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浮宮爆竊案,4名竊賊僅花7分鍾便偷走拿破侖時期的9件珍貴珠寶。
法國國寶級博物館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19日清晨遭竊,4名竊賊僅花7分鍾便打碎破璃,偷走拿破侖時期的9件珍貴珠寶。巴黎知名拍賣行德魯奧(Drouot) 行政總裁吉凱洛(Alexandre Giquello)表示,這些珠寶名氣太大,幾乎不可能銷贓。不過,有粉專指出,鑽石可以被拆解、重鑲,其實「找回率是最低的」。

法國文化部長達狄(Rachida Dati)證實,目前警方與博物館人員已封鎖現場、調閱監視畫麵,全力追查歹徒行蹤。內政部長努內茲(Laurent Nuñez)形容,這批被竊珠寶是「無價的曆史遺產」,若損失不僅隻是金錢,更是對法國文化象征的重創。

綜合外媒報導,4名歹徒事前疑多次勘查現場,彼此分工明確,其中2人身穿工人裝和穿黃色反光背心,利用升降吊籃從外部進入羅浮宮,另2人駕駛摩托車接應。不過,一夥人逃逸時,疑似不慎將歐仁妮皇後的後冠掉在半路上,致使出現損毀,但該消息尚未獲得法國警方證實。
目前警方與巴黎檢方已經以「組織團夥盜竊」與「結夥作案」罪名立案偵辦,並由重案組接手調查。

▲拿破侖三世的妻子、歐仁妮皇後的後冠。

法國曆史最悠久拍賣行德魯奧行政總裁吉凱洛指出,犯罪分子最好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罪行的嚴重性,主動歸還這些珠寶,因為這些珠寶的名氣太大,幾乎完全無法銷贓物,即便他們試圖拆解珠寶、單獨出售,也於事無補。

不過,台灣藝術粉專「有藝術的日子」分析認為,回顧2019年德勒斯登綠穹珍寶館遭竊,4300顆鑽石被迅速拆解、重鑲、去曆史化,至今仍有主件下落不明,「在所有博物館藏品中,珠寶的找回率是最低的。」
「有藝術的日子」指出,自1792年法國大革命起至1990年古羅馬珠寶失竊、2025年的皇室珠寶劫案,都有珠寶永遠消失,原因很簡單,珠寶不像名畫具有「唯一性」,鑽石可以被拆分,黃金可以熔掉,「文化價值在黑市等於零,隻剩材料價格...名畫離開框架仍能被認出,珠寶一旦離開托座,就可能永遠從文明記憶中被抹除。」

▼警察在羅浮宮外巡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