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北京的閉門會議上,中國最高領導層正在商討完善一項計劃,以確保在動蕩世界中鞏固國家實力。但有兩個重大問題籠罩在這個國家的未來之上,即使在會議上沒有人敢公開提出:習近平將執政多久?當他卸任之後,誰來接班?
習近平已經領導中國13年,集權程度為自毛澤東以來所未見。他毫無下台的跡象。但如果處理不當,他長期執政的局麵可能會埋下政治動蕩的種子:他既沒有明確的接班人,也沒有指定繼任的明確時間表。
習近平每在位一年,關於如果他因健康等原因無法繼續執政時誰將接班的不確定性就更深一分。同時,也無人能確定接班人是會延續他的強硬路線,還是會選擇有所緩和。
習近平正麵臨著長期執政的專製統治者普遍遭遇的兩難處境:一旦指定接班人,可能會形成與他競爭的權力中心,削弱他的控製力;但如果遲遲不確定接班人,又可能危及他的政治遺產,並在中共高層內部埋下分裂的隱患。現年72歲的習近平可能不得不在更年輕的一代官員中物色潛在繼任者——這些人不僅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還必須贏得他的信任。
如果習近平最終選定接班人,對他本人及其施政路線的忠誠幾乎肯定會是首要標準。他曾表示,蘇聯犯下的致命錯誤之一,就是選擇了推行改革的戈爾巴喬夫,最終導致國家解體。上周五,習近平也用行動表明了他對“不忠”絕不容忍的態度——軍方宣布開除九名高級軍官,他們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而麵臨起訴。
“習近平肯定明白接班安排的重要性,但他同樣清楚,在不削弱自身權力的情況下指明繼任者是極其困難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表示。“他當前麵臨的各種政治與經濟危機,可能會不斷壓倒安排接班的優先級。”
關於習近平未來的猜測在中國極為敏感,並受到嚴格審查,真正了解他對此問題想法的恐怕隻有極少數高層官員。與此同時,外國外交官、專家和投資者正密切關注這場於周一開幕、為期四天、匯集了數百名高級官員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希望從中捕捉到蛛絲馬跡。
該會議通常在北京專門建造的京西賓館閉門舉行,預計將審議並通過未來五年的國家發展規劃。習近平已將推動中國在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作為核心目標,這一方向很可能在會議中被重點強調。他和官員們多次表示,有信心通過自身的發展戰略來應對並克服特朗普的關稅和出口管製。
“中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其核心是一場綜合實力的較量,”中國高級立法者在上個月發布的有關該規劃的報告中表示。“隻有大力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才能贏得戰略主動權。”
從理論上講,如果習近平決定讓更年輕的官員擔任更重要職務,本周的會議可能會成為外界觀察中國下一代領導層的一個窗口。但許多分析人士預計,他很可能會推遲重大的接班人安排,至少會等到2027年他很可能將會開啟的第四個五年任期之後,甚至可能更久。
“那麽,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已逐漸變得緊迫起來——如果不是在習近平自己心中,那至少是在他身邊的人心中,”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政治研究員喬納森·齊恩說。他曾撰文分析習近平的接班可能方案及中央委員會會議。“即使習近平的親信不會為了自己爭奪位置,他們也會為了自己提攜的門徒而角逐。”
習近平親眼見證過接班鬥爭如何動搖共產黨政權。他擔任高級官員的父親曾被毛澤東罷黜。1989年民主抗議期間,作為地方官員的習近平目睹了高層的分裂如何加劇了中國的動蕩;最終,鄧小平清洗了黨總書記趙紫陽,扶持了新的接班人江澤民。
“習近平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中國曆代王朝興衰的教訓以及蘇聯共產黨的曆史,他深知接班問題是必須深思熟慮的重大課題,”谘詢公司中國策略集團的總裁、曾任美國情報官員並專注中國事務的克裏斯托弗·約翰遜說。
目前,習近平似乎堅信中國的崛起依賴於他持續的領導。他打破了前任胡錦濤所樹立的有序退休範例,並於2018年廢除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製,使他自己能夠無限期地擔任黨、國家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
但隨著習近平每多執政一年,找到既足夠年輕、足以執政數十年,又足夠資深、能在他的陰影之下掌握權威的接班人,就變得愈發困難。
政治局常委會是由七人組成的黨內最高權力機構,習近平將大部分成員安排為自己的長期盟友。專家表示,這些人大多年齡在60歲及以上,幾年後很可能已經太老,難以成為合理的接班人。習近平2007年進入常委會時年僅54歲,那次晉升凸顯了他被視為下一任領導人的優勢地位。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中國精英政治的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即便是在2027年中共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望晉升中央領導層的官員,年齡也可能過於偏大,不適合接替習近平。
鑒於習近平很可能再執政一屆甚至更久,他的接班人很可能是一位出生於1970年代的官員,目前多半在省級政府或中央機關工作。台灣政治大學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王信賢教授表示,中共近年來一直在提拔符合這一特征的年輕官員。
但習近平似乎也對那些未經過艱難考驗或未承擔過重要責任的官員感到擔憂。他曾警告說,官員身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缺點,在危機時刻可能演變成嚴重威脅——正如他所說,會導致“小管湧淪為大塌方”。
“習近平對他人,尤其是那些與他沒有直接接觸過的官員,抱有極大的不信任,”王信賢表示。“隨著他衰老,與可能接班人的那一代人聯係減少,這一因素將變得更加重要。”
專家指出,未來幾年,隨著習近平對潛在領導人選的考察與淘汰,黨內高層的流動性可能會增強。在幕後,習近平親信圈內的官員可能為爭奪影響力與政治生存空間展開更激烈的角逐。
“這將使接班過程更加分散,因為他不可能隻有一個明確指定的接班人,”史宗瀚說。“接班人選必須從一群人中選拔,這很可能意味著他們之間會發生較低程度的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