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青海遇難徒步者來自台灣 下撤驢友:曾勸他人撤

青海遇難徒步者來自台灣 下撤驢友:曾勸他人撤

文章來源: 紅星新聞 於 2025-10-08 08:32: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青海遇難徒步者來自台灣 下撤驢友:曾勸他人撤

▲救援被困徒步者

10月5日至7日,一場跨越青海、甘肅兩省的生命救援在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地區緊張展開。在青海、海北、門源省州縣三級協同和青甘兩省聯動下,截至10月7日中午12:20,251名被困徒步人員全部安全轉移,除1名徒步者因失溫及高原反應不幸遇難外,其餘人員均得到妥善安置。

10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門源縣公安局得到證實,遇難徒步者來自我國台灣省。紅星新聞記者獨家聯係到一位在亂石窩紮營、原本準備在10月4日穿越老虎溝但因惡劣天氣而放棄穿越安全下撤的徒步驢友。該驢友告訴紅星新聞,她在亂石窩營地勸撤時,被人埋怨“影響休息”,路上勸撤時很多人都不聽……

官方:

搜救結束,251人轉移1人遇難

10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門源縣融媒體中心獲悉,10月5日,多名徒步愛好者私自從甘肅省肅南縣穿越冷龍嶺時被困於老虎溝區域後,一場由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三級聯動,公安、應急、消防、交通、衛健、氣象、林草等多部門協同,並與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緊密聯動的跨區域救援迅速展開。

圖片

▲箭頭所指即老虎溝埡口。受訪者供圖

麵對事發區域海拔高、氣溫低、地形複雜、通訊不暢等嚴峻挑戰,指揮部統籌人力、科技、物資資源,分維度推進搜救行動,深化青甘兩省跨區域聯動,確保“不落一人”。累計投入公安、消防、應急、特警以及熟悉地形的生態管護員、當地群眾等各類搜救力量750餘人次,多路並進開展救援。組建無人機分隊,啟用11台無人機執行飛行任務21次,進行拉網式排查與精準定位,形成了“空中定位、地麵跟進”的有效搜救格局。

圖片

▲救援被困徒步者

同時,建立了高效的後勤補給線,累計向一線輸送棉大衣、取暖爐等應急物資1098件套,在浩門水庫大壩設立臨時救助點和就餐點,提供熱餐熱飲。通信部門搭建臨時信號設備,保障通訊暢通。衛健部門組建醫療隊,隨行提供醫療服務,發放便攜氧氣和急救藥品。

10月7日中午,通過拉網式排查,老虎溝南北雙向(青海、甘肅)搜救隊伍在亂石窩成功匯合,該區域再無滯留人員,搜救工作圓滿完成。目前,門源縣及海北州已緊急發布通告,明確禁止在祁連山冷龍嶺等未開發開放區域開展探險、穿越、徒步等活動。同時,對重點區域進行全麵排查,堅決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10月8日,門源縣公安局一名值班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在老虎溝因失溫及高原反應不幸遇難的徒步者來自我國台灣省。

下撤者講述:

曾建議其他人也下撤,但很多人不聽

10月5日晚10時左右,當政府組織的老虎溝跨區域救援行動正緊張進行之際,原本打算從亂石窩營地出發,沿老虎咀埡口穿越老虎溝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小小”在短視頻平台發布作品並聲明:和隊伍安全進出,10月4日感覺不妙緊急下撤,5日一早已出山。下午出事的不是我們,我們沒有翻埡口到老虎溝;(我們)不是小白,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也沒有留下任何垃圾……

圖片

▲亂石窩營地。圖據受訪者賬號

“小小”告訴紅星新聞,他們一行共7人10月2日從甘肅張掖肅縣百花掌出發,計劃穿越老虎溝到達青海海北門源縣,都是有相關經驗的重裝徒步者,其中包括一名經驗相當豐富的“大佬”級驢友。10月3日一行到達亂石窩紮營,當晚在營地有二三十頂帳篷,都是結隊穿越老虎溝的徒步者,其中不少是大學生。“看裝備很多人屬於小白,有的女生化妝包比睡袋還沉;有的連冰爪是什麽都不知道;還有的連手套都不帶就往山裏走。”

“小小”說,他們一行7人原計劃10月4日5點從亂石窩出發,用一天的時間穿越老虎溝。淩晨4:30,她起來發現天降暴雪,帳篷都被大雪蓋住了。“把我的隊友叫起來,我們看了一圈,決定下撤,然後叫了營地其他人,建議他們也下撤。”“小小”告訴記者,很多人根本不聽,“他們還怪我們打擾他們睡覺。”

圖片

▲路線上的雪山。圖據受訪者賬號

天亮後,暴雪停止,甚至還出了太陽,早上天氣特別好,給了很多人錯覺。“但是我看埡口上方的雲層,不像是好天氣的樣子,就勸其他人跟我們一起撤,但很多人不聽。”徒步穿越老虎溝到門源縣,就必須翻過海拔4300米的老虎咀埡口。徒步者一旦翻過老虎咀埡口就沒法再往下撤,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但是老虎溝的氣候比亂石窩更加惡劣。

“進入老虎溝的大學生很多,看樣子很多都經驗不足,裝備、物資也準備不足。我看見她們中有人說要翻埡口進入老虎溝,早上8點了還在帳篷裏化全妝。”按照這個時間,沒有充足經驗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天時間內順利走出老虎溝。而前述“大佬”級別的徒步者於10月4日早7點從亂石窩出發,下午2點翻過埡口開始下山,晚上9點才走出老虎溝。

下撤遭遇危險:

氣溫最低可能-20°C,半夜帳篷趴著野獸

“小小”回憶,10月4日山上的氣溫,她憑經驗感覺白天在-5°C到-10°C之間,夜間在-15°C以內,老虎咀埡口海拔4300米以上雪山上氣溫估計-20°C左右。“我帶的B1000睡袋、穿硬殼、抓絨、羽絨睡覺剛剛好。”“小小”一行當日下撤到3300米時,再次遭遇極端惡劣天氣,氣溫驟降,她感覺攜帶的物資已不夠禦寒,“給我凍得到最後臉都有點抽搐了。”

除了極端惡劣的嚴寒天氣,“小小”在下撤營地還遭遇了一次更加現實緊迫的危險。下撤途中即10月5日淩晨2:30左右,她發現有東西在帳篷外麵趴著,把帳篷壓下來了,一睜眼看見帳篷頂上有倆眼睛反光。“它有一雙白色反光的眼睛,是可以站起來的動物,爪子在我帳篷腰線以上。”“小小”說她不知道是什麽動物,怕是熊,嚇得沒敢吱聲,氣都不敢喘。就這樣僵持了十幾分鍾,沒動靜了,“小小”又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出去看,但雪已經把腳印都蓋住了,她什麽都沒看見,隻在帳篷上留下兩個爪印。

當地人分析,“小小”半夜遇到的野生動物不是熊,也不是狼,最大的可能是藏馬熊。據當地人介紹,藏馬熊主要以腐肉為食,會攻擊人。但藏馬熊比較怕帳篷或帳篷裏的人,因為當地人的祖先曾在帳篷裏用槍打藏馬熊,所以藏馬熊看到帳篷會先試探,甚至把人從帳篷裏引誘出來,看人手裏有沒有槍。此外藏馬熊奔跑的速度達到每小時40~50公裏,半個小時已經跑很遠了。“牧民說我幸虧沒出聲,藏馬熊晚上視力不好,要是知道裏麵有人,它就要攻擊。”

“小小”告訴記者,冷龍嶺徒步路線分兩條,一條50公裏左右。另一條在老虎溝繞行,共70多公裏。兩條路線都要經過亂石窩,終點都是青海門源縣。老虎溝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並非入門級徒步線路。“晴天的話,這兩條路線可能好走,難就難在它隨時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而且沒人開發,荒無人煙,山裏野獸更多,幾乎全程沒有信號……”

“反正是很危險,沒開發的地方不要去探險。”慶幸的是,“小小”一行最終還是從半路上勸返兩名徒步者。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外交官戀上中共黨員女兒!違反"禁愛令"被美政府開除
今年十一,年輕人光旅遊不花錢?
舊金山寧靜社區一家四口被發現死於家中 包括2兒童
她朝ICE人員吐口水 芝加哥大學教授麵臨重罪起訴
華裔商人被控為中國公民“代捐”助特朗普競選




24小時討論排行

奧巴馬後的美國——被拯救的國家,被改寫的靈魂
曾讓川普挨罰4.5億!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遭起訴
親曆朝鮮:平壤私家車遍地 年輕人刷支付寶喝紮啤
川普得諾貝爾獎機率極低!BBC點出殘酷真相
川普:中國將恢複買大豆 農民籲“要貿易 不要補貼”
永久停火!哈馬斯宣布戰爭結束 川普周日親訪中東
In-N-Out快閃到北京了!雨中排隊 人民的熱情讓人震驚
教川普加密幣還合辦公司 小兒子拜倫身價估$1.5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讓全家改用筷子
禁止悲觀,不許"躺平":中國打擊"惡意挑動負麵情緒"賬號
“煙草局退休一萬九”是因為利潤多貢獻大嗎?
特朗普:西班牙應被逐出北約
下嫁的公主在紐約過上中產生活 日本網友不淡定了
H1B員工年薪要多少,雇主才能“賺”回$10萬成本?
特朗普亮出三板斧,驚豔全世界
她用爽身粉患罕見間皮瘤逝世 強生被判賠償天價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青海遇難徒步者來自台灣 下撤驢友:曾勸他人撤

紅星新聞 2025-10-08 08:32:52
青海遇難徒步者來自台灣 下撤驢友:曾勸他人撤

▲救援被困徒步者

10月5日至7日,一場跨越青海、甘肅兩省的生命救援在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地區緊張展開。在青海、海北、門源省州縣三級協同和青甘兩省聯動下,截至10月7日中午12:20,251名被困徒步人員全部安全轉移,除1名徒步者因失溫及高原反應不幸遇難外,其餘人員均得到妥善安置。

10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門源縣公安局得到證實,遇難徒步者來自我國台灣省。紅星新聞記者獨家聯係到一位在亂石窩紮營、原本準備在10月4日穿越老虎溝但因惡劣天氣而放棄穿越安全下撤的徒步驢友。該驢友告訴紅星新聞,她在亂石窩營地勸撤時,被人埋怨“影響休息”,路上勸撤時很多人都不聽……

官方:

搜救結束,251人轉移1人遇難

10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門源縣融媒體中心獲悉,10月5日,多名徒步愛好者私自從甘肅省肅南縣穿越冷龍嶺時被困於老虎溝區域後,一場由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三級聯動,公安、應急、消防、交通、衛健、氣象、林草等多部門協同,並與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緊密聯動的跨區域救援迅速展開。

圖片

▲箭頭所指即老虎溝埡口。受訪者供圖

麵對事發區域海拔高、氣溫低、地形複雜、通訊不暢等嚴峻挑戰,指揮部統籌人力、科技、物資資源,分維度推進搜救行動,深化青甘兩省跨區域聯動,確保“不落一人”。累計投入公安、消防、應急、特警以及熟悉地形的生態管護員、當地群眾等各類搜救力量750餘人次,多路並進開展救援。組建無人機分隊,啟用11台無人機執行飛行任務21次,進行拉網式排查與精準定位,形成了“空中定位、地麵跟進”的有效搜救格局。

圖片

▲救援被困徒步者

同時,建立了高效的後勤補給線,累計向一線輸送棉大衣、取暖爐等應急物資1098件套,在浩門水庫大壩設立臨時救助點和就餐點,提供熱餐熱飲。通信部門搭建臨時信號設備,保障通訊暢通。衛健部門組建醫療隊,隨行提供醫療服務,發放便攜氧氣和急救藥品。

10月7日中午,通過拉網式排查,老虎溝南北雙向(青海、甘肅)搜救隊伍在亂石窩成功匯合,該區域再無滯留人員,搜救工作圓滿完成。目前,門源縣及海北州已緊急發布通告,明確禁止在祁連山冷龍嶺等未開發開放區域開展探險、穿越、徒步等活動。同時,對重點區域進行全麵排查,堅決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10月8日,門源縣公安局一名值班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在老虎溝因失溫及高原反應不幸遇難的徒步者來自我國台灣省。

下撤者講述:

曾建議其他人也下撤,但很多人不聽

10月5日晚10時左右,當政府組織的老虎溝跨區域救援行動正緊張進行之際,原本打算從亂石窩營地出發,沿老虎咀埡口穿越老虎溝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小小”在短視頻平台發布作品並聲明:和隊伍安全進出,10月4日感覺不妙緊急下撤,5日一早已出山。下午出事的不是我們,我們沒有翻埡口到老虎溝;(我們)不是小白,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也沒有留下任何垃圾……

圖片

▲亂石窩營地。圖據受訪者賬號

“小小”告訴紅星新聞,他們一行共7人10月2日從甘肅張掖肅縣百花掌出發,計劃穿越老虎溝到達青海海北門源縣,都是有相關經驗的重裝徒步者,其中包括一名經驗相當豐富的“大佬”級驢友。10月3日一行到達亂石窩紮營,當晚在營地有二三十頂帳篷,都是結隊穿越老虎溝的徒步者,其中不少是大學生。“看裝備很多人屬於小白,有的女生化妝包比睡袋還沉;有的連冰爪是什麽都不知道;還有的連手套都不帶就往山裏走。”

“小小”說,他們一行7人原計劃10月4日5點從亂石窩出發,用一天的時間穿越老虎溝。淩晨4:30,她起來發現天降暴雪,帳篷都被大雪蓋住了。“把我的隊友叫起來,我們看了一圈,決定下撤,然後叫了營地其他人,建議他們也下撤。”“小小”告訴記者,很多人根本不聽,“他們還怪我們打擾他們睡覺。”

圖片

▲路線上的雪山。圖據受訪者賬號

天亮後,暴雪停止,甚至還出了太陽,早上天氣特別好,給了很多人錯覺。“但是我看埡口上方的雲層,不像是好天氣的樣子,就勸其他人跟我們一起撤,但很多人不聽。”徒步穿越老虎溝到門源縣,就必須翻過海拔4300米的老虎咀埡口。徒步者一旦翻過老虎咀埡口就沒法再往下撤,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但是老虎溝的氣候比亂石窩更加惡劣。

“進入老虎溝的大學生很多,看樣子很多都經驗不足,裝備、物資也準備不足。我看見她們中有人說要翻埡口進入老虎溝,早上8點了還在帳篷裏化全妝。”按照這個時間,沒有充足經驗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天時間內順利走出老虎溝。而前述“大佬”級別的徒步者於10月4日早7點從亂石窩出發,下午2點翻過埡口開始下山,晚上9點才走出老虎溝。

下撤遭遇危險:

氣溫最低可能-20°C,半夜帳篷趴著野獸

“小小”回憶,10月4日山上的氣溫,她憑經驗感覺白天在-5°C到-10°C之間,夜間在-15°C以內,老虎咀埡口海拔4300米以上雪山上氣溫估計-20°C左右。“我帶的B1000睡袋、穿硬殼、抓絨、羽絨睡覺剛剛好。”“小小”一行當日下撤到3300米時,再次遭遇極端惡劣天氣,氣溫驟降,她感覺攜帶的物資已不夠禦寒,“給我凍得到最後臉都有點抽搐了。”

除了極端惡劣的嚴寒天氣,“小小”在下撤營地還遭遇了一次更加現實緊迫的危險。下撤途中即10月5日淩晨2:30左右,她發現有東西在帳篷外麵趴著,把帳篷壓下來了,一睜眼看見帳篷頂上有倆眼睛反光。“它有一雙白色反光的眼睛,是可以站起來的動物,爪子在我帳篷腰線以上。”“小小”說她不知道是什麽動物,怕是熊,嚇得沒敢吱聲,氣都不敢喘。就這樣僵持了十幾分鍾,沒動靜了,“小小”又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出去看,但雪已經把腳印都蓋住了,她什麽都沒看見,隻在帳篷上留下兩個爪印。

當地人分析,“小小”半夜遇到的野生動物不是熊,也不是狼,最大的可能是藏馬熊。據當地人介紹,藏馬熊主要以腐肉為食,會攻擊人。但藏馬熊比較怕帳篷或帳篷裏的人,因為當地人的祖先曾在帳篷裏用槍打藏馬熊,所以藏馬熊看到帳篷會先試探,甚至把人從帳篷裏引誘出來,看人手裏有沒有槍。此外藏馬熊奔跑的速度達到每小時40~50公裏,半個小時已經跑很遠了。“牧民說我幸虧沒出聲,藏馬熊晚上視力不好,要是知道裏麵有人,它就要攻擊。”

“小小”告訴記者,冷龍嶺徒步路線分兩條,一條50公裏左右。另一條在老虎溝繞行,共70多公裏。兩條路線都要經過亂石窩,終點都是青海門源縣。老虎溝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並非入門級徒步線路。“晴天的話,這兩條路線可能好走,難就難在它隨時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而且沒人開發,荒無人煙,山裏野獸更多,幾乎全程沒有信號……”

“反正是很危險,沒開發的地方不要去探險。”慶幸的是,“小小”一行最終還是從半路上勸返兩名徒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