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稀土礦商MP Materials德州廠。(美聯社)
中國4月時對7種稀土進行出口管製,重創歐美許多產業,突顯西方對北京稀土加工的高度依賴。然而,美國科學家已完善“氮化鐵磁體”的合成技術,磁性堪比稀土磁鐵。專家警告,美國必須展現與中國當年建立稀土霸權同等決心,不隻花大錢,還得付出承擔虧損的代價,及時把氮化鐵商業化推向世界,否則恐再遭中國低價傾銷扼殺創新。
美國福斯新聞網22日報導,中國4月4日起對7種稀土和以稀土為原料的永久磁鐵實施出口管製,作為報複美國總統川普關稅的措施之一,此舉癱瘓了美國數十個關鍵產業的製造業,像是美國汽車品牌福特(Ford)的歐洲供應商因為稀土出口管製而關閉整個工廠,導致福特被迫暫停生產線,其“Explorer”車款的生產在五月被迫停工7天。很快,這場危機就擴散到汽車產業以外,航太製造商、半導體公司與國防承包商都發現自己高度依賴北京的稀土及其永久性磁鐵產品。
這場經濟報複是中國佈局30年來的成果。當美國企業沉迷於追逐季度獲利、政策決策者選擇重視廉價消費品,而忽略戰略自主時,中國掌握了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讓中國得以決定價格,甚至決定供貨對象。2024年,幾乎所有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機與先進電子設備,都仰賴北京可隨時切斷的關鍵材料。
然而,此舉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似乎出現扭轉局麵的跡象。報導指出,美國科學家發現,將地球上含量排名第4的鐵與大氣中的氮結合,能生成一種磁性超越中國所有產品的化合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團隊中的教授王建平(Jian-Ping Wang)花了近十年時間,完善(perfecting)了“氮化鐵磁體”(iron nitride magnets)這種無稀土磁鐵的合成技術。他在2010年發表的突破性研究,解釋了鐵與氮的結合,如何產生磁性超越中國任何稀土材料的物質。
氮化鐵在攝氏200度仍能保持完整的磁性,其耐高溫表現比稀土磁鐵外都還要強。最重要的是,它的原料來自任何國家都無法壟斷的資源。
不過,若要商業化這項突破,美國就得擁有跟中國當初建立稀土霸權一樣的決心。北京的決心不隻是在30年間投入了數千億美元,還付出了承擔虧損的代價,以換取市場控製權。美國需要類似規模的聯邦行動,才能在中國察覺威脅之前,把氮化鐵技術推向市場,否則就會再度被中國以低價傾銷稀土產品手段,扼殺氮化鐵於搖籃之中。
也就是說,就看美國決策者在氮化鐵技術上,是抱持與中國建立稀土霸權時那樣的戰略耐心,還是會再次放任美國的工業產能為了便宜進口品而外移,卻忽視背後危險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