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國的"新礦產主義":一份清單如何牽動全球供應鏈

美國的"新礦產主義":一份清單如何牽動全球供應鏈

文章來源: 全球知識網絡 於 2025-08-31 21:00: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5年8月26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內政部統籌下發布《2025年關鍵礦產清單》草案,銅、鉀、矽、銀、鉛、錸首次入圍,碲、砷悄然出局。這份名單不隻是一次技術性更新,更是美國用風險量化、產業補貼、聯盟外交三線並舉,重塑全球礦產版圖的宣言書。

關鍵清單更新:一份清單為何牽動世界目光

此次清單更新呈現出美國關鍵礦產從靜態儲備到動態風險管理的轉變。清單的法律底座是《2020年能源法案》,要求USGS每三年重審。此次最大革新在於采用新一代風險評估模型:對1200種貿易中斷情景進行蒙特卡洛模擬,追蹤402個工業部門的連鎖損失,把概率與損失相乘得出概率加權影響。舉例:南非銠若斷供,美國GDP可能失血640億美元,但發生概率僅3.9%,加權後風險25億美元,遠低於預期。

通過把風險算成可比較的數字,美國第一次讓礦產安全走出倉庫,走進實時決策係統。報告直言:在美國資產負債表上,任何一種關鍵礦物消失,都可能讓半導體、國防係統、就業網絡同步失血。換言之,美國已將礦產安全升級為對產業底座、技術領先、國家就業的係統性威脅評估,而非單純成本計算。

美國的"新礦產主義":一份清單如何牽動全球供應鏈

此外,新的產業政策與精細化實施同樣是本次清單的一大亮點。把某種礦物寫進清單,等於把它送進《通脹削減法案》《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的補貼快車道。國際銅業協會曾遊說多年,終於借清單把銅送進快車道,隨後將獲得稅收抵免、簡化許可、定向貸款。這種由上而下的指揮棒,讓企業拿到清晰投資信號,也讓政府資金釘在最不可替代的環節,從而與中國展開精準競爭。

這份清單的發布,是美國尋求供應鏈韌性建設的核心舉措。清單開宗明義指出:對單一生產國依賴是紅線。這與友岸外包、關鍵礦產安全聯盟一脈相承。統計顯示,中國以60%產量、85%加工份額的壓倒性優勢領跑全球;反觀美國,29類關鍵礦產的第一大來源國是中國。通過重塑貿易規則、設立綠色標準,美國正在削弱中國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上遊的咽喉地位,打造一條去中國化的資源走廊。

誰上榜,誰退場?新增與移除礦產背後的戰略邏輯

關鍵礦產擴容凸顯技術競爭與供應鏈安全的博弈。從美國此次關鍵礦產清單調整來看,新增與移除礦物的決策均圍繞戰略需求、供應鏈安全及風險可控性展開。核心邏輯是聚焦關鍵領域依賴風險,通過清單調整強化自主能力與盟友協同,同時降低對中國的產業依賴。

銅作為建築、電力領域的基礎材料,在能源轉型中成為電動車、光伏、風電、智能電網的核心支撐,一輛純電動車平均需八十三千克銅,遠高於燃油車的二十三千克,而美國銅產量下滑導致進口依賴度達百分之四十五,中國不僅消費量占全球百分之三十七,更在加工環節占據主導,因此美國將銅納入清單,意在推動國內勘探冶煉並聯合盟友,掌握能源轉型與產業競爭的主動權。

高純度矽是半導體芯片、光伏及有機矽產品的關鍵原料,支撐著計算機、智能手機、汽車、人工智能設備等核心產業,中國占全球工業矽產量七成以上,美國將矽列入清單,既是為在芯片和光伏原材料環節實現去風險化、保障材料供應,更是芯片戰爭的戰略準備,以維護半導體產業鏈安全與技術優勢。



美國田納西州火車運送銅礦石

銀憑借導電、導熱、抗菌性能,工業需求快速上升,廣泛應用於電子元件、醫療、淨水設備,其全球主要產地為墨西哥、秘魯、中國,而美國自給率僅約三成,主要依賴墨西哥、加拿大進口,將銀納入清單契合美國友岸外包戰略,為與盟友建立更穩固的貿易投資關係提供政策基礎,保障清潔能源轉型所需原材料供應安全,降低需求激增或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鉀作為農業三大必需養分之一,對作物增產、土壤改良至關重要,戰略地位已上升至國家糧食安全層麵,全球鉀資源高度集中於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美國主要從加拿大進口,2022年美國對白俄、俄羅斯實施製裁期間,鉀肥供應驟減、價格飆升,暴露了供應脆弱性,將鉀納入關鍵礦產是防範地緣政治風險的預防措施,確保極端情境下糧食生產穩定,也體現出美國關鍵礦產戰略向農業、民生領域的延伸。

鉛長期用於電池生產、建築、通信領域,在儲能、電動車備用電池及電信基礎設施擴展的推動下需求持續上升,美國在鉛精煉環節高度依賴進口,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鉛精煉國與消費國,將鉛納入清單表明美國警惕能源儲備、通信設施受製於外部供應,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強化國內循環與盟友合作。

錸作為航空航天、燃氣渦輪、高效能噴氣發動機的核心材料,直接影響軍用與民用航空的性能及壽命,美國長期依賴少數國家供應,尤其依賴智利銅礦副產品提取,將錸列入清單是為未來高端航空與軍工技術提前鎖定資源,確保戰略裝備領域的領先優勢不被削弱。



移除礦物依據風險評估下的優先級調整。本輪調整中,碲與砷的退出格外引人注目。從應用場景看,兩者活躍度未減:碲是光伏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半導體材料,砷長期用作木材防腐劑與農化產品成分。但美國政府依據最新生命周期模型評估,認定兩者供應鏈風險相對可控,戰略脆弱性權重顯著下降。

碲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美國雖需從加拿大、菲律賓等國進口碲,但市場格局高度分散,且國內回收體係逐步完善,多重因素使碲的供應風險降級,不再是製約產業的卡脖子環節。砷的情況類似:美國對砷的進口依賴度近乎百分之百,但其用途集中在木材防腐與農化領域,且全球砷生產由秘魯、中國、摩洛哥三分天下,供應格局穩定,風險被界定為可承受範圍。顯然,碲與砷的退場並非因需求消失,而是戰略權衡下的優先級重新排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成為美國資源布局棋局中的棄子。



關鍵礦產的選定礦床、礦點及礦區分布圖

中國視角: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資源格局

清單調整帶來供應鏈重構的挑戰。美國對關鍵礦產清單的調整,本質是對產業鏈的重新塑形。鉛與錸的加冕、碲與砷的退場,看似是技術性更新,實則暗藏對中國產業優勢的直接牽製。鉛領域,美國僅占全球鉛產量的極小份額(約30萬噸),但消費量高達140萬噸,淨進口依賴度約28%,能源、通信等核心領域被迫仰賴外部供應。將鉛納入清單後,美國計劃通過政策驅動國內產能擴張、深化與盟國合作,逐步削弱中國以190萬噸產量構建的主導地位。

錸領域,美國對錸的對外依賴度高達65%,進口主要來自智利與加拿大;若美國加大國內開采與盟國合作投資,勢必擠壓中國本就有限的錸資源優勢。換言之,美國正積極打造去中國化的礦產生態體係。配合20億美元CHIPS法案資金的方向調整,供應鏈重構範圍已從稀土領域延伸至鉛、銅、錸、鉀肥等全產業鏈條,中國曾憑借產量與出口構建的護城河,正麵臨被係統性削弱的風險。



調整鞏固了技術與產業的雙重壁壘。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在技術層麵同步展開針對性戰略布局。鉛被新增入清單,看似是舊能源礦產回潮,實則戰略意義遠超電池原料:當前美國約86%的鉛消費集中在電池領域,從汽車SLI電池(啟動、照明、點火電池)到電信備用電源,再到物流叉車動力係統,鉛已成為支撐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被重新定義為基礎設施核心礦物。一旦美國借助清單政策推動相關研發與替代技術突破,中國在鉛冶煉和電池市場的長期領先地位將直接麵臨挑戰。

錸麵臨的形勢更為嚴峻:超合金製造對錸的依賴度高達80%,而超合金質量直接決定航空發動機與燃氣渦輪的性能及壽命。換句話說,掌握錸資源主導權,就相當於掌握高端航空發動機的心髒。美國將錸點名納入清單,既是為自身軍工產業供應鏈兜底,也是進一步加固產業壁壘。

未來,在航空航天、石化催化等高端領域,美國極有可能通過構建標準體係與專利壁壘,築起技術長城,將中國阻隔在價值鏈上遊環節之外。當產業鏈重構與技術壁壘交織,中國麵臨的不僅是常規市場競爭,更要直麵帶有製度性色彩的封鎖,這正是美國此次戰略調整的深層邏輯。

礦產博弈的結果將影響未來國家安全。展望未來,中美在礦產領域的博弈將愈發激烈。美國通過更新關鍵礦產清單,已將供應鏈安全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中國則需在全球資源舞台尋找新的戰略支點,應對挑戰。

從宏觀格局看,美國正試圖構建資源北約——通過與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等資源大國深化捆綁,打造繞開中國的替代供應網絡。與之相對,中國的應對路徑是依托冶煉—加工—應用完整產業鏈優勢,同時深化與非洲、拉美、中亞等非西方國家合作,通過多元化合作對衝西方聯盟的排他性影響。

可以預見,這場博弈絕非簡單的礦產貿易數字比拚,而是對全球產業版圖的重新劃分。美國希望通過構建少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保障高科技產業安全;中國則需憑借不可替代的完整產業鏈條,捍衛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這無疑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爭。



關鍵清單背後的地緣算術

《2025年關鍵礦產清單》表麵是一次資源分類更新,實質是地緣政治的精確演算:加鉛錸,是為高端製造提前押注;減碲砷,是風險權衡後的理性棄子。無論加減,終極目標皆是去中國化。

對中國而言,清單不僅預示市場份額流失,更可能動搖全球供應鏈權力格局。隨著美國資金、技術、聯盟網絡全麵鋪開,中美礦產博弈將升級為全球供應鏈競爭。這份清單既是美國國內政策的注腳,也悄然拉開世界礦產版圖重構的帷幕。誰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爭中掌握主動權,將深刻影響大國博弈的最終走向。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共組織部長兒子赴美被拒絕入境 引出大瓜!
峨眉山帥哥陪爬 肉體接觸太多 陷軟色情爭議 領隊回應
背後是她!官媒釋出金正恩抵京照 首次攜女訪華
泰國女總理倒台!前女議員寺廟全裸跳舞 畫麵震撼
這位西歐卸任總統參加九三閱兵 舉國嘩然…




24小時討論排行

11歲熊孩子按門鈴玩惡作劇,被鄰居槍擊身亡!
九三閱兵 進行時:殲20S震撼亮相閱兵現場!
紐森宣布推出“川普腐敗幣”!諷刺其爭議行為
習近平在世界舞台的重大時刻前夕,北京收緊市內管製
華裔牙醫槍殺妻女後自盡 $170萬豪宅曝驚天慘案!
習近平主持閱兵式:煽動民族主義,展示中國影響力
芝加哥周末連32起槍擊!54人中彈,川普批州長:可悲軟弱
殲20S、DF61導彈,震撼亮相!三支兵種首次亮相
俄羅斯正淪為中國附庸國 北京正充分利用千載機遇
吳京作了什麽惡,為什麽那麽多人對他口誅筆伐?
中國房地產市場無藥可救 百大城市舊屋價格連跌
川普稱對普京非常失望 但不擔心中俄形成反美軸心
"紅二代"留學生留置36小時被遣返:小粉紅感謝美國 
保護國家安全還是排外?德州限製華人擁有或租賃房產
白求恩堂侄孫“拖家帶口”被請赴中國 參與紀念活動
川普:周三就關稅上訴最高法院 敗訴將淪第三世界國家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的"新礦產主義":一份清單如何牽動全球供應鏈

全球知識網絡 2025-08-31 21:00:13



2025年8月26日,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內政部統籌下發布《2025年關鍵礦產清單》草案,銅、鉀、矽、銀、鉛、錸首次入圍,碲、砷悄然出局。這份名單不隻是一次技術性更新,更是美國用風險量化、產業補貼、聯盟外交三線並舉,重塑全球礦產版圖的宣言書。

關鍵清單更新:一份清單為何牽動世界目光

此次清單更新呈現出美國關鍵礦產從靜態儲備到動態風險管理的轉變。清單的法律底座是《2020年能源法案》,要求USGS每三年重審。此次最大革新在於采用新一代風險評估模型:對1200種貿易中斷情景進行蒙特卡洛模擬,追蹤402個工業部門的連鎖損失,把概率與損失相乘得出概率加權影響。舉例:南非銠若斷供,美國GDP可能失血640億美元,但發生概率僅3.9%,加權後風險25億美元,遠低於預期。

通過把風險算成可比較的數字,美國第一次讓礦產安全走出倉庫,走進實時決策係統。報告直言:在美國資產負債表上,任何一種關鍵礦物消失,都可能讓半導體、國防係統、就業網絡同步失血。換言之,美國已將礦產安全升級為對產業底座、技術領先、國家就業的係統性威脅評估,而非單純成本計算。

美國的"新礦產主義":一份清單如何牽動全球供應鏈

此外,新的產業政策與精細化實施同樣是本次清單的一大亮點。把某種礦物寫進清單,等於把它送進《通脹削減法案》《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的補貼快車道。國際銅業協會曾遊說多年,終於借清單把銅送進快車道,隨後將獲得稅收抵免、簡化許可、定向貸款。這種由上而下的指揮棒,讓企業拿到清晰投資信號,也讓政府資金釘在最不可替代的環節,從而與中國展開精準競爭。

這份清單的發布,是美國尋求供應鏈韌性建設的核心舉措。清單開宗明義指出:對單一生產國依賴是紅線。這與友岸外包、關鍵礦產安全聯盟一脈相承。統計顯示,中國以60%產量、85%加工份額的壓倒性優勢領跑全球;反觀美國,29類關鍵礦產的第一大來源國是中國。通過重塑貿易規則、設立綠色標準,美國正在削弱中國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上遊的咽喉地位,打造一條去中國化的資源走廊。

誰上榜,誰退場?新增與移除礦產背後的戰略邏輯

關鍵礦產擴容凸顯技術競爭與供應鏈安全的博弈。從美國此次關鍵礦產清單調整來看,新增與移除礦物的決策均圍繞戰略需求、供應鏈安全及風險可控性展開。核心邏輯是聚焦關鍵領域依賴風險,通過清單調整強化自主能力與盟友協同,同時降低對中國的產業依賴。

銅作為建築、電力領域的基礎材料,在能源轉型中成為電動車、光伏、風電、智能電網的核心支撐,一輛純電動車平均需八十三千克銅,遠高於燃油車的二十三千克,而美國銅產量下滑導致進口依賴度達百分之四十五,中國不僅消費量占全球百分之三十七,更在加工環節占據主導,因此美國將銅納入清單,意在推動國內勘探冶煉並聯合盟友,掌握能源轉型與產業競爭的主動權。

高純度矽是半導體芯片、光伏及有機矽產品的關鍵原料,支撐著計算機、智能手機、汽車、人工智能設備等核心產業,中國占全球工業矽產量七成以上,美國將矽列入清單,既是為在芯片和光伏原材料環節實現去風險化、保障材料供應,更是芯片戰爭的戰略準備,以維護半導體產業鏈安全與技術優勢。



美國田納西州火車運送銅礦石

銀憑借導電、導熱、抗菌性能,工業需求快速上升,廣泛應用於電子元件、醫療、淨水設備,其全球主要產地為墨西哥、秘魯、中國,而美國自給率僅約三成,主要依賴墨西哥、加拿大進口,將銀納入清單契合美國友岸外包戰略,為與盟友建立更穩固的貿易投資關係提供政策基礎,保障清潔能源轉型所需原材料供應安全,降低需求激增或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鉀作為農業三大必需養分之一,對作物增產、土壤改良至關重要,戰略地位已上升至國家糧食安全層麵,全球鉀資源高度集中於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美國主要從加拿大進口,2022年美國對白俄、俄羅斯實施製裁期間,鉀肥供應驟減、價格飆升,暴露了供應脆弱性,將鉀納入關鍵礦產是防範地緣政治風險的預防措施,確保極端情境下糧食生產穩定,也體現出美國關鍵礦產戰略向農業、民生領域的延伸。

鉛長期用於電池生產、建築、通信領域,在儲能、電動車備用電池及電信基礎設施擴展的推動下需求持續上升,美國在鉛精煉環節高度依賴進口,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鉛精煉國與消費國,將鉛納入清單表明美國警惕能源儲備、通信設施受製於外部供應,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強化國內循環與盟友合作。

錸作為航空航天、燃氣渦輪、高效能噴氣發動機的核心材料,直接影響軍用與民用航空的性能及壽命,美國長期依賴少數國家供應,尤其依賴智利銅礦副產品提取,將錸列入清單是為未來高端航空與軍工技術提前鎖定資源,確保戰略裝備領域的領先優勢不被削弱。



移除礦物依據風險評估下的優先級調整。本輪調整中,碲與砷的退出格外引人注目。從應用場景看,兩者活躍度未減:碲是光伏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半導體材料,砷長期用作木材防腐劑與農化產品成分。但美國政府依據最新生命周期模型評估,認定兩者供應鏈風險相對可控,戰略脆弱性權重顯著下降。

碲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美國雖需從加拿大、菲律賓等國進口碲,但市場格局高度分散,且國內回收體係逐步完善,多重因素使碲的供應風險降級,不再是製約產業的卡脖子環節。砷的情況類似:美國對砷的進口依賴度近乎百分之百,但其用途集中在木材防腐與農化領域,且全球砷生產由秘魯、中國、摩洛哥三分天下,供應格局穩定,風險被界定為可承受範圍。顯然,碲與砷的退場並非因需求消失,而是戰略權衡下的優先級重新排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成為美國資源布局棋局中的棄子。



關鍵礦產的選定礦床、礦點及礦區分布圖

中國視角: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資源格局

清單調整帶來供應鏈重構的挑戰。美國對關鍵礦產清單的調整,本質是對產業鏈的重新塑形。鉛與錸的加冕、碲與砷的退場,看似是技術性更新,實則暗藏對中國產業優勢的直接牽製。鉛領域,美國僅占全球鉛產量的極小份額(約30萬噸),但消費量高達140萬噸,淨進口依賴度約28%,能源、通信等核心領域被迫仰賴外部供應。將鉛納入清單後,美國計劃通過政策驅動國內產能擴張、深化與盟國合作,逐步削弱中國以190萬噸產量構建的主導地位。

錸領域,美國對錸的對外依賴度高達65%,進口主要來自智利與加拿大;若美國加大國內開采與盟國合作投資,勢必擠壓中國本就有限的錸資源優勢。換言之,美國正積極打造去中國化的礦產生態體係。配合20億美元CHIPS法案資金的方向調整,供應鏈重構範圍已從稀土領域延伸至鉛、銅、錸、鉀肥等全產業鏈條,中國曾憑借產量與出口構建的護城河,正麵臨被係統性削弱的風險。



調整鞏固了技術與產業的雙重壁壘。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在技術層麵同步展開針對性戰略布局。鉛被新增入清單,看似是舊能源礦產回潮,實則戰略意義遠超電池原料:當前美國約86%的鉛消費集中在電池領域,從汽車SLI電池(啟動、照明、點火電池)到電信備用電源,再到物流叉車動力係統,鉛已成為支撐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被重新定義為基礎設施核心礦物。一旦美國借助清單政策推動相關研發與替代技術突破,中國在鉛冶煉和電池市場的長期領先地位將直接麵臨挑戰。

錸麵臨的形勢更為嚴峻:超合金製造對錸的依賴度高達80%,而超合金質量直接決定航空發動機與燃氣渦輪的性能及壽命。換句話說,掌握錸資源主導權,就相當於掌握高端航空發動機的心髒。美國將錸點名納入清單,既是為自身軍工產業供應鏈兜底,也是進一步加固產業壁壘。

未來,在航空航天、石化催化等高端領域,美國極有可能通過構建標準體係與專利壁壘,築起技術長城,將中國阻隔在價值鏈上遊環節之外。當產業鏈重構與技術壁壘交織,中國麵臨的不僅是常規市場競爭,更要直麵帶有製度性色彩的封鎖,這正是美國此次戰略調整的深層邏輯。

礦產博弈的結果將影響未來國家安全。展望未來,中美在礦產領域的博弈將愈發激烈。美國通過更新關鍵礦產清單,已將供應鏈安全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中國則需在全球資源舞台尋找新的戰略支點,應對挑戰。

從宏觀格局看,美國正試圖構建資源北約——通過與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等資源大國深化捆綁,打造繞開中國的替代供應網絡。與之相對,中國的應對路徑是依托冶煉—加工—應用完整產業鏈優勢,同時深化與非洲、拉美、中亞等非西方國家合作,通過多元化合作對衝西方聯盟的排他性影響。

可以預見,這場博弈絕非簡單的礦產貿易數字比拚,而是對全球產業版圖的重新劃分。美國希望通過構建少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保障高科技產業安全;中國則需憑借不可替代的完整產業鏈條,捍衛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這無疑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爭。



關鍵清單背後的地緣算術

《2025年關鍵礦產清單》表麵是一次資源分類更新,實質是地緣政治的精確演算:加鉛錸,是為高端製造提前押注;減碲砷,是風險權衡後的理性棄子。無論加減,終極目標皆是去中國化。

對中國而言,清單不僅預示市場份額流失,更可能動搖全球供應鏈權力格局。隨著美國資金、技術、聯盟網絡全麵鋪開,中美礦產博弈將升級為全球供應鏈競爭。這份清單既是美國國內政策的注腳,也悄然拉開世界礦產版圖重構的帷幕。誰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源戰爭中掌握主動權,將深刻影響大國博弈的最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