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漸漸轉涼,MUJI無印良品在北京世茂工三門店,曆經十餘年,也走向蒼涼結局。
日前,工三店門口貼出“閉店通告”,宣告此店於2025年8月31日關閉。店內隨處可見的“閉店特惠”促銷海報,溢滿了告別的氣息。

MUJI無印良品在北京世茂工三門店門口貼出“閉店通告”
無印良品在中國關閉門店,事實上,已經不是新鮮事。
近年來,無印良品多地門店相繼關閉。據MUJI母公司良品計畫的官方財報數據,2022年至2024年財年,無印良品已累計關閉中國大陸門店30家,而截至2025年5月,已關閉17家門店。上海浦江歡樂頌店、蘇州泰華店、濟南市中區振華商廈店、煙台振華商廈店和長沙泊富國際廣場店等門店也都於今年8月底關閉了。
無印良品過氣了?不再盈利了?昔日的“中產白月光”,就快倒閉了?
起源自日本、2005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引領“性冷淡”極簡自然侘寂美學風潮的無印良品,眼下的“閉店潮”似乎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電商的興起、大量同類型平替國產品牌的不斷湧現、人們消費習慣的轉變,都讓無印良品麵臨著巨大挑戰。在中國走過的20年,屬於無印良品舒適區的商業生態早已換了人間。
01
差評如潮,金城武也救不了
時隔多年,今年,51歲的“亞洲巨星”金城武再次現身,回歸後的第一次營業,是成為了無印良品的代言人。
3月28日代言消息發布後,無印良品的社交媒體互動量、話題討論度顯著提升,有數據統計稱,品牌搜索指數在3天增長超300%,“金城武同款”部分單品在門店已經斷貨。

商場外立麵上的金城武MUJI大幅海報
然而,對無印良品來說,金城武的出現隻是一次短暫的甜蜜。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讓用戶留下來並反複購買的關鍵,在這一點上,無印良品卻沒有信心。
8月14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2024年學生用品等8種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不鏽鋼剪刀,赫然在列。
抽查結果顯示,此款產品的主要不合格項目為邊緣、尖端不符合GB 21027-2020《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標準。標準明確,文具剪刀、刀片頂端應為圓弧頂端,不應為銳利尖端。該產品已被市場監管局責令整改。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無印良品生產的不鏽鋼剪刀也出現在列
產品質量不達標,無印良品已不是初犯。
今年5月21日,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加濕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公告披露,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超聲波香薰機(加濕器)(規格型號:AD-SD1-CN)抽檢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端子騷擾電壓。
往前回溯,2023年和2024年,無印良品因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國家標準的空氣循環風扇、銷售纖維含量不合格的棉水洗府綢短褲,以及銷售纖維含量不合格的兒童T恤,被多次罰款。
更早之前,2019—2022年間,無印良品也因以次充好,家居材質、童裝質量、床品規格不合規,及虛假標注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甚至銷售過期食品等問題被多次處以行政處罰。
就連日本本土無印良品近期也因原料中可能混入異物,對一款食品進行自主回收,引起輿論風波。
層出不窮的問題一再瓦解消費者的信任,也極速消耗著品牌多年來積累的口碑。

大排長隊的某無印良品門店
截至2025年9月4日,黑貓投訴平台關於無印良品的投訴量達2407條。投訴涉及家紡脫線破損、服裝掉色褪色、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差等內容。
而作為瞄準中高端消費市場的輕奢品牌,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定價向來不便宜。
然而,價格遠超預期,品質卻無法與之相匹配,眾多消費者表示不願再當“冤大頭”了。
02
中國比日本賣得貴
90元的剪刀、128元的瀝水盆、149元的卷尺、428元的電熱水壺……放在任何商超、任何平台都貴得無可爭議的定價,如果是在無印良品,那對很多人來說就變正常了。
一直以來,無印良品的價格都廣受吐槽,“猜價格”也成了許多人逛無印良品門店必玩的小遊戲。

許多網友在社媒上玩MUJI猜價格的遊戲
但在進駐中國大陸之初,“高昂的定價”反而是其高端定位的重要支撐。
無印良品以極簡的設計風格、高級的美學理念,傳達著具有哲學意味的生活方式,很快在當時消費環境尚不成熟的大陸市場站穩腳跟,成為一種美學符號,贏得了大批中產和文藝青年的青睞。
無印良品這一品牌名的含義是“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核心理念在於提供高品質而無多餘品牌標識的產品,不僅如此,它打造的還是消費場景,更是一種有質感的生活方式。
在對消費心理的刺激上,也頗有玩味。
它簡約、自然、質樸,但高貴,像極了每個人心中觸不可及的“白月光”。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中產用其標榜自身品味,經濟能力較弱的人群則把它當作美好生活的目標形態。

無印良品被賦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品位和意義
在這種消費邏輯下,有人認為,去無印良品選購自己心儀的產品,會覺得自己跟理想生活靠近了一點。
無印良品在消費升級的時代一路高歌猛進,門店加速擴張,到了2016年11月中旬,它在中國大陸已實現200店的裏程碑。
但也是從這一年起,無印良品銷售增幅開始放緩,到了2018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當國內外信息差逐漸拉平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無印良品在日本本土的定位其實是平價、大眾化的,與中國區留下的高端、中產化形象截然不同。
反映在價格上,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產品比日本高出整整25%—30%,部分商品甚至有近50%的價差。這簡直狠狠跌碎了濾鏡,讓人看清了無印良品定價策略的本質。
即使從2014年10月開始,無印良品多次下調價格,但收效甚微。因為在“內憂”之餘,“外患”才是致命打擊。
名創優品、網易嚴選、小米有品、NOME等同賽道平價品牌紛紛崛起,對無印良品形成夾擊圍剿。

MINISO LAND廣州一號店開業盛況
淘寶、京東、拚多多等更具性價比的電商平台又從線上搶奪了更大的消費市場。
如今,消費習慣指向追求質量與價格的平衡,消費者的選擇也變得多元,無印良品宣揚的長期主義和一成不變的設計風格,在消費者眼裏開始成為了“守舊”“缺乏新意”的代名詞。
“日係白月光”不靈了,無印良品亟待在危機中涅槃。
困在下沉裏主動兼容下沉市場,是無印良品自救革新邁出的第一步。
事實上,無印良品在中國多年來已降價十餘次,雖不斷縮小與日本本土間的價格差,但消費者普遍認為,價格依舊不便宜。
從日本平民品牌到中國中高端形象的“認知差”紅利消退,麵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無印良品想要親近下沉市場並非易事。
一方麵,它無法完全突破以往的定價區間,對真正的下沉市場吸引力不足。
另一方麵,下沉的舉動也會帶來形象崩壞的負麵影響,導致失去原有的受眾群體,如中產們。
03
困在下沉裏
的無印良品,在進退之間,選擇了加快開店的腳步。
確切地說,是一邊關店,一邊開店。

無印良品,關店的另一邊是開店/圖源:視覺中國
官方對於關店的解釋是:“個別的閉店隻是基於經營效率進行的正常調整,麵對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戰,無印良品會對經營效益不佳的門店做出取舍。”
與此同時,依然不斷拓寬的開店版圖實際是一種騰籠換鳥策略,緊隨現在的整體商業地產環境的發展趨勢,將商圈老化、客流量低、不再盈利的店鋪轉移到流量更大、消費力更強的新興商業區,從傳統商場向業態多元、更具年輕活力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轉移。
官方透露,MUJI中國目前堅持每年開設新店40家左右,今年3月1日至今,就已經新開了15家。
閉店促銷期的北京工三店,在打折選品中暗含的玄機,也幾乎證實了這一觀點。特價商品大多為滯銷款,許多熱門品類如漢麻四件套等,依然為原價出售,有網友推測,很可能隻是換了個地方重新售賣。

MUJI無印良品(世茂工三店)在正式終止運營前,店內進行的打折促銷活動/圖源:視覺中國
門店擴增時,也在同步擴容。無印良品團隊表示:“過去標準店約800平方米,目前以1500平方米以上為基礎持續擴大麵積。”
麵積需求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旗艦店,是無印良品戰略調整的線下主戰場。一直以來,旗艦店都是無印良品的新業態實驗展示平台。過去十年,無印良品基於旗艦店做了MUJI BOOKS書店、MUJI Cafe&Meal餐廳及MUJI Diner餐堂等多種衍生空間的嚐試,這些衍生空間也都投放進了新開的旗艦店中,是其團隊提及的“一二線城市社區店型態推廣計劃”的組成部分之一。
2024年2月,目前中國最大的無印良品旗艦店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業,占據三層空間,總麵積達4950平方米。2025年4月,無印良品又迎來了西南第一家旗艦店——重慶觀音橋北城天街店。華中地區最大的門店——長沙薈聚旗艦店也在計劃開設中。
此輪加開新店的號角,從兩年前已經吹響。
2018年起,因市場競爭加大及後來的疫情影響,無印良品曾進入了三至四年的低迷期,2023年1月,在華經濟活動重啟,門店擴張增速開始回升。
在這個節骨眼上,這一招看似十分冒進的險棋,卻實實在在讓業績得到了提升。據2024年財報,雖然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消費環境嚴峻,客流量增長放緩,銷售額停滯不前,但新店開業使門店網絡得到擴充,加上努力控製經費,確保了增收增利。
不過,純靠門店擴張帶來的銷售額提升不是長久之計,無印良品接連不斷地改革調整也明顯表露著危機感從未解除。
瞄上生鮮賽道,推出“農場概念店”;聚焦寵物經濟,推出寵物用品;部分門店還增設自助拍照機與扭蛋售賣機等互動裝置,引入了網紅冰淇淋概念店及AR試衣鏡。

MUJI“農場概念店”
線下花樣百出,而真正極大推動銷售表現的,還是線上平台。
無印良品自2022年入駐外賣平台,開展即時零售業務,經營效率提高,大幅拉動增長。過去一年,品牌加大了電商渠道的投入力度。加入電商平台商戰,升級電子會員係統,加強用戶品牌忠誠度,麵向會員展開促銷活動。據2025年第三季度結算快報顯示,無印良品中國大陸經濟整體止跌企穩,實現增收增利,但相較上年,利潤增速放緩。
而當前,無印良品所遇困境的矛盾點在於,那些最初吸引人的精神內核,在理性消費、精打細算成為主流的今天,站在了實用主義的反麵;若一味迎合新的消費浪潮,則又失去自我,更加得不償失。
作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中國市場是無印良品仍需持續破解的難題。至少無印良品隻是希望商品去除不必要的加工、顏色和品牌標識,而不是徹底在商業世界去除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