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其實,中國多年前已走上對美經濟“脫鉤”之路

其實,中國多年前已走上對美經濟“脫鉤”之路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11-03 19:45: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特朗普總統一直利用關稅試圖減少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依賴,並防止中國的工廠產能過剩衝擊美國經濟。但他的努力遇到了阻力:中國政府早已著手降低經濟對美國的依賴。

過去20年裏,中國一直有條不紊地推進經濟自立。中國已經能夠建立起可以用來對美國經濟施壓的“卡脖子”環節,同時也讓華盛頓更難封鎖中國的發展。

“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國政策製定的基石,不僅在2012年起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領導下如此,在其前任胡錦濤時期也是如此。

他們推動以國內生產取代進口製造品的計劃代價高昂,而且往往效率不高,但它使西方在發生爭端時可以動用的籌碼越來越少。

中國領導人如今越來越公開地強調這種自立方針。在上個月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這一主題占據了突出位置。中國的最高級別官員在此次會議上製定了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總體框架。

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我們必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中國動用了最強有力的反製手段之一——它幾乎完全掌控著全球稀土金屬及稀土磁體的供應。

麵對中國稀土供應的限製,特朗普上周被迫與中國領導人達成妥協。

這項協議使得美國今年對中國征收的新關稅水平與對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大致相當,並低於對印度、巴西等傳統上與美國關係更密切國家的關稅。

中國威脅將對稀土出口實施極其嚴格的管製,也促使特朗普政府暫停執行一項原定於9月實施的政策,該政策原本打算擴大禁止美國企業與之往來的中國“軍工關聯企業”名單。

通過推行製造業自立的政策,中國在其他領域也占據著優勢地位。中國如今是全球主要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原料生產國,同時也是大量電氣設備、低端芯片等產品的主要製造者。

這使得美國在需要反製時選擇日益受限。當華盛頓試圖向北京施壓、要求其撤回稀土出口管製時,特朗普政府隻能威脅將限製中國仍然需要的、僅存的幾類關鍵美國出口產品,例如飛機零部件。

中國官員現在呼籲進一步增強自立能力。

“完整產業體係有利於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習近平的一位高級政策顧問田培炎上周末在一份期刊上發文。他還說,一個覆蓋麵非常廣的產業基礎可以形成“經濟安全屏障”。

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其眾多商品依賴進口。當時中國生產的汽車、電信設備、發電設備和其他製成品質量不如進口產品,導致許多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更傾向於進口商品。

此後,中國在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商品的質量和產量方麵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去年,著名工程師、時任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上個月召開的四中全會要求從明年開始加倍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全會公報要求政府和企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

北京將龐大的製造業規模與強大的國家幹預相結合。如今,隻有少數幾個行業仍由美國和歐洲企業主導,例如商用飛機和一些最先進的半導體。

“除了美國公司設計但並非由美國公司製造的尖端半導體之外,習近平主席在逐步將美國進口產品排除出供應鏈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布拉德·塞特瑟表示。

盡管十多年來投入了大量公共資金,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尖端軍事技術所需的高端半導體方麵仍然落後。但中國企業已經證明,它們擅長采購和走私英偉達的微芯片。

中國用國產產品替代進口產品的政策包括加入WTO後不久推出的“自主創新”運動、2015年啟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及近兩年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戰略。

國有銀行體係以低利率向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提供大量貸款,使中國成為這些商品的最大出口國。

對於部分產品,中國通過保護性貿易政策實現了自立。自2008年以來,中國對進口汽車和大型汽油發動機SUV征收關稅和各種費用,使其標價翻了一番以上。

這不僅抑製了進口,也導致中國消費者從未習慣於動力強勁但體積龐大的車輛。這也是他們迅速轉向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原因之一,如今這兩類汽車合計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一半以上。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以來,美國官員往往對中國可能動用其逐步構建的供應鏈製約手段不以為意。他們認為,這樣做會損害中國作為外商投資目的地的信譽,並促使跨國公司將采購轉移到其他地方。

這種情況或許會發生。但正如上個月所表明的那樣,中國領導人似乎決心追求更大的自主發展。

四中全會閉幕公報指出,“我們必須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製約、補強短板弱項。”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10歲童腹痛就醫 送進手術室逾14小時 6器官遭切除
中國最詭異一年:整個中國都感到“不太對勁”
一個月少了2億單,中國這行業奄奄一息
刺死年邁母親!前福斯新聞女主播遭當場逮捕
費加羅報:習近平罕見在公開場合展現幽默登上頭條




24小時討論排行

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 成為紐約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
美國地方選舉共和黨失利,川普:因為我不在選票上
民調顯示 3分之2美國人認為美國“嚴重走錯方向”
中國機器人慘遭美國網紅霸淩“施虐”!引發網友關注
中國延長46國入境免簽有效期 美加不在此列
停擺將破35天曆史紀錄,美國政府終現“重開跡象”
川普真著急了 咬著後槽牙挺科莫 稱其有“輝煌政績”
8年燒光50個億!中國又一行業批量倒閉
美國3歲華裔男童被撞身亡,肇事司機4項重罪全免
紐約市長選舉|社會主義者曼達尼嚇怕華裔老一輩
更恐怖的H1B改革來了!最低工資要求或達$20萬
遠看嚇人,近看渺小…被嚴重誇大的稀土威脅
他本是溥儀欽定的皇位繼承人 卻掃了一輩子大街
快訊:美國驚傳貨機墜毀駭人畫麵 居民拍下巨大火光…
中國科技產品正海嘯般席卷歐洲:無人機 電視 機器人…
切尼去世:白宮降半旗 川普尚未發表聲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其實,中國多年前已走上對美經濟“脫鉤”之路

紐約時報 2025-11-03 19:45:02



特朗普總統一直利用關稅試圖減少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依賴,並防止中國的工廠產能過剩衝擊美國經濟。但他的努力遇到了阻力:中國政府早已著手降低經濟對美國的依賴。

過去20年裏,中國一直有條不紊地推進經濟自立。中國已經能夠建立起可以用來對美國經濟施壓的“卡脖子”環節,同時也讓華盛頓更難封鎖中國的發展。

“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國政策製定的基石,不僅在2012年起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領導下如此,在其前任胡錦濤時期也是如此。

他們推動以國內生產取代進口製造品的計劃代價高昂,而且往往效率不高,但它使西方在發生爭端時可以動用的籌碼越來越少。

中國領導人如今越來越公開地強調這種自立方針。在上個月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這一主題占據了突出位置。中國的最高級別官員在此次會議上製定了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總體框架。

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我們必須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中國動用了最強有力的反製手段之一——它幾乎完全掌控著全球稀土金屬及稀土磁體的供應。

麵對中國稀土供應的限製,特朗普上周被迫與中國領導人達成妥協。

這項協議使得美國今年對中國征收的新關稅水平與對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大致相當,並低於對印度、巴西等傳統上與美國關係更密切國家的關稅。

中國威脅將對稀土出口實施極其嚴格的管製,也促使特朗普政府暫停執行一項原定於9月實施的政策,該政策原本打算擴大禁止美國企業與之往來的中國“軍工關聯企業”名單。

通過推行製造業自立的政策,中國在其他領域也占據著優勢地位。中國如今是全球主要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原料生產國,同時也是大量電氣設備、低端芯片等產品的主要製造者。

這使得美國在需要反製時選擇日益受限。當華盛頓試圖向北京施壓、要求其撤回稀土出口管製時,特朗普政府隻能威脅將限製中國仍然需要的、僅存的幾類關鍵美國出口產品,例如飛機零部件。

中國官員現在呼籲進一步增強自立能力。

“完整產業體係有利於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習近平的一位高級政策顧問田培炎上周末在一份期刊上發文。他還說,一個覆蓋麵非常廣的產業基礎可以形成“經濟安全屏障”。

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其眾多商品依賴進口。當時中國生產的汽車、電信設備、發電設備和其他製成品質量不如進口產品,導致許多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更傾向於進口商品。

此後,中國在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商品的質量和產量方麵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去年,著名工程師、時任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上個月召開的四中全會要求從明年開始加倍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全會公報要求政府和企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

北京將龐大的製造業規模與強大的國家幹預相結合。如今,隻有少數幾個行業仍由美國和歐洲企業主導,例如商用飛機和一些最先進的半導體。

“除了美國公司設計但並非由美國公司製造的尖端半導體之外,習近平主席在逐步將美國進口產品排除出供應鏈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布拉德·塞特瑟表示。

盡管十多年來投入了大量公共資金,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尖端軍事技術所需的高端半導體方麵仍然落後。但中國企業已經證明,它們擅長采購和走私英偉達的微芯片。

中國用國產產品替代進口產品的政策包括加入WTO後不久推出的“自主創新”運動、2015年啟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以及近兩年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戰略。

國有銀行體係以低利率向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提供大量貸款,使中國成為這些商品的最大出口國。

對於部分產品,中國通過保護性貿易政策實現了自立。自2008年以來,中國對進口汽車和大型汽油發動機SUV征收關稅和各種費用,使其標價翻了一番以上。

這不僅抑製了進口,也導致中國消費者從未習慣於動力強勁但體積龐大的車輛。這也是他們迅速轉向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原因之一,如今這兩類汽車合計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一半以上。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以來,美國官員往往對中國可能動用其逐步構建的供應鏈製約手段不以為意。他們認為,這樣做會損害中國作為外商投資目的地的信譽,並促使跨國公司將采購轉移到其他地方。

這種情況或許會發生。但正如上個月所表明的那樣,中國領導人似乎決心追求更大的自主發展。

四中全會閉幕公報指出,“我們必須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製約、補強短板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