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在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上撰文,表示“三體”在海外產生影響力,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並稱“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進程,讓中國成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國家,也讓中國的科幻小說在世界上受到關注”。
人民日報16日在其20版刊發劉慈欣題為“大時代推動是‘三體’成功的最深層原因”的署名文章。
文章說,“三體”10年前開始在海外出版,最先是英文版。對於“三體”在海外出版取得成功的原因,最常見的看法是:這部小說讓外部世界從科幻的角度了解中國,這個角度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劉慈欣認為,這個看法是不準確的,他說,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所指出的,如果僅僅是出於了解中國的興趣,“三體”不可能在英語世界產生這樣的影響力,更不可能擁有如此數量的讀者群。
他指出,“三體”在海外成功的原因至今都難以找到確切的答案。但它可能與科幻文學所具有的2個重要的特點有關。
第一,他認為,科幻文學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文學,在科幻小說中,人類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國家和種族的區別並不重要,他們共同的身份就是地球人類。同時,科幻小說中所描述的危機和挑戰,也將是人類所共同麵對的,它所描繪的美好未來,也是全人類共同憧憬的。所以,科幻文學是最能夠跨越文化和種族,引起全人類共鳴的文學體裁。
第二,他寫道,科幻小說要產生大的影響力,除了作品本身的內容外,還因為它們來自高速發展的先進國家,這點與現實主義文學有很大的不同。科幻文學誕生在19世紀初如日中天的英國,20世紀初科幻的中心又轉移到高速發展的美國。今天,“三體”在海外產生影響力,“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進程,讓中國成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國家,也讓中國的科幻小說在世界上受到關注”。
劉慈欣認為,大時代的推動應該是“三體”取得成功最深層的原因。
劉慈欣最後表示,“三體”的海外傳播,給中國文化走出去帶來一些啟示。“隨著國力增強,中國文化必然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但產生這種影響的不會是傳統文化的重複再現,而是麵向未來的新文化”。他期待中國科幻文學能夠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在海外傳播,向世界展示不斷進步的中國對星空和未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