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電動汽車領域征服世界。其汽車製造商的產量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在創新方麵也遙遙領先。中國對汽油動力汽車的需求在不斷下降。過去五個月的每個月裏,電池驅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都超過了汽車總銷量的一半。
但仔細觀察這個行業,就會發現情況並不樂觀。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極為殘酷,大約50家汽車製造商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降價來爭奪客戶。麵臨巨額虧損的製造商難以支付零部件供應商的款項。然而,他們還繼續從國有銀行借款,建設更多工廠,導致了廣泛的產能過剩。
這種狂熱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注意。官員們開始了一場反對“內卷”的運動,將其定義為過度競爭。7月30日,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政治局經濟會議,會議聲明強調:“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成效好壞參半。6月初,根據中國政府的指令,17家汽車製造商同意在收到零部件後60天內向供應商付款。但8月11日政府發布的合規報告顯示,僅有三家汽車製造商(均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建立了及時付款機製。
就連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現在也遇到了麻煩。該公司上周五表示,由於價格競爭,其春季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遏製汽車製造商的投資一直很困難。盡管7月的數據因政府的警告而略有放緩,但與2024年同期相比,該行業的投資在今年前7個月增長了21.7%,這是連續第四年出現強勁增長。
產能過剩和價格戰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長期問題。債務驅動的投資湧入一係列政府重點項目。這造成了大量企業和工廠激烈爭奪有限的國內市場。
汽車行業的“內卷”也顯示出中國投資拉動型增長戰略的代價。例如,7月份製造業設備投資的步伐即使隻是略有放緩,也會拖累整個經濟的表現。
電動汽車很像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生產得越多,增產成本就越低。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汽車製造商不斷建造更大的工廠,即使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售價越來越低。
“這是一場關於主導權的競爭,而不是盈利的競爭,”總部位於上海的電動汽車行業谘詢公司Automobility的首席執行官羅威(Bill
Russo)說。
據全球谘詢公司艾睿鉑估計,去年,中國有129個品牌在銷售主要或完全以電力為動力的汽車,其中僅有15個品牌在2030年之前具備財務可行性。
該公司亞洲汽車業務主管斯蒂芬·戴爾表示:“更多品牌會繼續發展,但它們需要財力雄厚的投資者來維持生產。”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領軍企業當屬比亞迪。它麵臨著來自吉利集團的激烈競爭,後者擁有包括極氪和極星在內的多個品牌。雖然處境艱難,但特斯拉在中國仍是一個受歡迎的品牌。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小米去年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其首款車型SU7的銷量已位居中國市場前列,僅次於另外五款車型。
四家與中央政府關聯的國有車企未躋身中國電動汽車排行榜前列,分別是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國有汽車巨頭在內燃機方麵實力強大,但在電動汽車方麵較弱。
北京正在努力控製汽車行業的整體產能,部分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拒絕縮減規模以抵消私營企業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激增帶來的衝擊。關閉生產汽油動力汽車的國有工廠並解雇工人在政治上是困難的,尤其是在汽車這樣一個備受矚目的行業。
北京的擔憂一部分是如果汽車製造商及其零部件供應商無法支付賬單,銀行可能麵臨巨大損失。
作為中國引以為豪的汽車行業的大雇主,汽車製造商有能力確保其他公司繼續為他們的虧損提供資金。監管機構要求銀行為清潔能源技術提供貸款。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不得不接受延遲數月付款,然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以維持運營。許多通過貸款創辦企業的地方政府現在需要借更多的錢來為公司提供救命的資金。
由於供過於求的問題,許多汽車經銷店庫存爆滿。然而,大汽車製造商堅持讓經銷商繼續購買汽車。一直以來,汽車標價的下調使經銷商的庫存價值縮水。
“經銷商被迫以低於成本價促銷,拖累全行業信譽與可持續發展,”長三角四省汽車經銷商協會今年夏天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
產能過剩的另一個後果是,中國製造商如今出口量占總產量的五分之一,而在新冠大流行之前,這一占比幾乎為零。這些出口以犧牲其他國家的汽車工業為代價,使中國汽車製造商成為全球巨頭。這一直是西方對中國的貿易反製和關稅的主要導火索。
推動中國電動汽車革命的一股力量是北京不太可能放緩的,那就是從大學畢業的機械工程師洪流——其數量是美國的10倍。現在三分之二的中國年輕人可以進入大學,雖然很多人求職困難,但汽車行業正在大量招聘工程師。
僅比亞迪一家公司就雇傭了12萬名工程師,大致相當於特斯拉的全部用工規模。年輕的工程師月薪不到2萬元。在比亞迪深圳總部的對麵,約46平米的高層公寓租金為每月2500元,比亞迪參與了這些公寓樓項目的開發。
這一切的結果——工程師、政府支持的貸款和激烈的競爭——催生了驚人的創新速度。
比亞迪的方程豹8運動型多功能車配備了一架無人機,可以從車頂起飛,並通過儀表板進行控製。飛行器可以以每小時約100公裏的速度在汽車上方飛行。汽車使用人工智能來編輯無人機拍攝的畫麵,並將其下載到駕車者的手機上。
比亞迪售價168萬元的頂級跑車仰望U9能通過液壓千斤頂上下彈跳,隨著不同的曲調完成動態“舞蹈”。其座椅采用包裹式設計,確保乘客在顛簸中穩固不移位。
吉利的極氪品牌提供豪華小型貨車,後座可以傾斜成吊床式床鋪。後排座椅與駕駛艙之間設有隔牆。
這些花哨的配置讓比亞迪和吉利的銷量迅速增長,並擴大了對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的領先優勢。
特斯拉曾幫助開拓了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但現在卻陷入了車型老化的困境,銷量也在逐漸萎縮。周一,該公司下調了Model
3的價格。幾年來,公司一直以招搖的賽博卡車作為重點,但該車型甚至在中國都沒有銷售,特斯拉缺少一款廉價的轎車。
“從2024年開始,特斯拉的銷量逐年下降,所以他們的表現不像最初幾年那麽好,”羅威說,他還說,這“一定是特斯拉的一個擔憂,因為他們的全球業務也麵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