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攪動江湖的人。
繼敗退中國、連續虧損11年之後,OYO終於要上市了。
近日,知名印度連鎖酒店巨頭、有著“廉價酒店之王”之稱的OYO被媒體曝出即將遞交IPO申請的消息,並在過去的幾周與承銷商們的溝通中得到了積極的反饋。
據知情人士透露,OYO的IPO將在今年11月進行,屆時OYO的目標市值將高達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2億元)。
隨著IPO申請消息再度浮出水麵,這隻曾在中國下沉市場聲名鵲起的獨角獸再次浮出水麵,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如果真的成功上市,OYO還會重返中國奮力一搏嗎?
昔日下沉連鎖之王
在格林豪泰、貝殼、布丁這些專注於下沉市場“小”酒店連鎖化的品牌崛起之前,OYO已經在國內下沉市場“大殺四方”了。
OYO用了20個月的時間,迅速覆蓋了300多個城市,加盟了1萬多家門店,開店不到兩年,規模遠超如家、漢庭和7天這三家酒店的總和。
當年新聞中基本是這樣描述的:
“5年估值330億,1年開店4600+,OYO是怎麽吊打某天、某家、某星的。”
彼時,OYO勢頭正盛,平均每3小時開一家店。
據華爾街日報估算,2019年OYO酒店數量達到巔峰時,旗下共有大約120萬間酒店客房,僅次於萬豪。
據了解,當年OYO中國官網明確展示了OYO中國的進駐城市、酒店和客房的總數量:城市292+;酒店6700+;客房310000+。
圖源:OYO中國官網
OYO酒店母公司是2013年成立於印度的OYO Rooms。
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需要,創始人Ritesh還起了一個中文名字李泰熙,創業初期他觀察到印度遍地都是條件艱苦的小旅館,也有很多印度人入住,但小旅館的個體經營非常困難。
於是,他借品牌優勢收編破爛的小旅館,先給小旅館加裝了體麵的門臉,安排一些品牌配套設施,比如帶LOGO的抱枕、統一的洗漱用品,還給商家提供酒店預訂平台。
輕資產運營下的OYO,主要靠收傭金盈利,一般會收取加盟酒店每單5%左右的傭金。
短短5年時間,OYO就成了印度最大的連鎖酒店。
2017年11月份,OYO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注冊遨遊酒店信息技術(深圳)有限責任公司。
2019年巔峰期,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以及OYO的高管來到深圳一家OYO加盟酒店拍了幾張意氣風發的圖片。
此時,OYO在中國的酒店數量已經超過6000家,成為當時國內發展最快的連鎖酒店品牌。
圖源:OYO官方中文App
2020年,OYO率先推出“29元一口價隨心住”活動,隻要將優惠券分享給好友,新用戶可獲得29元入住1晚的權益,隨後更是推出被分享的新用戶也隻需9.9元即可入住的活動。
據其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OYO旗下目前擁有超過22700家酒店、共計11.9萬套房間,整體價格基本維持在50元一晚左右。
這價格哪怕放在現在國內經濟型酒店市場裏,也是卷到沒對手。
“貼”牌巨頭敗走中國
在OYO瘋狂擴張的同時,低端、貼牌、數據泡沫等批評、質疑的聲音接踵而至。
畢竟,OYO的酒店擴張以加盟為主,直營店2019年在全國僅有50家左右,加盟門店主要是下沉市場的中小單體酒店。
據媒體報道,當年加盟OYO隻需做簡單的資質審核,標準很低,擁有30間以上的房間即可。加盟費、保證金、係統使用費以及店員培訓費都將免除。
與傳統連鎖酒店品牌不同,OYO對於房間的布局、設計並沒有統一的要求,僅從流水中抽取2%至8%的傭金,且對房間數量、點位不做強製要求,但是對招牌有統一要求,就是酒店名字前必須加上“OYO”字樣。
為此,業內一直有種爭議:OYO是一家“貼牌”貼出來的酒店巨頭。
微信視頻號
更激進的是,OYO希望大幅減少酒店對店長的過度依賴,甚至超前提出一個運營經理(店長)未來能夠同時負責500家酒店的目標。
光鮮外表下,OYO內部存在著管理不善、燒錢無度、大麵積解約等風險。
據媒體報道,2019年OYO每個月大約要燒1.5億元才能來支撐龐大的團隊和拓店、運營開銷。
為了高速擴張,OYO還容忍“僵屍店”的存在。
據內部員工對媒體透露,截至2019年,在簽約的1萬家酒店裏,不貢獻傭金、僅掛了OYO牌子的“僵屍店”至少有3000多家且已停止給OYO貢獻營收。
據媒體爆料,OYO全國1萬多家加盟酒店、50萬間客房為其帶來的月均傭金收入僅1300萬元左右,與每月大約1.5億元的支出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圖源小紅書
不考慮酒店質量,簽約大量低質酒店,為了快速擴張放棄收益,同時支付簽約酒店的保底營收。
不少消費者在小紅書發文吐槽,不少縣城裏的OYO酒店就是招待所級別的單體酒店。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OYO在國內簽約的酒店數越多,虧損的資金也就越多。
2020年3月,抖音上出現了一場討薪直播。
幾位自稱被裁的員工來到OYO中國總部開始直播討薪。
2020年,OYO在全球範圍內裁員,而中國成為裁員的“重災區”。
截至2020年3月,OYO中國員工人數相比巔峰時期已經減少了近7000人。
除此之外,OYO中國的高管已經大規模離職,7名早期參與創建OYO中國團隊的VP/SVP已離職五位。後期加入的CXO中,也先後有三人離職。
此外,還有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業主在上海總部上門討說法,要債。
裁員、關店、收縮戰線……一係列操作下來,OYO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從巔峰時期的上萬家,銳減到隻剩下一千多家。
這位曾經的下沉王者在國內市場的最新動態依然停留在“潰退中國市場”,是快速擴張的種種後遺症。
截至發稿前,OYO酒店中國官網和中文版APP已無法訪問。
OYO重出江湖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低線市場消費總量增速是高線市場的150%,年輕一代在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回流。
近兩年,隨著國內酒店市場的發展,酒店投資的門檻越來越高,連鎖酒店的賽道入門投資總額也越來越大。
從早期幾百萬投資一家經濟型酒店到現階段上千萬起的中檔酒店,酒店投資正在成為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意。
如今,隨著大筆投資的五星級酒店生意越來越難做,入門級、小體量酒店投資卻能讓更多的酒店加入到連鎖酒店的陣營。
未來,大眾酒店市場擁有廣闊的天地,但OYO已有更大野心。
此番重啟IPO,主要還是得益於財報業績的改觀。
OYO早在2024財年Q2就已實現公司首季度盈利,稅後利潤超過1360萬元。
2024財年OYO的盈利進一步擴大,全年淨利潤為62.3億盧比(約合人民幣5億元)。
中國市場這塊肥肉,OYO依然不願放手。
OYO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將繼續專注於在“核心成長型市場”(印度、印尼、歐洲與馬來西亞)建立堅實的基礎,同時評估“未來成長型市場”的戰略增長機會,即中、美等國家市場。
為此,OYO在區域性擴張道路上繼續發力。
2024年,OYO刷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並購記錄,以5.2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從黑石集團 手中收購美國經濟型連鎖酒店Motel
6及其酒店品牌Studio 6。
除了繼續保持規模擴張外,OYO的野心已初步顯現,開始布局高端市場。
去年6月,OYO於迪拜正式推出首家豪華酒店品牌——Palette Royal Reflections Hotel and
Spa,專注吸引高端旅客。
據悉,OYO已經計劃在2026年將自己旗下的高端酒店品牌SUNDAY拓展到30個國家,開100家門店。
據全球商情信息平台顯示,目前OYO已從單體酒店整合者成長為全球第三大綜合酒店、住宅及辦公空間運營連鎖管理公司。
做低端的買賣,如今卻能賺到更多的錢。
春秋航空在眾多航空公司中以低價著稱,卻是國內最能賺錢的航空公司;
茶飲賽道裏最賺錢的是最便宜的蜜雪冰城,2024年淨利潤44.54億元;
電商這幾年增速最快的是主打低價的拚多多,2024年淨利潤1124億元,而以優質但價格相對偏高的京東同期淨利潤隻有413.6億元,淨利潤約為拚多多的1/3,市值也隻有拚多多的1/4。
公開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對價格敏感的用戶高達6.8億,這也給低價策略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土壤。
以極致低價吸引海量用戶,再通過規模化和成本控製實現盈利。
這種“低價高量”模式精準契合當前消費趨勢——在經濟不確定性下,消費者更趨理性,追求性價比。
蜜雪冰城的4塊錢檸檬水,都能幹出700億估值。
曾把酒店價格打到29元的OYO,依然在下沉市場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好的生意,不是讓競爭對手仰望,而是讓億萬普通大眾笑著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