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會(APEC)21個會員經濟體在曆經緊張而艱苦的協商後,於周六在韓國慶州市舉行的兩日峰會結束時一致通過《慶州宣言》(Gyeongju Declaration),這份聯合公報標誌著APEC在方向上的重大轉變。 此次宣言的兩大關鍵突破在於:一是首度將人工智能(AI)、人口變遷與文化與創意產業提升為亞太區域合作的核心議題,以應對當前世界的挑戰並開拓新機遇;二是*刪除了長年固定出現在曆屆APEC領袖宣言中的“自由與開放貿易”及“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係”字眼,反映出在美中戰略競爭升溫與保護主義興起的背景下,APEC語匯的明顯轉向。 韓國引領APEC邁向新議題前沿 韓國總統府指出,《慶州宣言》“辨識出亞太經濟中的關鍵現象與趨勢,並將其提升為APEC的核心議程。”聲明強調:“這是APEC領袖層級文件首次針對人工智能、人口變遷及文化創意產業提出共同認知與合作方向。” 作為2025年APEC輪值主席,韓國將AI與低生育率、人口老化等人口變化列為重點合作項目,突破過往以貿易與教育為主的傳統焦點。 宣言指出:“人工智能等變革性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重塑勞動市場的人口變遷,對APEC經濟體帶來深遠而長期的影響。為此,我們呼籲加強合作與具體行動,以促進惠及所有人的經濟成長。” 此次會議另通過《APEC人工智能倡議(2026–2030)》與《APEC人口變遷合作框架》,韓國政府表示,這是APEC首份針對AI合作的領袖層級文件,亦是美中雙方共同參與的首項全球AI合作協議,為國際AI合作奠定基礎。 此外,《慶州宣言》首度正式納入文化與創意產業合作的必要性,肯定該產業在促進區域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AI等數字技術應用中的角色。 貿易語匯淡出 自由貿易理念退場 與曆年以“自由與開放貿易”為核心的宣言不同,《慶州宣言》弱化了傳統自由貿易的語言。 雖仍強調“強健的貿易與投資”,但刪除了以往慣用的完整表述:“自由、開放、公平、不歧視、透明、包容與可預測的貿易與投資環境。”這些措辭自2017年至2024年間幾乎每年都出現在APEC領袖宣言中(僅2018、2019年因共識未成或會議取消例外)。 同時,《慶州宣言》未再提及“多邊主義”與“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在過去四年(2021–2024)皆是標準內容。取而代之的是“韌性”、“惠及全民”、“應對全球變局”等較為包容的用語。 不過,與領袖宣言相輔的《APEC部長級聯合聲明》仍提及WTO的重要性,指出:“我們認知到WTO正麵臨挑戰,需進行有意義、必要且全麵的改革,以提升其功能,使其更符合當今現實。”然而,該聲明同樣未使用“自由與開放貿易”的措辭。 美中共識艱難達成 韓國居中調停 韓國總統府強調,《慶州宣言》是在克服美中之間在貿易與關稅等議題上的對立下,雙方均能接受的文本。 宣言重申會員國對“深化經濟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變局”的承諾,維持了多邊合作的基本立場,即使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高漲與APEC核心價值遭挑戰的環境下仍如此。 韓國總統李在明在會後記者會上承認,21個成員對宣言草案存在歧見:“確實有些措辭存在分歧,尤其是是否應加入貿易與投資章節。我們進行了調整,最終達成了友好協議。” 韓國外交部透露,《慶州宣言》與《APEC部長級聯合聲明》的協商於周六早上7點30分完成,經過多次深夜修改才最終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