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講科學|提議“教育部改為國防二部”是想破壞我們的國家和未來
2025年9月22日

最近某音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對口型視頻:
視頻中的人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念著這樣的台詞:“老百姓負責生孩子,國家負責教孩子,把教育部改成國防二部,所有學校全部軍事化,退役軍人進駐學校,負責孩子的三觀教育,習慣教育、行為教育……”







這個視頻的內容讓我這個有孩子的父親不寒而栗。
更恐怖的是,該視頻的點讚量高達31萬,推薦量1.5萬。

和這個視頻類似的還有很多,幾乎每個都是高點讚、高推薦,背後的能量之大,讓人毛骨悚然。
這個說法最早來自瘋狂英語的李陽,當時他在一個視頻中說:“中國教育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教育部變成國防二部,讓3000萬退伍軍人成為班主任,把我們偉大軍隊的優良傳統,作風,傳給每一個中國青少年……”

那段時間司馬南老師正因為偷稅事件被趕下神壇,李陽的言行,疑似有企圖接班司馬南的意向。
而這個視頻的內容比李陽的話更加激進,例如“老百姓負責生孩子”這種話,完全沒把老百姓當人看。
也難怪視頻下麵有正常人這樣調侃:“上一個這樣的已經挨了兩顆核彈了。”


這話不假。
上一個實施軍國主義教育的國家,叫作日本。
正是這個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戰爭罪行。
而日本所實施的軍國主義教育,正是讓人變成魔鬼的原始推動力。
其軍國主義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中小學教科書內容
二戰前後日本小學《修身》課本中,常見“二宮尊德(知名農民思想家)夜以繼日為國家奮鬥”的故事,教導學生“為國家奮鬥、犧牲小我”;課文還大肆宣揚“天皇神聖不可侵犯”,如“國體之本在於尊皇愛國”,學生被要求背誦、默寫。
1939年版《國民修身》小學課本開篇第一句是這樣的:“日本是神國,天皇是萬世一係的神聖統治者。”
初中曆史課本中描述日本對亞洲的侵略時寫道:“為開拓生存空間,為大東亞共榮圈實現,乃我皇國青年之使命。”

修身課中一篇叫作《乃木希典將軍的自殺》的文章有這樣的句子:“將軍以赤誠之心殉國,正是我們每個臣民孝忠的榜樣。無論生死,皆要盡忠報國。”
軍人進駐學校插手中小學教育
如李陽等人所倡導的那樣,日本軍人早在二戰之前就已進駐了學校,1940年代,日本中小學生日常課程中,安排“鍛煉身體、培養戰鬥精神”的軍事體操和步槍操演。

許多學校設“國防訓練”課,模擬步兵隊列、刺槍術,甚至組織學生擲手榴彈、學習建造陣地等。
女生則學習急救包紮、縫製服裝等後勤知識。曾有資料顯示,有的高年級中學生甚至承擔對空哨戒、識別敵機的任務。
學生被要求每天向天皇畫像行禮,誦讀禦真影。

在升旗儀式中,要求學生頌念升誓詞: “我等日本國之少國民,誓以純潔無私之心,為陛下效忠,為皇國繁榮而努力。”(節選自上世紀40年代東京小學資料)
組織學生參拜靖國神社
學生每年需參加悼念陣亡軍人的“靖國神社參拜”活動。在參拜過程中,老師會強調“為國捐軀最光榮”,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責任感。還有“少國民大會”、“出征歡送會”等大規模集會,鼓勵學生把參軍報國當做終生理想。

參拜靖國神社儀式時,要求學生頌念: “今拜謁英靈,誓學忠烈,將來為皇國而戰,不惜舍身成仁。”
在社會上大力實施軍國主義宣傳
像“大日本少年團”組織,類似於西方的童子軍,但宗旨和活動全圍繞軍事訓練與天皇崇拜,比如學習刺殺動作、集體背誦“奉公愛國”誓詞。每逢戰爭紀念日、國慶、天皇生日,全國上下廣播宣講“神風敢死隊”等英雄事跡,製造忠誠奉獻的社會氛圍。

1941年《少年倶楽部》雜誌的一篇文章中,他們這樣給孩子洗腦:“要成為向神風敢死隊學習的好少國民,勇敢無畏,將生命獻給天皇與國家。”

1944年東京國民動員會的市民告示中這樣說:“孩子們,戰爭是祖國成長的道路,無論男女老少,皆應以必勝之誌支援戰場。”
1942年,日本教育部(國防二部?)還發行了一部《家庭訓誡要覽》,發至每個家長手中:“父母應以身作則,教育子女把報效國家、服從天皇視為天命,不畏犧牲,舍身為國。”
……
作為受害者的中國人,我們很清楚這樣的教育模式把數不清的日本人變成了喪失良知的禽獸。
更清楚的是,這個被軍國主義異化後的國家,遭到了怎樣的懲罰。

我國有句古話叫作: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今年是戰勝法西斯80周年紀念,作為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中國人,絕不該、更不會走上同一條道路。
那些倡導把“教育部改為國防二部,所有學校全部軍事化”的人,並不是愛國,而是想破壞我們的國家,毀掉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