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文章來源: 食力 於 2025-10-20 09:40: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減重一定得靠大量運動嗎?最新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指出,每日攝取的“食物加工程度”才是真正影響體重與食慾的關鍵因素。在相同熱量下,低加工飲食不僅能幫助減少體脂、穩定血糖,還能大幅提升食慾控製力。這些實證結果顛覆了長久以來“少動就會胖”的觀念,讓我們重新思考健康飲食的真義。

肥胖問題在全球愈演愈烈,傳統觀點常將主因歸咎於運動量不足。然而,兩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與美國杜克大學團隊分別進行的研究指出,“食物的加工程度”可能比運動更深刻地影響體重與健康。研究發現,低加工飲食不僅能有效幫助減重,還能改善食慾控製與身體組成,而人體每日能量消耗其實比想像中穩定,活動量高不一定代表能消耗更多熱量。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研究指出,每日攝取的“食物加工程度”才是真正影響體重與食慾的關鍵因素。(Rachel Clark@Unsplash)

  甚麽是高度加工食品?研究揭示健康風險

現代人日常飲食中,超過一半的熱量往往來自高度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這類食品經過多重工業製程,常加入人工香料、色素、甜味劑、乳化劑與增稠劑等添加物,具備高糖、高脂肪、高鹽與低膳食纖維的特徵,營養密度低、熱量密度高,且容易誘發過量攝取。研究者指出,這類食品的構造與口感設計,會幹擾人體自然的飽足感機製,並造成代謝與荷爾蒙調節失衡。

  實證研究:低加工飲食可自然減重、控製食慾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其附屬醫院(UCLH)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一項隨機交叉臨床試驗,邀請55位成人參與,比較攝取相同熱量的“高度加工食品”與“低加工食物(Minimally Processed Foods, MPFs)”對體重與食慾的影響。

結果顯示,低加工食品組(如冷泡燕麥、自製意大利肉醬麵)在8週後,每日自然減少攝取約290大卡熱量,平均體重下降2.06%,表現優於高度加工組(如即食千層麵、能量棒)且無需刻意控製食量。此外,受試者對鹹食與甜食的渴望大幅下降,食慾控製能力是高加工組的兩倍以上,顯示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有助建立更穩定的進食節奏與自主飲食行為。

研究者指出,MPF組的飽足感更持久、飲食更均衡,也讓參與者更容易“自然地”少吃,而非依靠意誌力強迫節食。

  活動量高≠消耗多,人體能量有“補償機製”

這項飲食研究的結果也與一項全球能量代謝研究相互呼應。美國杜克大學演化生物學教授Herman Pontzer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一項涵蓋34國、4,186位成年人的代謝研究,分析不同生活型態下的人體總能量消耗(TDEE,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結果發現,即使在活動量差異極大的族群間,例如狩獵採集者與久坐上班族,每日總熱量消耗其實相差有限。Pontzer指出,這是因為人體具備“能量補償機製”,當活動量提高時,人體會在其他生理係統(如免疫、內分泌)上節能補償,讓每日總熱量支出維持穩定。這種調節現象被稱為“能量支出受限模式(constrained energy expenditure)”,意指人體每日可消耗的能量總量有其生理上限,無法無限上升。

換言之,“動越多就能瘦”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真正影響體重的核心變因,可能仍在於日常攝取的食物內容與加工程度。

  專家觀點:不要再把肥胖歸咎於懶惰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肥胖流行病學家Deirdre Tobias博士在接受NPR訪問時強調,社會普遍將肥胖歸因於懶惰與缺乏自製力,是錯誤的迷思。她指出:

這是對人類生理與心理機製的誤解。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的食物環境早已被高度加工食品所主導。

她也呼籲政策與社會應更聚焦於改善食品供應與教育環境,而非責備個人意誌薄弱。

  越接近天然、越有飽足感:讓飲食主導你的體重

從最新研究來看,減重與改善健康的真正關鍵,或許不是每天運動幾小時、燃燒多少卡路裏,而是選擇吃進什麽樣的食物。低加工食品不僅熱量密度較低,飽足感更強,還能幫助穩定血糖與荷爾蒙,降低對高糖高脂食品的渴望。

例如:冷泡燕麥、鮮蔬沙律、全穀飯糰、烤三文魚(鮭魚)與堅果等天然食材,都是有助於控製體重與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選擇。與其計算卡路裏,不如先從減少加工食品開始。吃得越貼近自然,身體就越能做回自己節奏的主角。

參考資料

Vegnews, Minimally Processed Food Improves Weight, Cravings,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 Finds

Medical News, Weight loss doubles when eating minimally processed foods over ultra-processed alternatives

NPR, You can't outrun a bad diet. Food — not lack of exercise — fuels obesity, study finds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他送哈佛女兒3000呎極簡屋 從不催婚:財富為你賺好了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NASA用超算測出地球壽命 公元這一年萬物終結
韓豪門“世紀離婚案”暫落幕 絕美小三能否扶正引關注
“AI專家”被妻子實名舉報學曆造假 更離譜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稀土管製,反而加速全球產業鏈的重建
澤連斯基:世界領土最大國家 為何還需要更多領土?
被曝多次怒吼飆髒話 川普:沒逼烏割地求和 完全沒有…
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再度發生爭吵:"爆粗口,訓斥,扔地圖"
沒給小費 顧客被餐廳員工追出來圍堵 還叫了警察!
川普與澳洲簽稀土協議:半年投入10億美元
李成鋼被免去駐世貿代表職務,貝森特曾批評其"失控"
鄭麗文支持者高喊“我是中國人” 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FT:中國已做好攤牌準備 北京並非隻有稀土一張牌
王丹父親辭世 悲喊:無法送終是極大遺憾與悲哀
特朗普:中國“不想”入侵台灣 重申對習近平的信任
陝西博士參選紐約州長:誓言打造"零貧困零犯罪"…
美拱手讓出稀土掌控權 中國耕耘30年成霸主
川普:無意摧毀中國 美中關係沒事
特朗普:不能因向烏克蘭提供“戰斧” 危及美國安全
紐時:四中全會上,有一個重要問題無人敢提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食力 2025-10-20 09:40:21



減重一定得靠大量運動嗎?最新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指出,每日攝取的“食物加工程度”才是真正影響體重與食慾的關鍵因素。在相同熱量下,低加工飲食不僅能幫助減少體脂、穩定血糖,還能大幅提升食慾控製力。這些實證結果顛覆了長久以來“少動就會胖”的觀念,讓我們重新思考健康飲食的真義。

肥胖問題在全球愈演愈烈,傳統觀點常將主因歸咎於運動量不足。然而,兩項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與美國杜克大學團隊分別進行的研究指出,“食物的加工程度”可能比運動更深刻地影響體重與健康。研究發現,低加工飲食不僅能有效幫助減重,還能改善食慾控製與身體組成,而人體每日能量消耗其實比想像中穩定,活動量高不一定代表能消耗更多熱量。

多運動不一定能減肥 英美研究揭“真正肥胖主因”

研究指出,每日攝取的“食物加工程度”才是真正影響體重與食慾的關鍵因素。(Rachel Clark@Unsplash)

  甚麽是高度加工食品?研究揭示健康風險

現代人日常飲食中,超過一半的熱量往往來自高度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這類食品經過多重工業製程,常加入人工香料、色素、甜味劑、乳化劑與增稠劑等添加物,具備高糖、高脂肪、高鹽與低膳食纖維的特徵,營養密度低、熱量密度高,且容易誘發過量攝取。研究者指出,這類食品的構造與口感設計,會幹擾人體自然的飽足感機製,並造成代謝與荷爾蒙調節失衡。

  實證研究:低加工飲食可自然減重、控製食慾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與其附屬醫院(UCLH)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一項隨機交叉臨床試驗,邀請55位成人參與,比較攝取相同熱量的“高度加工食品”與“低加工食物(Minimally Processed Foods, MPFs)”對體重與食慾的影響。

結果顯示,低加工食品組(如冷泡燕麥、自製意大利肉醬麵)在8週後,每日自然減少攝取約290大卡熱量,平均體重下降2.06%,表現優於高度加工組(如即食千層麵、能量棒)且無需刻意控製食量。此外,受試者對鹹食與甜食的渴望大幅下降,食慾控製能力是高加工組的兩倍以上,顯示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有助建立更穩定的進食節奏與自主飲食行為。

研究者指出,MPF組的飽足感更持久、飲食更均衡,也讓參與者更容易“自然地”少吃,而非依靠意誌力強迫節食。

  活動量高≠消耗多,人體能量有“補償機製”

這項飲食研究的結果也與一項全球能量代謝研究相互呼應。美國杜克大學演化生物學教授Herman Pontzer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一項涵蓋34國、4,186位成年人的代謝研究,分析不同生活型態下的人體總能量消耗(TDEE,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結果發現,即使在活動量差異極大的族群間,例如狩獵採集者與久坐上班族,每日總熱量消耗其實相差有限。Pontzer指出,這是因為人體具備“能量補償機製”,當活動量提高時,人體會在其他生理係統(如免疫、內分泌)上節能補償,讓每日總熱量支出維持穩定。這種調節現象被稱為“能量支出受限模式(constrained energy expenditure)”,意指人體每日可消耗的能量總量有其生理上限,無法無限上升。

換言之,“動越多就能瘦”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真正影響體重的核心變因,可能仍在於日常攝取的食物內容與加工程度。

  專家觀點:不要再把肥胖歸咎於懶惰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肥胖流行病學家Deirdre Tobias博士在接受NPR訪問時強調,社會普遍將肥胖歸因於懶惰與缺乏自製力,是錯誤的迷思。她指出:

這是對人類生理與心理機製的誤解。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的食物環境早已被高度加工食品所主導。

她也呼籲政策與社會應更聚焦於改善食品供應與教育環境,而非責備個人意誌薄弱。

  越接近天然、越有飽足感:讓飲食主導你的體重

從最新研究來看,減重與改善健康的真正關鍵,或許不是每天運動幾小時、燃燒多少卡路裏,而是選擇吃進什麽樣的食物。低加工食品不僅熱量密度較低,飽足感更強,還能幫助穩定血糖與荷爾蒙,降低對高糖高脂食品的渴望。

例如:冷泡燕麥、鮮蔬沙律、全穀飯糰、烤三文魚(鮭魚)與堅果等天然食材,都是有助於控製體重與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選擇。與其計算卡路裏,不如先從減少加工食品開始。吃得越貼近自然,身體就越能做回自己節奏的主角。

參考資料

Vegnews, Minimally Processed Food Improves Weight, Cravings,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 Finds

Medical News, Weight loss doubles when eating minimally processed foods over ultra-processed alternatives

NPR, You can't outrun a bad diet. Food — not lack of exercise — fuels obesity, study f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