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江蘇省常州監獄,一場離婚訴訟即將開庭。原告林靜(化名)坐在輪椅上,由母親推著,從南京趕來。而兩位檢察官早已在會見室等候。離婚本是民事案件,為何檢察官會親自出庭?這名坐在輪椅上的瘦弱女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能讓檢察機關如此重視?一切,都要從四年前法院移送的一條線索說起……
一條線索,揭開數年隱痛
2021年4月,法院在審理一起刑事自訴案時,發現被告人下落不明。而案件背後,竟可能涉嫌遺棄犯罪。線索被移送到南京江北新區檢察院,交到了檢察官楊晴手中。
“原告癱瘓五年,丈夫不僅不聞不問,更卷走所有錢財,人財兩空。”楊晴回憶道。
林靜,曾是一名導遊,婚後第四年,她突然感到雙腿無力,並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後經診斷,她患上了一種中樞神經係統的罕見疾病,最終發展成全身癱瘓,無法生活自理。那時,她才28歲。
“我每天坐在輪椅上,看著樓下的人……為什麽我不可以?”林靜的聲音,帶著絕望。更令人心寒的是,丈夫常某在她病重期間,哄騙她賣掉婚房,拿走一百多萬房款,人間蒸發。走投無路的林靜,向南京江北新區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控告常某遺棄。
由於林靜無法提供常某的確切住址,讓公告送達、開庭審理等流程都無法實現。法院經審查後,決定將常某可能構成犯罪的線索,同時移送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然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楊晴和同事獲知一條信息,公安機關接到線索展開初查後,仍未及時立案,於是立即聯係該案的具體偵辦人員,要求對方說明不予立案的原因。
七天後,警方立案,並對常某網上追逃。次年12月底,在外躲藏了近五年的常某被通緝到案。2024年3月,南京江北新區檢察院以涉嫌遺棄罪,對常某提起公訴,法院最終判處常某有期徒刑十個月。但,這就結束了嗎?並沒有。
檢察機關支持離婚起訴
辦案過程中,檢察官發現林靜生活極度困難,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市、區兩級檢察院聯合撥付6.5萬元救助金,街道、殘聯、婦聯、民政等多個部門也陸續加入幫扶。然而,林靜還有一個未了的心願:離婚。
“丈夫寧可坐牢,也不願履行責任。”林靜說。
於是,檢察機關再次行動,啟動民事支持起訴,幫她整理證據、出庭支持。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監獄中的那場特殊庭審。
2025年3月6日下午5點,近三個小時的庭審終於結束,林靜也等來了自己渴盼已久的結果。
“婚離掉了……謝謝。”林靜輕聲說。
走出監獄,路邊的白玉蘭開得正盛。林靜讓母親推她到花前,用手機拍下這個值得紀念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