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布裏斯本一名女子琳黛兒.布布克(Lyndal
Bubke)透過DNA檢測意外揭露驚人事實,她擁有77位同父異母手足,並推估真實人數可能高達350人。此事牽出長年缺乏有效監管的捐精產業問題,琳黛兒及其他受影響者正呼籲澳洲製定全國性立法。
來自布裏斯本的琳黛兒原以為隻有一位兄長,如今卻發現父親曾捐精325次,手足可能多達350人。(圖/A Current
Affair)
根據《A Current
Affair》與《news.com.au》報導,琳黛兒是1990年代初期透過昆士蘭生育集團(Queensland Fertility
Group)使用匿名捐精所生。多年來她一直以為自己與哥哥是唯一的兄妹,直到最近做了家族基因檢測,才發現生父是捐精者,而她實際上擁有多位同父異母手足。
起初,她在基因平台上發現11位手足,但經進一步追蹤,這個數字快速擴大到77人。她更查出其生父曾在5年間共捐精達325次,而且不排除曾在其他診所也有捐贈記錄。“即便不是每次捐精都能導致受孕,我仍認為我的同父手足總數很可能在250至350人之間,甚至遍布澳洲各地與海外。”她指出。
琳黛兒並非孤例,多名捐精所生的個體在追溯血緣時也發現驚人事實,有捐精者在不同州使用不同身分捐贈,造成人數無法統計。有人的手足數量可能高達700人。目前澳洲雖有各州自行製定人工生殖技術的指引,但缺乏統一的國家層級法律規範。現行製度並未規定捐精者需公開身分或限製捐贈次數,也無獨立監管機構負責稽核生育診所的捐精流程。
琳黛兒與其他人一致呼籲澳洲政府儘速製定全國性立法,包括設立捐精者資料登錄製度、家庭上限規範與第三方獨立監管機製,以防止未來出現更多類似錯誤。聯邦衛生部長馬克.巴特勒(Mark
Butler)日前也表示:“我對目前由產業自律的模式感到擔憂,這並未讓民眾獲得應有的信任感。我支持國家介入監管,推動更嚴謹的法製改革。”
昆士蘭生育集團則發聲明強調,相關事件多為20年前舊管理層執行下所發生,現今已導入三點身分確認、雙重見證、電子追蹤等嚴格機製,並支持建立全國性資料庫與規範上限。琳黛兒強調,這場經曆對她而言並非純粹震驚,而是一項使命。“我希望我們這些人的故事,能促成真正的改革,讓未來的孩子不再生活在資訊錯誤與遺傳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