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快被晃瞎了!"上海一些光伏發電項目引光汙染爭議
上觀新聞
2025-09-07 19:31:46
8月下旬,見南側的地麵停車場開始在雨棚支架上覆蓋光伏板時,虹梅菁典小區居民丁女士就有著不好的預感:“這光伏板一旦連綿成片,會不會帶來嚴重的光線反射?”果不其然,8月30日周六上午9時許,當她拉開臥室窗簾時,一陣炫目的強光刺了進來……
近日,閔行區虹梅菁典小區的居民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稱小區南側停車場加建的光伏板給他們帶來了較為嚴重的光汙染。居民們質疑,如此規模的光伏設施在建設時,為何沒有進行影響評估並征詢附近居民的意見?
據記者了解,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近幾年,上海出台政策,加快在各類建築屋麵布設光伏設施的進度。除了要求新建建築屋頂按比例安裝光伏設施外,既有建築上加建光伏設施也蔚然成風。但與此同時,光伏設施帶來的光汙染等新矛盾也逐步顯現。這些矛盾能否避免?
刺目!光伏板長時間反射陽光
虹梅菁典小區位於閔行區春申路薔薇路路口,南側緊挨著小區的,就是居民所說的地麵停車場。停車場入口處的“收費服務公示牌”上寫有,停車場名為“梅隆超級充電站停車場”。公示牌顯示,停車場於今年3月剛通過閔行區交通委的備案。
9月1日,記者現場看到,停車場尚未完全建設完畢,沿薔薇路一排還是施工圍擋串起來的臨時圍牆。南北兩個停車場出入口閘機已裝好,走進去看到,內部設施已齊備,已零星停有了一些車輛。柏油路麵上清晰畫有車位線,停車場中央區域共排列有6組南北向排列的車位,每組對稱分布兩列,其中一列車位還是供大巴車停放的大型車位,四周也零散分布有一圈車位,加起來共有300餘個車位。正如停車場名字所描述,這是一個配備充換電功能的停車場,不少車位上裝有“石化易電”品牌充電樁,近薔薇路側的兩組車位上安裝的是快充充電樁,裏麵裝的是小型慢充充電樁。貼著薔薇路的最外側,停車場還布設有一個“理想快充站”和“蔚來換電站”。
停車場內,有幾名工人正在忙碌,為光伏板的安裝收尾:近薔薇路側有3組車位上裝有“Y”形支架,支架上鋪滿黑色的光伏板,覆蓋了下方整組停車位。從下方的車位數量來推測,一組光伏板就有四五十米長。此外,“理想快充站”的幾個車位上方也覆蓋有光伏板。抬頭再看,與裝有光伏板的車位僅一牆之隔的,是虹梅菁典小區高層樓8號樓,即光伏板處於8號樓正下方,而反映被“光汙染”困擾的也主要是8號樓的居民。
近薔薇路側有3組車位上裝有“Y”形支架,支架上鋪滿黑色的光伏板。
停車場的光伏設施與虹梅菁典小區僅一牆之隔。
正值上午9時許,陽光已很是猛烈。記者轉而來到小區8號樓,實地體驗光伏板反光帶來的影響。在18樓的一戶人家,記者先來到南陽台,剛湊近窗戶玻璃處,還沒來得及往下細看,猛烈的強光就迫使人閉上了眼睛。緩了一會再看,強光是三組“Y”形光伏板中最外側一組所反射上來的陽光,反光區域大約有兩到三個車位那麽大。由於角度很正,加上光伏板平整光滑,反射上來的光線也很“聚集”,在室內稍暗的臥室,天花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反射上來的光線形成的藍色光斑。記者隨後到樓內不同樓層多戶人家查看,發現5樓以上的人家都受多多少少受到光伏板反光的影響,且樓層越往上,反光越為強烈。
圖為18樓居民家窗台拍攝到的情景。光伏板反射上來的光線很“聚集”,亮度極高。
在室內稍暗的臥室,天花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反射上來的光線形成的藍色光斑。
另據居民們觀察,由於光伏板麵積大,且光伏板自身也有兩種對稱的角度,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反射入居民家中的光線持續存在,居民們需長時間拉上窗簾。入夜後,光伏板又會將停車場的路燈光線反射入低樓層的居民家中……
7樓居民提供的照片顯示,樓層較低時,光伏板反射進居民家的光線較散。(居民提供)
評估過對小區的“光汙染”嗎?
據虹梅菁典小區居民丁女士介紹,小區南側停車場所在地塊,是小區開發商“鵬祥地產”開發虹梅菁典小區時一並拿下的,按照規劃本該建設配套幼兒園。但由於該區域教育資源飽和,幼兒園一直未予開發,地塊也長期閑置,叢生雜草。今年年初,居民們發現閑置地塊被清理後開始硬化處理,這才得知閑置地塊已被租下,用作開設臨時停車場。
記者留意到,除了北側的虹梅菁典小區較新外,停車場南側、東側分布有虹梅南苑、薔薇新村等多個老小區,這些小區普遍停車資源緊張,新能源車充電也困難,因而,將閑置地塊利用起來開一個可以充換電的停車場並非壞事,可解老小區的燃眉之急。據停車場的管理人員稱,停車場尚未正式運營,目前已有周邊小區的50餘輛車辦理登記過夜停放。
如果僅僅開設停車場,倒也不會有太大的矛盾。那麽,光伏板又是為何安裝?充電站停車場的開發運營主體“上海耀捷訊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海燕告訴記者,考慮到光伏的發電可以供充電站自用,同時也是響應政府建設光伏發電的號召,因此去年在辦理充電站的相關手續時,將“光伏雨棚”的建設也考慮了進去,並進行了備案,即安裝的光伏設施同時可以用作車位和充電設施的雨棚。光伏板的安裝,手續上是齊備的。
對於帶來困擾的光伏板,虹梅菁典小區居民存在諸多疑問:光伏設施與小區相鄰,對可能產生的影響是否需要事前評估,又是否需要征求小區居民的意見?
停車場的光伏設施與虹梅菁典小區僅一牆之隔。
趙海燕所說的“備案手續”,是指按照目前的法規要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備案管理”。既然是備案,通常並不設置審批條件。在具體要求上,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中,僅要求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場所“合法合規、手續齊全、產權清晰”,項目“合理布置光伏組件朝向、傾角和高度”,並無環境影響評估方麵的要求。記者進一步查詢了上海各區發布的“關於做好分布式光伏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也隻要求光伏項目必須符合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四周不得圍蔽形成建築使用空間等等,也未提及環境影響評估。
另一方麵,對於光伏板反射的陽光是否屬於光汙染也存在爭議。嘉定區政府日前在回複一則光伏“光汙染”的相關投訴時表示,“上海市環保條例中關於光汙染的定義為有源光線產生,光伏反射光是否屬於光汙染政策無具體規定。”
相關標準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上海發布了多則推動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文件,對於新建和存量的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工業廠房等建築屋頂安裝光伏都有著具體的要求,同時也鼓勵有意願的居民利用存量居住建築屋頂建設光伏項目。但同時也應看到,隨著光伏項目建設的推進,緊鄰居民小區的光伏項目引發了不少矛盾和投訴,且屬地政府處理上較為棘手。
今年8月中旬,靜安區複地新都國際小區的居民投訴,稱小區沿街的公興路75號商鋪在屋頂建設了光伏項目,給臨近樓幢的居民帶來了“光汙染”。9月2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公興路75號是一幢獨立的沿街商鋪樓,和居民樓並不相連,裏麵開設一家口腔門診。從小區內,僅能看到頂樓光伏板的一角。居民提供了更為清晰的圖片,可見光伏板覆蓋了大半個屋頂,且光伏板下方的空間也進行了封閉。寶山路街道城管接到投訴上門檢查後認為,公興路75號安裝的光伏板不僅高達3.2米,超過了國家標準,下方空間封閉也涉嫌違法建築。目前,執法部門已對其進行立案查處,並申請拆除流程。
圖為公興路75號商鋪樓頂安裝的光伏板。寶山路街道城管檢查後發現,光伏板不僅高達3.2米,超過了國家標準,下方空間封閉也涉嫌違法建築。
不過,城管部門坦言:如果公興路75號建設的光伏項目符合建設要求,那城管部門便不好介入,居民們投訴的“光汙染”可能隻能通過協商來解決。
協商能解決問題嗎?9月2日下午,梅隴鎮政府召集虹梅菁典小區所在的居委會和充換電停車場運營方,協商“光汙染”的處理辦法,記者也旁聽了整個過程。會上,停車場運營方表態不會讓光伏板影響居民們的生活,稱會在居委會的協助下,安排技術人員上門一家家查看“光汙染”的情況,確定反射的區域後,采取遮蓋等技術方式消除反光影響。
但與其事後協商,不如事前預防。8月中旬,浦東新區金鼎閱府的居民反映,南側相鄰的明珠小學正在安裝光伏板,居民們擔心光伏板會帶來“光汙染”。明珠小學隨後回複稱,光伏發電項目已考慮了對小區居民的影響,因此在靠近小區一側不會安裝光伏板,不會帶來“光汙染”的影響。可見,比鄰小區的光伏項目建設時,適當地風險評估後進行環境避讓,不僅可以避免矛盾,也避免了建造後再拆除、或遮蓋不能使用帶來的浪費。
據記者了解,光伏項目前些年在小區內推廣時,也曾出現了不少鄰避矛盾。此後,嘉定、青浦等區都明確要求居民光伏項目在申報時,需要提供前後鄰居的同意意見,物業才能協助在相關材料上蓋章。業內人士建議,類似的做法,在社會區域建設光伏項目時也可以借鑒。也有屬地政府工作人員建議,備案建設的光伏項目若周邊有高差較大的居民樓,可考慮需征詢屬地居委的意見;或者幹脆在相關建設要求上,對光伏發電的環境避讓以及可能造成的“光汙染”問題進行明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