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一個刮著大風的早晨,喬希和喬丹·加克爾兄弟碰頭,討論他們位於北達科他州的大豆農場正麵臨的迫在眉睫的危機。中國市場業務的流失正導致美國大豆供應鏈各環節陷入混亂,包括糧庫、壓榨廠以及在全美範圍內的鐵路運輸係統。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September 18, 2025
除非美中兩國達成相關協議,否則美國豆農將被迫儲存收獲的大豆,以避免被迫大幅折價出售。他們已在緊急尋找額外的儲存空間,以便將大豆儲存至市場行情好轉。https://t.co/rw8b8pDIgw
在他們農場76年的曆史中,這是最大客戶中國首次停止采購大豆。這個麵積達930公頃的大豆農場在2025年預計將虧損40萬美元。原本應該收獲並出口亞洲的大豆如今隻能堆積在巨大的鋼鐵穀倉中。
自從特朗普總統在2月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來,北京方麵采取報複措施,全麵停止購買美國大豆。
這個決定給北達科他州的農民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在此之前,該州超過70%的大豆都出口到中國。除非中國同意在貿易協議中恢複采購,否則依賴中國市場的農民將麵臨慘重損失,這可能引發全美範圍內的農場破產與止贖。
本周中美高層官員在西班牙舉行新一輪經濟談判時,中國拒絕采購美國大豆及其他農產品的問題預計將成為核心議題。
主持這輪談判的是財長斯科特·貝森特,特朗普任命他負責與中國談判並確保達成對美有利的貿易協議。一旦成功,這無疑會讓他在特朗普麵前大大加分。但諷刺的是,這也可能在經濟上讓貝森特本人受益。
這位財長在北達科他州擁有數以千計英畝的農田,價值高達2500萬美元。這些土地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而該州的大部分農產品都出口到中國。根據他的財務披露文件,這些投資每年為貝森特帶來高達100萬美元的租金收入。
不過,對於這位身家上億的前對衝基金經理來說,他的財富遠不像那些家庭農場主那樣容易受製於中國的反複無常。農場主們正苦苦掙紮,不知要如何賣掉手中的大豆,並設法避免財務崩潰。
對北達科他州的農民而言,高利率、高投入成本和價格下跌的多重壓力讓人聯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農場危機——那場危機曾讓美國農業在近十年裏舉步維艱,並掏空了美國大部分農村地區。
“現在的壓力比當年要大得多,”44歲的喬丹·加克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我們將看到和當年一樣的止贖情況。”
站在一片數周後即將收割的大豆田前,他補充道:“這一切完全沒有必要。美國不是被任何人逼到這般田地的。”
美國大豆產業陷入蕭條
在通常情況下,美國每年種植的大豆有超過半數銷往中國。其中北達科他州約70%的大豆通過鐵路運往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港口,再轉運至亞洲。
但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戰改變了這一格局。總統以中國的經濟行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對該國商品加征關稅後,北京實施了報複性關稅措施。根據美國大豆協會數據,中國對美國大豆征收的關稅稅率目前高達34%,這使得美國大豆價格比中國從巴西購買的貴。美國農民還認為,中國抵製美國大豆是為了向特朗普政府施壓。
未兌現的承諾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裏,當他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後,北京通過大幅削減美國農產品采購來獲取貿易談判籌碼。這一決定背後有政治算計:農場主多集中於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州,因此經濟上損害他們的利益將衝擊其核心選民群體。
最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尾聲,美中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其中包括北京承諾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但在疫情衝擊兩國關係後,中國沒有兌現這些承諾。
當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時,其主要的經濟官員在與中國及其他國家展開關稅戰之際,曾承諾保護美國的農業產業。
8月,特朗普曾經向中國最高領導人直接喊話,要求中國加大采購美國大豆的力度。
“我們偉大的農民生產出最優質的大豆,”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寫道,敦促中國將訂單增加四倍。
白宮的關注讓北達科他州的農民們燃起了希望,覺得協議可能即將達成。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隨著大豆收獲季僅剩幾周就要到來,他們警告形勢正日趨嚴峻。
“我感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37歲的北達科他州戴齊鎮農民賈斯廷·夏洛克說。
夏洛克表示,考慮到美國花費40年時間將中國作為最大客戶來打造大豆產業,當前的僵局尤其令人沮喪。“難道我們要因為這場貿易戰而失去整整一代農民嗎?我覺得這一幕很快就要到來了。”
白宮官員正在考慮推出聯邦援助計劃維持農民生計,就像他們在2019年貿易戰期間所做的那樣。
自特朗普將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至145%後,中美高層談判代表今年一直開展定期會晤。5月達成的一項協議將關稅降至30%,但雙方在知識產權盜竊、芯片等敏感美國產品的出口管製以及中國市場準入等領域仍存在巨大分歧。
“你們看到的就是中國顯然正試圖展示實力,逼迫我們退讓,”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說。“我們清楚他們的意圖。與他們的談判仍在持續進行中。”
農場出售遇困。
考慮到貝森特在北達科他州擁有數以千計公頃農田,他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存在潛在利益衝突。
1月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貝森特表示,他將親自推動中方官員購買特朗普2020年與中國簽署的貿易協議中承諾采購的農產品。
這位財政部長說自己周末會收聽農業電台,他向議員們承諾,若美國的貿易夥伴對美國農民采取報複措施,他將為農民提供支持。
按照政府操守規則要求,若高級官員的聯邦職務可能直接影響其資產價值,需剝離相關資產。貝森特本應在今年出售其農田。
政府操守辦公室上月表示,貝森特未能完全遵守要求其剝離金融資產的協議。該辦公室合規副主任戴爾·克裏斯托弗在致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信中補充稱,貝森特“個人有責任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其所持資產麵臨實際或表麵利益衝突的行動”。
收到警告後,貝森特承諾將在12月15日前完全符合操守規則的要求。
對於貝森特是否會回避中美貿易談判中的某些環節,美國財政部未予置評。一位發言人表示,貝森特正處於出售相關農田的最後階段。
北達科他州的土地經紀人和拍賣商稱,他們並未得知貝森特在出售農田,但不排除他正試圖私下交易的可能。
短期內出售如此大麵積的土地能否實現,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貝森特的農田的租賃合約類型、土地運營方、勞動力市場,以及家庭農場主是否有購買能力。
中國拒絕采購美國大豆,很可能讓貝森特的農場出售難度加大。盡管在這個十年間,北達科他州的農田價格年均漲幅超過10%,但高利率以及大豆、玉米價格下跌意味著,土地價值預計將趨於平穩甚至下跌。
“如果我是賣家,我會希望盡快將土地掛牌,而不是拖延,”法戈市約翰遜拍賣與房地產公司老板史蒂夫·約翰遜表示。“中國人現在不買大豆了。”
陷入混亂的大豆供應鏈
中國市場業務的流失正導致大豆供應鏈各環節陷入混亂,包括糧庫、壓榨廠以及在全國範圍內運輸它們的鐵路係統。
除非達成相關協議,否則美國豆農將被迫儲存收獲的大豆,以避免被迫大幅折價出售。他們已在緊急尋找額外的儲存空間——無論是白色塑料袋還是閑置儲糧倉——以便將大豆儲存至市場行情好轉。
亞瑟公司在北達科他州運營大型糧庫,該公司的凱文·卡雷爾正加急建造更多臨時儲存設施,以容納多達700萬蒲式耳大豆,它們將建在瀝青地麵上,用防水油布遮蓋。
他還計劃加快向其他國家出口玉米,為大豆騰出更多儲存空間。若未能與中國達成協議,美國大豆出口商將不得不降價,寄望於吸引其他國家采購。
“市場上沒有任何買家能替代中國,”卡雷爾表示。
中國並未完全關閉采購美國大豆的大門。近幾周,中國官員已到訪華盛頓和北達科他州,探討未來采購的可能性。
北達科他州立大學農業綜合企業與應用經濟學教授比爾·威爾遜表示,中國希望與美國的農產品貿易盡可能不受限製,這樣一來,若出現碼頭工人罷工或其他影響巴西大豆供應的突發情況,中國仍能獲取美國大豆。
但中國似乎不願放棄對美國農民的製衡手段,而美國農民要恢複往日的市場地位,可能並非易事。
“我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農業動蕩,”在該校執教43年的威爾遜表示。“這真是個動蕩不安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