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機關在深圳市水貝片區相繼查處了三家黃金珠寶公司。”
近日,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官方發布行業警示函稱,這些公司以經營黃金為名,實際通過線上平台開展“非實物黃金對賭”業務,其行為已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目前,相關公司負責人及骨幹成員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涉案人員將麵臨嚴重的法律後果。
“具體情況等公安機關發布的案情說明。”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文揚回複《中國新聞周刊》,發函主要為正告從業者必須規範經營,對於案件後續,協會將持續跟進並發布公告。
截至10月17日,倫敦金現貨價格盤中最高升至4380.79美元/盎司,紐約期金盤中最高升至4392美元/盎司,均在創下曆史新高後小幅回落。多數市場機構預測,此番黃金市場波動後,黃金價格仍有繼續走強的可能。一路上漲的行情也在不斷刺激著公眾參與黃金相關投資的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已披露信息與投資人反饋,可進行線上“非實物黃金對賭”業務的平台遠不止三家。一位在水貝從業九年的珠寶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較於行業內部的傳統交易,麵向散戶的此類業務通常“門檻更低、杠杆更高”,表麵上看收益誘人,實則潛藏更大風險。

圖/IC
20元就能鎖定1克黃金
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警示函稱,個別企業為牟取非法利益,打著實物黃金交易的幌子,誘導客戶進行高杠杆的“買漲買跌”對賭交易,其業務實質已完全脫離黃金珠寶行業的正常經營範圍。
是哪三家企業、具體如何操作以致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中國新聞周刊》致電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工作人員表示,暫不方便回應。
據第一財經報道,從投資者處獲悉,今年7月,深圳市世創鑫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預定價交易曾出現兌付困難。該公司已被深圳公安機關以涉嫌開設賭場立案。目前,這家公司用於線上交易的微信小程序及服務號,已無法搜索到。
“20元就能鎖定1克黃金。”來自重慶的投資者鄒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最初就是被近40倍杠杆的誘惑所吸引。今年4月,萌生買黃金理財念頭後,他在社交媒體上搜索購買推薦,最終在一位自稱“收金佬”的博主的短視頻中,看到了“投資最低、收益最高”的“非實物黃金交易”,隻需支付一筆小額定金,便能鎖定未來購買黃金的價格。
對交易者而言,若金價上漲,可按鎖定的低價補款提貨,或結算差價獲利。若金價大跌,則選擇“不行權”,使損失止於已付定金。
以為“撿到便宜”的鄒平馬上加入了該博主的抖音“交流群”,不時收到博主的“盈利”截圖,配上“不看價格、隻盯價差”“和昨天一樣獲利”等總結,看上去“操作簡單、穩賺不賠”。鄒平私信博主“如何玩”,馬上收到了該博主的私人微信,隨後,在該博主提供的“世創鑫辰”微信小程序上注冊開戶,進行交易。後來與其他投資者交流,鄒平才發現,大家都經曆過極為相似的“引流”流程。
開戶後,鄒平被拉進了新的“VIP專屬”微信群。除了他與博主,群內其餘12人均為“世創鑫辰”員工,包括業務經理、財務、出納、客服,以及該公司創始人的企業微信。鄒平觀察了一段時間,群裏沒有信息轟炸,也沒有推薦買賣,隻發金價波動等參考信息,看上去比之前的博主私人交流群更專業,他才放心交易。
考慮到高杠杆風險,鄒平最初隻在平台賬戶存入了300元,一會兒買漲、一會兒買跌,一天就能賺一兩百元。嚐到“來快錢”的甜頭,鄒平自信能賺更多,結果,一次交易連本帶利都賠了進去。
“平台存在強製平倉機製。”鄒平解釋,當金價下跌,導致預定金在彌補貨物價差後不足貨物鎖定價的10%時,係統會自動提示“補倉”,最多補到鎖定價,以保住訂單,否則作為保障金的“預定金”將被平台沒收,合同也可能被單方麵解除。
來自江蘇的投資人嶽靜就是因“補倉”越陷越深。從投資1萬元到被套牢8萬元,隻用了1個多月時間。今年4月下旬,她在“世創鑫辰”開戶後,首次交易就預定了約500克黃金,不料剛入場就遭遇極速虧損,金價持續暴跌,她隻能不停補倉。直到5月下旬,金價終於回升,嶽靜不僅贏回本金,還小賺一筆,結果她卻被告知,當時平台既沒有可提取的黃金實物,也無法提現。
“客服讓我去報警。”嶽靜被告知,公司老板因涉其他案件被抓,導致賬戶凍結。一個月後,交易平台也消失了。嶽靜以“涉嫌合同詐騙”為由,向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翠竹派出所報案。維權過程中她才得知,這家公司竟因“涉嫌開設賭場”被立案調查。
她現在最擔心的是“投資”可能難以追回。而她還不是損失最多的,維權群裏,有的投資人被套金額達數十萬元,甚至高達百萬元。

深圳市水貝黃金珠寶交易市場 圖/中新
風險破圈
“散戶以小博大的玩法是從行業內的預定價交易模式演變而來。”前述在水貝從業九年的珠寶商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該模式的本質是花少量保證金參與黃金交易,最初是為了解決水貝日常經營需求。
作為國內黃金珠寶產業規模最大的製造加工中心,水貝有大量批發櫃台,需要少量、多次地靈活買賣黃金板料。為應對金價波動、對衝風險,銷售商向料商支付一定比例的保障金以鎖定未來提貨權,從而提高資金周轉率。這種“預定價”模式最初是在相對專業化、彼此知根知底的從業者圈子內部流行的信用交易工具。
所謂料商,即從上遊供貨方采購黃金原料,向下遊小商戶供貨的“黃金中間商”。前述水貝珠寶商坦言,在實際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都會因金價漲跌而獲利,部分從業者為獲取更多收益,便會形成“對賭”。從料商視角看,若銷售商預定兩日後購金,但預測市場行情下行,有的料商便不會實時購入黃金以備交貨,也不會買入同等黃金進行對衝,而是等交貨時以低價購入黃金交付給客戶,從而賺取差價。
這種對賭行為暗藏巨大風險。同樣是做空交易,如果金價不降反升,料商為履約交付,可能不得不高價采購板料,從而形成虧損。更危險的是,當市場出現單邊上漲行情,可能引發客戶“擠兌”,這會使料商的資金鏈瞬間承壓,最終導致其資金鏈斷裂,甚至以跑路收場。
“料商跑路原來隻是坑同行,現在也坑散戶。”前述水貝珠寶商回憶,大概從2023年開始,隨著深圳水貝在消費端爆火,跳過中間商以批發價采購的消費者,其需求從購買金飾,逐漸上探到直接購買黃金板料,進而又在部分從業者的誘導下,參與了門檻更高的“預定價交易”。最終,這項原本服務於實體貿易的工具,徹底演變為脫離實物的線上對賭遊戲。
前述水貝珠寶商舉例,業內正常交易狀態下,每100克黃金的預定價為2萬元,一般要求7—10天內補齊貨款、完成實物交割。而線上對賭遊戲,參與門檻更低,僅需20元就能預定1克黃金,按照10月17日金價突破1000元/克計算,線上對賭杠杆約50倍。
“線上對賭既無實物交割保障,又沒有資金監管。”前述水貝珠寶商透露,消費者預付定金很可能流入了微信私人賬戶,由於交易脫離實物,這部分資金是否用作了所謂風險對衝,根本無從考證。
張文揚回應《中國新聞周刊》,協會接到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通知,有企業“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被立案,“目前還沒有最終定論,具體等法院定罪以及公安披露”。
為何“涉嫌開設賭場罪”
黃金料商利用預定價模式開展線上“非實物黃金對賭”業務,為何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主任嶽運生回複《中國新聞周刊》,在此次查處中,司法機關以“開設賭場罪”立案,說明這些被查公司的業務模式,其本質已被認定為一種組織化、規模化的非法博彩活動,而非單純的違規金融經營。
嶽運生解釋,開設賭場罪的核心特征是“以營利為目的,提供賭博場所和規則”。如果交易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風險對衝目的,演變為以未來不確定的黃金價格波動作為輸贏的唯一依據,交易者並不追求實物交割,平台方與客戶形成“對賭”關係,平台成為所謂“莊家”,則在此情況下可能涉嫌開設賭場罪。
例如,平台誘導客戶“買漲買跌”,客戶虧損的錢直接成為平台的利潤,客戶盈利則直接導致平台虧損。平台通過設置高杠杆、滑點、延遲交易等手段,實質上是在與客戶對賭,這就構成了一個虛擬的“賭場”。
“預定價交易模式”在實踐中還可能存在哪些違法風險,其作為貿易工具與被濫用進行非法經營的邊界在哪兒?
嶽運生認為,“預定價模式”本身在法律上處於灰色地帶,但其具體實施方式極易觸碰法律紅線。在產業內部來說,作為企業間的 “遠期現貨交易”,如果交易雙方具有真實的現貨交易背景和交割意圖,用於鎖定成本或售價,那麽它被視為一種商業慣例,主要由民法典調整。
但是,該種交易模式一旦麵向公眾,就極可能構成違法。除開設賭場罪外,若交易模式符合標準化合約、公開集中交易、通過互聯網平台向社會公眾募集交易對手方、保證金交易與杠杆等特征,則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
金州(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郭磊長期關注黃金現貨交易,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回複,由於近年來金價大幅波動,“預定價交易”爆雷案件頻發,尤其是水貝所在的深圳市羅湖區。根據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及深圳市中院的觀點,此類交易屬於非法從事黃金金融產品交易。從司法實踐結果來看,相關交易行為最終均被法院認定為無效,投資者和料商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通常料商需要賠償投資者50%—70%的損失。
嶽運生提醒,根據黃金料商業務模式的具體設計和實施情況,這種行為除了開設賭場罪,也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詐騙罪等罪名。“根本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有真實交易及主觀目的等要素。”
具體而言,開設賭場罪與其他罪名的根本區別在於“業務本質是否服務於實體經濟”,而非法經營罪的核心特征是“未經許可經營特許業務”。同時,如果平台在運營中存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行為,直接導致客戶產生錯誤認識並處分財產,則可能涉嫌詐騙罪。
目前相關案件還未經法院最終判決。嶽運生補充,若在交易中摻雜實物黃金交割,或考慮涉及投資者人數、對當地的黃金市場秩序造成影響程度等情況,都會在具體案件中影響定罪量刑。
“不能相信任何人”
“多年合作的4家料商,其中3家都跑路了。”前述水貝珠寶商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最近一次合作料商跑路就發生在9月底,對方失聯前一周,他們還在正常現貨交易。唯一慶幸的是,他對近期料商爆雷保持警惕,很早就把賬上貨款提了出來,隻留了2萬元保障金。去報案時,他發現損失最多的達數百萬元,現場還有從湖南趕來立案的受害人。
半個月前剛被跑路料商坑害的另一位水貝店家吐槽,自己從業十年被同行坑了三次,損失總額近百萬元,幾乎是全部積蓄。
“水貝的黃金生意沒有外界想象中暴利。”深圳吉豪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線上品牌“珠穀穀黃金手鏈”負責人周祺易介紹,金價漲跌與黃金商家沒有任何關係,傳統水貝店家做生意講的是“薄利多銷”,銷售賺的是手工費,料商賺的是賣料與收舊金提純的差價。
作為店鋪經營者,一些水貝商家其實更期待金價保持穩定或有所下跌,這樣來買黃金的消費者才會增多,他們也能依靠手工費獲得穩定收入。9月金價上漲,周祺易店鋪的手工費收入反而減少了40%至50%。
前述珠寶商介紹,在水貝,有料商自己做莊開“私盤”,這幾年行業承壓,“私盤”越來越常見。按照現在的行情,10萬元本金隻能買不到100克黃金,但在“私盤”卻能操縱5公斤黃金。高杠杆作用下,金價上漲2%,本金就能翻倍,反之金價隻要下跌2%,投資者便會血本無歸。
“黃金預定價交易本質上是一種期貨生意。”前述水貝珠寶商介紹,“私盤”的吸引力就在於“門檻更低”。在正規黃金期貨交易中,黃金商需要通過期貨公司,購買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期貨合約。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最新規定,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NYAuTN12等合約的保證金水平從13%調整為14%。按目前黃金價格計算,每購買100克黃金,需繳納至少1.4萬元保證金,這還不算期貨公司的手續費。
從業九年多,這位珠寶商見證了水貝從早期批發市場到現在的瘋狂模樣。尤其最近兩三年,料商數量激增,許多新入行的小規模料商甚至沒有黃金儲備,有“貴金屬出入庫軟件和報價軟件”,就敢麵向散戶做生意。
常年買賣黃金的江蘇投資者付虹,就在水貝的線上交易中遭遇了騙局。她在專門查驗了平台工商信息、確認對方在水貝擁有實體店後,才支付預定金,計劃購入100克金條。隨即發現對方收款賬戶與公司賬戶不符,要求退款時,對方以水貝“十一閉市、賬戶無法走賬”為由拒絕。假期結束,付虹等來的卻是店家倒閉、用戶群解散的消息,預定金無法追回。目前,她以“詐騙”為由在當地派出所立案。
“對莊家來說,跑路幾乎沒有代價。”前述水貝珠寶商指出,在這場遊戲中,莊家實則“兩頭通吃”:投資人虧損,錢歸莊家;投資人盈利,莊家亦可通過其他“私盤”對衝風險,或幹脆卷走本金。而黃金作為不記名貴金屬,比銀行資金更易轉移,就算料商被找到,其名下沒有可執行資產,散戶的損失依舊難以追回。
近期,水貝多家料商跑路,其確切原因有待相關部門調查。但據前述珠寶商透露,不排除這些料商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對衝行為,一旦其中某家“私盤”爆雷,可能導致整個鏈條受到波及。更大的影響是,整個水貝的交易規則正在改變,“過去靠刷臉就能拿料,現在大家隻相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一旦發現料商同時做預定價交易,我會馬上終止合作。”周祺易說,公司今年選擇合作料商明顯更謹慎,背調也更充分,甚至會派人去對方公司觀察幾天,從電腦數量、夜間客服等細節判斷其是否存在預定價交易。他坦言,原來水貝交易一直靠“同行互信”,而現在水貝流傳的話是:“不能相信任何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鄒平、嶽靜、付虹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