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8日,李西廷在合肥參加天下徽商圓桌會議
“一篇虛假報告,就可以讓邁瑞股價大受影響,每年僅維護費就要耗費1500萬美元。”邁瑞醫療創始人、新加坡首富李西廷,曾經回憶公司在美股上市時的被動處境。
邁瑞醫療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產品覆蓋全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及99%以上的三甲醫院,2024年營收達367.26億元。
此前,這家公司已先後進行過美股、A股兩場IPO。74歲的李西廷,早已是資本市場的老玩家。
2025年10月15日,邁瑞醫療公告稱:已審議通過赴港上市方案,將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
邁瑞醫療,這家李西廷在1991年40歲時辭去鐵飯碗,“下海”創辦的企業,正準備迎來第三場IPO。
兩次IPO成就新加坡首富
2006年,邁瑞醫療就曾首次IPO登陸紐交所。上市10年後,2016年邁瑞醫療以33億美元價格完成私有化退市——此前,邁瑞醫療在紐交所的總市值,曾一度下探到170億元人民幣左右。
李西廷曾說:“邁瑞是吸收風投最早的一家公司,當時很多公司都還沒有這個概念。”20世紀90年代中期,正是一筆來自美國的200萬美元投資,讓邁瑞醫療跳出利潤的桎梏,從醫療器械代理商開始轉型自主研發。
如果說邁瑞醫療的美股十年之旅的“果實”,是拿到國際資本躋身國際企業之列、搭建起符合海外上市公司標準的公司治理體係,那麽從最初上市的“初心”而言,讓早期投資人得以獲利退出,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2016年,作別美股後,那個時代畫上句號。李西廷開始尋求“回A”。
醫療健康是A股投資者偏愛的賽道。雖轉戰深交所主板未果,但2018年10月,邁瑞醫療最終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此次IPO邁瑞醫療用約10%的股份,募資59.3億元人民幣,在當時直接創下創業板開板以來的最大募資紀錄。
成為A股上市公司後的第一天,邁瑞醫療(300760.SZ)單日上漲44%。上市不到一年,2019年8月,市值達到了2000億元人民幣——這與2016年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時的33億美元相比,已經是近10倍。
隨後的故事更是“驚心動魄”。疫情來襲,醫療股概念氣勢如虹,疊加當年那輪資本市場的牛市,邁瑞醫療的市值在2021年一度站上6000億元人民幣。
作為公司最核心的創始人,李西廷是邁瑞醫療的最大股東。截至2024年末,李西廷本人通過Quiet Well、睿隆、睿福三家實體,合並持有邁瑞醫療27.78%的股份。
這次成功的“回A”,也給李西廷帶來了驚人的財富。
2021年8月公布的2021新加坡富豪榜上,李西廷憑借230億美元身家,取代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登頂新加坡首富。是年,李西廷70歲,創業30年。
受邁瑞醫療股價影響,李西廷財富雖有波動,卻仍蟬聯2022年、2024年新加坡首富;不過2025年4月發布的全球富豪榜中,他以當時128億美元的身家,位列“亞洲漆王”立邦創始人吳清亮之後,“屈居”新加坡第二大富豪。
98歲的吳清亮於2025年8月離世,其核心財富隔代分配給八名孫輩中的六人。這讓吳家新增了六位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也“讓”出了新加坡首富之位。
在最新榜單上,李西廷以127億美元(904億元人民幣)的身價,重回新加坡首富之位。
合夥人選擇激流勇退
現在顯然是個赴港IPO的好時機。
伴隨4月起的市場持續回暖,多家A股頭部企業赴港上市,寧德時代(300750.SZ/3570.HK)5月20日登陸港股,當前市值超2.4萬億港元;同為醫藥領域的恒瑞醫藥(600276.SH/1276.HK),5月23日完成港股IPO,目前市值在5200億港元上方。
多次吃過IPO“甜頭”,74歲的李西廷不願錯過這場數年一輪的周期盛宴。按照計劃,本次港股IPO發行比例與“回A”時相同,都是10%:超額配售權行使前,發行股數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10%;整體協調人可額外配售前述股數的15%。
雖然身為新加坡首富的他不願“躺平”,但跟他一起創業的合夥人,卻有人選擇了在這個時間點淡出。就在10月15日邁瑞醫療宣布赴港IPO計劃的同日,公司公布了創始人之一成明和卸任公司副董事長的消息。
成明和現年63歲。他於1985年、1988年先後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精密儀器係生物醫學儀器專業本科、碩士學位,畢業後便南下加入深圳安科公司。
安科公司是1986年由中科院旗下中科健公司與美國Analogic公司各出資50%創辦的醫學影像合資企業。1987年,從中科大畢業後在中科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工作過的李西廷,先一步南下加入了安科公司。
1991年,李西廷辭去安科公司辦公室主任一職,創辦了邁瑞醫療的前身邁瑞電子。比李西廷小十歲的成明和,當時剛剛30歲,選擇了跟著李西廷一起“下海”。
與成明和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當時29歲的徐航。徐航1984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係,1987年從清華大學電機工程係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後,比成明和早一年加入了安科公司。
一位40歲的“老領導”,帶著名校碩士畢業、一起共事不過三四年的“年輕人”,一起下海創業,這就是“邁瑞三劍客”的故事。
如今風華正茂的創業故事,變成了資本故事。截至2024年末,徐航持有邁瑞醫療16.97%的股份,以81億美元的身價,位列中國香港富豪榜第13位。他早已“半隱”,作為董事但不在邁瑞醫療擔任具體的職務,與董事長李西廷一起,是邁瑞醫療的兩位“實際控製人”之一。
但成明和此次卸任副董事長,似乎退得更遠一些。雖然他也保留了董事會的席位,但此前一直在減持股份。
同樣持中國香港護照的成明和控製的Ever Union,自2020年7月15日首次公告減持邁瑞醫療股份後,又進行了多次減持操作。2025年7月6日最新一次減持完成後,其持股比例從5.29%降至3.83%,累計減持近1300萬股,套現超50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邁瑞醫療的高管薪酬一直是行業頭部。2024年,作為副董事長的成明和年薪499.81萬元人民幣。同期,董事長李西廷年薪2493.90萬元人民幣,位列A股5400多家公司董事長薪酬第二位;1980年出生、北京大學社會係本科畢業的董事會秘書李文楣,年薪738.76萬元人民幣,位列A股董秘薪酬榜第一。
老板確實不能“躺平”
宿州下轄的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是皖、蘇、魯、豫四省的通衢要地。
橫貫縣城東北部的“邁瑞大道”邊上,有李西廷捐建的碭山中學新校區,也有占地298畝的“邁瑞醫療全球第四大製造基地”,從基地沿邁瑞大道往西行20分鍾,就到了李西廷的老家李屯村。
在這片土地上,74歲的年紀,大多數人已進入頤養天年的人生階段。但自從18歲成為工程兵離鄉後,這份屬於故土的“人生常態”,就早已不適用於李西廷。
5月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就有投資者問:“請介紹一下李總等管理層的退休計劃。”李西廷首次正麵回應,不僅提到總經理吳昊、常務副總經理郭豔美等人,還明確表示“真到需要的時候,推薦的接班人肯定能擔起重任”,但對於何時退休,他並未給出具體計劃。
吳昊今年53歲,郭豔美今年62歲,都是20世紀90年代就加入的老員工,也都是董事會成員。2020年,吳昊正式從成明和手上接棒總經理職務,成明和任副董事長,直至此次卸任。2024年,吳昊年薪2112萬元人民幣,位列A股總經理薪酬榜第一。
這個“新三劍客”組合,頻繁出現在一些公司的重大活動上。例如,今年7月邁瑞醫療第二總部武漢基地正式開園儀式上,吳昊、郭豔美兩人與李西廷共同登台,分列左右。
對當下的邁瑞醫療而言,接班人問題顯然並非緊迫之事,赴港IPO也按部就班,那麽真正的關鍵是什麽?
最新“交卷”的半年報顯示,邁瑞醫療的營收同比下滑了18.45%,扣非歸母淨利潤下滑了32.94%——這實際上就是這輪牛市下,邁瑞醫療股價漲幅並不是那麽亮眼的背景因素。
從4月8日收盤時的約208元/股,到10月21日開盤的不到223元/股,邁瑞醫療股價6.8%的漲幅,明顯低於同期上證指數的近25%。
對此,邁瑞醫療稱“拐點在三季度”:“國內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實際對應的是去年招標的大幅下滑”,“隨著行業整頓進入常態化、醫療設備更新項目逐漸啟動,2025年上半年醫療設備招標活動迎來複蘇,國內市場第三季度將明顯改善,如期迎來拐點。”
短期有拐點,但長期來看醫療器械行業的激烈競爭,甚至頻頻出現在集采中的低價“內卷”現象,如何在市場和利潤之間找到平衡,是“新三劍客”要迫切應對的問題。
此外,邁瑞醫療“回A”後的數年裏,作為資本市場的明星企業,並購成為業務擴張、“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2021年收購芬蘭海肽生物耗資5.32億歐元,2023年收購德國DiaSys(體外診斷公司)75%股權花費1.15億歐元,2024年4月又以66.5億元人民幣獲得科創板惠泰醫療的控製權。
但並購會產生商譽——購買成本與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目前,邁瑞醫療總市值2709億元,位列A股第45位;但在2025年中報中,其商譽近115億元,在A股位列第17位,高於同樣以並購活躍著稱的複星醫藥109億元的商譽。
當然,目前邁瑞醫療賬麵上依然還有近169億元的現金,財務風險似乎可控。但從經營角度,如何“消化”這些並購,轉化為實際的營收與利潤,依然是個長期工作。
這麽看來,老板李西廷確實不能“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