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從“20年的賬一天還清”,談官方沒錢!

從“20年的賬一天還清”,談官方沒錢!

文章來源: 竹不倒 於 2025-09-01 18:43: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是一個比較諷刺的事情,沒有任何宣傳的意義:村幹部吃飯“打欠條”,經年累月欠下小飯館高達28萬元的賬,欠得飯館老板隻能借錢開店,直到“撐不下去了”。

是不是感覺這一幕似曾現實?但是請先別多想,這是9月1日也就是今天的一篇新報道,另一件事隻是“另一件”,與此無關。

但我覺得,這篇裏的“畫麵”,更有水準。

從“20年的賬一天還清”,談官方沒錢!

套路情節還是老招數,幹部們去飯館吃飯,隻打欠條不付錢。少的都不肯付,多了更不用說。欠著欠著越來越多,累計到驚人的28萬,更沒人願意付了。

地方政府自然也不願意出這筆錢,一方麵又不是自己吃的,憑什麽讓自己付錢;另一方麵,“新官懶理舊賬”,反正不付錢你也沒辦法。

但無論如何,欠債還錢,你不還,總得有個說法。

這個說法,便是“沒錢”。

有點諷刺,在網上經常能看到發不出工資的報道,其中一些欠下的甚至是農民工的工資,理由同樣是“沒錢”。於是被網民調侃欠債的有理,討薪的惡意。

但幹部們吃飯欠的債,也可以用“沒錢”當做理由嗎?這根本不符合正常邏輯,因為沒錢,就別吃唄?吃完不付,那不就是霸王餐。和"搶"的性質有些類似,隻不過沒那麽直接罷了。

搶是直接動手,而這種嘛,無非是借了一個“幹部”的身份,給老百姓一種“我有錢”的感受。說難聽點,這就是騙與搶的結合體。

用身份唬住你,用權力嚇住你。普通人看你的身份,以為你有錢;又怕被你用權力惡意刁難,隻好給你賒賬。

這是第一點:幹部能不能去跟老百姓“賒賬”?

我個人認為是不該允許的,想象一下古代的畫麵,一個縣令吃了東西不付錢,說掛賬,普通人能有啥辦法,去縣衙裏告他嗎?

至於第二點,更是諷刺異常:本來是沒錢,媒體一報道,就有錢了,就在一天不到的時間裏,把賬付清了。

這次事情之所以上新聞,主要還是那個被欠賬的村民,給民生周刊寫了封求助的信,民生周刊記者跑去暗訪了一下,給他發了出來。事情解決了,村民給記者送錦旗,於是引發關注。



那麽我就想問了,到底是沒錢所以不還錢,還是因為對方隻是個普通村民,所以不還錢?

這兩個答案,區別可大著呢。如果是有錢故意不還,那和違法犯罪有什麽區別。可笑報道裏用詞精彩,看得我簡直流連忘返。

“連夜召開”、“研究清欠事宜”、“推動問題整改”、“僅用18小時49分鍾”……好家夥,我覺得這麵錦旗應該送給當地政府,實在太不容易了。

就是從我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也實在想不通,還個錢而已,這裏麵究竟有什麽玩意兒可研究。

而且,20年的頑疾,又何故隻需要十幾個小時,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村宴多年賬未清,錦旗一麵換分明。若非紙上風雷動,哪得頑疾半日平。

這讓我想起《水滸傳》裏的一個場景:晁蓋一夥人劫取生辰綱,甭管別人的錢是怎麽來的,你本質上就是強取豪奪。有趣的是,晁蓋這夥人嘴上說的最痛恨的,正是倚仗權勢、武力橫征暴斂之輩。結果他們自己,儼然也在做著相同的事。

不同點在於,生辰綱的錢財,是另一群人打著身份的幌子,披上合理的外衣,把“賒賬”玩出了藝術,用比晁蓋一夥人稍微文雅一點的方式弄來的。本質上,前前後後兩方人,不都是吃拿卡要嗎?

所以要說這條新聞帶來了一些什麽,兩點最為關鍵。

一是“曝光”,把那些醜惡放在陽光下曬一曬,讓它們的麵貌給全世界的人看一看,比一切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慷慨激昂的陳詞都更有效。

二是“縮影”,這次飯館賬目的鬧劇折射的最簡單道理:當權力缺乏約束和曝光的條件,哪怕隻是一頓飯錢,也能被玩成欺壓的工具。

真正值得警惕的,並不隻是那28萬的賬單,而是他們那份隨意對待民生的心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11歲熊孩子按門鈴玩惡作劇,被鄰居槍擊身亡!
峨眉山帥哥陪爬 肉體接觸太多 陷軟色情爭議 領隊回應
“別再欺負我們了”,印尼正在發生什麽
芝加哥周末連32起槍擊!54人中彈,川普批州長:可悲軟弱
中共組織部長兒子赴美被拒絕入境 引出大瓜!




24小時討論排行

背後是她!官媒釋出金正恩抵京照 首次攜女訪華
習近平在世界舞台的重大時刻前夕,北京收緊市內管製
紐森宣布推出“川普腐敗幣”!諷刺其爭議行為
九三閱兵 進行時:殲20S震撼亮相閱兵現場!
華裔牙醫槍殺妻女後自盡 $170萬豪宅曝驚天慘案!
殲20S、DF61導彈,震撼亮相!三支兵種首次亮相
俄羅斯正淪為中國附庸國 北京正充分利用千載機遇
保護國家安全還是排外?德州限製華人擁有或租賃房產
吳京作了什麽惡,為什麽那麽多人對他口誅筆伐?
中國房地產市場無藥可救 百大城市舊屋價格連跌
川普稱對普京非常失望 但不擔心中俄形成反美軸心
川普為"開放60萬中國留學生"辯護:中國付給我們很多錢
"紅二代"留學生留置36小時被遣返:小粉紅感謝美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O文:川普麵臨"完全自找的災難"
饑荒研究報告:1959~1961年中國饑荒的回顧及啟示
川普:周三就關稅上訴最高法院 敗訴將淪第三世界國家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從“20年的賬一天還清”,談官方沒錢!

竹不倒 2025-09-01 18:43:11



這是一個比較諷刺的事情,沒有任何宣傳的意義:村幹部吃飯“打欠條”,經年累月欠下小飯館高達28萬元的賬,欠得飯館老板隻能借錢開店,直到“撐不下去了”。

是不是感覺這一幕似曾現實?但是請先別多想,這是9月1日也就是今天的一篇新報道,另一件事隻是“另一件”,與此無關。

但我覺得,這篇裏的“畫麵”,更有水準。

從“20年的賬一天還清”,談官方沒錢!

套路情節還是老招數,幹部們去飯館吃飯,隻打欠條不付錢。少的都不肯付,多了更不用說。欠著欠著越來越多,累計到驚人的28萬,更沒人願意付了。

地方政府自然也不願意出這筆錢,一方麵又不是自己吃的,憑什麽讓自己付錢;另一方麵,“新官懶理舊賬”,反正不付錢你也沒辦法。

但無論如何,欠債還錢,你不還,總得有個說法。

這個說法,便是“沒錢”。

有點諷刺,在網上經常能看到發不出工資的報道,其中一些欠下的甚至是農民工的工資,理由同樣是“沒錢”。於是被網民調侃欠債的有理,討薪的惡意。

但幹部們吃飯欠的債,也可以用“沒錢”當做理由嗎?這根本不符合正常邏輯,因為沒錢,就別吃唄?吃完不付,那不就是霸王餐。和"搶"的性質有些類似,隻不過沒那麽直接罷了。

搶是直接動手,而這種嘛,無非是借了一個“幹部”的身份,給老百姓一種“我有錢”的感受。說難聽點,這就是騙與搶的結合體。

用身份唬住你,用權力嚇住你。普通人看你的身份,以為你有錢;又怕被你用權力惡意刁難,隻好給你賒賬。

這是第一點:幹部能不能去跟老百姓“賒賬”?

我個人認為是不該允許的,想象一下古代的畫麵,一個縣令吃了東西不付錢,說掛賬,普通人能有啥辦法,去縣衙裏告他嗎?

至於第二點,更是諷刺異常:本來是沒錢,媒體一報道,就有錢了,就在一天不到的時間裏,把賬付清了。

這次事情之所以上新聞,主要還是那個被欠賬的村民,給民生周刊寫了封求助的信,民生周刊記者跑去暗訪了一下,給他發了出來。事情解決了,村民給記者送錦旗,於是引發關注。



那麽我就想問了,到底是沒錢所以不還錢,還是因為對方隻是個普通村民,所以不還錢?

這兩個答案,區別可大著呢。如果是有錢故意不還,那和違法犯罪有什麽區別。可笑報道裏用詞精彩,看得我簡直流連忘返。

“連夜召開”、“研究清欠事宜”、“推動問題整改”、“僅用18小時49分鍾”……好家夥,我覺得這麵錦旗應該送給當地政府,實在太不容易了。

就是從我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也實在想不通,還個錢而已,這裏麵究竟有什麽玩意兒可研究。

而且,20年的頑疾,又何故隻需要十幾個小時,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村宴多年賬未清,錦旗一麵換分明。若非紙上風雷動,哪得頑疾半日平。

這讓我想起《水滸傳》裏的一個場景:晁蓋一夥人劫取生辰綱,甭管別人的錢是怎麽來的,你本質上就是強取豪奪。有趣的是,晁蓋這夥人嘴上說的最痛恨的,正是倚仗權勢、武力橫征暴斂之輩。結果他們自己,儼然也在做著相同的事。

不同點在於,生辰綱的錢財,是另一群人打著身份的幌子,披上合理的外衣,把“賒賬”玩出了藝術,用比晁蓋一夥人稍微文雅一點的方式弄來的。本質上,前前後後兩方人,不都是吃拿卡要嗎?

所以要說這條新聞帶來了一些什麽,兩點最為關鍵。

一是“曝光”,把那些醜惡放在陽光下曬一曬,讓它們的麵貌給全世界的人看一看,比一切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慷慨激昂的陳詞都更有效。

二是“縮影”,這次飯館賬目的鬧劇折射的最簡單道理:當權力缺乏約束和曝光的條件,哪怕隻是一頓飯錢,也能被玩成欺壓的工具。

真正值得警惕的,並不隻是那28萬的賬單,而是他們那份隨意對待民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