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習近平的“新三樣”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習近平的“新三樣”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於 2025-09-22 09:56:3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習近平的“新三樣”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北京當局多年來透過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來扶植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鋰電池產業,卻造成產能過剩後果。(歐新社檔案照)

北京當局為了推動先進製造業,多年來一直透過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來扶植電動車產業,但因車企努力追趕政府設定的生產目標,而非消費者需求,已導致產能過剩,各車企被迫大打價格戰,除造成獲利大縮水,更出現經銷商為未售出新車掛牌和投保,以騙取車企返利和獎金,以及“零裏程二手車”向海外傾銷等亂象。

《路透》報導,分析師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可能重蹈太陽能產業和鋰電池的覆轍,因為中央政府政策優先考慮就業和經濟成長目標,而非企業利潤和可持續競爭,地方政府為了產能和稅收,向車企提供廉價的土地和補貼,導致全國各地產能過剩。

曾在中國1家電動車初創公司任職的澳洲宏觀經濟評論員密契爾(Rupert Mitchell)表示:“當北京當局發出這(電動車)是個戰略產業的訊號時,每個省長都想要設汽車工廠,他們要在黨的麵前求表現,結果就是車企擴大投資。”

中國車企在推出新車款方麵已領先外國競爭對手,但推動電動車產業爆炸性成長和創新的政府政策,如今卻在國內銷售鍊上製造了雙輸的交易。這場潛在的危機對中國經濟將有巨大影響,因汽車產業和相關服務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十分之一。

諮詢公司蓋世汽車研究(Gasgoo)指出,中國車企的工廠能生產去年實際產量2倍的汽車,即5500萬輛。另1家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預測,到2030年,中國129家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品牌中,隻有15家能在財務上維持下去。

中國汽車產業的價格戰已進入第3年,車企的獲利大幅縮水,根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全球汽車巨擘日本豐田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獲利雖然年跌逾30%,卻仍是中國16家上市車企總獲利的約1.9倍。

一些分析師稱,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許多官員反對這種“硬手段”,因為這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和消費下降。

受影響的不僅中國車企。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從2020年的62%,降至今年前7個月的31%。中國車企在國內買氣低迷的情況下,已開始大舉向外國出口,但歐美已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祭出高關稅,以防止中國車企的低價傾銷。

電動車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出“新三樣”經濟成長引擎的其中之一,另2樣分別為太陽能板和鋰電池。《路透》今年8月曾報導,中國5大太陽能企業去年悄悄裁員近三分之一,反映出太陽能產業正深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與巨額虧損的3重困境。

此外,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依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大廠到2025年規劃產能來看,已達4800GWh(百萬瓩時),但市場需求估僅100GWh,電動車用鋰電池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由此來看,習近平的“新三樣”經濟成長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77歲風流巨富去世,留下一個懸案,一筆遺產
連續上3周夜班後,大二實習生猝死
7年過去了,今年大家誰還敢取笑川普
川普又讓MAGA們失望?對H-1B簽證收年費是烏龍
北京首都機場:一男子繞著飛機狂奔 被裝約束袋抬走




24小時討論排行

“3×8”還是“8×3”?一道小學數學題,網友吵翻了
川普發驚人之言 終於發揮正麵影響 澤連斯基:重大轉變
川普聯大開砲:聯合國隻會空談 “氣候變遷是騙局”
波音公布美空軍第六代戰機F-47,配文"主宰明日的天空"
美國從聯合國“撤退”,北京趁機提升影響力
川普聯大演說批開放邊境:你們正在“淪入地獄”
H-1B簽證費大增 印部長率談判團隊 尋求放寬限製
川普施政亂糟糟還獲廣大支持 正視他背後的力量吧
“司馬南們”,還在美國瘋狂買房
美6成核潛艇埋伏中國周邊!水下難偵測 隨時應對…
台女在英國遭圍毆:對方往死裡打 當地人冷眼旁觀
走線男被ICE關押 焦慮症失控 父願自掏機票求速遣返
以誓言報複"承認潮",內塔尼亞胡:我下周見特朗普,等著瞧
網紅賽道容不下戶晨風 他的“八大觀點”你認同嗎?
美6成核潛艦埋伏中國周邊 水下難偵測 隨時應對挑釁
蔡國強煙火炸山致詞:我們一起大鬧天宮!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習近平的“新三樣”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自由時報 2025-09-22 09:56:32



習近平的“新三樣”引擎,已全部出狀況…

北京當局多年來透過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來扶植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鋰電池產業,卻造成產能過剩後果。(歐新社檔案照)

北京當局為了推動先進製造業,多年來一直透過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來扶植電動車產業,但因車企努力追趕政府設定的生產目標,而非消費者需求,已導致產能過剩,各車企被迫大打價格戰,除造成獲利大縮水,更出現經銷商為未售出新車掛牌和投保,以騙取車企返利和獎金,以及“零裏程二手車”向海外傾銷等亂象。

《路透》報導,分析師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可能重蹈太陽能產業和鋰電池的覆轍,因為中央政府政策優先考慮就業和經濟成長目標,而非企業利潤和可持續競爭,地方政府為了產能和稅收,向車企提供廉價的土地和補貼,導致全國各地產能過剩。

曾在中國1家電動車初創公司任職的澳洲宏觀經濟評論員密契爾(Rupert Mitchell)表示:“當北京當局發出這(電動車)是個戰略產業的訊號時,每個省長都想要設汽車工廠,他們要在黨的麵前求表現,結果就是車企擴大投資。”

中國車企在推出新車款方麵已領先外國競爭對手,但推動電動車產業爆炸性成長和創新的政府政策,如今卻在國內銷售鍊上製造了雙輸的交易。這場潛在的危機對中國經濟將有巨大影響,因汽車產業和相關服務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十分之一。

諮詢公司蓋世汽車研究(Gasgoo)指出,中國車企的工廠能生產去年實際產量2倍的汽車,即5500萬輛。另1家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預測,到2030年,中國129家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品牌中,隻有15家能在財務上維持下去。

中國汽車產業的價格戰已進入第3年,車企的獲利大幅縮水,根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報導,全球汽車巨擘日本豐田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獲利雖然年跌逾30%,卻仍是中國16家上市車企總獲利的約1.9倍。

一些分析師稱,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許多官員反對這種“硬手段”,因為這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和消費下降。

受影響的不僅中國車企。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從2020年的62%,降至今年前7個月的31%。中國車企在國內買氣低迷的情況下,已開始大舉向外國出口,但歐美已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祭出高關稅,以防止中國車企的低價傾銷。

電動車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出“新三樣”經濟成長引擎的其中之一,另2樣分別為太陽能板和鋰電池。《路透》今年8月曾報導,中國5大太陽能企業去年悄悄裁員近三分之一,反映出太陽能產業正深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與巨額虧損的3重困境。

此外,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依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大廠到2025年規劃產能來看,已達4800GWh(百萬瓩時),但市場需求估僅100GWh,電動車用鋰電池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由此來看,習近平的“新三樣”經濟成長引擎已全部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