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桃李麵包(603866.SH)因為一則“生活毒打論”月餅廣告陷入了輿論旋渦。4日上午,遼寧消費者發現,桃李麵包已悄然撤下該爭議廣告,換上了風格完全不同的新版物料。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公司在業績壓力下的自救行為。
但替換廣告並沒有平息所有爭議。這場風波暴露了桃李麵包和當下消費者的脫節,也讓人看到了品牌在一係列“抽象”營銷嚐試背後,所麵臨的更深層問題。
為月餅推出係列創意廣告
“因為你還年輕,還沒飽嚐過生活的毒打”,這句“爹味”十足的廣告語,讓桃李的月餅營銷成了一次“自殺式”傳播。根據遼寧網友的反饋,這則廣告9月1日已懸掛在當地電梯間裏,它同時冒犯了愛吃和不愛吃五仁月餅的兩撥人,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我中秋是來享受快樂的,不是來花錢挨訓的”“上一個敢這麽教育消費者的還是鍾薛高”,網友的評論很尖銳,將這次營銷定義為失敗的“PUA式營銷”,很多人表示要“拉黑,再也不買”。
這次翻車並非偶然。實際上,這是桃李麵包近期營銷思路持續“跑偏”的又一個例子。有網友發現,為推廣月餅,桃李還推出了一係列讓人看不懂的“創意”廣告。
一則聯名廣告中,桃李麵包用“預算不足嗚嗚”“拜托了各位親親”的口吻,請求消費者下單,理由是這樣他們“爭取下次能換個桃李純廣”。有網友直接指出這種刻意裝可愛的營銷:“像一個40歲的人在努力賣萌,不成功,還讓人難受”。
其他廣告也大量運用網絡熱梗。比如用“人生從不內耗!…管他有沒有用~Giao~”來做反向營銷,還有虛構“千金大小姐來桃李打工賣月餅”的“社畜小說”,以及在沈陽本地使用東北方言和表情包的嚐試。
這一係列廣告,從“爹味”說教到“抽象”整活,都試圖貼近年輕人。但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被認為是暴露了品牌和目標用戶的隔閡,給人一種努力模仿網絡熱梗卻“弄巧成拙”的尷尬感,對品牌形象造成了衝擊。
桃李麵包營銷焦慮背後
在一片聲討中,桃李麵包把“毒打論”廣告換成了主打“真的很哇塞!”的新廣告。桃李的快速反應,被看作是一次緊急的公關“拆彈”。公司背後,是難以承受更多負麵衝擊的業績壓力。
消費者對換廣告這件事的反應很複雜。有人肯定品牌“還挺關注輿情”,但更多人把矛頭指向了公司內部。
桃李在營銷上的焦慮和混亂,或許根本原因在於其經營狀況不理想。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已連續四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兩位數下跌。這次引發爭議的月餅業務,在2024年就已出現近15%的營收下滑。在主營業務和季節性產品銷售都麵臨壓力的情況下,任何可能導致消費者抵製的負麵事件,對桃李來說都是一次重擊。
目前,由廣告引發的這場風波基本平息。但它暴露出的品牌老化、創新乏力、內部管理混亂以及和消費者脫節等問題,仍然是桃李麵包需要直接麵對的考驗。隻靠替換一則廣告,遠不能解決品牌麵臨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