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納坦雅胡7月到訪白宮時,親自將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信交給川普。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將於10日揭曉,美國總統川普雖多次表達期待獲獎,但專家一致認為不太可能。長期觀察諾貝爾獎的學者指出,盡管川普多次獲知名人士提名,也因一係列備受關注的外交政策幹預行為獲得讚譽,獲獎機會依然渺茫。

《美聯社》等外媒報導,川普自2018年起多次獲國內外政治人物提名,包括共和黨眾議員特尼(Claudia Tenney),去年12月以他在2020年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提名,該協議令以色列及多個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然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及巴基斯坦政府的提名都在今年2月1日截止期限後提出,因此無法納入2025年評選。
川普本人也曾多次宣稱自己「值得」這個獎項,並聲稱他已「結束7場戰爭」,9月底更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每個人都說我應該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9月30日在維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發表談話時,川普笑稱若以色列及哈瑪斯同意他的加薩和平計畫,便有望結束第8場戰爭。但他也抱怨,「從來沒有人做到,但會得到諾貝爾獎嗎?絕對不會。他們會把獎頒給某個什麽都沒做的人。」
然而專家認為,川普獲獎前景並不樂觀。亨利傑克森學會(Henry Jackson Society)曆史學家澤努(Theo Zenou)表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通常重視持續性的多邊努力,而非短期外交勝利,「讓戰爭在短期內停止與解決衝突根本原因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澤努進一步指出,川普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輕蔑態度,與諾貝爾委員會及國際社會將其視為最大長期和平挑戰的觀點相左,「我不認為他們會將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項頒給一個不相信氣候變遷的人」,「回顧過往得主都是『搭橋者』,體現國際合作與和解精神,但我們無法把這些詞和川普連結。」
奧斯陸和平研究所所長格雷格(Nina Græger)則稱,川普公開表達自己有望獲獎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委員會不願被外界認為向政治壓力屈服,尤其在2009年頒給剛上任9個月的前總統歐巴馬招致猛烈批評後,委員會更加謹慎。格雷格直言,川普今年獲獎機會不大,因為「他的言論並非指向和平方向」。
2025年諾貝爾獎頒獎周將自6日的醫學獎開始,接著依序為7日物理學獎、8日化學獎、9日文學獎、10日和平獎及13日的經濟學獎。今年和平獎候選名單共有338人,但委員會並未公布具體候選名單,博彩公司預測的熱門候選人則為蘇丹非政府救援組織「緊急應變室」(Emergency Response Ro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