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怪事在網上悄悄發生。
你可能也發現了,你關注的某個博主,昨天還在更新,今天賬號就“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而查無此人了。
其中最讓大家意難平的,可能就是“小A在上網”。
如果你不認識他,他的視頻內容簡單到一句話就能說完:一個年輕人,今天在這座城市的網吧打遊戲,明天在另一座城市的網吧打遊戲。
他的視頻,幾乎就是最無聊的“生活流水賬”:晚上起床,花十來塊錢吃個飯,去網吧包個夜,打幾局《英雄聯盟》,看會兒直播,天亮了,下機,找個地方睡覺。
沒有劇本,沒有炫富,沒有美女,甚至連BGM都懶得配。
鏡頭裏,他永遠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頭發亂糟糟,穿梭在不同城市的街頭和網吧,像一個遊魂。
就是這樣一種近乎“無聊”的記錄,卻吸引了數十萬粉絲。彈幕裏,沒有人罵他懶,反而飄滿了“羨慕”、“這才是生活”、“我的嘴替人生”。
他就像我們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幻想過的那樣:如果有一天,我能拋下一切,沒有KPI,沒有打卡,沒有房貸車貸,隻是隨心所欲地流浪和打遊戲,會是怎樣一種光景?
小A把這種幻想,活成了日常。他成了新時代的“三和大神”,一個更幹淨、更溫和、更數字化的版本。
然而,8月底,這個賬號突然消失了。緊接著,全平台的視頻都被清空。
理由,還是那句我們熟悉的、萬能的“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這就讓人納悶了。
他的視頻裏,不談時事,不碰敏感,甚至為了“安全”,時不時還會說兩句愛國正能量的話。他隻是記錄,記錄一種真實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邊緣的、低欲望的活法。
如果說,連這種人畜無害的“生活流水賬”都能違規,那到底什麽是“合規”的?
小A的消失不是孤例。
有網友發現,和他類似的“躺平博主”,比如“劉二狗”、“網吧少女小青”、“十年網吧大神”……一批擁有幾十上百萬粉絲的賬號,都在近期被集中“清理”了。
這下,大家好像有點明白了。
問題可能不出在視頻本身,而是出在他們所代表的“姿態”。
我們這個時代的劇本,好像早就寫好了: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努力打螺絲,賺錢,買房,還貸,結婚,養育下一代牛馬,然後看著他們重複這個循環。
這是一條官方認證的、充滿正能量的康莊大道。所有媒體、所有宣傳,都在為你導航到這條路上。
而小A們呢?他們就像遊戲裏跳出地圖的BUG。
他們用自己的生活,默默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我能不能不玩了?”
我不買房,不卷KPI,甚至不追求穩定工作。我把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一天幾十塊錢,就能換來24小時的自由。這種活法,不打擾任何人,隻是安靜地“退出遊戲”。
這種“退出”,在旁觀者看來,是一種冒犯。
它客觀上軟性對抗了“進黑廠、背房貸、供養老板換新車”的奮鬥模式。
它無聲地在說:那個你們拚盡全力去玩的遊戲,或許從一開始就沒那麽好玩。
這種思想一旦傳播開來,還怎麽讓年輕人心甘情願地進廠打螺絲,背上三十年房貸,為宏大敘事添磚加瓦?
所以,有人精準地總結:允許你“擺爛”,但不允許你“躺平”。
啥意思呢?
“擺爛”是,你人還在公司,活兒還在幹,雖然效率低點,摸魚多點,但你還是係統裏的一顆螺絲釘,還能創造價值。老板不爽,但至少還能用你。
而“躺平”是,你直接從工位上走人,連螺絲釘都不當了。你用最低的成本活著,徹底從消費主義和奮鬥敘事裏“蒸發”了。
對於那個龐大的係統來說,一顆“擺爛”的螺絲釘是次品,而一個“躺平”的人,是廢品,是BUG。
次品可以容忍,BUG必須清除。
我有一陣子,也特別愛看小A和另一位叫“浪仔小牛”的博主。後者更神,直接在杭州郊區找了棟廢棄別墅,一住就是兩年多。
說實話,我並不完全認同他們的生活方式。但我在乎的,是他們提供了一種“思路”。
在那個內卷到讓人窒息的社會時鍾之外,原來還存在著一些縫隙,一些可以讓人喘口氣、停下來的“人生曠野”。
他們是不是擺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它告訴每一個深夜裏疲憊不堪的普通人:你看,人生不止一條路,活法不止一種。
這種安慰劑,如今被收走了。
地圖上看似有千萬條路,但導航卻永遠指向同一條。
當一個年輕人,不偷不搶,不坑不騙,隻是想用最低的成本、最平和的方式,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並將它記錄下來時,他“違規”了。
這背後傳遞的信號,才真正令人擔憂。
小A們消失了,但製造出無數個想成為“小A”的年輕人,那種巨大的、無處安放的疲憊感,消失了嗎?
我想,並沒有。
它隻是被埋得更深,變得更沉默了而已。
FacebookTwitterTelegramRedditWhatsAppEmailCopy Link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