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穀歌“量子霸權”成真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穀歌“量子霸權”成真

文章來源: 中時新聞網 於 2025-10-07 09:30: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穀歌“量子霸權”成真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7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曉,由量子物理學者克拉克(左起)、德沃雷特、馬蒂尼斯3人共享殊榮。(美聯社)



克拉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受訪,談及40年前研究量子力學的氛圍與成果。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表揚的是量子技術應用的基礎實驗。3位國際量子物理學家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以1980年代的超導量子電路實驗成果獲表彰,為現今廣泛應用的量子科技奠基,提高日常數位通訊與運算能力。克拉克聞訊第一時間“目瞪口呆”,對於得獎非常意外。德沃雷、馬蒂尼斯學術生涯均在科技巨頭穀歌佔有一席之地。

綜合路透社、美聯社報導,83歲的克拉克(John Clarked)7日透過電話舉行記者會表示,得知自己成為物理獎得主時“徹底目瞪口呆”:“我從未想過這會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這是我此生一大驚喜。”他對於能與德沃雷(Michel Devoret,72歲)、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67歲)同獲殊榮非常高興,向兩位同儕致敬時讚揚其貢獻“無與倫比”。

  手機通話受訪 體現獲獎緣由



馬蒂尼斯7日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住所表達獲獎感受。(美聯社)克拉克說:“我們的發現某種程度上奠定了量子運算的基礎,此時此刻這到底代表什麽,我還無法說得精準。”透過手機表達心情的克拉克補充:“手機運作的根本緣由,就是這一切努力的成果。”量子技術如今無所不在,手機、電腦微芯片之中的重要零件電晶體就是典型的日常應用例子。馬蒂尼斯的妻子向美聯社表示,得主公布後約2.5小時記者就上門,丈夫還在睡覺,不知自己獲獎;夫妻倆也曾為物理獎熬夜守候,但後來覺得睡眠更重要。過了一段時間,她才把馬丁尼斯叫醒受訪。

諾獎委員會說明,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在1984到1985年的實驗成果證明,量子力學在特定條件下也能影響日常物體,持續為新一代量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機會,包括量子加密、量子電腦、量子感測器。物理獎委員會主席艾瑞克森(Olle Eriksson)說:“量子力學應用極為廣泛,它是所有數位技術的基礎。”

  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

量子力學研究已有百年,這是個看似不可能存在的亞原子(subatomic)世界,開關可同時開啟與關閉,原子的某些部份能穿透看起來無法穿透的屏障。本屆物理獎3位得主當年研究使用的超導電子係統,可從一種狀態穿隧(tunnel)到另一種狀態,如同穿牆而過,這個係統也能如量子力學預估那般吸收、釋放特定額度的能量。他們的研究有助於帶領量子力學進入更寬廣的世界,讓運算、通訊更強大。

When you throw a ball at a wall, you can be sure it will bounce back at you.

You would be extremely surprised if the ball suddenly appear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In quantum mechanics this type of phenomenon is called tunnelling and is exactly the type of phenomenon that… pic.twitter.com/dRBTzdS59C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5


1990年代曾投入同一領域研究的美國物理學會刊物《今日物理》主編費茲傑羅(Richard Fitzgerald)說,3位學者把大眾“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的東西提升到可辨識的規模,能在宏觀基礎建構”。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委員皮爾斯(Mark Pearce)指出,量子電腦就是這項實驗成果的一大應用,量子感測則可進行極其靈敏的測量,例如磁場、密碼學,數位加密能讓密碼防竊。

  3人之中有2人與穀歌結緣

克拉克生於英國,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德沃雷生於法國,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馬蒂尼斯是美國人,也在加大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教授。3人之中有2人的學術生涯與穀歌(Google)結緣。在美國東西兩岸任教的德沃雷,也是穀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現任首席科學家;馬蒂尼斯曾在穀歌量子AI實驗室工作將近6年,替穀歌打下“量子霸權”裏程碑。



量子技術如今無所不在,將持續為世界帶來改變。

《富比世》2020年4月報導,馬蒂尼斯在加大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期間就開始接觸量子運算,2014年帶領團隊進駐穀歌量子AI實驗室,2019年宣布穀歌取得“量子霸權”,亦即利用亞原子粒子特性運作的電腦解決運算問題的表現已超越世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馬蒂尼斯擔任實驗室主任,2020年突然離職,各界大感吃驚。馬蒂尼斯當時表示,實現量子霸權目標已完成,但自認樂觀的他對於未來10年內發展方向頗感不安,因此交棒給其他人。

量子電腦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複雜計算、預測結果並執行分析,傳統電腦可能需時好幾百萬年方能達成。各界認為這個領域或能協助人類解決一些最緊迫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但它也麵臨包括提高芯片的精密度等重大挑戰,量子運算的商業化時間表也有爭議。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他猝死!家屬一看遺體察覺不對勁 驚喊“沒脖子”…
中共黨媒在為胡春華接班製造輿論氣氛?
留不下來的留學生們,正在“婚綠”...
華人女子出席中秋活動 突遭ICE帶走 社區一片錯愕
兩紐約女童淩晨爬上“地鐵衝浪” 頭部慘遭重創身亡…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若川普說服中國放棄武力犯台 應獲諾獎
日本為什麽會是亞洲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
默克爾烏戰一番言論 引發波海國家與波蘭強烈反彈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川普顯現癡呆症狀 引白宮擔憂
楊蘭蘭再登媒體 家世奢華生活曝光 網歎“不如她的狗”
環保少女控“遭以色列綁架折磨” 獄中遭受酷刑
美墨非法越境人數,降至逾50年來最低水平
美國會報告認“封堵失敗”!中企砸錢繞道買芯片
哈馬斯談判團長:我們帶著人民的傷痛而來 結束戰爭
第二日談判結束,哈馬斯拒絕以分階段撤軍
酒店裏,擠滿了偷偷開房的已婚女性
赴美學生簽總量下降,印度驟減近一半
黃仁勳:美國必須贏得AI競賽 未來要像美元一樣....
德州派兵伊利諾州鎮壓示威!芝加哥市長怒斥:違法又危險
諾獎化學:難民男孩成阿拉伯之光 沉醉實驗不愛上課
強生爽身粉致癌案 被判向一死者家屬賠償10億美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穀歌“量子霸權”成真

中時新聞網 2025-10-07 09:30:44
量子科技無所不在 他讓穀歌“量子霸權”成真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7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曉,由量子物理學者克拉克(左起)、德沃雷特、馬蒂尼斯3人共享殊榮。(美聯社)



克拉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受訪,談及40年前研究量子力學的氛圍與成果。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表揚的是量子技術應用的基礎實驗。3位國際量子物理學家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以1980年代的超導量子電路實驗成果獲表彰,為現今廣泛應用的量子科技奠基,提高日常數位通訊與運算能力。克拉克聞訊第一時間“目瞪口呆”,對於得獎非常意外。德沃雷、馬蒂尼斯學術生涯均在科技巨頭穀歌佔有一席之地。

綜合路透社、美聯社報導,83歲的克拉克(John Clarked)7日透過電話舉行記者會表示,得知自己成為物理獎得主時“徹底目瞪口呆”:“我從未想過這會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這是我此生一大驚喜。”他對於能與德沃雷(Michel Devoret,72歲)、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67歲)同獲殊榮非常高興,向兩位同儕致敬時讚揚其貢獻“無與倫比”。

  手機通話受訪 體現獲獎緣由



馬蒂尼斯7日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住所表達獲獎感受。(美聯社)克拉克說:“我們的發現某種程度上奠定了量子運算的基礎,此時此刻這到底代表什麽,我還無法說得精準。”透過手機表達心情的克拉克補充:“手機運作的根本緣由,就是這一切努力的成果。”量子技術如今無所不在,手機、電腦微芯片之中的重要零件電晶體就是典型的日常應用例子。馬蒂尼斯的妻子向美聯社表示,得主公布後約2.5小時記者就上門,丈夫還在睡覺,不知自己獲獎;夫妻倆也曾為物理獎熬夜守候,但後來覺得睡眠更重要。過了一段時間,她才把馬丁尼斯叫醒受訪。

諾獎委員會說明,克拉克、德沃雷、馬蒂尼斯在1984到1985年的實驗成果證明,量子力學在特定條件下也能影響日常物體,持續為新一代量子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機會,包括量子加密、量子電腦、量子感測器。物理獎委員會主席艾瑞克森(Olle Eriksson)說:“量子力學應用極為廣泛,它是所有數位技術的基礎。”

  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

量子力學研究已有百年,這是個看似不可能存在的亞原子(subatomic)世界,開關可同時開啟與關閉,原子的某些部份能穿透看起來無法穿透的屏障。本屆物理獎3位得主當年研究使用的超導電子係統,可從一種狀態穿隧(tunnel)到另一種狀態,如同穿牆而過,這個係統也能如量子力學預估那般吸收、釋放特定額度的能量。他們的研究有助於帶領量子力學進入更寬廣的世界,讓運算、通訊更強大。

When you throw a ball at a wall, you can be sure it will bounce back at you.

You would be extremely surprised if the ball suddenly appear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In quantum mechanics this type of phenomenon is called tunnelling and is exactly the type of phenomenon that… pic.twitter.com/dRBTzdS59C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25


1990年代曾投入同一領域研究的美國物理學會刊物《今日物理》主編費茲傑羅(Richard Fitzgerald)說,3位學者把大眾“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的東西提升到可辨識的規模,能在宏觀基礎建構”。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委員皮爾斯(Mark Pearce)指出,量子電腦就是這項實驗成果的一大應用,量子感測則可進行極其靈敏的測量,例如磁場、密碼學,數位加密能讓密碼防竊。

  3人之中有2人與穀歌結緣

克拉克生於英國,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德沃雷生於法國,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馬蒂尼斯是美國人,也在加大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教授。3人之中有2人的學術生涯與穀歌(Google)結緣。在美國東西兩岸任教的德沃雷,也是穀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現任首席科學家;馬蒂尼斯曾在穀歌量子AI實驗室工作將近6年,替穀歌打下“量子霸權”裏程碑。



量子技術如今無所不在,將持續為世界帶來改變。

《富比世》2020年4月報導,馬蒂尼斯在加大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期間就開始接觸量子運算,2014年帶領團隊進駐穀歌量子AI實驗室,2019年宣布穀歌取得“量子霸權”,亦即利用亞原子粒子特性運作的電腦解決運算問題的表現已超越世上最強大的超級電腦。馬蒂尼斯擔任實驗室主任,2020年突然離職,各界大感吃驚。馬蒂尼斯當時表示,實現量子霸權目標已完成,但自認樂觀的他對於未來10年內發展方向頗感不安,因此交棒給其他人。

量子電腦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複雜計算、預測結果並執行分析,傳統電腦可能需時好幾百萬年方能達成。各界認為這個領域或能協助人類解決一些最緊迫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但它也麵臨包括提高芯片的精密度等重大挑戰,量子運算的商業化時間表也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