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舉報卡車或校車發動機空轉排放廢氣,居然能讓人年入百萬美元。這項原本為了環保的政策,如今成了部分市民的“副業”,甚至被稱為“六位數賞金獵人”。如今,市議員們終於坐不住了。
據《紐約郵報》報道,皇後區市議員、環保委員會主席詹納羅(James
Gennaro)近日宣布,“這樣的時代結束了。這項計劃已經被當作職業使用,這不是它的本意。”


紐約市政府的“市民引擎空轉舉報計劃”(Citizen Idling Complaint
Program)於2019年啟動。當時官方的出發點很簡單: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次年,搖滾歌手比利·艾德(Billy
Idol)還為活動代言,呼籲司機“關掉引擎,讓空氣更清潔”。
製度設計很誘人:
普通民眾隻需拍攝到卡車空轉引擎超過3分鍾(校車為1分鍾)的影片;
上傳給市環保局(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或行政審裁辦公室(OATH)審核;
一旦核實屬實,舉報人即可獲得罰款的分成。
獎勵比例不低:通過環保局申報可獲罰金25%分成,若直接向 OATH
提交且裁定成立,分成高達50%。
而卡車怠速罰金從350到2000美元 不等。關鍵是95%的舉報都被判成立。
據市府數據,部分市民幾乎“全職”從事舉報工作,收入驚人。排名前五的舉報者收入分別為:
東村居民 Ernest Welde:約 89.6 萬美元
下東城居民 吳萬芳(Wanfang Wu,音譯):74.9 萬美元
下東城居民 Ephraim Rosenbaum:72.5 萬美元
布魯克林高地居民 Michael Streeter:71 萬美元
波隆丘居民 Patrick Schnell:58.3 萬美元
當記者登門采訪時,施內爾否認收到超過 58
萬美元的獎勵,驚訝地說:“那數字從哪來的?我根本沒拿到那麽多。”在關門前他補了一句:“這工作其實挺辛苦的。”
紐約市環保局數據顯示,舉報量在短短幾年內激增:2022 年共收到 4.9 萬宗,到
2024 年暴增至 12.4 萬宗,今年還未結束,已突破 10
萬宗。

舉報集中在曼哈頓中城、下城、布魯克林富裕社區及皇後區西部,而哈林區、南布朗克斯、布魯克林東區等汙染更嚴重的“環保公義社區”,反而舉報寥寥。
這讓不少議員認為製度“失衡”,富人區居民靠舉報賺錢,窮人區卻依舊被汙染籠罩。
紐約市環保局長阿加瓦拉(Rohit
Aggarwala)曾在市議會公開表示:“我們應該為舉報付報酬,但沒必要讓他們變成百萬富翁。”
詹納羅也呼籲改革,認為應縮短視頻時長要求、減少獎金比例,或建立舉報限額,防止有人“職業化”操作。
然而,環保組織“紐約清潔空氣聯盟”(New York Clean Air
Collective)發言人格柏漢(George
Pakenham)為舉報群體發聲。他表示:“空氣汙染每年導致紐約約 3200人過早死亡,增加癌症、癡呆和哮喘風險。業界應麵對問題,而不是轉移焦點。”
他呼籲市府改進舉報網站、消除語言歧視並增加人手,讓更多市民參與打擊非法排汙。
這種“舉報獎”該讚成還是該取消?您怎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