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一份由百歲院士手書簽字並委托發布的“嚴正聲明”,將一場“冒用師門、蹭合影”的爭議推至台前。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我國解剖學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臨床解剖學創始人、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倡導者鍾世鎮院士辦公室發來由院士手書簽字並委托發布的嚴正聲明。聲明表示,去年鍾院士百歲生日時,楊炯等五人冒充其學生、冒領專屬服裝,與鍾院士糾纏拍攝錄製相片視頻,並將未經授權的相片發布在其微信朋友圈和研究所等公開場合以炫耀,造成“師出名門、行業翹楚、學術權威”假象。該辦公室同時發出聲明原文,詳細闡述楊炯等人的侵權行為(下稱“辦公室聲明”)。
聲明的核心指控人物楊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他是受邀參加學術活動,否認冒名、哄騙及商業誤導行為,並表示與會期間所有活動均符合會議規範。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方的法律責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鍾世鎮院士手書簽字並委托發布的嚴正聲明。圖源:南方都市報
對於楊炯的回應,曾任鍾世鎮院士科研助手的唐雷向新京報記者進行了反駁與解釋。他稱,鍾院士對楊炯當天及後續的行為表達了不滿,擔憂若不及時發布聲明,會給大眾帶來誤解、留下隱患,同時對鍾院士的名譽造成損害。
10月14日,鍾世鎮院士的馮姓生活秘書告訴新京報記者,鍾院士簽署下這份聲明,旨在提醒大眾不要被合影誤導,“不希望(照片)被操作使用,打著鍾院士的旗號做事。”
正常參會還是冒名哄騙?
鍾世鎮院士的百歲壽辰慶典舉辦於2024年8月24日。辦公室聲明指出,這一天,楊炯等五人在得知鍾世鎮院士的弟子將為鍾老師舉辦百歲慶典後,便預謀參與。
但在楊炯的記憶中,這一天,他是受朋友劉杏邀請,前往南方醫科大學楓林堂,參加中國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分會第二屆全國解剖與臨床學術會議暨鍾世鎮臨床解剖學思想研討會。
這一說法得到劉杏的證實,她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是南方醫科大學的工作人員,現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門診工作。劉杏稱,她從學校行政樓的公開大屏上看到這一學術活動後,約楊炯一同前往,“我比較仰慕、崇拜鍾院士,楊炯也是學醫的,所以邀請他一起來聽。”
據中國解剖學會官網通知,該會議地點為南方醫科大學楓林堂,議程分為上午與下午場,9:00-12:00為臨床解剖學高峰論壇學術報告,14:30-18:00為鍾世鎮臨床解剖學思想研討會。
該通知還稱,會議歡迎全國各大專院校師生及醫院臨床解剖學學者參會,參會人員需提前注冊並同時繳納會務費1000元,學會收到匯款將在線確認。唐雷表示,作為會議的負責人之一,據他了解,劉杏、楊炯均不在邀請名單中。
據辦公室聲明,當天,楊炯通過鍾老身邊的幾位工作人員請求帶其入場,遭到嚴正拒絕。對於此說法,楊炯和劉杏予以否認。劉杏回憶,當天的活動入場他們沒有簽到,“在簽到處,我很客氣地告訴學生工作人員,我是校門診的工作人員,我們就進去了,沒有人阻攔。”
楊炯稱,他是以醫生的身份參與此次活動,“我是正常地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在發給新京報記者的一份聲明中,楊炯寫道:本人係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廣州市小心肝診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主治醫師,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同時兼任粵港澳溫州人才促進會秘書長職務。
雙方一大爭議焦點在於合照環節的穿著服裝及一係列行為。據辦公室聲明,楊炯采取哄騙手段冒領了五套慶典服裝和紀念品等,隨後糾纏鍾院士拍攝視頻和照片達十幾分鍾之久,甚至妨礙並阻撓鍾老師的弟子和邀請的來賓與鍾老師的合影。
對於聲明中提及楊炯冒領的五套慶典服裝,唐雷解釋,該紅色衣服印有“鍾”字標誌,係發放給鍾老師弟子的服裝,是師門的特征,“我不是弟子,所以我都沒有這個衣服。”鍾院士的生活秘書表示,在合影前,劉杏曾向他提出借衣服的請求,遭其拒絕。
唐雷稱,楊炯等人後續冒領的服裝,或是從現場工作人員手中領取,“是鍾老師的學生就可以領,但年輕的誌願者孩子們搞不清楚誰是、誰不是,所以他們自稱是,或拿出本校工作證,學生就給了。”
楊炯則稱,該衣服是其從劉杏手裏領取。劉杏解釋,衣服是她向工作人員借來的,“我觀察到會場裏大家都穿這樣顏色的衣服,為了服裝統一,我便去借了,也看到有其他人也在借衣服。”她還稱,借衣服時,有工作人員將身上的衣服脫下借給她,因此她拍完照後,便迅速歸還了服裝,其間並未發生衝突或不愉快。
▲楊炯(前排左一)等人身著紅色衣服與鍾院士合影。受訪者供圖
據楊炯和劉杏兩人回憶,當天下午的會場約有兩百餘人,活動尾聲開放了合影留念環節,由主辦方工作人員進行拍攝。也是在此時,包括楊炯、劉杏在內的五人加入了合照排隊隊伍,身著紅色衣服及便服與鍾院士合影,“全程耗時不超過五分鍾,都是很快拍了就離開,不存在糾纏十幾分鍾,或妨礙、阻撓別人。”兩人還稱,合影結束後,幾人先行離開,並未參加鍾院士晚上的生日宴。
當日一名參與了該合影環節的鍾院士2005屆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下午的研討會結束後,眾人移步楓林堂旁的一個小廳內合影,也正是在這裏,楊炯等一行人“亂哄哄、混亂”地和鍾院士合影。但他表示,這一過程中,他並未發現楊炯等人與工作人員出現矛盾衝突,對方合照花費時間也未超過五分鍾。他還稱,出於禮貌,他“讓”了對方先拍,因此出現在涉事合照左後方,“我成了背景板,被以為是五人團夥成員。”
鍾院士的生活秘書說,楊炯等一行人前來合影時,他問鍾院士:“您認識這些人嗎?”院士回複:“不認識。”
鍾世鎮院士辦公室的聲明指出,楊炯一行人當天的行為引發鍾老師學生及弟子們的普遍不滿和譴責。唐雷稱,活動結束後,有學生質疑前來合影的楊炯等一行人的身份,“問這是誰,還有人反映,這幾個人拍了好長時間。”
合影是否用作“商業目的”?
事後數天內,楊炯發布的朋友圈成為此次事件風波的引爆點。
辦公室聲明中指出,楊炯等人將拍攝的大量合影與視頻擴散於其朋友圈和工作場所等公開場合,企圖通過此舉給公眾造成“師出名門、行業翹楚、學術權威”假象,擾亂公眾視線以達到其不法利益和目的。
新京報記者獲取到一份楊炯當天發布的朋友圈截圖,其部分內容顯示為“100歲,中國工程院鍾世鎮院士說:‘把冷板凳坐熱,才是最大...’”,同時配以九張照片。楊炯解釋,該朋友圈文案引用鍾院士名言“把冷板凳坐熱,才是最大的本事”,九張照片分別為會議紀念帆布包照片、現場拍攝的五人與鍾院士合影、“航天英雄”楊利偉與鍾院士合影照片、其與妻子在會場展牌前照片、其站在“中國解剖學會行業標準製定起草單位”展牌前照片、網絡照片及會議現場照片等。
以上內容何以指向“師出名門、行業翹楚、學術權威”?唐雷稱,楊炯等人身穿印有“鍾”字標識、僅發放給鍾院士學生的服裝合影,此為意圖誤導“師出名門”;其雙手扶桌、擺成主人狀,不知情人士會以為展牌內容上的“行業標準”由其製定,試圖引導他是“行業翹楚”“學術權威”。唐雷進一步指出,楊炯的微信頭像是他本人及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小心肝私人醫生工作室頭銜及地址照片,“實際已經實現了商業宣傳用途。”
▲2024年8月24日,楊炯發布的朋友圈截圖。受訪者供圖
楊炯是否已經將與鍾院士合照用作“商業目的”?楊炯解釋稱,發布此條朋友圈是出於“對活動予以點讚,對鍾院士表示敬意”目的,並未在除了朋友圈外的其他場合使用,或宣稱自己是鍾院士的學生。“我是做肝病研究,鍾院士是解剖學泰鬥、中國數字人和數字醫學倡導者,相差十萬八千裏,不存在任何關聯。我覺得鍾院士在學術方麵的造詣到達頂峰,令人肅然起敬,隻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參加活動和合影。”
但唐雷並不認同楊炯的說法。他認為,楊炯的一係列行為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應當聯係在一起評判,“他在打擦邊球,他的種種身份、行為,指向其想利用南方醫科大學和鍾院士的權威身份,將一些成果往自己身上攬。”
唐雷告訴新京報記者,出於對楊炯目的及用途的擔憂,在發現楊炯發布上述朋友圈後,他便多次聯係對方,希望通過協商解決此事。
新京報記者獲悉,雙方的溝通並不順利。自2024年8月至2025年9月,唐雷、楊炯兩人就此事進行了多次交流,包含線上、線下不同形式、不同場合,其間也有廣州溫州商會、粵港澳溫州人才促進會的部分工作人員出麵調和,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
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雙方就此事各執一端。
“這件事何以至此?”
楊炯認為,在這一事件中,他隻是參與了一場學術活動、發了一個朋友圈,不存在侵犯任何人的利益或天大的錯誤。
“這件事怎麽會弄成這個樣子?”廣州溫州商會一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幾個月裏,楊炯和唐雷的幾次協商曾經鬧得“滿城風雨”,但沒有人料想到,這場風波最終以一紙聲明的形式被推至公眾視野中。
與楊炯的觀點截然相反的是,唐雷認為,這份嚴正聲明是雙方必然走到的結局,“楊炯不積極處理,最後一定會走到這一步,因為鍾老團隊的人講究嚴謹、邏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存在。”辦公室聲明中同樣提到,鍾世鎮院士作為一名嚴謹的科技工作者,一輩子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做研究做學問,在學術和做人方麵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的行為。
唐雷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鍾世鎮院士多年來發出的第二份嚴正聲明。辦公室聲明中提到,多年前,針對“筋膜學”的不實研究,鍾院士就在CCTV和中國工程院等平台上發表過聲明。“當時聲明的對象是鍾老師的學生,麵對學生的學術不端,他都會公開發出聲明,試想鍾老對自己的學生都嚴厲至此,又能允許楊炯這樣胡作非為嗎?”
唐雷說,聲明發出後,對於楊炯和其他夥同人員的行為,鍾院士方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同樣希望訴諸法律的還有楊炯,他稱自己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同時保留對所有侵權行為采取進一步法律措施的權利。他也表示,接下來將會通過法律途徑起訴相關責任人,維護個人聲譽。
唐雷告訴新京報記者,上述公開聲明去年已匯報給校方,經過學校辦公會後,學校法律顧問也已經出具函件。10月12日,就鍾世鎮院士辦公室發出嚴正聲明一事,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南方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電話,均未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