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在大西洋月刊,作者亞當·瑟維爾是特約撰稿人,《紐約時報》暢銷書《殘酷才是關鍵》的作者。亞當曾榮獲2021年《時刻》雜誌羅伯特·S·格林伯格新聞獎、2019年希爾曼觀點新聞獎以及2019年美國黑人記者協會傑出評論獎。
在拜登政府即將結束之際,保守派受夠了所謂“覺醒資本”強加的自由派理念,試圖建立一個《經濟學人》所稱的“平行經濟”,在這個體係中,消費者可以購買“反覺醒”的啤酒和剃須刀等商品。這些商品可能價格更高,但如果這就是信仰的代價,自然也要選擇付出。
而如今,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裏,這個“平行經濟”已經變成了整個美國經濟體係。
特朗普推動的文化戰爭讓幾乎所有商品都變得更貴,實際上迫使所有美國人都在繳納“反覺醒稅”。雖然保守派通常用“覺醒”來指代他們所反對的某種平等主義,但這個詞已經變成一種萬能的標簽,他們現在用它來形容任何希望選民厭惡的東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關稅。
哈佛商學院教授阿爾貝托·卡瓦略的分析指出,盡管在特朗普的關稅生效之前通脹已有下降趨勢,但“自3月以來,進口商品和本國產品的價格都穩步小幅上漲”。
特朗普為關稅提供了一個經濟上的理由,雖然說服力不強。但如果把這些關稅看作一種“反覺醒稅”,就更容易理解了。政府將關稅包裝成通往長期繁榮的暫時陣痛,是對過去合作外交的糾正,是一種承諾——雖然無法兌現,即美國能回到那個製造業崗位充足的黃金年代,那些被“每天坐在電腦前”的自由派拿走的“硬漢工作”。
4月,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為特朗普關稅辯護時宣稱:“數以百萬計的人擰螺絲組裝iPhone,這類工作會回到美國。”
打著粉底的福克斯新聞男主播們大肆吹捧這些關稅,聲稱通過讓美國人回到礦井和工廠工作,能帶來“終極睾酮提升”。再也不需要辦公室工作了!因為“每天坐在電腦前,隻會讓你變得像女人”。
然而,盡管如此,沒人看到福克斯新聞的評論員排隊去西弗吉尼亞的煤礦挖煤。關稅也沒有帶回那些硬漢工作。
事實上,自1月以來,製造業崗位已經減少了大約3萬個。靠“硬漢”形象的建築工作無法填補這個缺口。新的關稅涵蓋木材和家具等材料,可能會推高建房成本,讓本已嚴重的住房負擔危機雪上加霜。
說到“硬漢工作”,卡車司機受關稅影響尤其嚴重。進口減少,貨運也跟著減少。而且即使是美國製造的卡車,也仍然使用外國材料。
一些藍領工人確實在特朗普任內看到薪資增長,但主要集中在零售、酒店和醫療領域,這些領域通常不被保守派視為傳統男子氣概的堡壘。
當然,關稅還抬高了食品價格,因為某些食品根本無法在美國種植,隻能依賴進口。
也許香蕉和咖啡也算覺醒了?
毫無疑問,種族多樣性在保守派眼中就是“覺醒”。政府甚至出台了“白人優先”的難民政策,試圖通過被稱為“人口工程”的大規模驅逐來解決這個問題。
政府一份文件中寫道:“多樣性的急劇增加,降低了民主社會運作所必需的社會信任水平。”
這話就像一個縱火犯指出自己放的火讓屋裏變熱一樣。“多樣性”並不會降低社會信任,造成這一問題的是偏執和那些煽動仇恨的人。
為了讓美國變得更白、更“反覺醒”,政府正在恐嚇並驅逐那些在美國食品供應鏈中擔任種植和采摘工作的移民。這直接推動了食品價格上漲和工資下降。美國勞工部的一份新文件自己都承認了這一點。
《美國前景》雜誌的戴維·戴恩報道說,該文件承認大規模驅逐移民的計劃正“威脅國內食品生產和消費者價格的穩定性”。這份文件關於一項將削減H-2A簽證農業工人薪資的新規定,而戴恩指出,這也可能拉低美國本地農業工人的工資,從而在農場勞動力市場造成嚴重短缺。
結果就是,食品價格更貴了,但把食品運到超市貨架上的工人卻賺得更少?
能源價格也是另一個例子。
在政府投資科研的推動下,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變得比其他形式的能源更高效也更便宜。但特朗普政府官員認定綠色能源屬於“覺醒”,於是扭轉了這些進展,削減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資金,並通過政府政策鼓勵使用化石燃料。
NPR報道說,“過去一年中,電價上漲速度是整體生活成本的兩倍多”。
美國人似乎更喜歡抽象意義上的“男子氣概”文化戰爭,而不是現實中的經濟代價。YouGov的一項民調顯示,大約80%的美國人認為“如果有更多美國人從事製造業,美國會更好”,但隻有25%的人同意“如果我從事工廠工作而不是當前的行業,我會過得更好”。
就像福克斯新聞的評論員一樣,很多人支持“硬漢工作”的概念,但親自去做是不會考慮的。
保守派評論員持續抨擊那些尋求平等權利的弱勢群體所倡導的“身份政治”,卻沒意識到如今美國的經濟政策正是建立在一種荒謬的右翼身份政治之上。他們懷念過去所謂“硬漢工作”的美好年代,卻忘了這些工作的好處來自高工會組織率,正是工會讓雇主提高了薪酬和福利。
如果人們可以選擇多花錢去買“保守爸爸”的純正“無覺醒”啤酒,這種“反覺醒經濟”的概念本身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用錢包投票的自由。
問題是,特朗普時代的保守派似乎並不相信這種自由。相反,他們把自己的“反覺醒稅”強加給整個美國,抬高了所有人的生活成本。
在這些文化戰爭的喧囂背後,特朗普的政治盟友,超級富豪、化石燃料行業,以及企業精英都過得相當滋潤。一些有政治關係的公司甚至成功獲得了關稅的豁免。
而那些特朗普曾承諾要為之奮鬥的普通美國人,卻發現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造一個“反覺醒”的國家。
也許他們的邏輯就是:破產總比覺醒好,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