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河南話魔性爆紅,河南人自己都沒想通

河南話魔性爆紅,河南人自己都沒想通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於 2025-10-22 22:08: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河南話的逆襲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河南整體形象翻身的一個縮影。當反精致、反內卷、反焦慮逐漸成為主流,所有人是時候重新認識河南了。

河南話魔性爆紅,河南人自己都沒想通

“活了這麽多年,第一次聽到有人說河南話好聽。”

最近上網衝浪,幾乎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不少河南人居然因為河南話的出圈而震驚了。



2025年9月26日,以大宋文化為創作背景的沉浸式宋文化主題餐秀“清明上河·宋宴”在清明上河園上演,裸眼 3D光影呈現的古代畫麵吸引顧客觀看。(圖/夏青華/中新社)

近些年,東北話、四川話、粵語、閩南語輪番在網上爆火,但沒有哪個河南人敢奢望“自家土話”能有這般待遇。在各種“最近覺得河南話一口一個‘中’好可愛”“有沒有人能教我說一句河南話”的帖子下,評論區往往是清一色的難以置信:“恁到底想幹啥?”

不開玩笑,這屆網友是認真的。他們總結出一套教程:隻要記住一串神秘數字“12431”,五秒即可學會河南話——普通話讀第一聲的字,在河南話裏讀第二聲;普通話讀第二聲的字,在河南話裏讀第四聲;以此類推。而且,這群半吊子的“初學者”還編出了十分抽象也並不地道的句子——“俺不中嘞”。河南老鄉哭笑不得,隻得感慨一句:“世道真的好了,我們河南話居然也有人喜歡了。”



一套學習河南話“萬能公式”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圖/河南省旅遊協會)

短短數年間,神州大地的風刮得河南人恍如隔世。熟悉的河南方言、文化、小店,突然就從常年被黑的“C位”緩步走下,搖身一變成了一股被追逐、模仿、歌頌的潮流乃至成為由古老走向新潮的象征本身。這到底是一場短暫的網絡行為藝術,還是河南真正迎來了屬於它的“文藝複興”?

“地域黑”的最大受害者,不想再背鍋了

眾所周知,是人就逃不過被“地域黑”。放眼全國,沒有哪個省份不曾被貼上刻板印象的標簽,而河南似乎從古至今都是“地域黑”中的顯眼包。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位於今天河南地區的宋國和鄭國就常常被“黑”。宋國人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智子疑鄰”,鄭國人的“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至今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寓言。這些故事之所以流傳甚廣,成為宋人、鄭人“愚蠢頑固”的證明,並非出於巧合。周滅商後,為方便監視,將部分殷商貴族遷至洛邑(今洛陽)附近。此後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啟被分封到商丘(今商丘市)並建立宋國,周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祭祀商朝祖先,這就造成了宋國在文化上的不合群。加上其國力長期較弱,到戰國中期被滅,由此便逐漸成為被諸子百家群嘲的對象。



商丘古城。商丘舊為宋國首都。(圖/商丘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到了近代,河南因地處黃泛區,天災不斷,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繁,因此造成人口大量外遷。災民逃到外地,便給外人留下了河南窮苦的印象。改革開放後,在“農業大省”的定位下,許多人將河南與農業聯係在一起。而後隨著早期貼吧、微博的興起,許多帶著籍貫“指名道姓”的負麵報道廣為流傳,以至於在網上出現了這樣的順口溜:“十個河南九個騙,總部設在駐馬店。”駐馬店的一名年輕人告訴記者,這句話是自己“從小聽到大”的。

70後河南人吳裕曾在西藏工作,他回憶起2010年某天,甲方總經理和人閑聊,當時有好幾位河南老鄉在場。“經理說他(20世紀)80年代去洛陽出差,錢包被偷了,褲子還被割出一個大口子,所以他對河南人印象不好。”

對於這種笑話,在場的人大多付之一笑,隻有吳裕耿直地接話:“河南人大部分是好的。”對此,總經理隻是輕描淡寫地說:“小吳就是好人。”眾人又繼續說笑。這種以個體經曆輕率定義整個群體的“地圖炮”行為,恰恰是地域偏見最普遍的表現形式。

自然而然地,河南話也與刻板印象掛鉤。在電影《失戀33天》中,一位傍上大款的美女有一口嗲嗲的台灣腔,被形容“普通話說得特別好,沒人聽得出她是河南人”;而在2017年北京衛視春晚的小品《取錢》裏,演員郭冬臨操著河南口音行騙,也讓不少河南網友覺得被冒犯,甚至有律師提出訴訟,要求編劇道歉。



2017年北京春晚小品《取錢》中,電詐分子以河南口音來電的相關片段。

單純玩梗也許並不可怕,但在嚴重的刻板印象下頻頻玩梗,就頗有幾分火上澆油的意味。最終的結果,便是加深了現實中的偏見和歧視。2018年前後,一些知名公司的HR在招聘時竟提出諸如“原則上不要來自黃泛區的人員或東北人士”“今後盡量先把河南人過濾掉”的要求,相關截圖流傳到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

90後河南女生劉元在上海工作。前陣子,她和同事聊起西貝的“預製菜事件”,當提到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為西貝發聲時,有同事便隨口說出了關於河南民風不好的話。劉元解釋了一番,見仍說服不了同事,便決定不再堅持。“這不是經常(遇到)嘛,不被歧視才會覺得稀奇。我隻能自己做好(工作),讓他們覺得河南人不是那樣的。”



(圖/《內心強大的美女白川》)

像吳裕這樣隨時直接反擊地域偏見的人,從來都很難。曾有一次,外地同行開玩笑說河南人不行,吳裕便也開玩笑說河南人是中國人的祖宗,對方頓時變了臉色。“他以為我是在罵他,我便問他是不是漢族人,他說是。我讓他回去查查他的祖上十代、二十代,十有八九是從河南遷出的。”

既然躲不開偏見,不少河南人幹脆選擇了自黑:“犯我河南者,有井無蓋。”這類爛梗在網上長盛不衰,自己先下手為強,倒也能讓人一笑了之。

河南話被“嬤”,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今年年初,劉元忽然收到老同學的消息,問她河南話裏的“wish today”是什麽意思。劉元忍俊不禁,“是誰想出來的這個諧音?太天才了”。她解釋,這是一句罵人的話,卻巧妙地利用諧音變成了一句祝福的話。



河南方言“wish today”成互聯網熱梗,火出海內外,引熱議。(圖/社交媒體截圖)

巧合的是,後來又有外地朋友轉發相關帖子,向劉元請教河南話。她樂此不疲地進行教學,有生以來頭一回發現河南話竟也有如此有趣的一麵。

今年,小紅書推出評論區可發語音的功能後,不少網友開始用方言交流,這同樣給河南話疊加了“出圈buff”。截至2025年9月,“河南話”標簽在小紅書上已有1.6億次瀏覽量。有網友發帖,僅憑一句“感覺河南在這個賽季殺瘋了”就喜提1.2萬個讚,下方第一條評論附和道:“我最近天天在各種評論區聽河南人說話,真的很好聽。”



小紅書相關貼吧下,河南網友紛紛在評論區語音留言,說得一口正宗河南話,別有特色。有網友發帖僅一句話就高達1.2萬讚。(圖/社交媒體截圖)

曾經,方言代表“性縮力”,“霸道總裁”的頭銜前一旦冠上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地名,頓時就失去了光環。哪怕帥氣如焦恩俊,一開口說山東話也變成了農家小夥;優雅如辛芷蕾,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的一句東北話“這啥玩意”也將喜劇效果拉滿。

“讓河南人說‘棉襖’,他們會給你賣萌”的挑戰曾在網上病毒式傳播,隻因河南話中“棉襖”近似“喵”的發音令人直呼好玩。網友們逐漸發現,河南人說話時往往自帶“夾子音”,顯得格外有吸引力。他們甚至把河南戲稱為“網戀大省”,因為好聽的聲音適合網戀。

2024年,網絡神曲《5:20AM》用河南方言唱都市男女的愛恨纏綿,因巨大的反差而走紅。有人說,這首歌剝開了河南人憨直的外表,唱出了他們的多愁善感。漸漸地,網上開始流行用河南方言講情話,先是模仿《5:20AM》的歌詞“恁咋不早說咱倆某(沒有)以後”,後衍生出各種版本:“他不是煩河南,他是煩俺,其實俺心裏都知道,他就是嫌俺是個老鱉一(形容吝嗇)。”“妮兒,我想你嘞,想滴不行我就幹不了活,幹不了活我咋賺錢養你嘞?”



互聯網上該歌曲《5:20AM》的衍生二創。(圖/網絡截圖)

網友誠然是在玩抽象,但你很難分辨其中到底有幾分真心。當中年男明星紛紛被“嬤”(指將男性塑造成具有傳統女性特質的玩梗行為),河南話也因為“糙漢人夫感”讓網友對其產生了“柔情”“性感”的想象。再說了,河南方言動輒“噫”“兮”,且有許多繼承自古漢語的詞語——比如香菜是“芫荽”、大叫是“挾邩”、發抖是“觳觫”——河南人怎麽不算一款時下最流行的“古風小生”呢?

一身反骨的河南人當然不會“束手就擒”。他們堅持不懈地解釋一些方言真正的含義和用法,更有人因抵擋不住網友“甜言蜜語”的攻勢,發出幾句滑稽的方言吐槽,令評論區樂上加樂。幸運的是,這一次沒人再擔心自己的口音會被貼上什麽標簽,他們隻要做自己就好。

從土味到潮流,河南如何逆襲?

河南話的逆襲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河南整體形象翻身的一個縮影。當反精致、反內卷、反焦慮逐漸成為主流,所有人是時候重新認識河南了。

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的節目《唐宮夜宴》驚豔全網,加上此後部部皆是爆款的《洛神水賦》《清明奇妙遊》等一係列節目,河南自此開啟了文化破圈之路。彼時就有網友分析,對地方電視台春晚而言,不到500萬元的經費並不多,但就節目效果來看,河南衛視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除此之外,河南博物院帶頭掀起的考古盲盒熱、開封萬歲山超高性價比的沉浸式武俠主題樂園,也讓許多人讚不絕口。



2021年春晚河南衛視舞台上,舞者們以靈動優美的舞姿展開文化敘事,富有趣味而引人入勝,盡顯古今融合之美。(圖/《唐宮夜宴》)

幾次暴雨災情中,河南品牌的熱情捐助意外出圈,河南人骨子裏的樸實也終於被更多人看見。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把河南人稱為“中國的吉卜賽人”:“吉卜賽人隻愛漂泊,不愛勞動。但河南人除過個別不務正業者之外,不論走到哪裏,都用自己的勞動技能來換取報酬。”

本質上,文化的崛起,從來離不開經濟的支撐。



2025年7月22日,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內,遊客在觀看表演。(圖/CFP)

2005年,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王全書在接受《新聞晨報》采訪時曾表示:“河南人的負麵形象,說到底還是個窮的問題。所以我們一直說用發展來解決所有問題。”那一年,河南有1400萬人外出務工。而基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2020年河南流出到外省的人口數量約為1610萬人‌,是全國人口外流情況最嚴重的省份。

這便是“河南說唱之神”(張方釗)的《工廠》一曲誕生的土地。2024年,這首歌在B站的播放量破千萬次。它唱的不僅僅是河南縣城,更是所有小城青年不願回望的、有點羞於啟齒的故鄉。



張方釗演唱的歌曲《工廠》在b站達到1410.2萬的播放量。(圖/bilibili)

但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走出了蜜雪冰城、鍋圈食匯、白象、衛龍等頗受大眾喜愛的品牌,還孕育了“超市界的頂流”——胖東來。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培軍多次因給員工發獎金的大手筆而登上熱搜,被稱為“最愛發錢的老板”;於東來建議企業家們最好拿出50%以上的利潤分給員工,更讓胖東來成為網友心目中的“神仙企業”。

河南還是那個有些土味的河南,但總算有人讀懂這份“土”的背後,是不畫大餅的真誠與務實,一如河南話的“大俗即大雅”。



今天,河南已逐漸擺脫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向新而行。“少許土味”的背後,不變的是那份真誠與務實。(圖/《隻有河南·戲劇幻城》舞台劇)

“醬紫”“藍瘦香菇”“你瞅啥”……方言向來是互聯網反精致浪潮中的先鋒。地域話題的熱鬧之中,外地人圖的是新鮮,本地人找的是自我認同。

白岩鬆曾說:“中國什麽樣,河南就是什麽樣。”當河南話與河南人得到正名,或許就意味著,無論來自哪裏,人們都開始坦然地正視生活中不那麽精致的一麵,也終於接納了不那麽光鮮卻足夠真實的故鄉和自己。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他從未去過美國,但他成了“中國特朗普”
紐約時報:特朗普的超級大國自殺行為
解放軍九上將同時官宣落馬,背後的潛在邏輯和補缺懸念
北京再次大抓捕地下教會,家屬求救,海外華人到中領館抗議
特朗普:料下周能同中國達成多項協議,包括恢複采購大豆等




24小時討論排行

對普丁好失望!川普止戰下一步,轉向習近平"聯中製俄"
中國國家安全部披露:吳石將軍在台灣就義後......
僅兩個月新增一萬億 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8萬億
習近平頂住55%高關稅最狂籌碼:對美出口1天10億
WSJ:特朗普赦免了被定罪的幣安創始人趙長鵬
廚師大賽沒結束 作品已被大媽們撲上搶光 參賽者傻眼
“川習會”確定了!白宮公布正式時間、地點
加州州長硬剛白宮:敢派兵,一納秒內起訴!
經濟學人:為何說中國正在贏得這場貿易戰
美硬起來!2大手段反製俄 普京玩弄川普老招恐失效
ICE掃蕩紐約唐人街:拘4美國公民 民主黨議員怒斥
川普狠招?美擬禁軟件售中國 筆電、噴射引擎入列
白宮東翼已被整體拆除 美媒曝最新圖片
“進口藥”活不下去了,這次卻沒人叫好了?
中國富家女楊蘭蘭疑逃亡!豪宅搬空人間蒸發
馬斯克出手 一夜切斷2500星鏈終端 詐騙帝國崩塌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河南話魔性爆紅,河南人自己都沒想通

新京報 2025-10-22 22:08:36

河南話的逆襲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河南整體形象翻身的一個縮影。當反精致、反內卷、反焦慮逐漸成為主流,所有人是時候重新認識河南了。

河南話魔性爆紅,河南人自己都沒想通

“活了這麽多年,第一次聽到有人說河南話好聽。”

最近上網衝浪,幾乎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不少河南人居然因為河南話的出圈而震驚了。



2025年9月26日,以大宋文化為創作背景的沉浸式宋文化主題餐秀“清明上河·宋宴”在清明上河園上演,裸眼 3D光影呈現的古代畫麵吸引顧客觀看。(圖/夏青華/中新社)

近些年,東北話、四川話、粵語、閩南語輪番在網上爆火,但沒有哪個河南人敢奢望“自家土話”能有這般待遇。在各種“最近覺得河南話一口一個‘中’好可愛”“有沒有人能教我說一句河南話”的帖子下,評論區往往是清一色的難以置信:“恁到底想幹啥?”

不開玩笑,這屆網友是認真的。他們總結出一套教程:隻要記住一串神秘數字“12431”,五秒即可學會河南話——普通話讀第一聲的字,在河南話裏讀第二聲;普通話讀第二聲的字,在河南話裏讀第四聲;以此類推。而且,這群半吊子的“初學者”還編出了十分抽象也並不地道的句子——“俺不中嘞”。河南老鄉哭笑不得,隻得感慨一句:“世道真的好了,我們河南話居然也有人喜歡了。”



一套學習河南話“萬能公式”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圖/河南省旅遊協會)

短短數年間,神州大地的風刮得河南人恍如隔世。熟悉的河南方言、文化、小店,突然就從常年被黑的“C位”緩步走下,搖身一變成了一股被追逐、模仿、歌頌的潮流乃至成為由古老走向新潮的象征本身。這到底是一場短暫的網絡行為藝術,還是河南真正迎來了屬於它的“文藝複興”?

“地域黑”的最大受害者,不想再背鍋了

眾所周知,是人就逃不過被“地域黑”。放眼全國,沒有哪個省份不曾被貼上刻板印象的標簽,而河南似乎從古至今都是“地域黑”中的顯眼包。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位於今天河南地區的宋國和鄭國就常常被“黑”。宋國人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智子疑鄰”,鄭國人的“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至今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寓言。這些故事之所以流傳甚廣,成為宋人、鄭人“愚蠢頑固”的證明,並非出於巧合。周滅商後,為方便監視,將部分殷商貴族遷至洛邑(今洛陽)附近。此後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啟被分封到商丘(今商丘市)並建立宋國,周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祭祀商朝祖先,這就造成了宋國在文化上的不合群。加上其國力長期較弱,到戰國中期被滅,由此便逐漸成為被諸子百家群嘲的對象。



商丘古城。商丘舊為宋國首都。(圖/商丘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到了近代,河南因地處黃泛區,天災不斷,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繁,因此造成人口大量外遷。災民逃到外地,便給外人留下了河南窮苦的印象。改革開放後,在“農業大省”的定位下,許多人將河南與農業聯係在一起。而後隨著早期貼吧、微博的興起,許多帶著籍貫“指名道姓”的負麵報道廣為流傳,以至於在網上出現了這樣的順口溜:“十個河南九個騙,總部設在駐馬店。”駐馬店的一名年輕人告訴記者,這句話是自己“從小聽到大”的。

70後河南人吳裕曾在西藏工作,他回憶起2010年某天,甲方總經理和人閑聊,當時有好幾位河南老鄉在場。“經理說他(20世紀)80年代去洛陽出差,錢包被偷了,褲子還被割出一個大口子,所以他對河南人印象不好。”

對於這種笑話,在場的人大多付之一笑,隻有吳裕耿直地接話:“河南人大部分是好的。”對此,總經理隻是輕描淡寫地說:“小吳就是好人。”眾人又繼續說笑。這種以個體經曆輕率定義整個群體的“地圖炮”行為,恰恰是地域偏見最普遍的表現形式。

自然而然地,河南話也與刻板印象掛鉤。在電影《失戀33天》中,一位傍上大款的美女有一口嗲嗲的台灣腔,被形容“普通話說得特別好,沒人聽得出她是河南人”;而在2017年北京衛視春晚的小品《取錢》裏,演員郭冬臨操著河南口音行騙,也讓不少河南網友覺得被冒犯,甚至有律師提出訴訟,要求編劇道歉。



2017年北京春晚小品《取錢》中,電詐分子以河南口音來電的相關片段。

單純玩梗也許並不可怕,但在嚴重的刻板印象下頻頻玩梗,就頗有幾分火上澆油的意味。最終的結果,便是加深了現實中的偏見和歧視。2018年前後,一些知名公司的HR在招聘時竟提出諸如“原則上不要來自黃泛區的人員或東北人士”“今後盡量先把河南人過濾掉”的要求,相關截圖流傳到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

90後河南女生劉元在上海工作。前陣子,她和同事聊起西貝的“預製菜事件”,當提到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為西貝發聲時,有同事便隨口說出了關於河南民風不好的話。劉元解釋了一番,見仍說服不了同事,便決定不再堅持。“這不是經常(遇到)嘛,不被歧視才會覺得稀奇。我隻能自己做好(工作),讓他們覺得河南人不是那樣的。”



(圖/《內心強大的美女白川》)

像吳裕這樣隨時直接反擊地域偏見的人,從來都很難。曾有一次,外地同行開玩笑說河南人不行,吳裕便也開玩笑說河南人是中國人的祖宗,對方頓時變了臉色。“他以為我是在罵他,我便問他是不是漢族人,他說是。我讓他回去查查他的祖上十代、二十代,十有八九是從河南遷出的。”

既然躲不開偏見,不少河南人幹脆選擇了自黑:“犯我河南者,有井無蓋。”這類爛梗在網上長盛不衰,自己先下手為強,倒也能讓人一笑了之。

河南話被“嬤”,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今年年初,劉元忽然收到老同學的消息,問她河南話裏的“wish today”是什麽意思。劉元忍俊不禁,“是誰想出來的這個諧音?太天才了”。她解釋,這是一句罵人的話,卻巧妙地利用諧音變成了一句祝福的話。



河南方言“wish today”成互聯網熱梗,火出海內外,引熱議。(圖/社交媒體截圖)

巧合的是,後來又有外地朋友轉發相關帖子,向劉元請教河南話。她樂此不疲地進行教學,有生以來頭一回發現河南話竟也有如此有趣的一麵。

今年,小紅書推出評論區可發語音的功能後,不少網友開始用方言交流,這同樣給河南話疊加了“出圈buff”。截至2025年9月,“河南話”標簽在小紅書上已有1.6億次瀏覽量。有網友發帖,僅憑一句“感覺河南在這個賽季殺瘋了”就喜提1.2萬個讚,下方第一條評論附和道:“我最近天天在各種評論區聽河南人說話,真的很好聽。”



小紅書相關貼吧下,河南網友紛紛在評論區語音留言,說得一口正宗河南話,別有特色。有網友發帖僅一句話就高達1.2萬讚。(圖/社交媒體截圖)

曾經,方言代表“性縮力”,“霸道總裁”的頭銜前一旦冠上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地名,頓時就失去了光環。哪怕帥氣如焦恩俊,一開口說山東話也變成了農家小夥;優雅如辛芷蕾,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的一句東北話“這啥玩意”也將喜劇效果拉滿。

“讓河南人說‘棉襖’,他們會給你賣萌”的挑戰曾在網上病毒式傳播,隻因河南話中“棉襖”近似“喵”的發音令人直呼好玩。網友們逐漸發現,河南人說話時往往自帶“夾子音”,顯得格外有吸引力。他們甚至把河南戲稱為“網戀大省”,因為好聽的聲音適合網戀。

2024年,網絡神曲《5:20AM》用河南方言唱都市男女的愛恨纏綿,因巨大的反差而走紅。有人說,這首歌剝開了河南人憨直的外表,唱出了他們的多愁善感。漸漸地,網上開始流行用河南方言講情話,先是模仿《5:20AM》的歌詞“恁咋不早說咱倆某(沒有)以後”,後衍生出各種版本:“他不是煩河南,他是煩俺,其實俺心裏都知道,他就是嫌俺是個老鱉一(形容吝嗇)。”“妮兒,我想你嘞,想滴不行我就幹不了活,幹不了活我咋賺錢養你嘞?”



互聯網上該歌曲《5:20AM》的衍生二創。(圖/網絡截圖)

網友誠然是在玩抽象,但你很難分辨其中到底有幾分真心。當中年男明星紛紛被“嬤”(指將男性塑造成具有傳統女性特質的玩梗行為),河南話也因為“糙漢人夫感”讓網友對其產生了“柔情”“性感”的想象。再說了,河南方言動輒“噫”“兮”,且有許多繼承自古漢語的詞語——比如香菜是“芫荽”、大叫是“挾邩”、發抖是“觳觫”——河南人怎麽不算一款時下最流行的“古風小生”呢?

一身反骨的河南人當然不會“束手就擒”。他們堅持不懈地解釋一些方言真正的含義和用法,更有人因抵擋不住網友“甜言蜜語”的攻勢,發出幾句滑稽的方言吐槽,令評論區樂上加樂。幸運的是,這一次沒人再擔心自己的口音會被貼上什麽標簽,他們隻要做自己就好。

從土味到潮流,河南如何逆襲?

河南話的逆襲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河南整體形象翻身的一個縮影。當反精致、反內卷、反焦慮逐漸成為主流,所有人是時候重新認識河南了。

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的節目《唐宮夜宴》驚豔全網,加上此後部部皆是爆款的《洛神水賦》《清明奇妙遊》等一係列節目,河南自此開啟了文化破圈之路。彼時就有網友分析,對地方電視台春晚而言,不到500萬元的經費並不多,但就節目效果來看,河南衛視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除此之外,河南博物院帶頭掀起的考古盲盒熱、開封萬歲山超高性價比的沉浸式武俠主題樂園,也讓許多人讚不絕口。



2021年春晚河南衛視舞台上,舞者們以靈動優美的舞姿展開文化敘事,富有趣味而引人入勝,盡顯古今融合之美。(圖/《唐宮夜宴》)

幾次暴雨災情中,河南品牌的熱情捐助意外出圈,河南人骨子裏的樸實也終於被更多人看見。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把河南人稱為“中國的吉卜賽人”:“吉卜賽人隻愛漂泊,不愛勞動。但河南人除過個別不務正業者之外,不論走到哪裏,都用自己的勞動技能來換取報酬。”

本質上,文化的崛起,從來離不開經濟的支撐。



2025年7月22日,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內,遊客在觀看表演。(圖/CFP)

2005年,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王全書在接受《新聞晨報》采訪時曾表示:“河南人的負麵形象,說到底還是個窮的問題。所以我們一直說用發展來解決所有問題。”那一年,河南有1400萬人外出務工。而基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2020年河南流出到外省的人口數量約為1610萬人‌,是全國人口外流情況最嚴重的省份。

這便是“河南說唱之神”(張方釗)的《工廠》一曲誕生的土地。2024年,這首歌在B站的播放量破千萬次。它唱的不僅僅是河南縣城,更是所有小城青年不願回望的、有點羞於啟齒的故鄉。



張方釗演唱的歌曲《工廠》在b站達到1410.2萬的播放量。(圖/bilibili)

但也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走出了蜜雪冰城、鍋圈食匯、白象、衛龍等頗受大眾喜愛的品牌,還孕育了“超市界的頂流”——胖東來。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培軍多次因給員工發獎金的大手筆而登上熱搜,被稱為“最愛發錢的老板”;於東來建議企業家們最好拿出50%以上的利潤分給員工,更讓胖東來成為網友心目中的“神仙企業”。

河南還是那個有些土味的河南,但總算有人讀懂這份“土”的背後,是不畫大餅的真誠與務實,一如河南話的“大俗即大雅”。



今天,河南已逐漸擺脫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向新而行。“少許土味”的背後,不變的是那份真誠與務實。(圖/《隻有河南·戲劇幻城》舞台劇)

“醬紫”“藍瘦香菇”“你瞅啥”……方言向來是互聯網反精致浪潮中的先鋒。地域話題的熱鬧之中,外地人圖的是新鮮,本地人找的是自我認同。

白岩鬆曾說:“中國什麽樣,河南就是什麽樣。”當河南話與河南人得到正名,或許就意味著,無論來自哪裏,人們都開始坦然地正視生活中不那麽精致的一麵,也終於接納了不那麽光鮮卻足夠真實的故鄉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