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徒步熱亂象:失溫、迷路為何多發

徒步熱亂象:失溫、迷路為何多發

文章來源: 界麵新聞 於 2025-10-13 02:44: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0月2日上午,四川黨嶺村卓雍措附近海拔4300米的徒步路線上,徒步者小林突發高原反應,並出現失溫症狀。不幸中的萬幸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劉月娥、馬雪倩隨團徒步途經此處,及時發現小林狀況,以專業處置為她爭取到搶救時間。在多方麵協作下,小林被順利轉運並接受救治。

10月9日,小林母親吳女士在社交網絡上回應稱,小林入院後身體狀況一度有所好轉,但於10月7日病情突然惡化,轉入ICU搶救,目前仍處於昏迷狀態。

這場發生在高原上的生死救援,揭開了徒步熱潮背後令人憂心的安全問題。

在這個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像小林一樣走向山野的戶外人不在少數。美團平台數據顯示,"戶外徒步"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超253%,山林間的熱鬧程度更勝從前。

麵對持續升溫的徒步熱潮,相關主管部門積極推動線路規範化建設。今年9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14條“戶外運動精品線路”,包含四川德陽市三星堆探秘戶外運動路線、遼寧大連市南部山海戶外運動路線等。緊隨其後,知名徒步目的地“南太行”於9月27日發布了7條精心規劃的徒步線路,針對不同需求的徒步愛好者,全麵依托景區成熟的戶外基礎設施打造而成。

盡管這些舉措展現了主管部門引導徒步市場健康發展的努力,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官方規劃的線路數量與布局速度,仍遠遠跟不上徒步愛好者探索未知的腳步。

徒步熱亂象:失溫、迷路為何多發

南太行最高峰十字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認知偏差:“成熟”標簽下的安全陷阱

當下熱門的線路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愛好者們自行探索而成的"野路",以其原始自然的風景和更具挑戰性的戶外體驗吸引了眾多追隨者。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許多這樣的徒步路線被標記為"成熟"、"入門級"等標簽。然而這些標簽通常僅代表曾經有較多徒步者走過,或路況相對簡單,在配套設施、路線指引、緊急求救響應和救援效率等關鍵安全環節上,其實遠未達到真正成熟的標準。並且,該類路線的分布和更新都較為隨機,地方與景區難以及時跟進基礎設施布局,形成了安全管理上的灰色地帶。

同時,大多數攻略中“簡單”、“新手友好”等標簽界定模糊,新手徒步者難以據此準確評估自身能力是否匹配。更重要的是,徒步相關內容中,普遍缺乏對風險的係統說明,致使許多入門愛好者的風險認知與實際處境存在落差,部分愛好者選擇將應急救險任務全權丟給領隊,也有人甚至對風險沒有清晰認知,充分準備更無從談起。

隨著徒步運動的持續升溫,徒步領隊這一新興職業逐漸進入公眾視野。這項職業的專業門檻可謂不低,界麵新聞從招聘平台了解到,戶外領隊通常需要具備戶外俱樂部帶隊經驗、專業培訓背景,同時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和急救知識。不過,在當下的徒步社群中,兼職仍是這一職業的主流形態。

大許是一名戶外博主,有時在北京及周邊戶外活動中兼職領隊。他向界麵新聞介紹,一個20人左右的徒步團每次通常需要1名主領隊和2名副領隊。在報酬方麵,主領隊帶隊收入約在每次300-500元之間;若持有“山地戶外指導員”等專業資質,日薪則可達到650-800元。另外,如果徒步團走的是景區線,報酬則會相應降低。

談及從事領隊工作的初衷,大許表示,既是出於對徒步運動的熱愛,也與他樂於照顧他人的性格相符。“這樣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有一些額外收入。”不過他也坦言,自己和認識的領隊都選擇兼職模式,“單靠這份收入很難穩定維持生活並負擔專業裝備的開銷。”

關於徒步過程中的安全保障,大許表示,哪怕是最簡單的路線,也可能潛藏致命的風險。他特別強調了領隊應急能力的重要性,“遇到突發情況時,我們確實可以求助公益救援組織,但戶外環境太複雜了,救援隊抵達需要時間,部分路線還存在通信盲區。”因此,團隊成員的自救互救能力顯得尤為關鍵。他同時指出,“專業的應急救助能力是領隊的基本素養,但目前行業內確實存在部分領隊專業度不足的現象,這本身也構成了一種潛在風險。”

“戶外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領隊,麵對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也隻是能在一定程度內降低危害與風險,而徒步者本身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應急常識與能力的。”大許無奈道,“但現在越來越多愛好者認為隻要體能不錯或擅長登山,就能走有一定強度的路線,實際上在應急方麵的知識與準備幾乎空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助徒步:高自由度之下的風險

資深戶外愛好者陳新宇剛在9月完成了一次曆時兩天一夜的南太行徒步之旅,他的路線規劃綜合了小紅書、抖音、兩步路等平台的信息,並依據自身偏好進行了調整。

“目前選擇的路線難度都不算太大,我更享受與誌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同行,”陳新宇對界麵新聞坦言,“彼此了解體能狀況,走起來更有默契。”不過他也承認,若未來挑戰更高難度路線,一定會聘請專業向導或領隊。“像很多雪山區域,現在都強製要求向導陪同或提前報備。高海拔、高難度地區甚至規定一人一導,難度較低的也要求多人配備一名向導,絕不允許獨自攀登。”

界麵新聞發現,這種認知在徒步圈頗具普遍性。盡管許多愛好者原則上認可專業指導的價值,但在麵對看起來“容易應付”的路線時,仍傾向於選擇更自由、隨性的自助方式。另外,與商業團隊通常會為參與者統一購買意外險不同,自助徒步者往往不會每次都會自行投保。

回顧四川黨嶺的事件,其實並非孤例。僅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中秋假期期間,便發生了多起戶外徒步事故。

10月國慶黃金周期間,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境內的珠峰東坡營地突降暴雪,近千名徒步攀登者被困無法下山;10月5日,大批徒步愛好者私自穿越祁連山區冷龍嶺區域被困,公安、消防等部門聯合甘肅省肅南縣啟動青甘兩省聯動救援,設置7處檢查勸返點,投入750餘人次搜救力量,通過拉網式排查,累計轉運被困人員251名,其中1名被困人員因失溫及高原反應遇難;同日,在四川甘孜康定“子龍秘境”,1人滑墜身亡;10月2日,6名遊客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直亥雪山景區被困,94名州縣救援人員與30名民兵分組,至10月3日淩晨6時許將全部被困遊客救出……

在全國各地,類似的徒步險情時有發生。中國探險協會探險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2024年共發生戶外探險事故335起,涉及人員1126人,受傷92人,死亡84人,失蹤11人。其中徒步項目涉及人員高達822人,占總事故涉及人數的73%。而徒步事故中最大比例的原因是,迷路。



圖片來源:《2024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

徒步文化發展火熱且迅速,但相關安全知識普及的滯後性日益凸顯。社交平台上被描述為“輕鬆拿捏”的路線,在無形中向徒步者傳遞了可能被誤導的安全信號:應用程序中顯示清晰的路線圖,在實際自然環境中可能因植被茂密而難以辨認;社群中被許多人奉為高手認證的“朝聖級”區域,實際上是禁止遊客進入的高風險“禁區”。

這些區域通常地形複雜、氣候多變,且因缺乏通信信號與巡查力量,使得風險防控和緊急救援都麵臨極大挑戰。以前文提到的“子龍秘境”為例,該區域屬自然保護區,明確禁止遊客進入,卻仍屢有徒步者違規穿越。據某公益救援隊隊員透露,該類區域內一旦發生滑墜、失溫或迷路等意外,不僅報警困難,救援人員也往往需要長途跋涉、投入巨大公共資源才能實施營救,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極易在途中被消耗殆盡。

這種情況在自助徒步中尤其顯著。正如陳新宇所描述的,許多自助徒步者珍視與朋友出行的自在感:“既能按照自己最舒適的行走節奏進行,也能根據喜好靈活調整路線。”然而,這種對自由與靈活的追求,往往讓人低估了潛在風險。當真正麵臨高原反應、失溫或摔傷等常見徒步險情時,缺乏專業指導和應急準備的自助團隊常常措手不及。

麵對潛在的風險,充分的行前準備與正確的風險認知是安全徒步的基石。對於廣大徒步愛好者,尤其是選擇自助出行的參與者,一些基礎的安全原則值得反複強調。

首先,了解線路是第一步。徒步者應使用專業的戶外APP提前研究路線信息,不要不要盲目相信網絡攻略,學會自主理解地形圖。無論行程長短,都要關注天氣。裝備務必適宜,穿著顏色鮮豔的服裝便於識別和救援。

同時,要了解風險,主動掌握基礎的戶外生存技能和急救知識。行程中攜帶應急藥品、頭燈、急救包、防寒毯等必要應急物資。警惕迷路、滑墜等地形威脅,在偏遠或無信號區域,應考慮攜帶衛星電話等應急通訊設備。

另外,若穿越高海拔徒步路線,則需要提前充分適應海拔,切勿急速上升;要能夠識別高原反應,一旦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步態不穩等症狀,立即下撤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徒步者還要了解自己,綜合評估自身體能和經驗,選擇合適的活動。在經驗不足時,建議選擇10公裏以內、爬升不超過500米的路線,並優先選擇路況良好、有明確路徑和設施完善的公園或景區。有時候,理性的放棄比盲目的堅持更為可貴。

以上準備旨在防患於未然,但戶外環境瞬息萬變。以下避險指南,或可在緊急時刻提供決策參考。



製圖:界麵新聞記者 張蕊

麵對徒步活動的發展,如何在自由探索與安全規範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課題。從領隊資質認證、路線等級標準製定到應急救援體係完善,需要政府部門、平台方、景區和徒步社群共同配合。而對徒步愛好者而言,自我約束與外部規範同樣重要,這既包括對自身能力的合理評估、對戶外環境中潛在隱患的清晰認知,也包含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女孩假扮白人闖進耶魯 打破藤校公平神話?
悲劇:三藩夫婦疑財務崩潰引發謀殺自殺 2女同亡
《富爸爸》作者:史上最大崩盤逼近,嬰兒潮世代恐失退休金
姚明開始領NBA養老金,可以領多少?
這些人的出片很美,但搶救無效,去世




24小時討論排行

小米電動車高速失控翻滾!車門難開 司機葬身火海
美中貿易戰為稀土再升級 特朗普放軟:無意傷害中國
被哈馬斯扣押的剩餘20名人質已全部獲釋
從汽車到戰鬥機:中國新出口限製或對全球造成沉重打擊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國能禁止任何國家參與現代經濟
特朗普:要“幫助而不是傷害中國”
激烈交火!中國反製美對華船舶征港口費 海關總署喊話
中國稀土管製:公告改用WPS格式 申請須用中文…
“曆盡滄桑無怨悔” 四通創始人 民運領袖萬潤南病逝
稀土風暴一次看懂!中國握全球90%加工
議長約翰遜在直播中遭兩黨選民輪番斥責 臉色蒼白…
脫了!波特蘭抗議川普派兵 千人“裸體單車”上街
哈馬斯已釋放全部人質,以後要空著手上談判桌了
中國拘留多名地下教會成員,引發新一輪宗教鎮壓擔憂
美女間諜案:全靠“傑哥”坐懷不亂 抗拒色誘才破案?
美國呼籲中國釋放30名有影響力的地下教會領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徒步熱亂象:失溫、迷路為何多發

界麵新聞 2025-10-13 02:44:35

10月2日上午,四川黨嶺村卓雍措附近海拔4300米的徒步路線上,徒步者小林突發高原反應,並出現失溫症狀。不幸中的萬幸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劉月娥、馬雪倩隨團徒步途經此處,及時發現小林狀況,以專業處置為她爭取到搶救時間。在多方麵協作下,小林被順利轉運並接受救治。

10月9日,小林母親吳女士在社交網絡上回應稱,小林入院後身體狀況一度有所好轉,但於10月7日病情突然惡化,轉入ICU搶救,目前仍處於昏迷狀態。

這場發生在高原上的生死救援,揭開了徒步熱潮背後令人憂心的安全問題。

在這個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像小林一樣走向山野的戶外人不在少數。美團平台數據顯示,"戶外徒步"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超253%,山林間的熱鬧程度更勝從前。

麵對持續升溫的徒步熱潮,相關主管部門積極推動線路規範化建設。今年9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14條“戶外運動精品線路”,包含四川德陽市三星堆探秘戶外運動路線、遼寧大連市南部山海戶外運動路線等。緊隨其後,知名徒步目的地“南太行”於9月27日發布了7條精心規劃的徒步線路,針對不同需求的徒步愛好者,全麵依托景區成熟的戶外基礎設施打造而成。

盡管這些舉措展現了主管部門引導徒步市場健康發展的努力,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官方規劃的線路數量與布局速度,仍遠遠跟不上徒步愛好者探索未知的腳步。

徒步熱亂象:失溫、迷路為何多發

南太行最高峰十字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認知偏差:“成熟”標簽下的安全陷阱

當下熱門的線路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愛好者們自行探索而成的"野路",以其原始自然的風景和更具挑戰性的戶外體驗吸引了眾多追隨者。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許多這樣的徒步路線被標記為"成熟"、"入門級"等標簽。然而這些標簽通常僅代表曾經有較多徒步者走過,或路況相對簡單,在配套設施、路線指引、緊急求救響應和救援效率等關鍵安全環節上,其實遠未達到真正成熟的標準。並且,該類路線的分布和更新都較為隨機,地方與景區難以及時跟進基礎設施布局,形成了安全管理上的灰色地帶。

同時,大多數攻略中“簡單”、“新手友好”等標簽界定模糊,新手徒步者難以據此準確評估自身能力是否匹配。更重要的是,徒步相關內容中,普遍缺乏對風險的係統說明,致使許多入門愛好者的風險認知與實際處境存在落差,部分愛好者選擇將應急救險任務全權丟給領隊,也有人甚至對風險沒有清晰認知,充分準備更無從談起。

隨著徒步運動的持續升溫,徒步領隊這一新興職業逐漸進入公眾視野。這項職業的專業門檻可謂不低,界麵新聞從招聘平台了解到,戶外領隊通常需要具備戶外俱樂部帶隊經驗、專業培訓背景,同時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和急救知識。不過,在當下的徒步社群中,兼職仍是這一職業的主流形態。

大許是一名戶外博主,有時在北京及周邊戶外活動中兼職領隊。他向界麵新聞介紹,一個20人左右的徒步團每次通常需要1名主領隊和2名副領隊。在報酬方麵,主領隊帶隊收入約在每次300-500元之間;若持有“山地戶外指導員”等專業資質,日薪則可達到650-800元。另外,如果徒步團走的是景區線,報酬則會相應降低。

談及從事領隊工作的初衷,大許表示,既是出於對徒步運動的熱愛,也與他樂於照顧他人的性格相符。“這樣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有一些額外收入。”不過他也坦言,自己和認識的領隊都選擇兼職模式,“單靠這份收入很難穩定維持生活並負擔專業裝備的開銷。”

關於徒步過程中的安全保障,大許表示,哪怕是最簡單的路線,也可能潛藏致命的風險。他特別強調了領隊應急能力的重要性,“遇到突發情況時,我們確實可以求助公益救援組織,但戶外環境太複雜了,救援隊抵達需要時間,部分路線還存在通信盲區。”因此,團隊成員的自救互救能力顯得尤為關鍵。他同時指出,“專業的應急救助能力是領隊的基本素養,但目前行業內確實存在部分領隊專業度不足的現象,這本身也構成了一種潛在風險。”

“戶外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領隊,麵對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也隻是能在一定程度內降低危害與風險,而徒步者本身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應急常識與能力的。”大許無奈道,“但現在越來越多愛好者認為隻要體能不錯或擅長登山,就能走有一定強度的路線,實際上在應急方麵的知識與準備幾乎空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助徒步:高自由度之下的風險

資深戶外愛好者陳新宇剛在9月完成了一次曆時兩天一夜的南太行徒步之旅,他的路線規劃綜合了小紅書、抖音、兩步路等平台的信息,並依據自身偏好進行了調整。

“目前選擇的路線難度都不算太大,我更享受與誌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同行,”陳新宇對界麵新聞坦言,“彼此了解體能狀況,走起來更有默契。”不過他也承認,若未來挑戰更高難度路線,一定會聘請專業向導或領隊。“像很多雪山區域,現在都強製要求向導陪同或提前報備。高海拔、高難度地區甚至規定一人一導,難度較低的也要求多人配備一名向導,絕不允許獨自攀登。”

界麵新聞發現,這種認知在徒步圈頗具普遍性。盡管許多愛好者原則上認可專業指導的價值,但在麵對看起來“容易應付”的路線時,仍傾向於選擇更自由、隨性的自助方式。另外,與商業團隊通常會為參與者統一購買意外險不同,自助徒步者往往不會每次都會自行投保。

回顧四川黨嶺的事件,其實並非孤例。僅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中秋假期期間,便發生了多起戶外徒步事故。

10月國慶黃金周期間,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境內的珠峰東坡營地突降暴雪,近千名徒步攀登者被困無法下山;10月5日,大批徒步愛好者私自穿越祁連山區冷龍嶺區域被困,公安、消防等部門聯合甘肅省肅南縣啟動青甘兩省聯動救援,設置7處檢查勸返點,投入750餘人次搜救力量,通過拉網式排查,累計轉運被困人員251名,其中1名被困人員因失溫及高原反應遇難;同日,在四川甘孜康定“子龍秘境”,1人滑墜身亡;10月2日,6名遊客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直亥雪山景區被困,94名州縣救援人員與30名民兵分組,至10月3日淩晨6時許將全部被困遊客救出……

在全國各地,類似的徒步險情時有發生。中國探險協會探險研究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2024年共發生戶外探險事故335起,涉及人員1126人,受傷92人,死亡84人,失蹤11人。其中徒步項目涉及人員高達822人,占總事故涉及人數的73%。而徒步事故中最大比例的原因是,迷路。



圖片來源:《2024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

徒步文化發展火熱且迅速,但相關安全知識普及的滯後性日益凸顯。社交平台上被描述為“輕鬆拿捏”的路線,在無形中向徒步者傳遞了可能被誤導的安全信號:應用程序中顯示清晰的路線圖,在實際自然環境中可能因植被茂密而難以辨認;社群中被許多人奉為高手認證的“朝聖級”區域,實際上是禁止遊客進入的高風險“禁區”。

這些區域通常地形複雜、氣候多變,且因缺乏通信信號與巡查力量,使得風險防控和緊急救援都麵臨極大挑戰。以前文提到的“子龍秘境”為例,該區域屬自然保護區,明確禁止遊客進入,卻仍屢有徒步者違規穿越。據某公益救援隊隊員透露,該類區域內一旦發生滑墜、失溫或迷路等意外,不僅報警困難,救援人員也往往需要長途跋涉、投入巨大公共資源才能實施營救,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極易在途中被消耗殆盡。

這種情況在自助徒步中尤其顯著。正如陳新宇所描述的,許多自助徒步者珍視與朋友出行的自在感:“既能按照自己最舒適的行走節奏進行,也能根據喜好靈活調整路線。”然而,這種對自由與靈活的追求,往往讓人低估了潛在風險。當真正麵臨高原反應、失溫或摔傷等常見徒步險情時,缺乏專業指導和應急準備的自助團隊常常措手不及。

麵對潛在的風險,充分的行前準備與正確的風險認知是安全徒步的基石。對於廣大徒步愛好者,尤其是選擇自助出行的參與者,一些基礎的安全原則值得反複強調。

首先,了解線路是第一步。徒步者應使用專業的戶外APP提前研究路線信息,不要不要盲目相信網絡攻略,學會自主理解地形圖。無論行程長短,都要關注天氣。裝備務必適宜,穿著顏色鮮豔的服裝便於識別和救援。

同時,要了解風險,主動掌握基礎的戶外生存技能和急救知識。行程中攜帶應急藥品、頭燈、急救包、防寒毯等必要應急物資。警惕迷路、滑墜等地形威脅,在偏遠或無信號區域,應考慮攜帶衛星電話等應急通訊設備。

另外,若穿越高海拔徒步路線,則需要提前充分適應海拔,切勿急速上升;要能夠識別高原反應,一旦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步態不穩等症狀,立即下撤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徒步者還要了解自己,綜合評估自身體能和經驗,選擇合適的活動。在經驗不足時,建議選擇10公裏以內、爬升不超過500米的路線,並優先選擇路況良好、有明確路徑和設施完善的公園或景區。有時候,理性的放棄比盲目的堅持更為可貴。

以上準備旨在防患於未然,但戶外環境瞬息萬變。以下避險指南,或可在緊急時刻提供決策參考。



製圖:界麵新聞記者 張蕊

麵對徒步活動的發展,如何在自由探索與安全規範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課題。從領隊資質認證、路線等級標準製定到應急救援體係完善,需要政府部門、平台方、景區和徒步社群共同配合。而對徒步愛好者而言,自我約束與外部規範同樣重要,這既包括對自身能力的合理評估、對戶外環境中潛在隱患的清晰認知,也包含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