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從受害者變成霸淩者?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形象轉變

從受害者變成霸淩者?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形象轉變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10-24 02:28:2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中國對貿易戰的敘事中,美國是恃強淩弱者,而中國則是受害者——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努力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卻遭遇美國不公平的關稅製裁和技術禁令。

然而,近日中國展現出的形象卻與此敘事愈發矛盾:這個工業巨獸正準備利用其在現代製造業關鍵礦產領域的壟斷地位對抗任何阻礙其發展的國家或企業。

中國開采和加工了全球大部分稀土資源,這種資源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芯片、電動汽車、戰鬥機等各類產品。為報複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和技術限製,北京曾多次限製稀土出口,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如今中國官員正擴大管控範圍,將全球哪怕隻含微量中國稀土的科技產品盡數納入監管。

此舉使中國在特朗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可能舉行的會麵中掌握了強大籌碼,也讓中國有機會向美國表明,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掌控能力能夠影響任何貿易休戰的條款。

不過,這種經濟施壓可能會給中國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多年來,中國一直譴責此類出口管製措施,如今卻表示自己正效仿美國的做法。通過展現將稀土武器化的意願——僅向北京青睞的對象開放供應——中國可能會被視為其經常指責的那種不負責任的霸權國家。

“中國正走在鋼絲上:一方麵要鞏固其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地位,另一方麵又要避免讓世界其他國家對其出口管製意圖產生恐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表示。

中國敦促華盛頓取消對先進半導體芯片的出口限製,降低關稅並消除中國對美投資的障礙。作為回應,特朗普威脅對華商品加征100%關稅,並對美國軟件實施出口限製。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可能試圖穩定關係,並同意暫停最嚴厲的懲罰性措施——這意味著美國將暫停加征關稅和擴大技術限製,而中國則推遲實施稀土出口管製。

中國出口管製自12月起生效,出口商若銷售含中國稀土或使用中國設備製造的零部件,則須獲得北京批準。中方官員稱此舉旨在防止稀土資源被用於武器研發,但該機製也賦予北京基於政治考量選擇性控製供應的權力。

“如果雙邊關係不佳,那麽出口申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處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拒絕,”上海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

中國還表示,此舉隻是效仿美國及其盟友率先實施的跨境出口管製措施,例如美國為阻止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提供技術而采取的限製。

“我們基本上是遵循了美國及其盟友很久以前設定的先例,所以如果你想說這是脅迫行為,那也可以,你知道,畢竟我們是向你們學的,不是嗎?”吳心伯說。

這種赤裸裸的脅迫行為——因其影響廣泛且單邊性強,一些分析師將其與特朗普的“解放日關稅”相提並論——可能會削弱中國領導人試圖塑造的形象:可靠的貿易夥伴、全球化的捍衛者,以及能夠替代美國的全球領導者。

隨著國際社會對該舉措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中國官員正試圖淡化其影響,稱這些措施並非出口禁令。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淩激周一會見了170多家外國企業和商業團體的代表,承諾中國將繼續批準“合法交易”,維護全球稀土供應鏈的穩定。

但專家表示,中國不太可能撤銷這些措施。早在2017年,中國官員就已開始將出口管製打造成一種政策工具。

“所以現在的問題隻是他們會在哪個問題上扣動扳機,”他還說,中國可能會首先利用這些管控措施在經濟談判中增強籌碼,最終將其應用於其他問題,包括其對台灣這個民主島嶼的主張。

在國內,新的稀土管控體係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豪感。中國官方媒體和評論員稱讚本國已從全球稀土供應國轉變為維護這一關鍵元素全球供應秩序的領導者。

“以前總是美國製定規則,現在中國也開始製定規則了,美國習慣了發號施令、他人服從。如今中國掌握了主動權,他們顯得有些被動、不適、驚訝,甚至對中國會采取這樣的行動感到震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盡管中國此前曾采取過多種形式的經濟脅迫措施,包括2010年切斷對日本的稀土供應,但專家表示,此次最新措施是最激進的一次。

中國將該規則設置在全球範圍內,而非僅針對美國實施,其部分目標可能是阻止其他國家試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一戰略被稱為“去風險”。

“他們知道會麵臨一些反彈,但他們認為展示實力、展現影響力至關重要,以此向任何可能考慮與美國結盟或推行自身去風險議程的國家表明,這樣做不會沒有代價,”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埃米莉·基爾克雷斯說。

但這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塞夫科維奇周二告訴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新的稀土管控體係“給我們的關係蒙上了陰影”。由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組成的七國集團官員表示,他們正在考慮聯合回應。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周三表示,美國正考慮限製向中國出口軟件,以報複中國的稀土管控措施,並表示將與七國集團其他國家共同實施這一舉措。

“這一次你會發現,不僅僅是美國在抱怨,”蘭德公司專注於中國產業政策的兼職研究員凱爾·陳(音)表示,“許多國家都認為,這不僅破壞了它們的穩定,還幾乎被視為一種挑釁行為。”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哪怕天大的理由,他們都是畜生!”
以色列議會初步通過吞並約旦河西岸法案,萬斯怒了
好萊塢最火的亞洲麵孔,憑什麽是她?
多地發生動物遭熱成像無人機投箭射殺事件,記者調查
中國人“25萬移民日本”的時代,結束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是否願為保台犧牲生命?”台媒最新民調出爐
中國學者解讀四中全會政策:2035年人均GDP翻倍
馬克龍急得跳腳:真沒招,歐盟就對中國啟動“核選項”
楊振寧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現場排起數十米長隊
NASA回應馬斯克:目標隻有一個 趕在中國前頭登月
一則廣告惹出禍?特朗普:美加終止談判
特朗普建白宮宴會廳出資方曝光 有人可通過關係獲利
從拆一部分到全拆,特朗普的宴會廳越來越大
吳榮元:台灣光複後的首件事是恢複祖先牌位
股價一直上漲,但是...英特爾站在“死亡邊緣”
中科院反右中消失的一頁 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劉治平
中國國家安全部披露:吳石將軍在台灣就義後......
四中全會創紀錄開除14名高官黨籍 隻出不進留疑問
習近平頂住55%高關稅最狂籌碼:對美出口1天10億
“川習會”確定了!白宮公布正式時間、地點
NBA假傷、操控撲克與黑幫勾結 目前已知的所有細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從受害者變成霸淩者?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形象轉變

紐約時報 2025-10-24 02:28:28

在中國對貿易戰的敘事中,美國是恃強淩弱者,而中國則是受害者——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中國努力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卻遭遇美國不公平的關稅製裁和技術禁令。

然而,近日中國展現出的形象卻與此敘事愈發矛盾:這個工業巨獸正準備利用其在現代製造業關鍵礦產領域的壟斷地位對抗任何阻礙其發展的國家或企業。

中國開采和加工了全球大部分稀土資源,這種資源廣泛應用於計算機芯片、電動汽車、戰鬥機等各類產品。為報複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和技術限製,北京曾多次限製稀土出口,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如今中國官員正擴大管控範圍,將全球哪怕隻含微量中國稀土的科技產品盡數納入監管。

此舉使中國在特朗普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可能舉行的會麵中掌握了強大籌碼,也讓中國有機會向美國表明,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掌控能力能夠影響任何貿易休戰的條款。

不過,這種經濟施壓可能會給中國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多年來,中國一直譴責此類出口管製措施,如今卻表示自己正效仿美國的做法。通過展現將稀土武器化的意願——僅向北京青睞的對象開放供應——中國可能會被視為其經常指責的那種不負責任的霸權國家。

“中國正走在鋼絲上:一方麵要鞏固其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地位,另一方麵又要避免讓世界其他國家對其出口管製意圖產生恐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表示。

中國敦促華盛頓取消對先進半導體芯片的出口限製,降低關稅並消除中國對美投資的障礙。作為回應,特朗普威脅對華商品加征100%關稅,並對美國軟件實施出口限製。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可能試圖穩定關係,並同意暫停最嚴厲的懲罰性措施——這意味著美國將暫停加征關稅和擴大技術限製,而中國則推遲實施稀土出口管製。

中國出口管製自12月起生效,出口商若銷售含中國稀土或使用中國設備製造的零部件,則須獲得北京批準。中方官員稱此舉旨在防止稀土資源被用於武器研發,但該機製也賦予北京基於政治考量選擇性控製供應的權力。

“如果雙邊關係不佳,那麽出口申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處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拒絕,”上海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

中國還表示,此舉隻是效仿美國及其盟友率先實施的跨境出口管製措施,例如美國為阻止向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提供技術而采取的限製。

“我們基本上是遵循了美國及其盟友很久以前設定的先例,所以如果你想說這是脅迫行為,那也可以,你知道,畢竟我們是向你們學的,不是嗎?”吳心伯說。

這種赤裸裸的脅迫行為——因其影響廣泛且單邊性強,一些分析師將其與特朗普的“解放日關稅”相提並論——可能會削弱中國領導人試圖塑造的形象:可靠的貿易夥伴、全球化的捍衛者,以及能夠替代美國的全球領導者。

隨著國際社會對該舉措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中國官員正試圖淡化其影響,稱這些措施並非出口禁令。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淩激周一會見了170多家外國企業和商業團體的代表,承諾中國將繼續批準“合法交易”,維護全球稀土供應鏈的穩定。

但專家表示,中國不太可能撤銷這些措施。早在2017年,中國官員就已開始將出口管製打造成一種政策工具。

“所以現在的問題隻是他們會在哪個問題上扣動扳機,”他還說,中國可能會首先利用這些管控措施在經濟談判中增強籌碼,最終將其應用於其他問題,包括其對台灣這個民主島嶼的主張。

在國內,新的稀土管控體係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豪感。中國官方媒體和評論員稱讚本國已從全球稀土供應國轉變為維護這一關鍵元素全球供應秩序的領導者。

“以前總是美國製定規則,現在中國也開始製定規則了,美國習慣了發號施令、他人服從。如今中國掌握了主動權,他們顯得有些被動、不適、驚訝,甚至對中國會采取這樣的行動感到震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盡管中國此前曾采取過多種形式的經濟脅迫措施,包括2010年切斷對日本的稀土供應,但專家表示,此次最新措施是最激進的一次。

中國將該規則設置在全球範圍內,而非僅針對美國實施,其部分目標可能是阻止其他國家試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一戰略被稱為“去風險”。

“他們知道會麵臨一些反彈,但他們認為展示實力、展現影響力至關重要,以此向任何可能考慮與美國結盟或推行自身去風險議程的國家表明,這樣做不會沒有代價,”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埃米莉·基爾克雷斯說。

但這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塞夫科維奇周二告訴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新的稀土管控體係“給我們的關係蒙上了陰影”。由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組成的七國集團官員表示,他們正在考慮聯合回應。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周三表示,美國正考慮限製向中國出口軟件,以報複中國的稀土管控措施,並表示將與七國集團其他國家共同實施這一舉措。

“這一次你會發現,不僅僅是美國在抱怨,”蘭德公司專注於中國產業政策的兼職研究員凱爾·陳(音)表示,“許多國家都認為,這不僅破壞了它們的穩定,還幾乎被視為一種挑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