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開學季,許多學生通過招生考試邁入人生新階段,今年19歲的李同學本該也是其中的一員。
李同學是一名自閉症患者,今年4月18日通過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廣東省殘聯”)選拔、推薦,報考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並被錄取至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一段時間後,他收到了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而8月30日開學報到時,校方相關工作人員在得知李同學是自閉症學生後,不為其辦理入學手續。
“這件事對我的孩子影響非常大。”9月8日上午,李同學的父親李昱(化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校方的審核、錄取程序存在諸多疏漏,直至入學報到當天才通知學生和家長不予接收,使學生也錯失了報讀其他學校的機會。
當天,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回應稱,學校確實向李同學發放了錄取通知書,但該殘疾人招生項目主要麵向肢體殘疾和言語殘疾學生,麵試時校方教師對李同學患有自閉症並不知情。因擔心對學校正常學生造成影響,建議其找其他合適的學校就讀。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為李同學發放的錄取通知書。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報到當天突然被勸退,“不收自閉症學生”
李昱告訴澎湃新聞,8月30日報到當天,一家人拖著行李箱浩浩蕩蕩去學校,沒想到迎來的是這樣的結果。
報到時,李同學需要獨立填寫一些表格。因患自閉症,李同學的寫字速度較一般人略慢。為緩解尷尬,李昱主動向老師說明“我們孩子是自閉症”。不料該老師與在場領導溝通後,當即通知“我們不收自閉症學生”。
報到日當天場景。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對於不接收自閉症學生的理由,校方工作人員則表示:“你們來是不可能學得下去的,狀況會變得越來越差。”
李昱稱,兒子雖然患有自閉症,但症狀在自閉症人群中屬於較輕的,日常自理都沒有問題。學習上,李同學一路就讀於普通小學、區特殊學校、廣州市重點職高。在職高裏,李同學入讀的是特教班,當初麵向整個廣州市隻招收10人。而在這場招生考試中,李同學是特教班和許多初中同學當中,唯一被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錄取的孩子。
李同學的殘疾人證後兩位。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另一個可以證明李同學病情較輕的證明是其殘疾人證。李昱介紹,殘疾人證號最後兩位數字分別代表殘疾類別、殘疾等級。李同學的殘疾人證號最後兩位數字是“54”,“5”代表智力殘疾,“4”代表四級殘疾。
這也是李同學一家難以接受當前處理結果的原因之一。依據李昱的說法,依據殘疾人證號的最後兩位數字,學校在招生時應很容易判斷出李同學屬於自閉症,且是程度較輕的那一類。而在收到錄取結果的三個多月裏,校方從未對此提出過任何異議。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廣東省殘聯關於做好2025年殘疾人學生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得知,該項目由廣東省殘聯從全省各地推薦優秀殘疾人學生到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接受全日製職業教育學習。依據《通知》,該項目的招生對象以肢體殘疾及言語殘疾學生為主。李昱認為,該《通知》采用“為主”一詞,並沒有把自閉症學生剔除在外。
李昱介紹,今年該項目共錄取了2名自閉症學生,另一名自閉症學生的遭遇與李同學類似。“那名學生在報到時沒有被卡住,後麵已經買好校服、入住宿舍了,最後還是被通知也不被接收。”
校方:麵試過但不知道其患自閉症,勸退係怕影響正常學生
李昱表示,自己分別於9月1日、9月3日與校方進行溝通。溝通過程中,其提出“如果要勸退,需要書麵通知”的訴求。在3日的電話溝通中,校方表示“學校研究過,電話通知勸退,不給書麵通知”。
李昱認為,如果校方能更早給出不予錄取的結論,孩子還會有其他上學的機會。他曾聯係過另外一家學校,對方表示同意接收。但相關錄取已在8月1日截止。
“當前最大的訴求就是能讓孩子按照原計劃入學。”李昱告訴澎湃新聞,若事情得不到解決,後續將考慮訴諸法律手段。
9月8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就此事多次致電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校宣傳部一名老師回應稱,招錄流程中,麵試老師對於李同學患有自閉症並不知情。
該宣傳部老師表示,麵試老師一般麵試的都是正常學生,通常隻需要收集學生在學業、身份等方麵的證明材料。因此在麵試李同學時,可能沒有特別要求他提交殘疾人證。“我們的麵試人員沒有看到他的殘疾人證,也不知曉他患有自閉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了錄取通知書。”
該宣傳部老師告訴澎湃新聞,自2023年起,廣東省殘聯就與學校開設這一招生項目。從前兩年的招生情況來看,並未有自閉症學生被錄取。“我們基本上就是以招肢體殘疾和言語殘疾這兩類學生為主。主要是怕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生,所以還是勸自閉症學生家長去找一個適合他小孩就讀的學校。”
澎湃新聞向廣東省殘聯了解相關情況,廣東省殘聯教育就業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殘聯已關注到此事,目前正在進一步跟進。
李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9月9日,廣東省殘聯會與學校就此事進行一次溝通,共商解決方案。
專家:校方做法不合理,有歧視之嫌
福建省心啟航助殘幫扶中心理事長張秀麗長期關注自閉症人群成長與權益保護。她對澎湃新聞表示,李同學被錄取的升學項目本身就是殘聯與學校合作的一個殘障項目,卻因為學生殘障類型不同而拒絕接收,這是針對殘障類型的一個明顯歧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普通高級中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要求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拒絕招收的,當事人或者其親屬、監護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學校招收。
“教育的政策目標是保障所有殘疾類別學生的平等權利,而非排除特定類型。”張秀麗認為,學校已經給李同學發放錄取通知書,卻在開學報到日拒絕接收,錄取程序上也存在不合理之處。
《廣東省殘聯關於做好2025年殘疾人學生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通知》。圖片來源:截圖
“我覺得該學校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福建嘉禾嘉律師事務所律師黃舟雄對澎湃新聞指出,公民受教育的權利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不因殘疾而被剝奪。教育部、原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製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並沒有將自閉症列為高校可以不予錄取的嚴重疾病。其次,該學院的招生簡章中並沒有明確不招收自閉症學生,學生報考時已提交殘疾證,並無隱瞞病情。學院向學生寄發了錄取通知書,說明雙方教育服務合同已成立,學院沒有理由單方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