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October 15, 2025
荷蘭政府強行從中國股東手中接管安世半導體,這一罕見舉動讓德國《商報》擔心,全球芯片產業分裂,這必然會推高所有商品的成本。《世界報》則繼續關注由中國限製稀土出口引發的新一輪貿易戰,認為在芯片領域越來越自主的中國很可能是最終勝利者。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接管安世半導體 - 芯片之爭隻有輸家”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荷蘭政府強行從中國控股人手中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中國政府被激怒也完全在意料之中,這場爭端也許很快就會波及全球的許多家企業。
作者注意到,荷蘭政府出於技術流失之擔憂而強行接管安世半導體之後,中國政府已經對該公司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芯片實行出口禁令,而包括德國汽車廠商在內的全球許多企業都是安世半導體的客戶。“這起事件堪稱是科技行業分裂最嚴重的案例。相互限製出口由來已久。例如,中國曾多次停止半導體行業重要原材料的出口,而美國則拒絕向中國提供英偉達和AMD的最先進AI芯片。然而,一個政府沒收一家企業卻是史無前例的。”
“全球民眾都將領教這般脫鉤的後果。短期內,某些芯片將不斷缺貨,供貨緊張將出現在咖啡機、汽車等眾多產品上。長期而言,這會造成芯片成本上漲,從而讓最終商品價格也跟著上漲。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錢包中體會到這一點。半導體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很高的效率運行,產業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高度專精的工廠中。這些動輒需要幾十億歐元投資的工廠,往往隻有在滿負荷運行時方可盈利。”
“但如今,這樣的局麵已經結束。沒有人能繼續篤定認為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芯片總能準時交付,或者更確切地說:被允許交貨。為了供應鏈的可靠,就必須在自家門口建立半導體生產線,這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資。”
“還有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今後,芯片企業的客戶不再總是能買到市場上最具創新力的方案、最好的產品。東西方之間的芯片戰爭正在阻礙行業的發展,因此,安世半導體接管案的雙方都是輸家。” 沒有中國稀土 西方隻能吃土?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邁向統治世界的步伐”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京的限製稀土出口措施,看似是對美國政府限製供應先進芯片、提高關稅的回擊,但也是逐漸成為全球新霸主的重要一步;這是因為,中國的華為等企業已經逐漸發展出了替代美國芯片的能力,而稀土加工技術,西方國家卻不太可能獲得。
“民主國家往往隻考慮下一屆選舉,而社會主義中國則著眼長遠。早在1987年,時任領導人鄧小平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此後,中國大規模擴張稀土生產。全球70%的稀土都來自中國,占全球稀土加工總量更是達90%以上。更具體地說:歐盟98%的稀土磁體來自中國。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製造機器人、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
“理論上,稀土幾乎到處都有。但稀土開采過程複雜,而且並非特別環保。由於保護甲蟲和蛤蟆的重要性超過了捍衛自由,我們將這一重要的未來領域留給了社會主義中國。如今,我們幾乎不可能趕上他們的領先地位。開采稀土需要很多年,而且中國擁有大量的稀土加工技術專利。這意味著,生產手機所必需的剛果礦產也隻能通過中國加工進口。特朗普認為自己可以用關稅來勒索全世界。但占上風的,卻是習近平。”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接管安世半導體 - 芯片之爭隻有輸家”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荷蘭政府強行從中國控股人手中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中國政府被激怒也完全在意料之中,這場爭端也許很快就會波及全球的許多家企業。
作者注意到,荷蘭政府出於技術流失之擔憂而強行接管安世半導體之後,中國政府已經對該公司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芯片實行出口禁令,而包括德國汽車廠商在內的全球許多企業都是安世半導體的客戶。“這起事件堪稱是科技行業分裂最嚴重的案例。相互限製出口由來已久。例如,中國曾多次停止半導體行業重要原材料的出口,而美國則拒絕向中國提供英偉達和AMD的最先進AI芯片。然而,一個政府沒收一家企業卻是史無前例的。”
“全球民眾都將領教這般脫鉤的後果。短期內,某些芯片將不斷缺貨,供貨緊張將出現在咖啡機、汽車等眾多產品上。長期而言,這會造成芯片成本上漲,從而讓最終商品價格也跟著上漲。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錢包中體會到這一點。半導體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很高的效率運行,產業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高度專精的工廠中。這些動輒需要幾十億歐元投資的工廠,往往隻有在滿負荷運行時方可盈利。”
“但如今,這樣的局麵已經結束。沒有人能繼續篤定認為來自地球另一端的芯片總能準時交付,或者更確切地說:被允許交貨。為了供應鏈的可靠,就必須在自家門口建立半導體生產線,這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資。”
“還有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今後,芯片企業的客戶不再總是能買到市場上最具創新力的方案、最好的產品。東西方之間的芯片戰爭正在阻礙行業的發展,因此,安世半導體接管案的雙方都是輸家。” 沒有中國稀土 西方隻能吃土?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邁向統治世界的步伐”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京的限製稀土出口措施,看似是對美國政府限製供應先進芯片、提高關稅的回擊,但也是逐漸成為全球新霸主的重要一步;這是因為,中國的華為等企業已經逐漸發展出了替代美國芯片的能力,而稀土加工技術,西方國家卻不太可能獲得。
“民主國家往往隻考慮下一屆選舉,而社會主義中國則著眼長遠。早在1987年,時任領導人鄧小平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此後,中國大規模擴張稀土生產。全球70%的稀土都來自中國,占全球稀土加工總量更是達90%以上。更具體地說:歐盟98%的稀土磁體來自中國。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製造機器人、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
“理論上,稀土幾乎到處都有。但稀土開采過程複雜,而且並非特別環保。由於保護甲蟲和蛤蟆的重要性超過了捍衛自由,我們將這一重要的未來領域留給了社會主義中國。如今,我們幾乎不可能趕上他們的領先地位。開采稀土需要很多年,而且中國擁有大量的稀土加工技術專利。這意味著,生產手機所必需的剛果礦產也隻能通過中國加工進口。特朗普認為自己可以用關稅來勒索全世界。但占上風的,卻是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