,紐約市將徹底陷入經濟和社會災難……我將不給紐約任何聯邦撥款”。
美國第一大都會的市長,居然是共產黨員?這肯定是汙名化,曼達尼屬於民主黨,主張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但在美國政壇醬缸文化中,將他抹黑成共產黨,是川普的拿手好戲,他曾多次攻擊他是“100%的共產主義瘋子”。
事實上,除了共產黨標籤外,曼達尼還被抹黑成哈馬斯(Hamas)同夥、911恐怖分子同情者,等等等等。但結果呢?

2025年11月5日,美國紐約市選舉日後的第二天早上,《每日新聞》和《紐約郵報》報導了佐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贏得市長選舉的故事。(Reuters)
馬姆達尼還是大獲全勝。我看到,他隨後發表了激情洋溢的勝選演講,對川普猛烈開火:“川普,既然我知道你在收看,我送你幾個字:調大聲音。紐約仍將是一座移民城市,一座由移民建設、由移民驅動的城市。而從今晚起,它將由一位移民領導。所以,川普總統,聽好了:要想對付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你必須先過我們所有人這一關。”
“如果說誰能向一個被川普背叛的國家展示如何擊敗他,那非孕育了他的城市莫屬。而如果說有什麽方法能震懾一個獨裁者,那就是摧毀他賴以積累權力的根基。如果非要如此,那就讓我們寫的散文依然押韻,讓我們為所有人建造一座光輝燦爛的城市。”
別忘了,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這裏還是川普的老家。現在,老家被徹底顛覆了。曆史常常在熟悉的故土上,寫下最陌生的篇章。
為什麽會這樣?
我看到,副總統萬斯(James David Vance)做了一個深入反思,列舉了三個原因。
1,投票率低,共和黨人催票不太成功。
2,從拜登那繼承了一個爛攤子,川普幹得不錯,但民眾仍不滿。
3,共和黨有內訌,內訌很愚蠢。
萬斯說得很委婉,還不忘誇一誇川普;但他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原因:美國人的不滿。
不滿生活水準事實上在下降,不滿到處抓非法移民讓人人自危,不滿各種撕裂讓人們很焦慮,哦,還不滿美國道德形象軟實力一落千丈。
或許,可以歸結於四個字:人心思變。人心思變,後果很嚴重。毫無疑問,這是川普再次執政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沒有之一。這次選舉,無疑是明年美國中期選舉的前哨戰,也是風向標。
我看了一下統計,在過去90多年美國曆史上,在上述三場重要地方選舉中,都被同一個政黨拿下的情況,隻發生過五次。但每一次做到的政黨,都在第二年的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
如果明年中期選舉,參眾兩院被民主黨控製,那川普接下來的兩年,無疑將處處被掣肘,徹底成為一隻跛腳鴨。表麵看,雲淡風輕,再不提不給紐約聯邦撥款,更誇讚自己一年前大選獲勝“拯救了我們的國家”;但私底下,媒體披露,川普與一些共和黨大佬爆發激烈爭吵。
因為在川普看來,共和黨這次大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他沒有親自參選;第二個,政府一直關門。
要知道,美國政府已經被關了30多天,創下美國史上最長新紀錄。大批美國公務員沒錢隻能休假,大量美國窮人拿不到補貼要餓肚子,美國經濟也在蒙受衝擊……
怎樣讓政府不關門?川普不願意妥協,更喜歡強硬。他主張,共和黨應採取雷霆手段,廢除冗長辯論機製,快刀斬亂麻,強行通過支出法案,否則,共和黨會成為“一個死掉的政黨”。
但大佬們不願意。因為這是“核選項”,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民主黨以後也能拿來對付共和黨,說不準,共和黨反而遭遇更大危機。
政治的精妙在於製衡,打破規則者,往往也為自己掘下了陷阱。

2025年10月31日,川普公開向記者發表講話。(Getty Images)
最後,怎麽看?還是三點看法吧。
第一,美國蹺蹺板效應開始了。美國政壇,往往第一年執政是蜜月期,第二年就是討厭期,接下來兩年,則是跛腳鴨了。但川普估計也沒想到,他的蜜月期這麽短,他的支持度下降這麽快。
事實上,這次民主黨大獲全勝,很多美國人分析,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國人想讓川普失敗。不是民主黨候選人有多優秀,而是一些美國人厭倦了川普。
所以,隻要民主黨不犯大的錯誤,明年中期選舉,將成為美國政壇更大的轉折點。
接下來,加州州長紐森(Gavin Christopher Newsom)等人,將成為川普和共和黨最強悍的對手。馬姆達尼就算了,即便他人氣再高,他不是美國出生,選不了美國總統。
第二,川普不會坐以待斃。
所以,他向共和黨大佬施壓,要求他們動用“核選項”,趁現在共和黨還掌控國會,把該過的法案都先過了。至於以後洪水滔天,那就以後再說。
我看到,在痛罵共和黨大佬之後,川普還發推,繼續攻擊民主黨。他說:“民主黨肆意妄為關閉政府,幾乎所有國會民主黨人都投票要脅美國人民,企圖以此勒索數千億美元的新支出,他們甚至還要求為非法移民提供免費醫療……”
這些指責,都是政治性攻擊,也不需要具體證據支撐。但至少說明一點,川普不服,以他的個性,不排除鋌而走險,手段更激烈,美國更撕裂。
哦,一個重要動向,川普又任命了埃隆·馬斯克曾推薦的人出任NASA局長。
川普與馬斯克當初之所以分道揚鑣,一個直接導火索,就是因為他拒絕這個人選,認為他不夠MAGA,惹怒了馬斯克。現在,川普又向馬斯克伸出橄欖枝了。

2025年5月30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華盛頓特區白宮辦公室(Getty Images)
第三,這都是美國內政,我們就看戲。
還是有些感慨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生,永遠是最大的政治。當然,美國選舉,不管誰上誰下,都是美國內政,我們就是看戲。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點,川普依然自信滿滿,因為他認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前麵也說了,那是因為他沒有親自參選。
言下之意,如果他參選紐約市長,參選佛吉尼亞州長,參選新澤西州長,哪有民主黨的什麽事情?
當然,我看到,在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在調侃:
現在的美利堅,已達成的成就:
鴉片氾濫(√)
閉關鎖國(√)
水師陳腐(√)
政府癱瘓(√)
挪用軍費(√)
東南互保(√)
給皇帝祝壽(√)
修園子(√)
……
嗯,別說,還真有點那麽回事,但川普肯定一萬個不讚同,這都是民主黨在抹黑他。
他還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些都是前進路上的小毛毛雨,而且,他已與大金主馬斯克和解,猛烈反擊正在醞釀中。
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