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賣盒飯成年輕人最新自救方式,有人剛夠生活費

賣盒飯成年輕人最新自救方式,有人剛夠生活費

文章來源: 每日人物 於 2025-09-08 21:29:1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賣盒飯。一個人在家庭廚房裏就可以製作,訂單數量在個位到幾十單之間,食材新鮮、比外賣健康、性價比高,這種自製盒飯正在渴望好好吃飯的打工人之間流行。

以前,經濟上行的時候,私廚是消費升級的象征,代表著高端、昂貴、個性化餐飲。但現在,私廚轉型盒飯,成了性價比的一環。

做盒飯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被裁員後Gap的,有穩定在編卻麵臨巨大心理壓力的,有兼職做美術教師渴望重新錨定個人價值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賣盒飯的收入不高,隻夠一個月生活費。但重要的是,賣盒飯更像一個度過低潮期的手段,有的人甚至就圖那份被肯定的情緒價值,“沒有哪份工作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

努力工作的結果是不確定的事,可是淘好了米,裝適量的水,放進電飯煲,會煮出鬆鬆軟軟的米飯,這是確定無疑的事。

?

成人小飯桌,

打工人的精神食糧

6月剛剛入夏,天氣就熱得讓人喪失幹活動力。出去送餐,電動車的墊子都燙得人沒法坐,芝麻醬決定歇業一個月。熄火沒做的這段時間裏,一位骨灰級顧客時不時給她發消息:“姐,求你了,什麽時候回來做小飯桌。”

芝麻醬生活在浙江寧波,做家庭小飯桌賣盒飯已接近一年。去年9月,她辭掉了原先在暑期托班的工作,開始做起盒飯,製作菜單、備菜、配送,全由她獨立完成。

▲芝麻醬的盒飯。圖 /訪談者提供

這位骨灰級顧客是一位男生,住在距離芝麻醬4公裏的位置。由於配送距離太遠會影響出餐效率,隻有順路的時候,芝麻醬才能給他配送。即使如此,男生鍥而不舍,專門坐地鐵,再騎共享小電驢,親自來取餐。

芝麻醬在他心裏仿佛廚神一般。她推薦他找家附近的盒飯小飯桌,他表示曾經滄海難為水,“都沒你做得好吃”。芝麻醬不開火的這一個月,他隻好仰賴外賣為生,吃到口腔潰瘍,叫苦連天,央求廚師長早日歸來。

一旦胃被某種固定口味養刁了,“口腹之欲”這份羈絆的深厚程度遠超想象。

生活在北京的可可,被大廠裁員後,Gap了將近一年。今年上半年,朋友建議她可以用擅長做飯的長處,做點盒飯,賺些外快。

朋友在北京國貿區域上班,每天中午和同事的固定台詞都是“今天吃什麽呀?”“不知道。”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偶爾結伴出去吃,大部分時候,都是靠周邊的外賣搞定午飯。

朋友先是引薦可可給一位懷孕的同事做飯,第一餐,同事在公共區域攤開飯盒,就引發其他人圍觀。當天,一個“國貿拚好飯”群就拉起來了。可可緊急采購了一批一次性飯盒,構思菜單,還找朋友借了輛小電動,正式開始接單。

由於生產力有限,加上“做多了不好吃”,她每日的盒飯上限是7份。每天下午,她在群裏發出明日菜單,顧客進行接龍,達到7位就結單。有些可以提早采購的食材她會晚上去超市,有些需要確保新鮮的,比如魚肉,就留到翌日一大早去采購。

做飯於她而言得心應手,“整個過程是放鬆的”,每天8點起床,一個半小時就能搞定所有。做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草魚燉豆腐,自製鹵雞腿海帶蓮藕,土豆燉牛肉都是受歡迎的主菜。主食除了米飯,也有玉米和貝貝南瓜,需要減肥的人可以備注。

盒飯之所以如此受青睞,原因在於其食材健康、口味家常、價格友好。在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盒飯的定價大概在20到35元左右。可可給盒飯的定價介於,“比普通外賣高一點,比精致外賣便宜一些”的中間區域,40元一份,一個主菜一個配菜,加上主食,食材加起來也有五六樣,還是比較豐富的,“主要是可以讓她們不用想每天中午吃什麽了”。

▲可可的盒飯食材豐富。圖 /訪談者提供

生活在北京順義的江玥,一年半前因病休假,手術後一直在家裏休養。恢複身體的這段時間,小區群有寶媽在找上門做飯的人,她想,自己既然每天做飯,不如也給鄰居做幾份試試。江玥自製的盒飯為三菜,一葷一素加一道半葷半素。根據每日菜品,定價在18元到40元之間浮動。她時不時會做一些比較複雜、費時費工序的菜,比如黃豆燜豬蹄、青椒釀肉、麵筋燒肉等。

在江玥的菜單裏,親自擀皮、和麵做的包子最受歡迎。原先她一個人做,隻能做幾十個,完全滿足不了廣大鄰裏的胃口。後來她和婆婆兩人一起合作,3個小時能做出100個左右的包子。

群裏的顧客就像她創業投資的股東,她偶爾有事不能做,還要在群裏跟大家告假。為了敲定下周五的包子是吃豆角餡還是梅幹菜餡,“股東”們舉行熱烈的“股東大會”進行表決,“為了給喜歡的梅幹菜拉票,有人把老公也拉進群一起投票”。

青睞小飯桌的不止個人。公司、學校,也是小飯桌盒飯的配送對象。進入暑假後,芝麻醬重新營業,有兩個暑托班找她合作,每天隻做午餐,一天的訂餐量大概在25到35份。

過去,公司、學校多和餐飲企業或機構合作,“但他們做得都不好吃”。辭職之前,芝麻醬曾在一家機構擔任校區管理,校區與校外餐飲機構合作,19元一餐,一葷兩素一湯,“巨難吃”。她想,這麽難吃都有人吃,為何不自己做?

“入行”之後,她加入了一個同城小飯桌的群,她發現,現在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在做盒飯的。群裏一共9個人,有和芝麻醬一樣,把小飯桌作為副業的;有體製內病休在家的,做盒飯賺外快,並且靠送盒飯保持跟外界的聯係;有之前做小區團購,利用積攢的穩定私域流量開設盒飯業務的,“簡直易如反掌”。

盒飯不是一線城市才有的需求,社交媒體上搜索“盒飯”話題,有7.7億瀏覽量。甚至不限於國內,隻要有中國胃的地方,都有人在賣盒飯:英國愛丁堡、澳大利亞悉尼、阿聯酋……民以食為天,不管在哪裏生活,都有在一餐一飯中尋找確定性的中國人。

賣盒飯能賺錢嗎?

做盒飯,可能是最小單位的創業形式之一,創業規模雖小,困難卻不少。

如何招攬客源是第一步。在廣東中山做小飯桌的大魚,最開始賣盒飯時,為了攬客,和丈夫上街挨個發傳單,並搞了開業優惠活動,“買3送1”,第一天開業,就累計了50多單。不過,這些客戶大多是散客,“配送非常累”。

配送是私廚賣盒飯的普遍難題。夏天配送,小電驢的坐墊燙到爆炸,“都不敢坐”。出去一趟,渾身汗濕。

如果接單區域較遠,配送時間變長,會增加很多損耗。

江玥曾想找騎手幫忙配送,一問,“一單要8元”,比她的純利潤還高,隻好繼續自己配送。偶爾有意外發生。前幾周,配送完最後一份飯後,江玥騎著電動車被人撞了,腳摔得烏青,休息了整整一周。

除了配送,賣盒飯的成本還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損耗。長沙媽媽鄧琳,暑期主要給父母要全職上班的初高中小顧客們送盒飯,9月一開學,孩子們返校之後,她的單量一下銳減,“食材浪費嚴重,就沒怎麽接單了”。

▲除了配送,賣盒飯的成本還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損耗。圖 /《吃飽喝足等幸福》

消費者對價格很是敏感。以前,經濟上行的時候,私廚是消費升級的象征,代表著高端、昂貴。但現在,私廚轉型盒飯,成了性價比的一環。

最初做的一個月,江玥定價在十幾元,菜單裏包括雞翅、排骨,她對食材的價格不熟悉,以為“雞翅也是不貴的”,月末結賬一看,虧了將近700元。第二個月把價格提到25元左右,一波顧客如潮水般退去了,“一天的訂單隻有一兩份”。直到進入暑假,社交媒體給她推了一波流量,每天的客單量穩定在十幾份。

江玥一天做中餐與晚餐兩頓,定價和利潤根據菜品有所不同,“做雞肉的話,利潤會大一些,排骨和牛肉會少一些”。訂單最多的一天,兩頓飯加起來接了35單,淨賺200多元。

然而,私廚盒飯由於人手限製,出餐量有限,單量無法提高,利潤終究有限,“隻能賺個人工費”。

全職媽媽鄧琳,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照顧孩子之外,流水線般地完成買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的工作,送完餐,收拾好廚房常常已到下午2點,相當於不間斷忙碌了6個多小時,才有時間喘口氣。

而她一人的勞動力,一天最多出餐10份,25元一份,利潤大概在7到8元一份。換句話說,每天勞動大半天,日薪在70到80元上下。鄧琳從八月下旬開始做盒飯,將近三周的時候,利潤堪堪1000元。

這多少有些打擊鄧琳的積極性,她萌生了放棄的念頭,“賺的錢跟付出的時間比起來,還是有點少的”。

但也有人掙到了錢。芝麻醬所在的盒飯群裏,有幾個在她看來可稱之為“做飯超人”——有人一中午的營業額做到2995元,有人一中午做了140份,如果每天都能完成這麽多單,每月開張20天,月入賬也能有幾萬元。

而賺到錢的前提一定是勤奮。餐飲是一門辛苦活兒,一中午做了140份的那位,大清早6點半就去買菜,早上9點就開始打包裝盒。她盤下了一間店鋪,用老虎灶,大火大鍋,加上大電飯煲,“量大的時候就要這麽做”。有人一直忙碌到晚上9點,翌日5點起床幹活,如此循環往複。

▲餐飲是一門辛苦活兒。圖 /《單身的廚房》

芝麻醬的盒飯固定三菜一湯一飯,28元,盒飯一共4格,會隨機贈送水果、麵點或蔬菜。她雖自認是群裏最小的“卡拉米”,倘若可以與穩定的團餐客戶合作,每天做20單,一個月做20天,也能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兼職教畫畫的2000元,“一個月差不多能苟過去”。

“實話說,散客購買力太低,而且送餐難度很大,小飯桌要想做好,還得靠團單發力。”相比散客,團單的配送也更簡單,跑一趟就能搞定。大魚後期轉變了獲客方向,專門跑公司、機構、工廠,從散客到團單,從客源結構方麵進行升級。

開學之後,沒有托班的需求,光靠散客,單量銳減到每頓3單左右,沒什麽收入。這便是小飯桌的不穩定性。一旦沒有顧客,小飯桌很容易倒閉。

是否取得餐飲資質也是這門生意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按照法律法規,餐飲行業需要取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某種程度上,自製盒飯處在食品安全監督之外的灰色地帶,在食品安全上主要依賴信任。

在芝麻醬看來,做小飯桌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不愛吃不好吃嫌貴可以不吃,同理,要是真的不賺錢虧本,又何必要做小飯桌”。

“沒有哪份工作

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

除了賺錢,賣盒飯更像一個度過低潮期的維生手段,一種自救方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賣盒飯的收入不高,隻夠一個月生活費,但做這件事帶來的正反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給陷入困境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支點。

可可工作多年,“沒有哪份工作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接單群常常變成“誇誇群”,“好家夥,秒沒,整得跟小米SU7一樣”“美味,想要食譜”“今天又光盤了”——有同樣來自湖北的老鄉,誇可可做的飯讓她想起了媽媽的味道;有人為錯過群裏的接龍名額扼腕歎息;有人跟她說,因為可以吃到她做的飯,對上班都多了幾分期待。

大家對她感情“複雜”:既希望她能找到工作重返工作崗位,又擔心她重新上班之後,自己的午餐沒有著落。

“如果我哪天忘記發菜單,(大家)會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麽事”,她還暢想如果大家搬去什麽山清水秀的地方辦公,“把我也帶過去”。

芝麻醬原來是一名全職的美術培訓老師,結婚生子之後,從全職轉為兼職,“白天在家帶孩子,下午4點到8點出門上課”。帶娃的壓力、一成不變的生活讓她像陷入泥沼一樣癱軟下去。最先是身體上的孱弱,生孩子之後,身體沒能好好恢複,再到心力的下降,婚姻和友情她都沒心思經營。

回憶那段時間的心情,她在社交媒體上寫,“痛苦爬滿了我的心”。最難受的是對自己的不認可,“一個人自己都不愛自己,是世界上最毀滅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賣盒飯讓芝麻醬恢複正常生活的節奏,收到的認可也成為她修複信心的支撐。做菜單,聯係客戶,準備食材,采購,備菜,購置保溫飯盒、保溫袋,“媽呀,要幹的事情可太多了!”

做盒飯的2個月,可可每天入賬約200元,她沒有算過純利潤,最多能覆蓋生活費。對她而言重要的是,一天的開頭把錢賺到,“剩下的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生活像找到了錨點。

▲某種程度上,賣盒飯讓芝麻醬恢複正常生活的節奏。圖 /《吃飽喝足等幸福》

江玥形容做盒飯的快樂是,“上班發工資,一個月開心一下,但賣盒飯,每一天都能開心一下”。金錢和情緒的反饋,都是即時的。

如果把找工作需要的能力分點羅列,這裏麵絕不包括“做飯好吃”。在經曆過被裁員、一年多的求職、碰壁、再求職之後,可可更加明白,比起虛無的東西,比如流量、比如寫在工作匯報裏的數字,她更喜歡真實的人來人往。

回顧過去2年在大廠的工作,她沒有獲得任何成就感和認同感。她覺得自己隻是大廠這個巨大機器裏一枚小小的螺絲釘,她不知道她所做的運營,所維護的流量,到底能帶來什麽實際的結果。

而曾在大廠工作的背景如今非但不能為簡曆加分,反而成了她找工作時被卡住的原因,“小一點的公司不需要我,大廠又沒有很匹配的崗位”。回望過去進入大廠的時刻,她用脫口秀段子裏的話自嘲,“就像和麵,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我是‘水’進來的”。

大廠以開會、拉齊進度聞名的工作作風令她不適應。她曾有個同事,以自豪的口吻告訴她,“今天有7個會要開”。但她不明白,150字一段話能講完的內容,為什麽非要開會。把日程表塞滿,就能證明這個人在做事嗎?

但她也是矛盾的。她羨慕會匯報的同事,“換個說法就能把報告說得那麽漂亮”,她反思自己,“為什麽我學不會?”

領導曾經在她麵前直接爆粗口,明晃晃指向她,她很快消化了,“反正你開不了我”。但之後,整個事業線被優化了,鏈條上的人都要隨之消失。

但是做飯這個手藝不會消失。她最近又重新上班了,“國貿拚好飯”群的反應讓她莞爾,“應該說恭喜的,但又很傷心,午餐又流離失所,回到到處找吃的的生活”。即使不再是食客與主廚的關係,她們也因為好好做飯、好好吃飯這件事產生了情感連接。

要是時間精力允許,她很想把做盒飯發展成穩定的副業。工作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可是淘好了米,裝適量的水,放進電飯煲,會煮出鬆鬆軟軟的米飯,這是確定無疑的事。這份確定性給予人安心。

然而,入職新工作的頭兩天,她就累得回家倒頭就睡,根本抽不出時間做別的事,“要是她們星期六、星期天上班就好了!”

有人退出,就有人加入。

做盒飯那段時間,可可還被引薦上門去給上班族做晚飯,她上班後,原先找她做飯的食客栗子也開始另尋大廚。栗子在閑魚上聯係到了一位廚師,上門做飯,兩菜一湯38元,三菜一湯48元。

對方是個30多歲的男性,在一家食堂做廚師,每天下午3點結束工作,下班後,每晚6點到10點,他開始做上門做飯的副業。

專職廚師的專業性從菜品可以體現,“他會做羊蠍子、辣子雞,真的非常好吃”。

為了賺這38塊錢,他往返的時間足有三個小時,栗子會給他報銷乘坐地鐵的費用。栗子和舍友吃飯的時候,他會留下來把整個廚房(包括壁櫥)裏裏外外清掃一遍,“現在我家裏最幹淨的地方就是廚房”。

掌廚盒飯,即使最少時隻有幾個顧客,江玥也要求自己出品的盒飯,色香味俱全,葷素搭配。

▲圖 /視覺中國

有一回,她做了芹菜炒牛肉,搭配青椒土豆絲,“全部都是綠色,菜盛出來我就不開心”。後來她總結了經驗,先把大菜定好,“大菜若是深色係的,其它菜就要搭配一個淺色係的”。

為了炒出鍋氣,她特意買了一個大鍋。之前用小鍋,數量一多,“青菜容易煮出水來,變得像燉菜,炒不出鍋氣”。買了大鍋之後,炒手撕包菜好吃很多。

隨著做盒飯的時間累積,芝麻醬的右手食指根部多出了一個老繭,“切肉切的”,她很高興,“這是做小飯桌留給我的紀念品”。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夫婦好心幫陌生男手機充電 慘被虐5小時活活燒死
她醉酒打Uber嘔吐 被司機趕下車 遭陌生人撿屍強奸
前北京副市長判囚12年 疑因擋不住“車撞中南海”?
萬斯長文悼好友柯克 將用空軍二號運送靈柩回原居地
業主還原於朦朧墜樓細節:狗聞到血腥味才注意到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柯克槍擊案嫌疑人已被拘捕 希望他被判死刑
哈裏斯一席話炸裂拜登圈子:暴露出她是多麽淺薄
高大帥氣口若懸河 柯克被視為明日之星 川普接班人
殺害查理·柯克槍手的“狙擊點位”被曝光,疑有槍手痕跡
川普與內塔尼亞胡通話時非常憤怒:為何沒通知我
對話西貝前後廚員工:究竟用沒用預製菜?
外國“水果貴族”,集體淪為中國土特產
遭美拘留韓國工人返國親人淚迎 民團諷“不是朋友嗎”
從“街車”到份額僅剩1%,韓係車在華銷量一落千丈
亞航擬采購中國C919,衝擊空客-波音壟斷地位
以軍72小時內襲擊敘利亞、黎巴嫩等6國 胡賽武裝回應
吳京形象塌房了遭群嘲:可笑的“爹味老登”太自戀
解放軍曾用電磁武器融化印軍?美國議員語出驚人
柯克被殺 陰謀論再度四起 這事兒和以色列有關?
俄無人機進犯波蘭:普京“壓力測試” 北約導彈代價昂貴…
美國聯邦調查局懸賞10萬美元,尋找凶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賣盒飯成年輕人最新自救方式,有人剛夠生活費

每日人物 2025-09-08 21:29:15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賣盒飯。一個人在家庭廚房裏就可以製作,訂單數量在個位到幾十單之間,食材新鮮、比外賣健康、性價比高,這種自製盒飯正在渴望好好吃飯的打工人之間流行。

以前,經濟上行的時候,私廚是消費升級的象征,代表著高端、昂貴、個性化餐飲。但現在,私廚轉型盒飯,成了性價比的一環。

做盒飯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被裁員後Gap的,有穩定在編卻麵臨巨大心理壓力的,有兼職做美術教師渴望重新錨定個人價值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賣盒飯的收入不高,隻夠一個月生活費。但重要的是,賣盒飯更像一個度過低潮期的手段,有的人甚至就圖那份被肯定的情緒價值,“沒有哪份工作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

努力工作的結果是不確定的事,可是淘好了米,裝適量的水,放進電飯煲,會煮出鬆鬆軟軟的米飯,這是確定無疑的事。

?

成人小飯桌,

打工人的精神食糧

6月剛剛入夏,天氣就熱得讓人喪失幹活動力。出去送餐,電動車的墊子都燙得人沒法坐,芝麻醬決定歇業一個月。熄火沒做的這段時間裏,一位骨灰級顧客時不時給她發消息:“姐,求你了,什麽時候回來做小飯桌。”

芝麻醬生活在浙江寧波,做家庭小飯桌賣盒飯已接近一年。去年9月,她辭掉了原先在暑期托班的工作,開始做起盒飯,製作菜單、備菜、配送,全由她獨立完成。

▲芝麻醬的盒飯。圖 /訪談者提供

這位骨灰級顧客是一位男生,住在距離芝麻醬4公裏的位置。由於配送距離太遠會影響出餐效率,隻有順路的時候,芝麻醬才能給他配送。即使如此,男生鍥而不舍,專門坐地鐵,再騎共享小電驢,親自來取餐。

芝麻醬在他心裏仿佛廚神一般。她推薦他找家附近的盒飯小飯桌,他表示曾經滄海難為水,“都沒你做得好吃”。芝麻醬不開火的這一個月,他隻好仰賴外賣為生,吃到口腔潰瘍,叫苦連天,央求廚師長早日歸來。

一旦胃被某種固定口味養刁了,“口腹之欲”這份羈絆的深厚程度遠超想象。

生活在北京的可可,被大廠裁員後,Gap了將近一年。今年上半年,朋友建議她可以用擅長做飯的長處,做點盒飯,賺些外快。

朋友在北京國貿區域上班,每天中午和同事的固定台詞都是“今天吃什麽呀?”“不知道。”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偶爾結伴出去吃,大部分時候,都是靠周邊的外賣搞定午飯。

朋友先是引薦可可給一位懷孕的同事做飯,第一餐,同事在公共區域攤開飯盒,就引發其他人圍觀。當天,一個“國貿拚好飯”群就拉起來了。可可緊急采購了一批一次性飯盒,構思菜單,還找朋友借了輛小電動,正式開始接單。

由於生產力有限,加上“做多了不好吃”,她每日的盒飯上限是7份。每天下午,她在群裏發出明日菜單,顧客進行接龍,達到7位就結單。有些可以提早采購的食材她會晚上去超市,有些需要確保新鮮的,比如魚肉,就留到翌日一大早去采購。

做飯於她而言得心應手,“整個過程是放鬆的”,每天8點起床,一個半小時就能搞定所有。做了一段時間,她發現草魚燉豆腐,自製鹵雞腿海帶蓮藕,土豆燉牛肉都是受歡迎的主菜。主食除了米飯,也有玉米和貝貝南瓜,需要減肥的人可以備注。

盒飯之所以如此受青睞,原因在於其食材健康、口味家常、價格友好。在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盒飯的定價大概在20到35元左右。可可給盒飯的定價介於,“比普通外賣高一點,比精致外賣便宜一些”的中間區域,40元一份,一個主菜一個配菜,加上主食,食材加起來也有五六樣,還是比較豐富的,“主要是可以讓她們不用想每天中午吃什麽了”。

▲可可的盒飯食材豐富。圖 /訪談者提供

生活在北京順義的江玥,一年半前因病休假,手術後一直在家裏休養。恢複身體的這段時間,小區群有寶媽在找上門做飯的人,她想,自己既然每天做飯,不如也給鄰居做幾份試試。江玥自製的盒飯為三菜,一葷一素加一道半葷半素。根據每日菜品,定價在18元到40元之間浮動。她時不時會做一些比較複雜、費時費工序的菜,比如黃豆燜豬蹄、青椒釀肉、麵筋燒肉等。

在江玥的菜單裏,親自擀皮、和麵做的包子最受歡迎。原先她一個人做,隻能做幾十個,完全滿足不了廣大鄰裏的胃口。後來她和婆婆兩人一起合作,3個小時能做出100個左右的包子。

群裏的顧客就像她創業投資的股東,她偶爾有事不能做,還要在群裏跟大家告假。為了敲定下周五的包子是吃豆角餡還是梅幹菜餡,“股東”們舉行熱烈的“股東大會”進行表決,“為了給喜歡的梅幹菜拉票,有人把老公也拉進群一起投票”。

青睞小飯桌的不止個人。公司、學校,也是小飯桌盒飯的配送對象。進入暑假後,芝麻醬重新營業,有兩個暑托班找她合作,每天隻做午餐,一天的訂餐量大概在25到35份。

過去,公司、學校多和餐飲企業或機構合作,“但他們做得都不好吃”。辭職之前,芝麻醬曾在一家機構擔任校區管理,校區與校外餐飲機構合作,19元一餐,一葷兩素一湯,“巨難吃”。她想,這麽難吃都有人吃,為何不自己做?

“入行”之後,她加入了一個同城小飯桌的群,她發現,現在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在做盒飯的。群裏一共9個人,有和芝麻醬一樣,把小飯桌作為副業的;有體製內病休在家的,做盒飯賺外快,並且靠送盒飯保持跟外界的聯係;有之前做小區團購,利用積攢的穩定私域流量開設盒飯業務的,“簡直易如反掌”。

盒飯不是一線城市才有的需求,社交媒體上搜索“盒飯”話題,有7.7億瀏覽量。甚至不限於國內,隻要有中國胃的地方,都有人在賣盒飯:英國愛丁堡、澳大利亞悉尼、阿聯酋……民以食為天,不管在哪裏生活,都有在一餐一飯中尋找確定性的中國人。

賣盒飯能賺錢嗎?

做盒飯,可能是最小單位的創業形式之一,創業規模雖小,困難卻不少。

如何招攬客源是第一步。在廣東中山做小飯桌的大魚,最開始賣盒飯時,為了攬客,和丈夫上街挨個發傳單,並搞了開業優惠活動,“買3送1”,第一天開業,就累計了50多單。不過,這些客戶大多是散客,“配送非常累”。

配送是私廚賣盒飯的普遍難題。夏天配送,小電驢的坐墊燙到爆炸,“都不敢坐”。出去一趟,渾身汗濕。

如果接單區域較遠,配送時間變長,會增加很多損耗。

江玥曾想找騎手幫忙配送,一問,“一單要8元”,比她的純利潤還高,隻好繼續自己配送。偶爾有意外發生。前幾周,配送完最後一份飯後,江玥騎著電動車被人撞了,腳摔得烏青,休息了整整一周。

除了配送,賣盒飯的成本還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損耗。長沙媽媽鄧琳,暑期主要給父母要全職上班的初高中小顧客們送盒飯,9月一開學,孩子們返校之後,她的單量一下銳減,“食材浪費嚴重,就沒怎麽接單了”。

▲除了配送,賣盒飯的成本還涉及到餐盒和菜品損耗。圖 /《吃飽喝足等幸福》

消費者對價格很是敏感。以前,經濟上行的時候,私廚是消費升級的象征,代表著高端、昂貴。但現在,私廚轉型盒飯,成了性價比的一環。

最初做的一個月,江玥定價在十幾元,菜單裏包括雞翅、排骨,她對食材的價格不熟悉,以為“雞翅也是不貴的”,月末結賬一看,虧了將近700元。第二個月把價格提到25元左右,一波顧客如潮水般退去了,“一天的訂單隻有一兩份”。直到進入暑假,社交媒體給她推了一波流量,每天的客單量穩定在十幾份。

江玥一天做中餐與晚餐兩頓,定價和利潤根據菜品有所不同,“做雞肉的話,利潤會大一些,排骨和牛肉會少一些”。訂單最多的一天,兩頓飯加起來接了35單,淨賺200多元。

然而,私廚盒飯由於人手限製,出餐量有限,單量無法提高,利潤終究有限,“隻能賺個人工費”。

全職媽媽鄧琳,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照顧孩子之外,流水線般地完成買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的工作,送完餐,收拾好廚房常常已到下午2點,相當於不間斷忙碌了6個多小時,才有時間喘口氣。

而她一人的勞動力,一天最多出餐10份,25元一份,利潤大概在7到8元一份。換句話說,每天勞動大半天,日薪在70到80元上下。鄧琳從八月下旬開始做盒飯,將近三周的時候,利潤堪堪1000元。

這多少有些打擊鄧琳的積極性,她萌生了放棄的念頭,“賺的錢跟付出的時間比起來,還是有點少的”。

但也有人掙到了錢。芝麻醬所在的盒飯群裏,有幾個在她看來可稱之為“做飯超人”——有人一中午的營業額做到2995元,有人一中午做了140份,如果每天都能完成這麽多單,每月開張20天,月入賬也能有幾萬元。

而賺到錢的前提一定是勤奮。餐飲是一門辛苦活兒,一中午做了140份的那位,大清早6點半就去買菜,早上9點就開始打包裝盒。她盤下了一間店鋪,用老虎灶,大火大鍋,加上大電飯煲,“量大的時候就要這麽做”。有人一直忙碌到晚上9點,翌日5點起床幹活,如此循環往複。

▲餐飲是一門辛苦活兒。圖 /《單身的廚房》

芝麻醬的盒飯固定三菜一湯一飯,28元,盒飯一共4格,會隨機贈送水果、麵點或蔬菜。她雖自認是群裏最小的“卡拉米”,倘若可以與穩定的團餐客戶合作,每天做20單,一個月做20天,也能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兼職教畫畫的2000元,“一個月差不多能苟過去”。

“實話說,散客購買力太低,而且送餐難度很大,小飯桌要想做好,還得靠團單發力。”相比散客,團單的配送也更簡單,跑一趟就能搞定。大魚後期轉變了獲客方向,專門跑公司、機構、工廠,從散客到團單,從客源結構方麵進行升級。

開學之後,沒有托班的需求,光靠散客,單量銳減到每頓3單左右,沒什麽收入。這便是小飯桌的不穩定性。一旦沒有顧客,小飯桌很容易倒閉。

是否取得餐飲資質也是這門生意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按照法律法規,餐飲行業需要取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某種程度上,自製盒飯處在食品安全監督之外的灰色地帶,在食品安全上主要依賴信任。

在芝麻醬看來,做小飯桌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不愛吃不好吃嫌貴可以不吃,同理,要是真的不賺錢虧本,又何必要做小飯桌”。

“沒有哪份工作

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

除了賺錢,賣盒飯更像一個度過低潮期的維生手段,一種自救方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賣盒飯的收入不高,隻夠一個月生活費,但做這件事帶來的正反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給陷入困境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支點。

可可工作多年,“沒有哪份工作能獲得這麽多正反饋”,接單群常常變成“誇誇群”,“好家夥,秒沒,整得跟小米SU7一樣”“美味,想要食譜”“今天又光盤了”——有同樣來自湖北的老鄉,誇可可做的飯讓她想起了媽媽的味道;有人為錯過群裏的接龍名額扼腕歎息;有人跟她說,因為可以吃到她做的飯,對上班都多了幾分期待。

大家對她感情“複雜”:既希望她能找到工作重返工作崗位,又擔心她重新上班之後,自己的午餐沒有著落。

“如果我哪天忘記發菜單,(大家)會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麽事”,她還暢想如果大家搬去什麽山清水秀的地方辦公,“把我也帶過去”。

芝麻醬原來是一名全職的美術培訓老師,結婚生子之後,從全職轉為兼職,“白天在家帶孩子,下午4點到8點出門上課”。帶娃的壓力、一成不變的生活讓她像陷入泥沼一樣癱軟下去。最先是身體上的孱弱,生孩子之後,身體沒能好好恢複,再到心力的下降,婚姻和友情她都沒心思經營。

回憶那段時間的心情,她在社交媒體上寫,“痛苦爬滿了我的心”。最難受的是對自己的不認可,“一個人自己都不愛自己,是世界上最毀滅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賣盒飯讓芝麻醬恢複正常生活的節奏,收到的認可也成為她修複信心的支撐。做菜單,聯係客戶,準備食材,采購,備菜,購置保溫飯盒、保溫袋,“媽呀,要幹的事情可太多了!”

做盒飯的2個月,可可每天入賬約200元,她沒有算過純利潤,最多能覆蓋生活費。對她而言重要的是,一天的開頭把錢賺到,“剩下的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生活像找到了錨點。

▲某種程度上,賣盒飯讓芝麻醬恢複正常生活的節奏。圖 /《吃飽喝足等幸福》

江玥形容做盒飯的快樂是,“上班發工資,一個月開心一下,但賣盒飯,每一天都能開心一下”。金錢和情緒的反饋,都是即時的。

如果把找工作需要的能力分點羅列,這裏麵絕不包括“做飯好吃”。在經曆過被裁員、一年多的求職、碰壁、再求職之後,可可更加明白,比起虛無的東西,比如流量、比如寫在工作匯報裏的數字,她更喜歡真實的人來人往。

回顧過去2年在大廠的工作,她沒有獲得任何成就感和認同感。她覺得自己隻是大廠這個巨大機器裏一枚小小的螺絲釘,她不知道她所做的運營,所維護的流量,到底能帶來什麽實際的結果。

而曾在大廠工作的背景如今非但不能為簡曆加分,反而成了她找工作時被卡住的原因,“小一點的公司不需要我,大廠又沒有很匹配的崗位”。回望過去進入大廠的時刻,她用脫口秀段子裏的話自嘲,“就像和麵,麵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我是‘水’進來的”。

大廠以開會、拉齊進度聞名的工作作風令她不適應。她曾有個同事,以自豪的口吻告訴她,“今天有7個會要開”。但她不明白,150字一段話能講完的內容,為什麽非要開會。把日程表塞滿,就能證明這個人在做事嗎?

但她也是矛盾的。她羨慕會匯報的同事,“換個說法就能把報告說得那麽漂亮”,她反思自己,“為什麽我學不會?”

領導曾經在她麵前直接爆粗口,明晃晃指向她,她很快消化了,“反正你開不了我”。但之後,整個事業線被優化了,鏈條上的人都要隨之消失。

但是做飯這個手藝不會消失。她最近又重新上班了,“國貿拚好飯”群的反應讓她莞爾,“應該說恭喜的,但又很傷心,午餐又流離失所,回到到處找吃的的生活”。即使不再是食客與主廚的關係,她們也因為好好做飯、好好吃飯這件事產生了情感連接。

要是時間精力允許,她很想把做盒飯發展成穩定的副業。工作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可是淘好了米,裝適量的水,放進電飯煲,會煮出鬆鬆軟軟的米飯,這是確定無疑的事。這份確定性給予人安心。

然而,入職新工作的頭兩天,她就累得回家倒頭就睡,根本抽不出時間做別的事,“要是她們星期六、星期天上班就好了!”

有人退出,就有人加入。

做盒飯那段時間,可可還被引薦上門去給上班族做晚飯,她上班後,原先找她做飯的食客栗子也開始另尋大廚。栗子在閑魚上聯係到了一位廚師,上門做飯,兩菜一湯38元,三菜一湯48元。

對方是個30多歲的男性,在一家食堂做廚師,每天下午3點結束工作,下班後,每晚6點到10點,他開始做上門做飯的副業。

專職廚師的專業性從菜品可以體現,“他會做羊蠍子、辣子雞,真的非常好吃”。

為了賺這38塊錢,他往返的時間足有三個小時,栗子會給他報銷乘坐地鐵的費用。栗子和舍友吃飯的時候,他會留下來把整個廚房(包括壁櫥)裏裏外外清掃一遍,“現在我家裏最幹淨的地方就是廚房”。

掌廚盒飯,即使最少時隻有幾個顧客,江玥也要求自己出品的盒飯,色香味俱全,葷素搭配。

▲圖 /視覺中國

有一回,她做了芹菜炒牛肉,搭配青椒土豆絲,“全部都是綠色,菜盛出來我就不開心”。後來她總結了經驗,先把大菜定好,“大菜若是深色係的,其它菜就要搭配一個淺色係的”。

為了炒出鍋氣,她特意買了一個大鍋。之前用小鍋,數量一多,“青菜容易煮出水來,變得像燉菜,炒不出鍋氣”。買了大鍋之後,炒手撕包菜好吃很多。

隨著做盒飯的時間累積,芝麻醬的右手食指根部多出了一個老繭,“切肉切的”,她很高興,“這是做小飯桌留給我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