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馬德裏經貿會談達成成果,向全世界發出了積極信號。而美韓貿易談判雖然開局順利,但目前已經陷入僵局。在迫使日本“舉白旗投降”後,美國目前正對韓國施壓,要求韓國簽署與日本條件相同的協議,美韓貿易談判幾近“歸零”。
近期,美國執法人員又對韓國企業進行突擊執法,以涉嫌“非法居留”為由抓捕逾300名韓國工人。這些工人被纏上鎖鏈押解上車,隨後在拘押期間遭受惡劣對待,這讓韓國社會感到極大屈辱。有分析形容,美國對待竭力相助的盟國工人如對待“藩屬奴仆”,美國的做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8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晤來訪的韓國總統李在明。
日本“舉白旗投降”害慘韓國
韓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金正官14日結束4天赴美談判行程,韓美貿易談判依舊沒有進展,貿易特使呂翰九15日隨即啟程赴美,接力談判。韓國媒體透露,日本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讓韓美磋商“幾乎全數歸零”。韓國總統李在明在9月11日就職100天的記者會上,用“粗魯、過激、過分、不合理、反常識”等直截了當的詞匯來形容美國的談判方式。
9月14日,在仁川國際機場,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金正官抵韓。
美日9月4日在投資備忘錄中確立7月討論的磋商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投資對象由美方指定、日本須在45天內匯出投資款、資金回收階段收益美日五五分成、投資回收結束後美方可獲得90%收益。原則上,美國可以單方麵指定投資項目並“通知”日方提供資金,即便這個項目毫無收益並“持續數十年”。
外界很難理解日方為何要做如此大的讓步,就連美國輿論也認為,日本簽署的協議等於向特朗普“移交了金融主權”。日本前經濟產業省高官細川正彥表示,日方這是為了“止損”而不得不同意這些條款,以便降低汽車關稅,但日本不會隨意答應美方的“獅子大開口”。
迫使日本妥協後,美國目前正對韓國施壓,要求韓國簽署條件相似的協議。韓美7月底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韓國產品關稅從25%降至15%;交換條件是韓國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采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不過後續磋商進程卡關,雙方尤其在3500億美元的投資細節上陷入僵局。
9月4日美日簽署投資備忘錄後,美國幾乎將所有與韓國的談判“重新歸零”,堅持適用與日本相當的條件,對韓施壓也進一步增加。這讓韓國輿論對日本“不計後果”的讓步大感疑惑,韓國政府消息人士說:“難以理解日本簽署這項開創糟糕先例的協議時在想什麽。”韓聯社形容,美日談成的投資協議相當於“空白支票”。
接受特朗普協議“極其愚蠢”
不僅韓國官員這樣想,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經濟學家貝克,11日發表題為“日本與韓國應該把錢交給出口商,不是特朗普”的評論,直言如果日韓接受了特朗普的協議,那就是“極其愚蠢”。
位於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的現代汽車集團和LG新能源合資電池廠
美方對韓國提出的投資條件極為苛刻,投資的3500億美元回本前,韓美以9:1分配收益,回本後改為美國拿9成,韓國拿1成,韓方認為該結構對美國過度有利;美方還要求韓方以股權投資形式注資,並且在短期內全數匯入特定目的公司。
此外,韓方也擔憂投資淪為特朗普的選舉工具。一名外交消息人士說,特朗普可能在未來的地方、總統選舉前要求投資各州,以爭取選民,“如果這些投資流入地方道路或橋梁,資金回本率幾乎會是零”。
3500億美元相當於韓國2024年GDP的20%,截至上月底,韓國外匯儲備約為4100億美元。韓方擔憂,如果接受美方提案,恐將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危機。韓國政府內部因此出現強硬應對美國的聲音,有些人認為,與其滿足華府3500億的現金投資要求,還不如將“對等關稅”、汽車關稅恢複成談判前的25%。
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經濟學家貝克也認為,如果關稅回到25%,對美出口隻會下降125億美元,相當於GDP的0.7%。為了守護125億美元出口,特朗普要求支付3500億美元,難以理解為何會有任何國家和任何人達成這樣的協議,尤其是和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