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對10月7日襲擊的毀滅性軍事回應已摧毀加沙大部分地區。
在經曆兩年的戰爭後,現在出現了一項可能的協議,有望終止加沙地區的殺戮與破壞,並將以色列人質——無論生死——返還給他們的家人。
這是一個機會,但哈馬斯與以色列是否會把握,仍不確定。
令人沉痛的是,談判正好發生在哈馬斯對以色列造成創傷兩周年之際,而這場創傷至今仍未愈合。
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其中多為以色列平民,另有251人被擄為人質。以色列方麵估計,目前仍有20名人質在世,並希望能取回另外28具遺體。
以色列的猛烈軍事反擊摧毀了加沙大部分地區,造成超過66,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多為平民,包括超過18,000名兒童。
這些數據來自哈馬斯控製的加沙衛生部,其統計數據一向被視為可靠。倫敦的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則指出,這些數字可能仍低估了實際情況。
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都希望戰爭結束。以色列人已經厭倦戰爭,民調顯示多數人支持一份能讓人質獲釋並終止戰爭的協議。數十萬以色列國防軍(IDF)後備役軍人,在穿著軍服長年累月服役後,希望能回歸正常生活。
加沙地區超過兩百萬名巴勒斯坦人正陷入人道災難,一方麵遭受以色列軍隊的火力攻擊,另一方麵麵臨飢餓,部分地區甚至因以色列限製援助進入而出現人為造成的飢荒。
哈馬斯曾在兩年前以毀滅性力量攻擊以色列,這一版本的哈馬斯組織已經瓦解。如今,它已轉變為一支城市遊擊隊,在廢墟中針對以色列軍隊製造混亂。
盡管哈馬斯已同意將權力交給巴勒斯坦技術官僚,它仍尋求生存之道。它同意交出或拆除剩餘的重型武器,但希望保留足夠火力,以防禦那些因其近20年殘酷統治及所引發災難而想報複的巴勒斯坦人。
哈馬斯並未公開表態,但作為一個仍有追隨者、且其憲章仍是旨在摧毀以色列的組織,它也希望保留足夠實力,以重建其名號所代表的“伊斯蘭抵抗運動”。
以色列希望能主導哈馬斯的投降條件。然而,哈馬斯如今有機會進行認真談判,這為其帶來比一個月前更多的可能性。當時,以色列試圖透過一連串空襲,在多哈一處建築攻擊正在討論特朗普和平方案的哈馬斯領導人,這一刺殺未能成功。主要目標——高級領袖哈立勒·海耶(Khalil al-Hayya)目前正率領哈馬斯代表團,參與在紅海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談判。海耶的兒子在襲擊中喪生,領導人們幸免於難。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有另一種“生存”考量。他希望維持權力、持續延後貪腐審判、贏得明年選舉,並避免在史書上被視作為僅次於納粹大屠殺的猶太人傷亡事件負責的領導人。
為達成此目標,他需要一個可信的方式來宣布“全麵勝利”——這是他反複使用的詞語。他將其定義為人質返還、哈馬斯被摧毀,以及加沙非軍事化。若無法達成這些,即使以色列在過去兩年對黎巴嫩與伊朗的敵人造成了實質損害,也不足以讓他自我辯護。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談判代表不會麵對麵會談。埃及與卡塔爾官員將擔任中間人,而美國代表也將出席,可能成為主要甚至決定性的影響力量。

這場談判的基礎是特朗普提出的二十點和平計劃。盡管他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強調永久和平,但該計劃並未終結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圍繞約旦河與地中海之間土地控製的長期衝突。它也未提及約旦河西岸的未來——這是英國及其他國家所承認的巴勒斯坦國領土的一部分。
沙姆沙伊赫的談判意義重大。這是一次可能達成停火的機會,或將終結這場超過一世紀以來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最具破壞性與血腥的戰爭。
首要挑戰是厘清交換條件:以色列人質的釋放,換取在以色列監獄服無期徒刑的巴勒斯坦人,以及自戰爭爆發以來未經審判即被拘留的加沙居民。這並非易事。
特朗普希望迅速取得成果。他希望重燃自己在中東促成“大交易”的雄心,而其中的核心是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和解。但在以色列於加沙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對人道援助施加限製導致嚴重苦難,以及哈馬斯仍扣押以色列人質的情況下,這樣的和解無法實現。沙特也已在一係列公開聲明中明確表示,若無一條清晰且不可逆轉的通往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路徑,和解同樣不可能成真。
特朗普迫使內塔尼亞胡簽署一份文件,其中包含一項坦率地說模糊且不確定的條文,提及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可能性。內塔尼亞胡在隨後的聲明中選擇忽略這一點,重申他過去的承諾:巴勒斯坦人永遠不會擁有自己的國家。特朗普文件中有許多內容是以色列所希望達成的,例如終結哈馬斯的權力以及加沙未來的治理方式。
內塔尼亞胡過去習慣在白宮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次,特朗普卻迫使他向卡塔爾首相正式道歉,因為那次未能查出哈馬斯高層的空襲。特朗普需要卡塔爾的支持,才能推進他重塑中東的雄心。
一個問題是:為何哈馬斯願意在沒有明確時間表的情況下釋放人質,而不要求以色列撤出加沙並結束戰爭?其中一種可能性是卡塔爾方麵說服哈馬斯,隻要給特朗普一個機會讓他以遣返所有以色列人質(無論生死)來宣稱勝利,他就會確保這些事情發生。
盡管如此,特朗普仍在使用內塔尼亞胡希望以色列人聽到的語言,例如他的威脅——若拒絕協議,他將“全力支持”以色列繼續摧毀哈馬斯。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隻需幾天就能判斷哈馬斯是否認真對待談判。但要敲定支撐這項複雜協議的細節,則需要更長時間。目前,他們手上隻有特朗普的框架。
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長期未解的衝突於兩年前爆發成加沙戰爭之後,如何終止殺戮並保障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的近期未來,成為一項重大挑戰。這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與長期細致的參與,而特朗普的二十點計劃中幾乎沒有這些細節。試圖填補這些空白所需的精確措辭,將帶來許多潛在的絆腳石。

哈馬斯在2023年10月7日發動的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其中大多為以色列平民。
特朗普比其他人更相信自己擅長談判。在外交政策方麵,他的實際成果尚未兌現他的誇口。他並未終結多場戰爭;他聲稱已結束的戰爭數量,會因說法不同而有所變化。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未能如預言般在就任第一天就終止俄烏戰爭。
不過,特朗普在房地產界打滾一生,確實擁有一項本能——知道如何施壓以達成目的。
埃及的間接談判之所以能展開,是因為他成功對雙方施加壓力。威脅哈馬斯若不接受其計劃就將被徹底消滅,對他而言是輕而易舉。自2006年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選舉並於隔年以武力從法塔赫手中奪取加沙後,美國總統一直在國際上對其施壓。
特朗普與克林頓、奧巴馬及拜登等民主黨總統的最大差異在於,他對內塔尼亞胡試圖操控他的行為反擊得更強硬、更果斷,而這是他的前任們不願或無法做到的。
他將哈馬斯對其提案的“有條件同意”視為和平的明確答複,這就足以讓他全力推進。據《Axios》新聞報導,當內塔尼亞胡試圖說服他哈馬斯隻是在拖延時間時,他回應:“你為什麽這麽他X的消極?”
以色列仰仗美國。美國是這場戰爭的全力夥伴。若無美方協助,以色列無法如此無情且持久地攻擊加沙。其大部分武器由美國提供,美方也在政治與外交上提供保護,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多項要求以色列停火的決議。
自稱“愛爾蘭錫安主義者”的拜登,從未運用以色列對美國依賴所帶來的杠杆。特朗普則將美國利益置於首位,並利用美國對以色列的潛在影響力,迫使內塔尼亞胡至少在參與談判方麵屈服於他的意誌。至於這種壓力是否會持續,仍有待觀察——特朗普時常改變主意。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談判代表在國內都麵臨強烈反對,這些人希望戰爭繼續。哈馬斯消息人士告訴BBC,加沙境內的軍事指揮官準備戰鬥到底,並盡可能多地殺以色列人。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則仰賴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他們曾認為自己即將實現夢想——將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驅逐,並以猶太定居者取而代之。
若埃及的談判失敗,這兩種終局都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