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文章來源: 澎湃新聞 於 2025-08-25 19:21: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以色列的立場,正在影響越來越多國家的外交和內政。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外交部8月24日晚發布聲明,抗議美國駐法國大使查爾斯·庫什納指責法國打擊“反猶”不力的不當言論,宣布將於25日召見庫什納。

本月早些時候,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宣布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引發以色列不滿。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直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出現外交衝突。24日,澳大利亞等國出現大規模反以示威。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當地時間2025年8月24日,澳大利亞凱恩斯,昆士蘭州警察跟隨著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隊伍。視覺中國 圖

在荷蘭和德國,以色列問題引發政府內部分歧。荷蘭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因內閣對以製裁存在分歧辭職,加劇該國政治動蕩。德國宣布暫停對以軍援,執政黨內有觀點認為此舉是“重大誤判”,部分反對黨則歡迎這一表態。

美以接連對法國發難

8月24日,美國駐法國大使、總統特朗普的親家庫什納在《華爾街日報》上致信馬克龍,抨擊法國對以色列的批評,以及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計劃。

“(法國)抨擊以色列的公開聲明和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態度,助長了極端分子的氣焰和暴力、危及了在法猶太人的生命。在當今世界,反猶太複國主義就是反猶太主義,簡單明了。”庫什納寫道。



當地時間2025年7月5日,法國巴黎,當地民眾舉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示威活動。視覺中國 圖

法國外交部回應稱,這些指控“不可接受”,法國“完全致力於打擊反猶太主義”,並將於25日召見庫什納以示抗議。

法國外交部還補充稱,庫什納的言論“違反了國際法,特別是外交人員不幹涉他國內政的義務”,也“無法體現法美之間跨大西洋關係的高度和信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米·皮戈特隨後回複稱,“庫什納大使是美國政府駐法國的代表,他在這個崗位上很好地促進了美國的利益。”

近幾周,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宣布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保持與以色列的貿易、外交和安全關係。這一舉動激怒了以色列及其最大盟友美國。

在庫什納發表公開信前,內塔尼亞胡近日致信馬克龍,把法國的這一決定與反猶太主義聯係起來。當時,法國總統辦公室迅速回應,稱內塔尼亞胡的指控“卑鄙、錯誤”,且這些指控“不會得不到回應”,法國“會保護在法猶太人”。

德國、荷蘭國內爭論

對以色列立場的不統一,加劇了荷蘭政府的動蕩。8月22日,荷蘭外交大臣、前荷蘭駐以色列大使費爾德坎普因內閣對以色列實施製裁的辯論陷入僵局而辭職。他所在的新社會契約黨其餘幾名內閣大臣及國務秘書隨即集體辭職。

此前費爾德坎普表示,由於加沙局勢,他將對以色列采取製裁措施,但遭到自由民主人民黨和農民黨拒絕。

23日,荷蘭議員投票決定,不采取進一步措施對以色列施壓,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動議也沒有獲得多數票。

以色列外長薩爾24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批評費爾德坎普,稱其得到哈馬斯的讚揚,並宣稱“歐洲必須在哈馬斯或以色列中做出選擇”。

荷蘭政府已於6月“垮台”,當時極右翼自由黨退出內閣,政府轉為“辭職內閣”,繼續處理日常事務,但無權製定重大政策。新社會契約黨的官員集體辭職後,僅有自由民主人民黨和農民黨留在聯合政府中,該國將於10月29日大選。

德國執政黨因同樣問題出現分歧。8月8日,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占領加沙城的計劃後,德國宣布暫停軍援。

德國總理默茨所在的基民盟(CDU)議員卡斯滕·穆勒稱,“強烈譴責政府的決定,這是重大誤判”。另有基民盟執行委員會成員透露,默茨沒有就此谘詢黨內領導人,並警告如果繼續這一政策,“政府將在今年聖誕節前垮台”。

基民盟的巴伐利亞州姊妹黨基社盟(CSU)有聲音稱,“這一外交政策錯誤將產生長期影響”。不過,聯合政府中的社民黨、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都支持這一決定。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副總裁兼國際安全專家克勞迪婭·梅傑 表示,這場爭議“顯示了德國對以色列政策的複雜性”。

由於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曾屠殺猶太人,長期以來德國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之一,其領導人一直重申,“確保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國‘國家理性’的一部分”。德國也是目前僅次於美國,對以色列出口武器第二多的國家。

多國爆發親巴集會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8月24日,澳大利亞各地發生了40多起親巴反以集會,示威者呼籲結束加沙戰爭、製裁以色列,共有約35萬人參加。

悉尼的集會組織者喬什·李斯表示,澳大利亞人團結起來,“要求政府製裁以色列、結束加沙的種族滅絕”。許多參加集會者舉著巴勒斯坦國旗,高呼“解放、解放巴勒斯坦”。

昆士蘭州參議員拉裏薩·沃特斯對布裏斯班的集會人群說:“在幾周前的悉尼集會後,政府改變了立場。我希望,在今天澳大利亞各地爆發示威後,政府會感到壓力。”

澳大利亞猶太人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uncil of Australian Jewry)聯合首席執行官亞曆克斯·雷夫欽則認為,這些集會“創造了不安全的環境,不該發生”。

8月11日,澳大利亞宣布即將有條件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吊銷了一名以色列極右翼議員的簽證。內塔尼亞胡因此抨擊澳總理阿爾巴尼斯,稱其為“一位背叛以色列,拋棄在澳猶太人的軟弱政客”。阿爾巴尼斯回應稱:“我不把這些話當作針對個人,我以外交方式與人交往。內塔尼亞胡對其他領導人有過類似的言論。”

2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世衛組織正式宣布加沙地帶超50萬人陷入饑荒,隨即全球範圍內爆發了這波抗議浪潮。除了澳大利亞外,馬來西亞、肯尼亞、比利時、塞內加爾、英國和瑞典等多國在23日和24日都舉行了聲援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

查看評論(15)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終於出手!一紙命令 從根源上鏟除“零元購”
非法移民印裔卡車司機在美釀3死 220萬人請願求情
華人媽帶娃插隊 喊“沒有中國就沒有你們國家”引爭議
留學生關小黑屋80多小時後遣返 中國大使館提醒…
FBI抄華人家?原來是銀行經理 因詐騙麵472年刑期

24小時討論排行

日本呼籲各國不要參加九三閱兵,中方回應
外交事務:中國模式 並不是美國議員說的“隻會偷”
川普暗示:未來幾天或將美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
川普自爆"手中握有王牌"足以毀滅中國!考慮出訪北京
川普讓“美國變得像中國”?為什麽說無法做到
魯迅的煩惱:最近吃飽了撐的人太多了
萬斯稱俄羅斯已做出重大讓步,拉夫羅夫:仍有分歧
川普開除聯準會理事"創111年來首例"!庫克本人回應了
以色列空襲加薩醫院導致5名記者喪命,國際發聲譴責
日本男子在台北舉五星紅旗被台當局驅逐出境
川普白宮受訪時遭電話鈴聲打斷 要求機主“滾出去”
23歲烏克蘭美女赴美國過新生活 遭流浪漢亂刀殘殺
還不起學貸,美國年輕人跑路?
普京一句話操弄川普?“取消郵寄投票”惹外界震驚
沒想到...特朗普對韓國提了一個非分要求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澎湃新聞 2025-08-25 19:21:44

對以色列的立場,正在影響越來越多國家的外交和內政。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外交部8月24日晚發布聲明,抗議美國駐法國大使查爾斯·庫什納指責法國打擊“反猶”不力的不當言論,宣布將於25日召見庫什納。

本月早些時候,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宣布即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引發以色列不滿。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直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出現外交衝突。24日,澳大利亞等國出現大規模反以示威。

如何應對以色列?歐洲爆外交內政爭端 反以浪潮蔓延

當地時間2025年8月24日,澳大利亞凱恩斯,昆士蘭州警察跟隨著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隊伍。視覺中國 圖

在荷蘭和德國,以色列問題引發政府內部分歧。荷蘭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因內閣對以製裁存在分歧辭職,加劇該國政治動蕩。德國宣布暫停對以軍援,執政黨內有觀點認為此舉是“重大誤判”,部分反對黨則歡迎這一表態。

美以接連對法國發難

8月24日,美國駐法國大使、總統特朗普的親家庫什納在《華爾街日報》上致信馬克龍,抨擊法國對以色列的批評,以及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計劃。

“(法國)抨擊以色列的公開聲明和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態度,助長了極端分子的氣焰和暴力、危及了在法猶太人的生命。在當今世界,反猶太複國主義就是反猶太主義,簡單明了。”庫什納寫道。



當地時間2025年7月5日,法國巴黎,當地民眾舉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示威活動。視覺中國 圖

法國外交部回應稱,這些指控“不可接受”,法國“完全致力於打擊反猶太主義”,並將於25日召見庫什納以示抗議。

法國外交部還補充稱,庫什納的言論“違反了國際法,特別是外交人員不幹涉他國內政的義務”,也“無法體現法美之間跨大西洋關係的高度和信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米·皮戈特隨後回複稱,“庫什納大使是美國政府駐法國的代表,他在這個崗位上很好地促進了美國的利益。”

近幾周,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宣布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保持與以色列的貿易、外交和安全關係。這一舉動激怒了以色列及其最大盟友美國。

在庫什納發表公開信前,內塔尼亞胡近日致信馬克龍,把法國的這一決定與反猶太主義聯係起來。當時,法國總統辦公室迅速回應,稱內塔尼亞胡的指控“卑鄙、錯誤”,且這些指控“不會得不到回應”,法國“會保護在法猶太人”。

德國、荷蘭國內爭論

對以色列立場的不統一,加劇了荷蘭政府的動蕩。8月22日,荷蘭外交大臣、前荷蘭駐以色列大使費爾德坎普因內閣對以色列實施製裁的辯論陷入僵局而辭職。他所在的新社會契約黨其餘幾名內閣大臣及國務秘書隨即集體辭職。

此前費爾德坎普表示,由於加沙局勢,他將對以色列采取製裁措施,但遭到自由民主人民黨和農民黨拒絕。

23日,荷蘭議員投票決定,不采取進一步措施對以色列施壓,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動議也沒有獲得多數票。

以色列外長薩爾24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批評費爾德坎普,稱其得到哈馬斯的讚揚,並宣稱“歐洲必須在哈馬斯或以色列中做出選擇”。

荷蘭政府已於6月“垮台”,當時極右翼自由黨退出內閣,政府轉為“辭職內閣”,繼續處理日常事務,但無權製定重大政策。新社會契約黨的官員集體辭職後,僅有自由民主人民黨和農民黨留在聯合政府中,該國將於10月29日大選。

德國執政黨因同樣問題出現分歧。8月8日,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占領加沙城的計劃後,德國宣布暫停軍援。

德國總理默茨所在的基民盟(CDU)議員卡斯滕·穆勒稱,“強烈譴責政府的決定,這是重大誤判”。另有基民盟執行委員會成員透露,默茨沒有就此谘詢黨內領導人,並警告如果繼續這一政策,“政府將在今年聖誕節前垮台”。

基民盟的巴伐利亞州姊妹黨基社盟(CSU)有聲音稱,“這一外交政策錯誤將產生長期影響”。不過,聯合政府中的社民黨、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都支持這一決定。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副總裁兼國際安全專家克勞迪婭·梅傑 表示,這場爭議“顯示了德國對以色列政策的複雜性”。

由於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曾屠殺猶太人,長期以來德國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之一,其領導人一直重申,“確保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國‘國家理性’的一部分”。德國也是目前僅次於美國,對以色列出口武器第二多的國家。

多國爆發親巴集會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8月24日,澳大利亞各地發生了40多起親巴反以集會,示威者呼籲結束加沙戰爭、製裁以色列,共有約35萬人參加。

悉尼的集會組織者喬什·李斯表示,澳大利亞人團結起來,“要求政府製裁以色列、結束加沙的種族滅絕”。許多參加集會者舉著巴勒斯坦國旗,高呼“解放、解放巴勒斯坦”。

昆士蘭州參議員拉裏薩·沃特斯對布裏斯班的集會人群說:“在幾周前的悉尼集會後,政府改變了立場。我希望,在今天澳大利亞各地爆發示威後,政府會感到壓力。”

澳大利亞猶太人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uncil of Australian Jewry)聯合首席執行官亞曆克斯·雷夫欽則認為,這些集會“創造了不安全的環境,不該發生”。

8月11日,澳大利亞宣布即將有條件承認巴勒斯坦國,並吊銷了一名以色列極右翼議員的簽證。內塔尼亞胡因此抨擊澳總理阿爾巴尼斯,稱其為“一位背叛以色列,拋棄在澳猶太人的軟弱政客”。阿爾巴尼斯回應稱:“我不把這些話當作針對個人,我以外交方式與人交往。內塔尼亞胡對其他領導人有過類似的言論。”

2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世衛組織正式宣布加沙地帶超50萬人陷入饑荒,隨即全球範圍內爆發了這波抗議浪潮。除了澳大利亞外,馬來西亞、肯尼亞、比利時、塞內加爾、英國和瑞典等多國在23日和24日都舉行了聲援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