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布斯美國富豪榜迎來了一位新晉成員,37歲的華裔創業者 Edwin Chen
憑借180億美元的身家,成為榜單上最年輕的億萬富豪,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他的公司 Surge AI
估值高達240億美元,當大家都在關注AI算法和芯片時,他卻選擇了為AI模型提供“養料”,也就是高質量的數據。
圖源time 版權屬於原作者
去年, Edwin Chen帶領 Surge AI 實現了 12 億美元的營收。
從餐廳到矽穀:不走尋常路據財經時報報道,Edwin Chen的父母移民到美國後,經營著一家中泰餐館。
沒有優越的教育資源,他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學和邏輯的驚人天賦,自學微積分,並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同時攻讀數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三個專業。
畢業後,他先後在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科技巨頭工作,負責數據挖掘和AI模型優化。
圖源linkedin 版權屬於原作者
有一次,團隊外包了五萬條推文的標注任務。半年後結果交上來,卻錯得離譜:連最普通的網絡用語都被標錯,諷刺當成讚美,俚語被理解成亂碼。這些“錯誤的數據”,讓模型像在讀外星語。
那一刻他意識到:連頂級科技公司都沒解決的痛點,也許藏著巨大的機會。
創業之路Chen在接受時代雜誌采訪時表示,在親眼目睹了那些旨在優化點擊量的產品是如何造成危害後,2020
年,他在舊金山租下了一間小公寓,辭掉百萬年薪,創辦了 Surge AI——專做“高質量數據標注”。
沒有融資、沒有團隊、沒有光環。他白天寫代碼、晚上做客服,連官網都是自己搭的。
某次攀岩時,他偶然遇見幾位科技公司高管。閑聊中提起自己的項目,沒想到對方立刻說:“我們想試試。”就這樣,Surge AI
拿下了第一單。
圖源time 版權屬於原作者
與競爭對手不同,Surge AI 專注於需要專業知識的複雜標注任務,並與 OpenAI、Anthropic
等大型AI模型公司合作,參與了多個知名大模型的訓練過程。
Surge AI 從未進行過外部融資,卻實現了超過十億美元的營收,客戶名單幾乎涵蓋了所有AI領域的巨頭公司。
如今,Surge AI 已有 250 名員工,每年營收超十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數據公司之一。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所有公司都在拚命“喂數據”,而 Edwin 早已在這條賽道上跑在最前麵。
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AI 是新的工業革命。算法是引擎,但數據是燃料。我想讓機器學得更像人——從理解語言開始。”
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Chen表示:“我們希望人工智能不僅僅是解決一堆數學問題的冰冷機器人。一個構建良好的人工智能應該讓人感覺“豐富、溫暖、富有創造力”,並且能夠以“人類固有的”方式進行互動。”
“它們將成為我們的後代,就像人類的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