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抗抑鬱藥物賣爆:人類都"瘋"了?

抗抑鬱藥物賣爆:人類都"瘋"了?

文章來源: 鈦媒體APP 於 2025-09-17 01:08: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連抗抑鬱藥都有軟廣了,麥草感歎,“這個世界真是瘋了”。

刷到那條筆記時,她以為是病友間的尋常分享,看完才回過味來,是某噴劑的廣告。“抗抑鬱症跟治感冒不一樣,藥不能亂吃。”麥草說,打著科普的幌子推薦可能會誤導病人。

但麵對越冒越多的抗抑鬱藥廣告,麥草也表示能理解。

她去健身房運動療愈,10個人裏3個人是病友,運動場秒變“病友交流會”;去醫院複診,普通號也得靠搶,看診推遲一小時是常態,候診廳裏黑壓壓坐滿了等待的人。

甚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也在增多,麥草住院期間,周圍幾乎沒有空床位,醫生們總是行色匆匆,護士更是人手緊張,“四五個人要管七十多個病人”。

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總人數已達到9500萬,其中登記在冊的患者約3800萬人(2023年),龐大的患病人群催生了一個躁動的藥品市場。

打開線上購物平台,常見抗抑鬱藥物銷量以十萬為單位,部分產品30天內種草飆升5倍。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抗抑鬱化藥銷售額,也在去年創下超91億元新高,同比增長6%。

抗抑鬱藥物賣爆:人類都"瘋"了?

熱切需求下,手握阿戈美拉汀片的翰森製藥,躋身抗抑鬱化藥一級集團TOP3;京衛製藥憑艾司西酞普蘭片,狂攬7億銷售額;綠葉製藥的獨家新藥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銷量暴漲99.9%。

這條關乎生命的賽道,同樣也是一門熾熱而殘酷的生意。

一、社會富起來了,就會看見和療愈心靈

“嘩啦啦”一陣碗筷落地的聲音,多多被驚得抬頭,隻見正在接電話的朋友,像驚弓之鳥般慌亂起來。

一桌人趕緊幫忙,多多卻越瞅越不對勁——這位朋友有段時間沒參加聚會了,眼底掛著青黑,明顯長期睡眠不足,眼神也無光。這次突如其來的崩潰,似乎能對上抑鬱的表現。

不放心的多多,後來硬拉著朋友去醫院檢查,果然確診了。而這已經是近兩年裏,她親手送去確診的第三個人。

“一查一個準,全是抑鬱。”多多歎氣道。作為95後,朋友們大多麵臨買車、買房、找對象的壓力,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風雨無阻上班、任勞任怨熬夜。

不止是同齡人,她發現,上至留守的老年人、被優化的中年人,下至困在學業裏的青少年,每個人都可能被無形的壓力拖入情緒的低穀。



“早發現、早幹預,可以把病扼殺在搖籃裏。”多多介紹,但問題是,人往往會被各種原因困住,最後拖成重症。

多多自己就是如此,初中老師的冷嘲熱諷、精神PUA,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然而學校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勸退她。等上了大學,又被造黃謠,抑鬱加重以致於出現軀體反應,腦子開始記不住東西。

家裏人沒想到打小活潑開朗的多多會抑鬱,沒帶她看醫生,她也害怕被貼上“瘋子”“神經病”的標簽,獨自與情緒對抗。等真正去就醫,已經是發病5年後,病情演變成雙相情感障礙+人格解體+暴食症。

也是因為自己淋過雨,多多才格外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健康,她希望更多人意識到,“焦慮抑鬱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病,隻是一場‘心靈感冒’。”

從業近10年的精神科醫生膩膩,已經清晰察覺到這種觀念的轉變。

“以前,農村中老年人喝農藥自殺的悲劇頻頻發生;現在的患者,尤其年輕一代,會主動尋求治療。”膩膩說,這是精神衛生工作多年推廣和普及帶來的改變。

在她看來,精神類疾病以往就診率低,不僅源於觀念束縛,也在於缺乏基礎的普及和社區診療支持。如今講座、免費篩查、社區心理服務漸漸落地,大眾的認知水平也在悄然轉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抑鬱症是‘富病’。”膩膩坦言,當社會“富裕”到一定程度,才會真正看見心靈、療愈心靈。

從精神科醫生轉行醫學事物經理的大雷也有同感,十年前入行時,因為病人少和長期吃藥導致的貧窮,精神科的工資是院內最低的,腫瘤醫生月薪上萬,他每月隻有三千五。

而如今,精神科成了大醫院的“黃金科室”——有不錯的收入,工作比起其他科室相對輕鬆,精神科醫生的缺口也由此逐漸縮小。

這些變化,都推動了更多患者走進診室,抬高了抗抑鬱藥臨床需求。不少藥企正是瞅準了這波風口,開始加碼布局。

例如,2018年舍曲林主要仿製藥企僅有三家,如今漲至十餘家;“年輕”的氫溴酸伏硫西汀(心達悅),更是群狼環伺,僅今年便有9家仿製藥企入局。



據米內網數據,今年以來,國內已有40個抗抑鬱藥(仿製藥)獲批上市;同時,還有至少32款國產抗抑鬱1類化藥新藥處於獲批臨床及以上階段,涉及20餘家藥企。

不過,烏泱泱的掘金者一窩蜂湧來,會發現這裏可能並非富礦。

二、“光腳”國產藥衝鋒,原研藥被擠出價格水分

“心靈感冒”持續蔓延、入局藥企前赴後繼,但國內公立醫院抗抑鬱藥物的銷售額,卻一度踩了急刹車。



這看似矛盾的市場降溫,在患者李瑞眼裏,卻是“早該如此”。

十年前,李瑞查出了抑鬱症後,每個月光藥就要吃掉2K,占收入1/3。“感覺自己不配抑鬱,連藥都配不起。”他自嘲道,彼時舍曲林、思諾思要數十元一盒,希德坦度螺酮、奧氮平更是近150元/盒。

他想買便宜些的國產藥,可仿製藥療效遠不如進口原研藥,壓根進不去三甲醫院的藥房。

大雷就目睹了不少患者因難以負擔藥費,不得不中斷治療。但麵對此景,業內也束手無策——中樞神經係統(CNS)的藥物研發被稱為“藥物研發皇冠”,巨大的研發門檻使新藥推出極其緩慢。

“國內最早的SSRI抗抑鬱藥‘百憂解’,用了30年還在臨床一線,同時期的腫瘤藥早就銷聲匿跡了。”大雷介紹,多年來,經典抗抑鬱焦慮藥物種類變化寥寥、天花板依舊。



而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往往會誘發貪婪。

以重度抑鬱症的“克星”——伏硫西汀為例,一盒10mg×14片售價曾高達500元,按化合物折算下來相當於3570元/g,別說黃金,比特幣看了都沉默。

然而公開資料顯示,伏硫西汀的化學生產成本僅為6元/g,甚至更低。若僅以原料成本計,利潤率達到驚人的60000%,實力演繹“一本萬利”。

手握一係列原研專利壁壘的國際巨頭,如輝瑞、丹麥靈北及美國禮來等,由此長期把持著國內抗抑鬱藥物市場,一度與合資藥聯手切走近九成的銷售蛋糕。

不過,沒有永不落幕的盛宴,進口藥的“暴利時代”終將迎來終結。

如今大雷打開購物APP,國產伏硫西汀價格已從500元打“骨折”至27.5元/盒,原研藥的“皇冠”也鬆動,售價跳水40%。



“是集采把藥價打了下來。”大雷說。集采開啟後,國際巨頭們倚仗原有的市場主導地位,幾乎清一色選擇維持原研藥價格體係,在談判中投了“放棄票”。

然而市場很快回敬了一瓢冷水——“光腳”的國產過評仿製藥企積極踴躍,趁勢以價換量,對輝瑞們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拿伏硫西汀來說,納入集采的6家藥企中,最低中標價格僅為9.87元/盒,一片隻需7毛錢。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等“銷量大戶”,更是早早打成了白菜價,疊加醫保,患者實際用藥成本可能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



當吃藥不再是患者的“不可承受之重”,原研藥的光環也難以為繼。

據統計,舍曲林納入集采後,輝瑞的細分市場份額在短短半年內下滑了14%;與之相反,入選的華海藥業市場份額從不足10%躍升至超20%。

整體來看,隨著多輪集采推進,抗抑鬱藥在等級醫院銷售TOP5廠家已重新洗牌,本土藥企吞下了更多市場份額,豪森等企業逐漸占據領先地位。



為此,曾經高高在上的原研藥,也被迫擠出價格水分、低頭迎戰。“這也抗抑鬱藥用藥量增加,但市場銷售額卻下滑的原因。”大雷解釋道。

當然,在洗牌過程中,本土藥企的業績也難免受衝擊,但抑鬱症作為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治療,隨著越來越多患者配藥,市場還將持續壯大。

三、一旦被抑鬱症纏上,可能終生離不開藥

舍曲林、丁螺環酮、奧沙西泮、喹硫平……多多一粒粒撿起藥片,熟練地就水吞下。服藥9年,如今8種藥仍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多多哪裏不懂“是藥三分毒”的道理,可她也比誰都清楚,沒了這些藥,她連醫院的門都走不出,更別說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之前因為吃藥和暴食症,多多一度胖到188斤,她不得不咬牙減量。而戒藥的過程,差點要了她老命。

發燒、頭暈頭疼、惡心嘔吐是家常便飯,最嚴重的時候,聲音、光線都會讓她崩潰。比如,打開豆漿機之後,她要把廚房門、臥室門層層關緊,躲在被子裏戴上降噪耳機;任何時候出門都帶著墨鏡,包括漆黑的晚上。

“每天就像喝了大酒一樣,宿醉頭暈,家人和朋友輪流陪著我。”看著大家熬得通紅的雙眼,她心裏比誰都疼。

“離不開藥”絕非多多的個體經驗,而是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必須直麵的困境,以致於抗抑鬱藥物容易“成癮”的說法不脛而走。

但在大雷看來,藥物“成癮”有些誇張,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撤藥反應”。

目前抑鬱症發病機製尚未明確,被廣泛接受的假說是與神經遞質異常有關。大雷簡單舉例,5-羥色胺掌管著“幸福”“滿足感”的開關,去甲腎上腺素讓人更有活力,這些神經遞質失衡,人的情緒就會“生病”。



而抗抑鬱藥物,就是通過調節受體的功能,逐步把神經遞質恢複正常水平。“這也決定了,抗抑鬱藥物無法像消炎藥一樣產生‘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患者必須長期、規律地服藥才能穩住病情。”大雷說。

一旦突然斷藥,患者便會遭遇更為激烈的“反噬”。“不吃藥就渾身難受”的痛苦,常被誤認為是“成癮”副作用,實際上那是凶猛的“戒斷反應”。

除了藥物的“物理幹預”,抑鬱症往往還需要配合心理治療,去打開“心結”。

而大雷的一位心理谘詢師朋友,已經開始去送外賣了。

“一次500元,每周一次,每月光心理谘詢這一項支出就得2000元。這對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大雷坦言,心理治療的“高門檻”讓眾多患者望而卻步。

願意掏錢的,也分分鍾被坑得懷疑人生:“很多心理谘詢師,本職是程序員、司機,考個證就出來接單了。”

那些鼓起勇氣敞開心扉的患者,迎頭撞上水平參差不齊的谘詢師,體驗一言難盡。倒黴者還會被嘲諷、鄙視,心境更加破碎,最後又把自己包裹起來,使得心理治療推廣難上加難。

反觀抗抑鬱藥物這邊,如今藥價大幅下降,症狀改善效果也更為穩定,“最後大家還是傾向於吃藥。”大雷無奈道,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甚至終生服藥的患者,數不勝數。

多多就是其中之一。心中的抑鬱就像煩人黑狗,始終咬住她不放,一旦停藥,耳邊總會響起一個聲音,反複催促她從窗戶跳下去。

但她的人生才開始,怎能甘心讓病魔得逞?哪怕是終生服藥,多多也要告訴它,誰才是這副身體的主人。

如今,她已經跨過了人生最難的一道坎,能坦然麵對世界、麵對接下來的人生。她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也是想激勵廣大病友,“熬過去,你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國大使館湧“排隊盛況”一眼望不到頭 網罵:漢奸!
醫生讚刺殺柯克槍手“槍法精準” 被永久禁止入境美國
德州黑人女生柯克追悼會上挑釁被捕 州長:挑錯了學校!
好萊塢巨星羅伯特雷德福逝世 川普克林頓發文紀念
川普下令國家公園移除這張照片 “宣揚腐蝕性意識形態”




24小時討論排行

盧比奧:那些慶祝的外國人 將被驅逐、吊銷簽證…(視)
首次出庭!嫌犯父親“大義滅親”細節曝光 FBI擴大調查
CNN:川普正醞釀一場對左翼大規模打壓 Antifa將列恐怖組織
驚呆!非法移民小船靠近 被大爺大媽合力推回大海
上海學生的午餐,吃出了發展中國家的純正味道
槍殺柯克嫌犯被控加重謀殺罪 檢察官尋求死刑判決
川普怒炒Fed理事再失利!法院駁回 恐上最高院
鄧聿文:美國控槍為什麽如此之難
貝森特爆TikTok達成協議內幕:美國威脅關閉…
華人學者:中國造船無人機 美國再不改公廁都建不成
馬雲強勢回歸阿裏巴巴 重新贏得習近平關愛眼光
被日本害慘了,美韓貿易談判幾近“歸零”
12歲女孩被虐待致死案:生父為何哭著為繼母求情
“清水衙門”中宣部 副部長成了大貪官
內塔尼亞胡:我們要成為雅典和超級斯巴達的結合體
美網球選手在華發表“冒犯中國菜”言論 被斥“極無知”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抗抑鬱藥物賣爆:人類都"瘋"了?

鈦媒體APP 2025-09-17 01:08:11

連抗抑鬱藥都有軟廣了,麥草感歎,“這個世界真是瘋了”。

刷到那條筆記時,她以為是病友間的尋常分享,看完才回過味來,是某噴劑的廣告。“抗抑鬱症跟治感冒不一樣,藥不能亂吃。”麥草說,打著科普的幌子推薦可能會誤導病人。

但麵對越冒越多的抗抑鬱藥廣告,麥草也表示能理解。

她去健身房運動療愈,10個人裏3個人是病友,運動場秒變“病友交流會”;去醫院複診,普通號也得靠搶,看診推遲一小時是常態,候診廳裏黑壓壓坐滿了等待的人。

甚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也在增多,麥草住院期間,周圍幾乎沒有空床位,醫生們總是行色匆匆,護士更是人手緊張,“四五個人要管七十多個病人”。

數據顯示,中國抑鬱障礙總人數已達到9500萬,其中登記在冊的患者約3800萬人(2023年),龐大的患病人群催生了一個躁動的藥品市場。

打開線上購物平台,常見抗抑鬱藥物銷量以十萬為單位,部分產品30天內種草飆升5倍。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抗抑鬱化藥銷售額,也在去年創下超91億元新高,同比增長6%。

抗抑鬱藥物賣爆:人類都"瘋"了?

熱切需求下,手握阿戈美拉汀片的翰森製藥,躋身抗抑鬱化藥一級集團TOP3;京衛製藥憑艾司西酞普蘭片,狂攬7億銷售額;綠葉製藥的獨家新藥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銷量暴漲99.9%。

這條關乎生命的賽道,同樣也是一門熾熱而殘酷的生意。

一、社會富起來了,就會看見和療愈心靈

“嘩啦啦”一陣碗筷落地的聲音,多多被驚得抬頭,隻見正在接電話的朋友,像驚弓之鳥般慌亂起來。

一桌人趕緊幫忙,多多卻越瞅越不對勁——這位朋友有段時間沒參加聚會了,眼底掛著青黑,明顯長期睡眠不足,眼神也無光。這次突如其來的崩潰,似乎能對上抑鬱的表現。

不放心的多多,後來硬拉著朋友去醫院檢查,果然確診了。而這已經是近兩年裏,她親手送去確診的第三個人。

“一查一個準,全是抑鬱。”多多歎氣道。作為95後,朋友們大多麵臨買車、買房、找對象的壓力,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風雨無阻上班、任勞任怨熬夜。

不止是同齡人,她發現,上至留守的老年人、被優化的中年人,下至困在學業裏的青少年,每個人都可能被無形的壓力拖入情緒的低穀。



“早發現、早幹預,可以把病扼殺在搖籃裏。”多多介紹,但問題是,人往往會被各種原因困住,最後拖成重症。

多多自己就是如此,初中老師的冷嘲熱諷、精神PUA,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然而學校沒有伸出援手,反而勸退她。等上了大學,又被造黃謠,抑鬱加重以致於出現軀體反應,腦子開始記不住東西。

家裏人沒想到打小活潑開朗的多多會抑鬱,沒帶她看醫生,她也害怕被貼上“瘋子”“神經病”的標簽,獨自與情緒對抗。等真正去就醫,已經是發病5年後,病情演變成雙相情感障礙+人格解體+暴食症。

也是因為自己淋過雨,多多才格外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健康,她希望更多人意識到,“焦慮抑鬱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病,隻是一場‘心靈感冒’。”

從業近10年的精神科醫生膩膩,已經清晰察覺到這種觀念的轉變。

“以前,農村中老年人喝農藥自殺的悲劇頻頻發生;現在的患者,尤其年輕一代,會主動尋求治療。”膩膩說,這是精神衛生工作多年推廣和普及帶來的改變。

在她看來,精神類疾病以往就診率低,不僅源於觀念束縛,也在於缺乏基礎的普及和社區診療支持。如今講座、免費篩查、社區心理服務漸漸落地,大眾的認知水平也在悄然轉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抑鬱症是‘富病’。”膩膩坦言,當社會“富裕”到一定程度,才會真正看見心靈、療愈心靈。

從精神科醫生轉行醫學事物經理的大雷也有同感,十年前入行時,因為病人少和長期吃藥導致的貧窮,精神科的工資是院內最低的,腫瘤醫生月薪上萬,他每月隻有三千五。

而如今,精神科成了大醫院的“黃金科室”——有不錯的收入,工作比起其他科室相對輕鬆,精神科醫生的缺口也由此逐漸縮小。

這些變化,都推動了更多患者走進診室,抬高了抗抑鬱藥臨床需求。不少藥企正是瞅準了這波風口,開始加碼布局。

例如,2018年舍曲林主要仿製藥企僅有三家,如今漲至十餘家;“年輕”的氫溴酸伏硫西汀(心達悅),更是群狼環伺,僅今年便有9家仿製藥企入局。



據米內網數據,今年以來,國內已有40個抗抑鬱藥(仿製藥)獲批上市;同時,還有至少32款國產抗抑鬱1類化藥新藥處於獲批臨床及以上階段,涉及20餘家藥企。

不過,烏泱泱的掘金者一窩蜂湧來,會發現這裏可能並非富礦。

二、“光腳”國產藥衝鋒,原研藥被擠出價格水分

“心靈感冒”持續蔓延、入局藥企前赴後繼,但國內公立醫院抗抑鬱藥物的銷售額,卻一度踩了急刹車。



這看似矛盾的市場降溫,在患者李瑞眼裏,卻是“早該如此”。

十年前,李瑞查出了抑鬱症後,每個月光藥就要吃掉2K,占收入1/3。“感覺自己不配抑鬱,連藥都配不起。”他自嘲道,彼時舍曲林、思諾思要數十元一盒,希德坦度螺酮、奧氮平更是近150元/盒。

他想買便宜些的國產藥,可仿製藥療效遠不如進口原研藥,壓根進不去三甲醫院的藥房。

大雷就目睹了不少患者因難以負擔藥費,不得不中斷治療。但麵對此景,業內也束手無策——中樞神經係統(CNS)的藥物研發被稱為“藥物研發皇冠”,巨大的研發門檻使新藥推出極其緩慢。

“國內最早的SSRI抗抑鬱藥‘百憂解’,用了30年還在臨床一線,同時期的腫瘤藥早就銷聲匿跡了。”大雷介紹,多年來,經典抗抑鬱焦慮藥物種類變化寥寥、天花板依舊。



而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往往會誘發貪婪。

以重度抑鬱症的“克星”——伏硫西汀為例,一盒10mg×14片售價曾高達500元,按化合物折算下來相當於3570元/g,別說黃金,比特幣看了都沉默。

然而公開資料顯示,伏硫西汀的化學生產成本僅為6元/g,甚至更低。若僅以原料成本計,利潤率達到驚人的60000%,實力演繹“一本萬利”。

手握一係列原研專利壁壘的國際巨頭,如輝瑞、丹麥靈北及美國禮來等,由此長期把持著國內抗抑鬱藥物市場,一度與合資藥聯手切走近九成的銷售蛋糕。

不過,沒有永不落幕的盛宴,進口藥的“暴利時代”終將迎來終結。

如今大雷打開購物APP,國產伏硫西汀價格已從500元打“骨折”至27.5元/盒,原研藥的“皇冠”也鬆動,售價跳水40%。



“是集采把藥價打了下來。”大雷說。集采開啟後,國際巨頭們倚仗原有的市場主導地位,幾乎清一色選擇維持原研藥價格體係,在談判中投了“放棄票”。

然而市場很快回敬了一瓢冷水——“光腳”的國產過評仿製藥企積極踴躍,趁勢以價換量,對輝瑞們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拿伏硫西汀來說,納入集采的6家藥企中,最低中標價格僅為9.87元/盒,一片隻需7毛錢。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等“銷量大戶”,更是早早打成了白菜價,疊加醫保,患者實際用藥成本可能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



當吃藥不再是患者的“不可承受之重”,原研藥的光環也難以為繼。

據統計,舍曲林納入集采後,輝瑞的細分市場份額在短短半年內下滑了14%;與之相反,入選的華海藥業市場份額從不足10%躍升至超20%。

整體來看,隨著多輪集采推進,抗抑鬱藥在等級醫院銷售TOP5廠家已重新洗牌,本土藥企吞下了更多市場份額,豪森等企業逐漸占據領先地位。



為此,曾經高高在上的原研藥,也被迫擠出價格水分、低頭迎戰。“這也抗抑鬱藥用藥量增加,但市場銷售額卻下滑的原因。”大雷解釋道。

當然,在洗牌過程中,本土藥企的業績也難免受衝擊,但抑鬱症作為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治療,隨著越來越多患者配藥,市場還將持續壯大。

三、一旦被抑鬱症纏上,可能終生離不開藥

舍曲林、丁螺環酮、奧沙西泮、喹硫平……多多一粒粒撿起藥片,熟練地就水吞下。服藥9年,如今8種藥仍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多多哪裏不懂“是藥三分毒”的道理,可她也比誰都清楚,沒了這些藥,她連醫院的門都走不出,更別說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之前因為吃藥和暴食症,多多一度胖到188斤,她不得不咬牙減量。而戒藥的過程,差點要了她老命。

發燒、頭暈頭疼、惡心嘔吐是家常便飯,最嚴重的時候,聲音、光線都會讓她崩潰。比如,打開豆漿機之後,她要把廚房門、臥室門層層關緊,躲在被子裏戴上降噪耳機;任何時候出門都帶著墨鏡,包括漆黑的晚上。

“每天就像喝了大酒一樣,宿醉頭暈,家人和朋友輪流陪著我。”看著大家熬得通紅的雙眼,她心裏比誰都疼。

“離不開藥”絕非多多的個體經驗,而是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必須直麵的困境,以致於抗抑鬱藥物容易“成癮”的說法不脛而走。

但在大雷看來,藥物“成癮”有些誇張,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撤藥反應”。

目前抑鬱症發病機製尚未明確,被廣泛接受的假說是與神經遞質異常有關。大雷簡單舉例,5-羥色胺掌管著“幸福”“滿足感”的開關,去甲腎上腺素讓人更有活力,這些神經遞質失衡,人的情緒就會“生病”。



而抗抑鬱藥物,就是通過調節受體的功能,逐步把神經遞質恢複正常水平。“這也決定了,抗抑鬱藥物無法像消炎藥一樣產生‘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患者必須長期、規律地服藥才能穩住病情。”大雷說。

一旦突然斷藥,患者便會遭遇更為激烈的“反噬”。“不吃藥就渾身難受”的痛苦,常被誤認為是“成癮”副作用,實際上那是凶猛的“戒斷反應”。

除了藥物的“物理幹預”,抑鬱症往往還需要配合心理治療,去打開“心結”。

而大雷的一位心理谘詢師朋友,已經開始去送外賣了。

“一次500元,每周一次,每月光心理谘詢這一項支出就得2000元。這對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大雷坦言,心理治療的“高門檻”讓眾多患者望而卻步。

願意掏錢的,也分分鍾被坑得懷疑人生:“很多心理谘詢師,本職是程序員、司機,考個證就出來接單了。”

那些鼓起勇氣敞開心扉的患者,迎頭撞上水平參差不齊的谘詢師,體驗一言難盡。倒黴者還會被嘲諷、鄙視,心境更加破碎,最後又把自己包裹起來,使得心理治療推廣難上加難。

反觀抗抑鬱藥物這邊,如今藥價大幅下降,症狀改善效果也更為穩定,“最後大家還是傾向於吃藥。”大雷無奈道,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甚至終生服藥的患者,數不勝數。

多多就是其中之一。心中的抑鬱就像煩人黑狗,始終咬住她不放,一旦停藥,耳邊總會響起一個聲音,反複催促她從窗戶跳下去。

但她的人生才開始,怎能甘心讓病魔得逞?哪怕是終生服藥,多多也要告訴它,誰才是這副身體的主人。

如今,她已經跨過了人生最難的一道坎,能坦然麵對世界、麵對接下來的人生。她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也是想激勵廣大病友,“熬過去,你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